三峽蓄水175米增大航道寬度 將改善長江通航條件

2020-12-25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宜昌9月9日電(記者江時強、吳植)長江水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對新華社記者說,三峽工程預計本月中旬開始向175米水位試驗性蓄水,這將使長江的通航條件更加改善,三峽工程航運效益進一步發揮。

    長江委三峽代表局有關負責人陳磊介紹說,三峽工程向175米蓄水將使三峽水庫水位進一步大幅提升,將在目前145米汛限水位基礎上提升30米,航道平均寬度增大,三峽大壩至重慶港660公裡庫區航道成為坦途,上遊河段大量的礙航礁石將被淹沒,通航條件更加改善。

    為確保長江三峽庫區航道達到《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初步設計報告》要求的萬噸級船隊通航標準,中國三峽總公司已累計投資2億多元,聯合交通運輸部對長江三峽庫區九龍坡以下河段進行了航道整治。目前,九龍坡以下河段航道具備了試驗175米高程蓄水的各項條件,萬噸級船隊可從湖北宜昌安全通達重慶港。

    與此同時,三峽工程175米蓄水方案將充分考慮長江中下遊航運的需要。在2006年和2007年蓄水至156米期間,三峽大壩的下洩流量已由初步設計的不低於每秒5000立方米提高至每秒8000立方米。而且為減少蓄水對長江中下遊通航的影響,有關部門已將原來的流量控制改為現在的水位線控制,即通過調節流量,使葛洲壩(上距三峽大壩38公裡)下遊水位始終保持在海拔39米水位線以上。

    陳磊說,三峽工程實施175米蓄水還可以在枯水期更加有效地對長江下遊航道通航流量進行補償,改變了枯水期河流在天然狀態下因流量無法調控而航道受制約的情況,大大提高了長江常年通航的保證率。

    據了解,自2003年三峽工程蓄水至135米以來,通過長江三峽壩址的貨運量逐年增加,2007年超過6000萬噸,遠遠大於蓄水前的最大通過量1800萬噸。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迎175米最終水位 專家考證30餘年(圖)
    蓄水目標為何選擇175米?  三峽工程,已經先後於2003和2006年分別實現了135米和156米水位的蓄水目標,175米蓄水目標是工程設計的最高水位,也是最終水位。  三峽蓄水最高水位最終選擇175米,專家們用了30多年時間對此進行考查論證。
  • 今日三峽大壩將蓄水175米 水面變寬貨船忙(圖)
    據長江委萬縣水文站提供的數據:當日20時,三峽庫區重慶萬州段水位已達到175.19米,超過175米高程。據長江委萬縣水文站提供的數據:當日20時,三峽庫區重慶萬州段水位已達到175.19米,超過175米高程。
  • 三峽大壩提前兩年蓄水175米 標誌設計達標(圖)
    比如防洪,試驗性蓄水175米後,三峽一帶將成為長200多公裡、平均寬1.1公裡、庫容393億立方米的峽谷型水庫,可攔洪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荊江分洪區的蓄洪量。  通俗地說,洪水來了,三峽水庫可將洪水有效地攔截,避免下遊受淹。  不久前,長江水利委員會公布了一個數據,三峽工程今年的防洪效益達到266.3億元。
  • 三峽蓄水將達175米 三峽庫區第一村被淹沒(圖)
    家裡人紛紛打趣,讓她給兒子起名叫「三峽」。大家相信,「三峽」這兩個字,能帶給孩子充滿希望的未來。同年,國務院發布了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規定國家在三峽工程建設中,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使移民的生活水平,達到或超過原水平。並為三峽庫區長遠的經濟發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
  • 三峽大壩蓄水達175米 萬噸船隊可直達重慶(圖)
    175米蓄水後的瞿塘峽夔門,135米蓄水後的長江三峽瞿塘峽夔門(2005年10月7日攝)。新華社 發  萬噸輪可直達重慶 發電能力達到巔峰 攔蓄洪水更揮灑自如  175米,三峽工程從此「成年」  昨日上午9時,在眾多媒體的關注和見證下,三峽工程蓄水位首次達到175米,標誌著真正長大「成人」。
  • 長江防總:三峽防洪能力有限 蓄洪容量僅為洪水量1/10
    但是,在枯水期,如果三峽蓄水太多,就可能會對下遊用水產生影響,因此必須適度洩水;而在汛期,為了騰庫迎接新的洪峰,三峽水庫也不能滿負荷蓄水。」事實上,自建成以來,三峽一直在等待實現175米的蓄水高度,這也是三峽水庫的最終水位目標。175米,意味著,三峽工程可以完全發揮發電、通航、補水等綜合功能。但由於各種原因,這一目標水位始終無法如願。
  • 三峽水庫水位逼近175米試驗性蓄水「倒數10米」範圍
    ­  新華社宜昌10月7日電(記者譚元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發布的水情信息顯示,7日14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12500立方米每秒,壩上水位164.91米,距離175米試驗性蓄水「倒數10米」僅一步之遙。­  「十一」長假期間,三峽水庫入庫流量穩中有降,壩上水位持續上漲。1日2時至7日14時,三峽水庫壩上水位上漲了2.84米。
  • 宜賓至重慶段航道 最低維護水深由2.7米提升至2.9米
    「宜賓至重慶段航道最低維護水深由2.7米提升至2.9米,這只是一個開始。」3月26日,合力共建長江四川段黃金水道座談會上,長江航務局局長唐冠軍如是說。川江航道要「升級」,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需要做好什麼?
  • 三峽水庫蓄水175米 重慶小鎮江上廊橋吸引眼球 (1/10)
    三峽水庫蓄水 11月3日,三峽水庫連續七年完成175米蓄水,長江重慶藺市紅酒小鎮段水位升高,不少小支流水位也平穩升高,呈現出與往常不同的景色。
  • 穿越重慶70年②|川江航道,從「天險」駛向「水上高速」
    如今,長江航道已經開啟了全面的數位化進程,不但可以實時監測航標的定位,引航設施還具備極強的抗風浪能力。通航條件、配套設施等的不斷發展完善,長江航道承載了三峽旅遊、黃金水道、觀景聖地等功能,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回顧其的蛻變之路!
  • 視頻|陽光蘆葦還有壩壩茶 三峽蓄水175米重慶主城再現平湖美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30日20時訊(首席記者 黃宇 記者 李裕錕 張質)受長江上遊和三峽庫區秋季強降雨影響,重慶主城長江水位近日已達到175米。連日來,隨著長江水位上漲,江面漸漸變寬,主城再現平湖美景。水位上漲,繪畫好愛者也到江邊來進行創作。
  • 三峽大壩建成後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圖)
    據《重慶晚報》報導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後,庫區水位將蓄水至156米高程,長江將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14日,長江三峽總公司樞紐管理部主任馮正鵬透露,年底前萬噸級船隊不僅可直達重慶朝天門,而且可以實現分道航行。  馮正鵬說,整治後的長江航道航行寬度至少150米以上,轉彎半徑不小於1000米,航深3.5米以上。這足以滿足萬噸級船隊分航道通行。  由於長江航行寬度已經從現在的60米提高到了150米以上,這使得兩支萬噸級船隊分道通行、錯船成為現實。
  • 參觀三峽工程,心情無比震撼,這真是一個千年大計
    擋水建築物中間是483米長的洩洪壩段,有22個溢流表孔和23個深孔,每到汛期,長江上遊洪峰來臨就會通過洩洪壩段洩洪。三峽水庫是一個狹長的河道型水庫,全長667公裡。正常蓄水位175米,庫容為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防洪是三峽工程的首要功能。也是三峽集團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最大的責任。
  • 三峽11月二次截流明年蓄水 將實現「高峽出平湖」
    記者昨天從中國三峽總公司了解到,三峽大壩導流明渠截流已初步定於今年11月中下旬進行,屆時整個長江將被「攔腰截斷」。目前,導流明渠截流前的驗收工作已正式啟動,截流具體日期將根據當時長江水情而定。  在8月26日召開的2002年海峽兩岸三峽工程技術研討會上,三峽總公司陸佑楣總經理介紹,今年11月份將要開始的導流明渠截流,將把整個長江流水截斷,然後讓它從三峽大壩上的22個導流底孔裡流出。截流後,各施工單位將在長江枯水期內,搶築出一個土石圍堰和一個高100米的碾壓混凝土圍堰,使三峽水庫具備蓄水條件。
  •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建設概況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水利水電工程之一。早在1919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就曾提出過在三峽建壩的設想,以改善川江航運、開發利用長江水力資源。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三峽工程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三峽工程從1954年開始論證,至1992年批准興建,歷時38年之久。
  • 張飛廟等三峽「國寶」文物經受住175米蓄水考驗
    張飛廟等三峽「國寶」文物經受住175米蓄水考驗 2008年11月28日 11:57 來源:北京日報 發表評論   三峽庫區四大
  • 三峽庫區175米蓄水 高峽平湖成美景
    三峽庫區2020年175米蓄水將接近尾聲,三峽腹心重慶市巫山縣小三峽入口處龍門大橋水位達到172米,三峽黃金水道高峽平湖碧波蕩漾,庫周青山環抱,巫山縣城依山傍水,城邊湖畔黃花怒放,如同人間仙境。 巫山小三峽龍門峽口水位已達
  •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裡,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裡,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巨大效益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防洪: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是防洪,可有效地控制長江上遊洪水。
  • 君臨壩上長江三峽,舉世聞名的大峽谷
    三峽大壩壩頂高度為185米,距離壩上水庫最終蓄水水位海拔175米有10米之距。在壩頂東段入口的園區被稱之為185園區,此處是登臨壩頂及觀覽高峽平湖的最佳之處。峽水庫將顯著改善湖北宜昌至重慶之間長約660公裡的長江航道,以往川江激流洶湧,礁石淺灘密布,如今大壩上遊的川江水深大大提高,諸多礁石、淺灘一併沒入水下萬噸級船隊可經過三峽大壩而長驅直入,直達重慶港。
  • 中國首次橫斷長江三峽 三峽工程進入最後攻堅
    為將上下遊圍的龍口束窄至今天開始合龍的十幾米寬,三峽建設者們與長江激流已進行了10多個夜以繼日的艱苦鏖戰,並創下了水利建設中的新的世界紀錄。  「人造長江」 宣告「退役」   和世界上所有修建在航道上的水利械紐工程一樣,三峽工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其主要建築物也由大壩、電站和船閘、升船機構成。其中,船閘與升船機位於大壩右側,一次投資建成;而大壩與電站則分為左右兩部分修建。   之所以一座大壩分兩次修建,這是適應長江分流與通航的需要作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