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兩次造訪過東京,都是3天左右短期旅行,沒做太詳細的計劃,走到哪算到哪。作為一個與這座城市無關的過路客,或者說是手持相機的旁觀者,東京的確是個有趣的地方,這是一座充滿高反差的大城市。既有街上面無表情健步如飛的上班蟻族,樓宇大廈縫隙間小廟裡的清淨與安逸,入夜後新宿街頭遊戲廳傳出震耳轟鳴聲,還能看到無名街頭巷尾間人和人的友善與尊重。
這次,有4位信號攝影師將帶大家漫步東京,用影像分享對這座城市的印象,聊聊他們和這座城市發生的故事。
闊夫塔
我從未想過與日本產生什麼聯繫,直到2016年第一次跟著女朋友拜訪她曾經旅居的京都,被這個國家吸引,隨後每年一次的日本之行成為固定節目。我喜歡日本冬末春初的氣息,萬物蘊藏著巨大能量,啟示著新一年的好運。
2017年2月,東京吉祥寺。外籍工人走過一個巷子。
2017年2月,東京新宿三丁目。推著兒童車的婦女走過地鐵站內的彩色玻璃窗。
2018年2月,東京荒川。居民在河邊散步,遠處是東京地標性建築晴空塔。
2018年2月,東京秋葉原。一名男子站在由舊萬世橋站改建的購物中心旁。
2018年2月,東京惠比壽。一名女子走在逆光的街道上。
2018年2月,東京御茶水。騎車男子停靠在CBD附近。
2018年2月,東京表參道原宿。一對外國情侶在東急Plaza拍照留念。
2018年2月,東京目黑。一名女子騎車經過一處社區。
Oneice (孫一冰)
相比城市來說,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東京的人,對於東京人,我的第一印象是性格內斂,很講秩序,很懂禮儀。他們是如此的獨立,不願給任何人增添麻煩。他們是如此的內斂,他們的內斂放佛使整個城市變得寧靜。他們是如此的遵守秩序,以至於經常創造出秩序之外的事物。他們又是那樣的孤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仿佛天空中孤獨飛翔的烏鴉。也許我對東京人一點也不了解,但我的照片中表達了我對東京人的看法。
此時我想起電影《迷失東京》裡提到這樣一句話:「在天黑以後,往熱鬧地方躲,跟著別人努力快活,可惜心裡頭,有定時的鬧鐘,提醒你有多寂寞。」
2016年11月,東京中野。路邊獨自看手機的女子。
2016年11月,東京六本木。東京人行走在大廈之間。
2016年11月,東京新宿。一隻探出頭的「哥斯拉怪獸」。
2016年11月,東京中野。一家很小的鰻魚店裡的兩位老人。
2016年11月,東京代代木。街頭飛過的一隻烏鴉。
2014年4月,東京新宿。餐廳裡正在吃飯的食客。
2017年12月,東京澀谷。路邊的阿基拉海報,這部日本動畫巔峰已經是30年之前的事了。
2017年12月,東京代官山。路邊鏡子的裝置「切割」了行走的路人。
2017年12月,東京澀谷。地下停車場的兩位服務人員。
李亞楠
目前一共去過兩次東京,可惜並沒有好好拍攝過這裡。我對東京的全部印象集中在新宿,個人感覺這裡是「最城市」的地方。最初對於新宿的印象來自於日本作家的小說,常常提到這裡。這裡有城市的建築、城市的街巷、城市的人群、城市的欲望,在這裡能看到各色人群,感覺在新宿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次來東京,都喜歡住在新宿。山手線幾乎能去東京數得上名的各個地方,我就以新宿為基點,從這裡去東京各處閒逛。
2016年11月,東京淺草寺。幾個穿和服日本的女性在淺草寺附近。
2016年11月,東京中央車站。地鐵口一個表情嚴肅的老太太。
2016年11月,東京新宿。新宿站臺下穿階梯上的廣告與匆匆而過的人們。
2016年11月,東京澀谷。下雨了,過馬路的人們。
2016年11月,東京新宿。冬日站在街頭光著雙腿的女孩們。
2016年11月,東京澀谷。一個等待過馬路的女孩。
2016年11月,東京品川。深夜空無一人的電車內。
2016年11月,東京澀谷。站在屋簷下玩手機的人們。
2016年11月,東京品川。地鐵站的出口。
Cocu (劉辰)
兩次短暫造訪東京,一次秋天,一次春天。我只是作為一個與這座城市無關的旁觀者去記錄我看到一切。
2014年10月,東京表參道原宿。牆面的鏡子和數不清的雨傘。
2017年5月,東京淺草。一名穿著日本傳統服裝的女性。
2017年5月,東京淺草。東京計程車和晴空塔。
2014年10月,東京明治神宮。明治神宮內的小廟。
2017年5月,東京新宿。在歌舞伎町的廣告燈箱。
2017年5月,東京根津。落葉和鳥居。
2014年10月,東京芝公園。東京鐵塔。
本期編輯:Cocu (劉辰)
本期題圖:闊夫塔
卷首語作者:Cocu (劉辰)
PR Contact: tif (+86 13601063392)
聯繫郵箱:signal2016@qq.com
新浪微博:@信號PHOTO
微博運營:Annaarella
LOFTER/圖蟲網/豆瓣:信號SIGNAL
500px部落:信號
Instagram: signal_photo
Facebook: signal photos
R E C O M M E N D E D
信號 #
當我們還是初學者 | 受人之託 | 活著,是此刻狗在遠處狂吠 | 上善若水 | 條紋志 | 七日造物記 | 窗外 | 一周年百圖特刊 | 攝影師的單曲循環 | 永恆的黑白 | 無言的陪伴 | 辦公室戀情 | 十月的蕭邦 | 回不去的也許是家鄉| 那些只能拍一次的照片 | 世界轉角遇見貓 | 信仰 | 高濃度瞬間 | 光的另一面 | 當照片遇上一部電影 | 一人一世界 | 一張照片的重生 | 時間的尺度 | 朝向一張照片的完成 | 攝影如奇遇 | 自拍照 | 翻包特輯 | 往事 | 年 | 當你注視我 | 食物的故事 | 聚散離合 | 我從遙遠的地方來看你
信號 | 漫遊
摩洛哥 II | 北緯66° | 埃及 | 香港 | 耶路撒冷 | 摩洛哥 | 土耳其 | 敦刻爾克 | 阿富汗 | 敘利亞
信號 | 尤裡卡
一個陌生女人的照片 | 瑪格南攝影師鏡頭裡的狗臉歲月 | TALK IN IMAGES | 築地傳說 | 重慶,這麼拍 | 馬格南活動這裡有三碗面,你吃吃看 | PLAY BOY | 在路上 | 冰與雪之歌 | 當拍孩子的孩子還是孩子的時候 | 最後的工業蒸汽機車 | 清明節專輯: 我們終將在此相見 | 世界睡眠日專輯: 地球人,好眠
信號 | 手裡見
那些美好而孤獨的夜晚 | 肖像,不止面孔 | 當 Alex Webb 用手機拍照 | 少即是多 | 一座城的四季 | 過客匆匆 | 它們解放了人類雙腿
信號 | 特別放送
獻給一個70年的傳奇
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信號Photo官方微博
看更多這裡沒有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