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些國粹,其實都是起源於中國,也包括和服在內

2020-12-11 菸灰講歷史

眾所周知,在歷史上,中國和日本的交往密集,而日本的許多文化都源於中土。自漢朝開始,我中原王朝就對日本島國進行過冊封,三國時代魏國曹丕更是賞賜印綬。到了唐朝時期,日本侵略朝鮮半島,又被唐軍在白江口揍了個踏實。

自此開始,日本開始以中華為師,派出大量僧侶充當遣唐使到中原進行學習。而後來日本更是派來使者向女皇武則天賜予國名,真心臣服。「日本」這兩個字,正是武則天在醉了以後,一時興起賞給東瀛的名字。

直到現在,日本的很多古建築其實就是延續我唐朝文化的風格,書法繪畫等眾多藝術更是源於中華文化的傳播。哪怕是日本曾經最引以為榮的武士道精神,也是儒家文化傳入日本後的延續以及發展,更不用提其他農業諸多方面的影響了。

現在的日本,在我們眼中可以稱之為代表日本文化的許多東西,它們的起源其實也是來自中國。只是,在日本歷史上長久的閉關鎖國以及特殊的地理優勢,得以順利保存下來而已。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源於中國的東西,絕對讓你漲知識。

和服

和服,在許多中國男人眼裡,女人穿上它會顯得婀娜多姿、分外妖嬈。而和服其實是在十九世紀末期才被稱之為「和服」的,取義大和民族服裝的意思。但是在十九世紀以前,卻是被稱之為「吳服」。對,沒錯,三國時期東吳的「吳」。

在東漢末年,窮雄逐鹿,最終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以孫堅、孫策、孫權父子為首的吳國,佔據了江南沿海地區,面積廣袤。特殊的地理條件,也使吳國航海技術遠勝於曹魏和蜀漢。而當時作為分裂狀態日本四島,正是通過和東吳的貿易往來,才將紡織以及縫製方法引進日本。這種寬鬆的衣服,和中國傳統漢服有諸多驚人重疊,正是由於此種原因。

木屐

在日本,與和服形影不分的自然是木屐。而木屐正是漢朝時候,中國服裝的絕佳配套。木屐,在中國遠古時代的堯舜時期以後,便在民間開始以其為足衣。這種木屐在中國古代,一直到了清代以前,屬於中原的普遍服飾,在漢唐時期尤為盛行。在出土的東漢末年古墓裡面,也發現了陪葬的木屐,更加說明了中國木屐文化由來已久。而今天,許多人卻把木屐看成了日本獨有的傳統服飾。

生魚片

從周朝開始,中國便有食用生魚片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23年,時稱之為「鱠」或「膾。到了春秋戰國時代,食用生魚片的方法開始加入蔥、芥之類的佐料進行調味,所謂的「膾炙人口」正是起源於生魚片的食用。而這種飲食文化,在秦漢之交時候開始傳入日本,並逐漸風靡起來。畢竟,在春秋戰國時候,日本的社會還是原生態的刀耕火種。

榻榻米

榻榻米這種事物,我想大家就更不用說了。自古中國便有跪坐的傳統,春秋戰國更是如此。到了漢朝,為了休息舒服,開始出現榻榻米這種東西,唐朝時候的日本使者,將其帶回日本本土。在中國西安出土的古代皇家墓地裡面,就有了榻榻米。到了唐代,凳子以及高腳床開始在中國出現,並為人們普遍接受。久而久之,中國人淘汰了榻榻米這種不適用環境的家具。

茶道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生產茶葉。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花道

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在天時、地理、國情的影響下,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相撲

相撲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秦漢時期叫做角牴,宋朝時期稱為相撲。據宋代《東京夢華錄》及《夢粱錄》之載:宋代宮廷御用之相撲手,乃御前衛隊左右軍士,名為"內等子"。

宋代的民間相撲同樣非常盛行,那些職業相撲手皆有名號,他們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相撲擂臺賽,而獲勝者將會得到錦旗、獎盃、鈔票、座駕等等,這些豐厚的獎賞那是一個都不能少,正如《水滸傳》中所描寫。而浪子燕青,正是當時一等一的相撲高手。

而當時女子相撲也極為流行,並且在繁華的汴梁城最受人歡迎,擂臺上高大健碩的女相撲手成為了一道風景。汴梁城的宣德門廣場,時有大型文藝表演,期間經常出現女子相撲運動。而當時的大宋天子宋仁宗,正是女子相撲的狂熱粉絲,多次微服出巡觀看表演。有時,還會給予獎賞,鼓勵相撲運動發展。

相撲擂臺賽上女子相撲運動員們的胴體秀,不知怎麼滴激怒了老頑固司馬光(就是砸缸那位老先生)。這位老先生犯顏直書宋仁宗,即著名的《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

「臣愚竊以宣德門者,國家之象魏,所以垂憲度,布號令也。今上有天子之尊,下有萬民之眾,后妃侍旁,命婦縱觀,而使婦人裸戲於前,殆非所以隆禮法,示四方也。」

至此,女子相撲被取消,相撲運動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沒落。相撲大約在唐朝時傳入日本,現為流行於日本的一種摔跤運動。相撲後來成為日本的國際性格鬥術和體育運動。

藝伎

以「侍酒筵業歌舞」為職業的藝伎,也並非發源於日本本土。中國的唐宋時代,士大夫攜妓吟唱,是當時普遍的習俗,在中國浩瀚的詩詞曲賦中,留下不少詠唱歌姬的佳句。李白、白居易等諸多文人墨客,偏偏喜歡混跡於藝伎之間。藝伎作為吹拉彈唱的演員,文人墨客的許多詩詞,需要靠這些藝伎進行傳唱,藉此達到了天下揚名。畢竟,那時候可沒有什麼網際網路媒體。

櫻花

櫻花,原產於中國喜馬拉雅山脈。秦漢時期,宮廷皇族就已種植櫻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當時萬國來朝,日本深慕中華文化之璀璨以及櫻花的種植和鑑賞,櫻花隨著建築、服飾、茶道、劍道等一併被日本朝拜者帶回了東瀛。

看完上面這些,是不是很漲知識啊!所以,你完全可以為我中華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而驕傲。

相關焦點

  • 日本這些國粹,其實都是起源於中國,也包括和服在內
    眾所周知,在歷史上,中國和日本的交往密集,而日本的許多文化都源於中土。自漢朝開始,我中原王朝就對日本島國進行過冊封,三國時代魏國曹丕更是賞賜印綬。到了唐朝時期,日本侵略朝鮮半島,又被唐軍在白江口揍了個踏實。自此開始,日本開始以中華為師,派出大量僧侶充當遣唐使到中原進行學習。
  • 相撲、和服、木屐和抹茶,日本的這些國粹竟都源於中國
    提起鄰國日本的國粹,大家都能說出一二,比如相撲、和服、木屐、抹茶、榻榻米,這些國粹都是來源於中國,來源於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時期。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國粹如何傳入日本,又是什麼原因在日本保留至今,然而卻在國內式微或者消失的。
  • 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居然都是日本的國粹
    相撲尊為日本的國技,是日本人非常喜歡的一項傳統運動,每年都有多次相撲大賽,吸引大量觀眾觀看。這項在日本流行在中國鮮有人為的運動,實則起源中國。看日韓劇會發現很多日韓人家裡都有榻榻米,去日韓大家也都想體驗一下榻榻米,在日本榻榻米尤為傳統與普及。事實上榻榻米源於中國漢朝,盛行於隋唐,於盛唐時期傳播至日韓等地。
  • 相撲、和服、木屐和抹茶,日本的這些國粹竟都源於中國
    提起鄰國日本的國粹,大家都能說出一二,比如相撲、和服、木屐、抹茶、榻榻米,這些國粹都是來源於中國,來源於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時期。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國粹如何傳入日本,又是什麼原因在日本保留至今,然而卻在國內式微或者消失的。
  • 90%的人都不知道的事,日本這些引以為傲的國粹,其實都是源自中國的啊!
    這些大名鼎鼎的日本食物原來都是中國的...都知道日本抹茶極品——「宇治抹茶」,然而中國才是抹茶的故鄉...沒錯,其實和菓子也起源於中國日本的遣唐使將中國唐代的飲茶習慣帶回日本其中包括了茶道文化和糕餅技藝深深地受到日本貴族階層的喜愛
  • 這些著名的「日本特產」其實都源於中國,不止是茶道、和服!
    日本國土面積雖然小,但是日本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非常廣泛,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看過日本的動漫,像是哆啦A夢,奧特曼,或者海賊王等等,在我們看動漫的過程中,就接觸到了非常多的日本文化,他們也都成了我們印象中日本的標誌和特產,但是其實,日本受古代中國的影響是非常深的,很多的「日本特產」其實都來源於中國
  • 這些著名的「日本特產」其實都源於中國,不止是茶道、和服!
    日本國土面積雖然小,但是日本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非常廣泛,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看過日本的動漫,像是哆啦A夢,奧特曼,或者海賊王等等,在我們看動漫的過程中,就接觸到了非常多的日本文化,他們也都成了我們印象中日本的標誌和特產,但是其實,日本受古代中國的影響是非常深的,很多的「日本特產」其實都來源於中國
  • 這些東西起源於中國,後來都被日本學去,如今卻在日本發揚光大
    日本就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在日本的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國的影子。很多起源於中國的東西,被日本學去,在日本發揚光大。木屐在日本會經常看到身穿和服,腳踩木屐的女子。其實這個木屐是中國人發明的,木屐是隋唐以前,特別是漢朝時期的常見服飾。其名來自中古音「屐屜」,常稱作木屐,使用於室外。在漢代,女性出嫁的時候會穿上彩色系帶的木屐。
  • 日本街上那些「和服小姐姐」,穿的其實都不是和服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讓很多人都想去看世界,尤其是現在的中國變得強大,中國的國民在外國能夠獲得更好的待遇,這些都成了出國旅遊的基礎。在這些旅遊國家中,東南亞國家是中國遊客最喜歡去的,因為這裡的性價比最高,消費低,護照辦理也容易,很多國家都曾經是古代中國的屬國,文化上有些共通。日本就是其中的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的一個國家。從漢朝起,日本就跟中國建立屬國關係,開始向中國朝貢,同時也會學習中國的一些知識;到唐朝更是大量派遣遣唐使學習中國的所有知識,甚至還有日本人在唐朝為官。
  • 撿漏王日本:這五大日本國粹本誕生在中國,如今卻和中國無緣
    明治維新前,可以說日本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小跟班,一切都按照我國的傳統來培養自己的傳統,一切都照搬中國的東西。自漢唐開始日本就不遺餘力的學習中國,模仿中國、複製中國,只要是中國的,日本就統統學,畢竟對於一個落後的島國來說,中國的文化太過於博大精深了。
  • 別以為這些都是日本的!其實全都來自中國!
    1、櫻花是愛情與希望的象徵,日本的代表物之一。櫻花,起源於中國,原產於中國喜馬拉雅山脈。被人工栽培後,這一物種逐步傳入中國長江流域、中國西南地區以及臺灣島。吳服這個稱謂源於中國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的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及衣服縫製方法經傳入日本的緣故。昔日吳服與和服兩種概念是有區別的,但今天這兩種概念已幾乎重疊。很多賣和服的商店,招牌上會寫著「吳服屋」(吳服屋),可見兩詞已經基本上同義化。3、相撲
  • 日本街上那些「和服小姐姐」,穿的其實都不是和服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讓很多人都想去看世界,尤其是現在的中國變得強大,中國的國民在外國能夠獲得更好的待遇,這些都成了出國旅遊的基礎。在這些旅遊國家中,東南亞國家是中國遊客最喜歡去的,因為這裡的性價比最高,消費低,護照辦理也容易,很多國家都曾經是古代中國的屬國,文化上有些共通。日本就是其中的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的一個國家。從漢朝起,日本就跟中國建立屬國關係,開始向中國朝貢,同時也會學習中國的一些知識;到唐朝更是大量派遣遣唐使學習中國的所有知識,甚至還有日本人在唐朝為官。
  • 和服、相撲、櫻花、榻榻米……都是日本的?錯錯錯,全是中國的!
    古代日本長期向中國學習,不知學走了多少好東西,以致目前像和服、相撲、生魚片、榻榻米等等等等,不少人都以為是日本的,其實,它們都是我大中國的。我們來掰掰指頭數一數,那些張口就來的、起源於中國的日本熱門名詞,都有哪一些:先來說和服吧,都說日本人穿得挺美人的,太有歷史文化底蘊了,其實,這個底蘊,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所以在19世紀末以前,日本人把和服又叫作吳服。三國時期,日本與東吳的海上貿易活動十分頻繁,紡織品及縫製方法,都是經東吳傳入日本。
  • 誰在日本出租和服?
    關於和服的起源,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它起源於三國時期的中國。在德川幕府以前,和服最早被稱為「吳服」或「著物」,源自通過東吳與日本商貿活動而傳入日本的大量紡織品及製衣方法。到了奈良時代,日本與中國唐朝國交甚好,日本遣唐使從中國帶走了大批朝服後,日本便在唐朝服飾的基礎上進行了布料和款式上的改良,最早的和服由此誕生。
  • 那些起源於中國又在中國失傳,卻在日本發揚光大的中國文化
    到了明代,茶在中國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廢除了抹茶,改為散茶,泡茶法也因此取代了點茶法;其次,用炒青來殺青,取代了之前的蒸青法。就這樣,抹茶以及點茶法在中國逐漸消失了。但在日本,抹茶以及以抹茶、點茶為基礎的茶道,卻大行其道,最終發展成了日本的國粹,成為日本文化的象徵。
  • 驚豔至極的和服,起源於中國?!
    日本作為近鄰,其和服就是受中國文化影響一個典型體現。和服的出現可追溯到日本的古墳飛鳥時代,相當於中國的南北朝時期。當時東吳地區臨海,出現了與日的商貿往來。因此,東吳風格的服飾就經此傳入日本,造就了和服的雛形,「吳服」一詞亦因此而來。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是從奈良時代開始的。
  • 驚豔至極的和服,起源於中國
    日本作為近鄰,其和服就是受中國文化影響一個典型體現。和服的出現可追溯到日本的古墳飛鳥時代,相當於中國的南北朝時期。當時東吳地區臨海,出現了與日的商貿往來。因此,東吳風格的服飾就經此傳入日本,造就了和服的雛形,「吳服」一詞亦因此而來。
  • 日本說: 我擁有獨立的文化! 中國: 來, 先交代下你的八大國粹
    自古以來,中國一直是一個大國,如今千年過去,突然發現中國周邊的鄰居也全部變得不簡單:韓國成了宇宙起源之國,可國旗長的和八卦一模一樣;而日本號稱自己擁有獨立的文化。既然如此,我們就來掰扯一下日本的八大「國粹」,從自然植被到衣食住行,這些東西過去你認為是日本的,其實全是中國的。一,櫻花,日本國花。
  • 以日本文化反觀中國古文化,武士道精神、木屐都起源於中國!
    中國可以說是東亞文明的發源地,朝鮮半島、越南乃至南洋諸國,都留下來漢文化的痕跡,越南與東南亞國家受殖民地時期影響,很多漢文化都被拋棄了,越南發現古代墓葬,一塊帶有文言文的石片,都要請中國考古學家來解讀,其實越南在殖民地之前,還是使用漢字,傳漢式官服的,泰國的泰銖就是漢朝五銖錢的「銖
  • 和服、相撲、櫻花、榻榻米……都是日本的?錯錯錯,全是中國的!
    古代日本長期向中國學習,不知學走了多少好東西,以致目前像和服、相撲、生魚片、榻榻米等等等等,不少人都以為是日本的,其實,它們都是我大中國的。我們來掰掰指頭數一數,那些張口就來的、起源於中國的日本熱門名詞,都有哪一些:先來說和服吧,都說日本人穿得挺美人的,太有歷史文化底蘊了,其實,這個底蘊,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所以在19世紀末以前,日本人把和服又叫作吳服。三國時期,日本與東吳的海上貿易活動十分頻繁,紡織品及縫製方法,都是經東吳傳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