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劉氏祖根在魯山 日本大姓高橋實為漢朝帝裔

2020-12-25 搜狐網

  遠遷日本的劉阿知

  在朝鮮半島,劉姓是有名的大姓。日本的高橋、原田等數十個姓氏,其實都源出劉姓。據統計,目前生活在海外的劉氏後人約有1000萬,世界各地都有劉氏後人居住。然而,無論他們生活在哪裡,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也沒有忘記劉姓人的祖根地——中國河南省魯山縣。

  河南商報記者姬中貴文/圖

  日本劉氏

  日本大姓高橋,其實是漢朝帝裔

  據中日兩國多種史籍記載,劉姓人最早到達日本,是在兩漢時期。

  如今,日本的原田、高橋、大藏等著名家族,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阿知王。阿知王名叫劉阿知,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的玄孫。劉阿知移民日本一事,日本史書《日本書記》、《古語拾遺》、《續日本紀》等均有記載。

  日本原田家族族譜《大藏朝臣原田家歷傳》稱,曹氏滅漢建魏後,漢獻帝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劉阿知隨東漢皇室遺民徙居濁鹿。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他覺得天下將發生大亂,決定率家族東渡日本避難。到達後,他被倭國君主賜號「東漢使主」,奉命定居在大和國高市郡檜前村。

  據《日本書記》記載,劉阿知的家族還將紡織技術帶到了日本。他到日本不久,捲入到一起皇室的權力爭奪陰謀。在這場陰謀中,劉阿知對後來的履中天皇有救命之恩。

  劉阿知子嗣眾多,後裔分布在攝津、近江、播磨、三河、阿波等地。如今,日本眾多大姓如高橋、原田、大藏、坂上、檜前、山口、櫻井、平田、池邊、井上、長尾等數十個姓,都源出於劉阿知,他也被後人尊稱為「阿知王」。

  朝韓劉氏

  在韓國的劉姓人約有20萬

  歷史上,朝鮮半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附屬國。1985年,韓國人口調查資料統計,韓國現有250個姓氏,其中祖籍中國大陸的「歸化姓氏」有136個,其人口總數超過1000萬。如今在韓國,劉姓仍是主要姓氏之一,人口約有20萬。

  據記載,劉姓最早到達朝鮮半島,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當年,漢獻帝的玄孫劉阿知去日本時,他的一部分族人曾移民朝鮮半島。

  據韓國《江陵劉氏隱齋公派譜》記載,朝鮮半島劉氏開基始祖是中國北宋官員劉荃。劉荃是漢高祖劉邦的第40世孫,在北宋時官至兵部尚書,宋英宗時被貶高麗。劉荃的後裔人丁興盛,家族顯赫,人才輩出,歷來是朝鮮半島的名門大族。

  明朝時,倭國侵略朝鮮半島,大批中國明朝軍隊開進朝鮮半島,助其抗倭。後來,部分士兵留在當地,成為新的「歸化姓氏」,其中就有一支來自浙江的劉姓。

  南洋劉氏

  以客家劉氏人居多

  宋元以降,南方沿海不少漢族人南遷至南洋,其中不乏劉氏族人,其中以頗具開拓精神的客家劉氏居多。歷史上的越南,曾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北屬時期」。如今,越南的劉姓有三類,一是完全融入越南民族的漢族劉姓,二是越南族人改用漢姓劉,三是近代以來移民越南的華僑、華人。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國,都是華人較為集中的地方,他們在商界、新聞界等領域頗有成就。

  馬來西亞的劉姓人支派複雜、人口眾多,主要來自福建、廣東、廣西、海南、臺灣等地。

  清代,劉姓華人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菲律賓,華人是最大的少數民族。

  新加坡是以華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劉姓族人在新加坡各個領域均有貢獻。

  此外,19世紀中葉,中國國門大開,劉姓人開始到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居住。他們大多已經融入當地社會,但仍保留著中國文化傳統。

  劉氏尋根

  無論身在哪裡,根都在河南

  然而,無論生活在哪裡的劉氏子孫,他們都不忘自己的祖先,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根地——中國河南省魯山縣。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馬來西亞華人劉南輝。他生於廣東揭陽縣龍潭鎮陂尾樓村,12歲隨母遠渡馬來西亞謀生,曾參加馬來西亞抗日遊擊戰爭。後來,他從木材生意做起,成為馬來西亞的四大富豪之一。

  1972年,他向馬來西亞政府提呈了「籃球外交計劃」,對促成當時的首相敦拉薩訪華和中馬建交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南輝十分看重根親文化。1997年,在他的領導下,柔佛市劉氏公會發起了世界劉氏宗親聯誼會第一次大會,促進了世界劉氏華人的交流。

  2004年,劉南輝率先捐款565萬元,在昭平湖畔建設中華劉姓始祖苑、世界劉氏紀念館等。如今的中華劉姓始祖苑,已成為世界劉姓華人緬懷祖先的聖地。

history.sohu.com false 大河網 http://news.dahe.cn/2014/04-21/102767516.html report 2647 遠遷日本的劉阿知在朝鮮半島,劉姓是有名的大姓。日本的高橋、原田等數十個姓氏,其實都源出劉姓。據統計,目前生活在海外的劉氏後人約有1000萬,世界各地都有劉氏後人

");}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牛姓氏,出了500多帝王,流入日本後躋身日本第三大姓
    在中華姓氏中,因為政治與經濟的原因,曾產生過不少大姓旺族,其中的劉姓,就是較為傑出的代表。劉姓,中國曾經最具影響力的姓氏,因時代原因,劉姓在《百家姓》之中被排在第252位,實際上劉姓在宋朝為第三大姓。劉姓現在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姓氏之一,世界第四大姓,人數極多、分布極廣。世界人口在9000萬人以上,中國人口在7000萬以上。
  • 日本有幾大姓氏,自稱劉邦後裔,說:這個家族已繁衍到第93代
    最早的記錄像徐福東渡,據說這位秦朝的方士最終帶著大批的工匠和金童玉女就到達了日本並在這裡繁衍生息。在日本的文化中,隨處可見中國影響的痕跡,雖然徐福到日本的傳說並不一定是真的,然而日本在古代和中國交往頻繁,並廣受中原文化的影響,這卻是實實在在能夠看得見的。
  • 日本多個大姓的祖先,竟然是漢高祖劉邦
    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是一件奇事,那就是日本多個大姓的祖先,居然是漢高祖劉邦。說實話,一開始的時候,小編也不信,這也太離譜了。人家漢高祖劉邦什麼時候有了一群日本人的後裔了?你這要讓他老人家知道了,不得氣的大罵這些個不肖子孫啊。對於日本的起源,傳說是秦皇派出徐福帶著幾千名小孩兒出海尋找仙藥,妄圖達到自己長生不老的目的。
  • 此人是漢獻帝的玄孫,跑到日本後被封為貴族,開創了日本多個大姓
    ,楊貴妃的美貌也遠傳海外,讓日本人驚為天人。早在秦朝,中國與日本便有了往來。當時,秦始皇為追求長生不老,派遣徐福帶領數千童男童女前往海上尋找仙人,求取長生不老藥。但徐福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關於徐福的去向,現在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徐福在海上航行數月後,到了現在的日本,在當地駐紮下來,繁衍發展,成為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現在很多日本人都公開聲稱自己是徐福後代。
  • 劉氏漢後世系秦朝、漢朝時代——劉氏文化
    >1世祖漢高祖劉邦,字季,號沛公,國號西漢高祖,諡號高皇帝,廟號高祖,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後歸於晉,其處者為劉氏。劉向雲「戰國時劉氏自秦獲於魏。秦滅魏,遷大梁,都於豐」,故周市說雍齒曰:「豐,故梁徙也。」是以頌高祖云:「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 漢獻帝的後人東渡日本成為原田、高橋、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
    漢獻帝玄孫劉阿知為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倭奴國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據日本相關史料記載,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漢獻帝玄孫劉阿知見當時天下混亂之像已生,便於農曆5月1日召集舊臣商議對策。
  • 日本這幾大著名姓氏家族,其實是劉邦後裔,曾專程到中國認祖歸宗
    姓氏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徵,而其中劉姓是中國歷史上登基為帝人數最多的一個姓氏,歷史上劉氏稱帝者高達500多人。因此自古就有「劉天下,李半邊」的說法。劉姓除了在中國廣泛分布之外,在韓國和日本等地亦有分布。而日本這幾大著名的姓氏家族,也都出自中國劉姓,為劉邦後裔,甚至曾經還專門到中國認祖歸宗。這一切都起源於漢獻帝的玄孫:劉阿知,他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倭奴國人物。在西晉太康十年,劉阿知深知天下混亂,於是就召集舊臣商量對策,並說道:「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聞東國於日本,有聖天子」,於是便下定決定帶領著自己的家族,兩千零四十人一同踏上了東渡日本的旅程。
  • 劉氏家史知多少 一
    2《劉氏大成宗譜》記載劉氏淵源及圖騰:漢劉皇族源自帝堯,受封於陶,復封於唐,為唐候,故又為陶唐氏,帝堯第九子源明公,受封於劉邑(今河北唐縣),裔孫遂以邑為氏,故為劉氏,是劉氏第一世大始祖,再傳18世至夏朝累公,是夏王孔甲,後御龍有功,封為「御龍氏」。
  • 漢朝劉氏家族:一本破舊的族譜,究竟是哪個家族?
    在漢朝時期有個劉氏家族,在唐朝時期的李氏家族。然而有許多精通漢朝歷史的人都聽說過一句話,現如今我們用白話文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說「不是劉氏家族統治的王朝,天下都不得太平」,這讓鞏固家族統治有了最有利最直接的保障。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現如今已傳承千年。人們對於家族觀念非常重視的儒家思想也在世間廣為流傳。然而如何治理天下的皇室成員們也是傳承了儒家思想。
  • 劉氏海門世睦堂進祠晉主慶典
    帝王者中尤為建立漢王朝高祖邦公,除秦苛政,廢殘忍肉刑,頒行人道律法,法治天下,政令文明。自此中華民族文明主體被稱為漢人、漢族,中國語言文字被稱為漢語、漢字,開創了中華民族文明的第一個高潮,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溯我劉氏有史四千三百餘年,英傑輩出,族裔興盛為世所聞,湧現六十六帝,九十九相,賢能輩出,卓逾於世,傑出人物分布於中國歷史的各個層面,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
  • 「劉」姓始祖是養龍人,龍卻死了,後代是日本幾十個家族的祖先
    沒想到龍肉鮮美無比,孔甲帝嘗過之後就念念不忘,再次向劉累要這種美食,接到命令的劉累怕東窗事發,會被問罪,於是在事發之前潛逃,到了河南魯山隱居起來,不敢出仕。劉累在此隱姓埋名,自稱「丘」,人們都稱他為「丘公」。後來,這件事情還是傳到了孔甲帝耳朵裡,孔甲帝知道前因後果之後,沒有追究劉累的責任,赦免了他的罪責,於是劉累恢復姓名,這就是「劉」姓的得姓始祖,也稱「御龍堂」劉姓始祖。
  • 劉姓是中國使用人口最多的五個姓氏之一,那它是世界第一大姓嗎?
    劉姓曾經短暫成為全國第一大姓,這要得益於劉姓族人中出現了一個叫劉邦的大人物,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劉邦揭竿而起於另一位秦末梟雄項羽爭奪天下,最後在垓下一戰徹底擊敗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漢朝建立後,劉邦大行分封,西漢初累計皇子封王30餘人,封侯者達400餘人。
  • 各省第一大姓,北王南李陳,看看你的姓氏在哪裡
    北方的第一人口大姓自然還是隔壁老王。王姓自古以來都是北方的大族,起源自上古,但是卻興盛於每一個朝代初期。原因自然也是因為朝代更替,皇族為避免遭受清算,故而改名成王姓,其基本含義就是不忘自己王族出身的身份。但是從玄學上來說,就更邪乎了,王字不出頭,也就是改姓王之後,就不可能再出頭為皇了。
  • 這幾個姓氏的日本人,自稱是中國後裔,學者:不願承認卻是真的
    由此可知,西漢時期日本已經在向漢朝朝貢了。東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劉秀對他們「賜以印綬」,也就是這一枚「漢委奴國王金印」。除了這些被史料證實的記載,中日兩國之間的淵源甚至還能追溯到秦朝,也就是著名的徐福東渡事件。然而徐福東渡到底在哪裡登陸,至今史學界還沒有達成統一意見。
  • 如果漢朝二十四帝聚在一起,漢高祖劉邦第一個巴掌賜給誰?
    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大漢王朝的鼎盛時期就一步步的到來了,隨著幾代皇帝的共同努力,漢朝成為了當時全球範圍內最為鼎盛的王朝之一,是屬於東方的唯一霸主,漢朝的影響力從漢族的名稱上就可見一斑。歷史上,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大時期,這兩個時期各自都經歷了12位皇帝,合在一起就總共有24位皇帝。
  • 漢朝明明爆發了黃巾起義,為何諸葛亮卻對劉備說:民心思漢?
    不過,諸葛亮眼中的劉備卻有著天時、地利之外的第三大優勢:「將軍既帝室之胄……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這一優勢概括起來就是4個字:民心思漢。早在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子即總結凝練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理論。
  • 漢獻帝劉協死後,劉氏後代子女怎樣了?有人逃到日本只為避難
    在劉協死後他的孫子劉康繼任第二任山陽公,在之後劉康的兒子劉瑾繼任第三任山陽公,但在此之後漢獻帝的後代卻舉族去了日本,這是怎回事呢?在西晉時期,漢獻帝玄孫劉阿知帶領劉氏一族,舉族東渡日本。其東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原地區戰火不斷,所以舉族遷移成為了中原的很多大家族的首要選擇。所以在此危急存亡之際,劉阿知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東渡日本避難。
  • 日本有幾大姓氏,自稱是劉邦第93代後裔,專家:是真的但不想承認
    這個真假性還是很難肯定的,但在日本有一個太公廟倒是真的,這個太公廟是為了紀念劉邦的,日本還有幾個姓氏說是劉邦的後人,這是為什麼?日本早期的人類歷史可以追溯到三萬年到十萬年前,而與中國有接觸是在中國的漢朝,日本的彌生時代,彌生時代是收到中國跟朝鮮半島的文化影響所產生的,這個時候開始從原始社會過渡到階級社會。
  • 漢朝時一群外國人來到中國定居,用了這個姓氏,如今已經成大姓!
    漢朝時一群外國人來到中國定居,用了這個姓氏,如今已經成大姓!漢朝時一群外國人來到中國定居,用了這個姓氏,如今已經成大姓!安姓在中國舊百家姓中排名第79位。現有資料表明,安氏出自西域少數民族史書《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漢靈帝時期,安息國(也就是今伊朗的東北部)的太子安清潛心佛學,因此特地來到京都洛陽定居,其後為安氏;在南北朝時期,安息世子來到中國定居,亦為安氏。《魏書.官氏志》所載,安姓為鮮卑族複姓所改。
  • 客家劉氏總祠:汀州劉氏家廟
    同時汀州劉氏家廟被授予「中國望族名祠」金字牌匾。而早在2009年,劉氏家廟就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被認定為頗具特色的「長汀客家宗祠建築」。劉氏家廟有何特色能榮膺金字牌匾,它又有哪些光輝的歷史?近日,記者一行在劉氏家廟理事會會長劉銘榮的帶領下走訪了汀州劉氏家廟。  汀州劉氏家廟位於長汀龍首山狀元峰下,坐北朝南,乾山兼子,地形酷似龍頭,即劉氏族譜上記載的「龍首獻珠」形,乃江南極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