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暑假的來臨,具有濃鬱絲路文化特色的嘉峪關鄉村旅遊成為了遊客的中轉站,長城腳下的黃草營村,來此「打卡」遊玩的旅客明顯增多。 丁思 攝
近日,隨著暑假的來臨,具有濃鬱絲路文化特色的嘉峪關鄉村旅遊成為了遊客的中轉站,長城腳下的黃草營村,來此「打卡」遊玩的旅客明顯增多。 丁思 攝
中新網蘭州8月12日電 (記者 丁思)「步行於長城頂端,遊客可以從高空俯瞰村民種植的萬畝花海;遊玩結束後,直接來長城腳下體驗鍋盔製作、剪紙、嘉峪關小調等特有的邊塞文化,放慢腳步,體驗別樣的大漠戈壁。」甘肅嘉峪關峪泉鎮黃草營村黨總支書記王麗英今年51歲,她說,「守在長城腳下生活了這麼多年,沒想到有朝一日還能吃上『旅遊飯』。」
嘉峪關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也是明代萬裡長城的西端起點,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還是絲路文化、長城文化、邊塞文化、魏晉文化的富集區。
長城腳下的旅遊村深挖「長城文化」,農家樂的外牆設計為老舊的古城牆一般,讓遊人彷佛有穿越之感的神秘。 丁思 攝
位於嘉峪關關城腳下的峪泉鎮,轄有關城文化旅遊景區、懸壁長城、黑山石刻等名勝古蹟和自然風景區,建有白鹿倉峪泉古街、方特絲路神畫、黃草營村鄉村旅遊示範點、懸壁滑雪場和4A級「中華孔雀苑」旅遊觀光生態景區等,旅遊資源豐富。
統一規劃的古城牆農家餐廳院落、「土味」十足的西部小吃、僅屬於戈壁灘的文創產品「風雨雕石」……隨著暑假的來臨,自駕重訪古絲路成為了遊客最為青睞的旅行方式,位於古絲路重鎮的戈壁城市嘉峪關成為了旅途中的休閒驛站,具有當地濃鬱絲路文化特色的鄉村旅遊成為了遊客的中轉站,長城腳下的黃草營村,來此「打卡」遊玩的旅客明顯增多。
從傳統的「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到「吃、住、行、遊、購、娛」的綜合消費,再到全方位的鄉村田園生態休閒遊,這些都成為了59歲的嘉峪關人畢立忠將餐飲店「落戶」在黃草營村的理由。
畢立忠說,每年的5到10月是餐館最忙碌的時候,有時候一天接待100多人,2個廚師2個服務員都忙不過來,還有很多外國人也來此體驗中國特色小吃,「今年因疫情受到了影響,但隨著跨省遊的開啟,嘉峪關的鄉村遊還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體驗。」
「長城第一墩、嘉峪關關城、黑山巖畫、魏晉墓地下畫廊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都縈繞在黃草營村,這是當地發展鄉村遊獨一份的優勢。」峪泉鎮黨委書記張曉芸接受記者採訪說,該鎮發展鄉村旅遊主要依託當地長城文化資源,將來還將推出「修長城」等文化體驗項目,讓遊客能夠真正地融入當地,「穿越」回到古絲路探秘邊塞文化的魅力。
「鄉村旅遊是一個新興產業,需要不斷創新觀念。」張曉芸說,該鎮還設計了懸臂驛站花海民俗休閒之旅、關城腳下古今穿越星空之旅、戈壁沙漠漫行「尋寶」之旅等特色鄉村旅遊線路,讓遊客在追尋長城雄偉之餘,還能深度感受景村一體的鄉村旅遊之旅。
2019年,嘉峪關市接待旅遊人數1317萬人次,旅遊收入96.4億元,帶動第三產業增長7%。
據嘉峪關市文旅部門介紹,該市鄉村旅遊的發展將充分利用自身特點,堅持「以鄉村為依託,市場為導向,綠色為主題」的指導思想,突出生態優勢和農家特色,提升「農家樂」品牌,豐富「農家樂」文化內涵,滿足海內外遊客的需求。(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