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遷日本的劉阿知
在朝鮮半島,劉姓是有名的大姓。日本的高橋、原田等數十個姓氏,其實都源出劉姓。據統計,目前生活在海外的劉氏後人約有1000萬,世界各地都有劉氏後人居住。然而,無論他們生活在哪裡,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也沒有忘記劉姓人的祖根地——中國河南省魯山縣。
河南商報記者姬中貴文/圖
日本劉氏
日本大姓高橋,其實是漢朝帝裔
據中日兩國多種史籍記載,劉姓人最早到達日本,是在兩漢時期。
如今,日本的原田、高橋、大藏等著名家族,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阿知王。阿知王名叫劉阿知,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的玄孫。劉阿知移民日本一事,日本史書《日本書記》、《古語拾遺》、《續日本紀》等均有記載。
日本原田家族族譜《大藏朝臣原田家歷傳》稱,曹氏滅漢建魏後,漢獻帝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劉阿知隨東漢皇室遺民徙居濁鹿。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他覺得天下將發生大亂,決定率家族東渡日本避難。到達後,他被倭國君主賜號「東漢使主」,奉命定居在大和國高市郡檜前村。
據《日本書記》記載,劉阿知的家族還將紡織技術帶到了日本。他到日本不久,捲入到一起皇室的權力爭奪陰謀。在這場陰謀中,劉阿知對後來的履中天皇有救命之恩。
劉阿知子嗣眾多,後裔分布在攝津、近江、播磨、三河、阿波等地。如今,日本眾多大姓如高橋、原田、大藏、坂上、檜前、山口、櫻井、平田、池邊、井上、長尾等數十個姓,都源出於劉阿知,他也被後人尊稱為「阿知王」。
朝韓劉氏
在韓國的劉姓人約有20萬
歷史上,朝鮮半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附屬國。1985年,韓國人口調查資料統計,韓國現有250個姓氏,其中祖籍中國大陸的「歸化姓氏」有136個,其人口總數超過1000萬。如今在韓國,劉姓仍是主要姓氏之一,人口約有20萬。
據記載,劉姓最早到達朝鮮半島,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當年,漢獻帝的玄孫劉阿知去日本時,他的一部分族人曾移民朝鮮半島。
據韓國《江陵劉氏隱齋公派譜》記載,朝鮮半島劉氏開基始祖是中國北宋官員劉荃。劉荃是漢高祖劉邦的第40世孫,在北宋時官至兵部尚書,宋英宗時被貶高麗。劉荃的後裔人丁興盛,家族顯赫,人才輩出,歷來是朝鮮半島的名門大族。
明朝時,倭國侵略朝鮮半島,大批中國明朝軍隊開進朝鮮半島,助其抗倭。後來,部分士兵留在當地,成為新的「歸化姓氏」,其中就有一支來自浙江的劉姓。
南洋劉氏
以客家劉氏人居多
宋元以降,南方沿海不少漢族人南遷至南洋,其中不乏劉氏族人,其中以頗具開拓精神的客家劉氏居多。歷史上的越南,曾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北屬時期」。如今,越南的劉姓有三類,一是完全融入越南民族的漢族劉姓,二是越南族人改用漢姓劉,三是近代以來移民越南的華僑、華人。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國,都是華人較為集中的地方,他們在商界、新聞界等領域頗有成就。
馬來西亞的劉姓人支派複雜、人口眾多,主要來自福建、廣東、廣西、海南、臺灣等地。
清代,劉姓華人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菲律賓,華人是最大的少數民族。
新加坡是以華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劉姓族人在新加坡各個領域均有貢獻。
此外,19世紀中葉,中國國門大開,劉姓人開始到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居住。他們大多已經融入當地社會,但仍保留著中國文化傳統。
劉氏尋根
無論身在哪裡,根都在河南
然而,無論生活在哪裡的劉氏子孫,他們都不忘自己的祖先,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根地——中國河南省魯山縣。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馬來西亞華人劉南輝。他生於廣東揭陽縣龍潭鎮陂尾樓村,12歲隨母遠渡馬來西亞謀生,曾參加馬來西亞抗日遊擊戰爭。後來,他從木材生意做起,成為馬來西亞的四大富豪之一。
1972年,他向馬來西亞政府提呈了「籃球外交計劃」,對促成當時的首相敦拉薩訪華和中馬建交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南輝十分看重根親文化。1997年,在他的領導下,柔佛市劉氏公會發起了世界劉氏宗親聯誼會第一次大會,促進了世界劉氏華人的交流。
2004年,劉南輝率先捐款565萬元,在昭平湖畔建設中華劉姓始祖苑、世界劉氏紀念館等。如今的中華劉姓始祖苑,已成為世界劉姓華人緬懷祖先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