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廣州市增城區東南部的石灘鎮水網縱橫、江河密布,東江、增江和西福河都流經此處。近年來,石灘鎮通過大力推進涉水違建拆除、散亂汙整治、截汙納管等工作,轄區水環境實現了質的變化,2020年9月,穿越石灘鎮的6條東江北幹流一級支流水質全部達標,為東江北幹流國考大墩斷面水質達標提供重要保障。石灘鎮的治水不僅還老百姓一個水清岸綠的美好環境,也成為廣州治水工作的一個縮影;基層河長敢擔當、善作為,以結果說話則是治水成功的關鍵所在。
拆違創廣州新紀錄 石灘鎮一天拆掉174棟違建
潘正煥是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黨委書記,也是石灘鎮總河長,東江和增江石灘段河長。石灘鎮面積163平方公裡,約是越秀區的5倍,行政村數量居廣州第二。由於各種原因,石灘的違建問題在2017年5月前曾一度比較突出。
三年來,石灘鎮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手腕控違拆違。令石灘鎮幹部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7月,在區和各兄弟鎮街的大力支持下,石灘鎮僅一個月時間組織了4次每次過千人的清拆大行動,拆除違建11萬多平方米。期間,用一天時間將橫嶺整個舊村全部違建一次拆除,清拆違建174棟面積4萬多平方米,單天拆違面積之多創造了廣州拆違新紀錄。而整個2019年,石灘鎮排查清理整治河湖障礙物、涉水違章建築物437宗,清拆面積25.92萬平方米,佔增城區拆除總面積40.98%。
整治散亂汙不放鬆 國慶假期全體鎮村幹部下沉一線
散亂汙場所整治也是水環境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作為河長,潘正煥時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到河湧兩岸進行走訪摸查。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石灘鎮全體鎮村幹部全員取消休假,下沉一線,集中開展工商業涉水汙染源排查整治行動,累計出動1041人次,共排查工商企業經營戶911家,其中,限期整改307宗,限期關閉搬遷和擬關停取締32宗。
潘正煥表示,石灘鎮東接惠州,南與東莞隔東江相望,歷史上河湧周邊形成了數量較多的散亂汙場所,成為主要汙染源之一。近三年來,石灘鎮開展「淨灘」「護灘」兩次大型散亂汙場所整治行動,強力整治「散亂汙」場所超680間、關閉低端汙染企業430多間,升級改造涉水不達標企業250間,但散亂汙場所容易死灰復燃,必須要發揮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的精神,對散亂汙場所保持持續的高壓態勢。
下圍漳州村級工業園位於下圍村江龍大橋旁,佔地面積170畝,現有76棟建築物(均為舊廠房),總建築面積約7.1萬平方米,進駐的企業都是低端產業,存在較嚴重的環境汙染隱患。2019年,為全面推進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石灘鎮政府會同相關職能部門果斷採取措施,關閉園區內的全部企業43家,同時通過細緻工作,得到物業方和企業的理解支持,沒有發生一起糾紛和投訴。
圖:潘正煥在現場指揮部署清拆行動
整治「母親河」 還百姓水清岸綠、河道安瀾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環境治理同樣是為了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縣江河位於石灘鎮三江片區,是增江的一條支流。曾經的縣江河河水清澈見底,兩岸綠樹成蔭,村民們在河裡洗菜洗衣,孩子們則在河裡摸魚抓蝦,是三江片區人民的母親河。上世紀70年代增江河初溪段改道後,不再與縣江河連接,導致縣江河斷流,河床逐年淤積,流域生產及生活水環境不斷惡化,加上河道管護工作相對滯後,水汙染越來越嚴重,水質長期不達標。每年汛期,縣江河還會出現堤岸過水、管湧等情況,對較低的區域會造成澇災,嚴重影響了縣江河的防洪排澇能力。
潘正煥說:「沿線村民侵佔河道圈地造塘出租收取租金,導致河道最窄處不到3米,雖然肥了自己的腰包,卻損害了更廣大村民的利益。」為再塑縣江河流水潺潺、綠植蔥翠昔日景象,石灘鎮黨委政府深入調研,正視該「頑瘴痼疾」,主動碰硬,把縣江河治理列為鎮重點工作,通過廣泛宣傳發動,特別是發揮基層黨建的作用,黨員幹部一戶戶做工作,動員沿線11個村居幹部群眾無償清理侵佔30多年的上百口魚塘620多畝、農作物280多畝。依法整治違法建築、違法養殖場24宗,拆除面積約1.24萬平方米。在幹群齊心努力下,這條由原最窄處不到3米的河道被拓寬將近為100米,恢復該水域原有生態,水質得到很大改善。
2020年6月,增江遭遇20年一遇洪水,縣江河安然度汛,周邊群眾拍手稱讚:「現在縣江河的淤泥清掉了,河道變寬了,水變清了,這次洪水一來,很快就排走了。農田沒有被水淹,生產生活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圖:縣江河整治前後
發動群眾 揭蓋復湧 大濱海湧歷經20多年重見天日
水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公眾既是水生態文明的享受主體,又是治水興水的參與者。離開群眾參與的水環境整治將是無源之水、無木之本。對此,在治水護河的工作中,潘正煥緊緊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與群眾一道守家護河。
大濱海湧位於石灘鎮中西部,自北向南流經鎮域5條村,全長約8公裡。由於嶺南水鄉生活習俗,村民依水建居。上世紀90年代開始,為了方便出入以及轉租鋪面獲取租金,村民們普遍在河湧上搭建便橋,而部分建築橋涵更直接覆蓋在河湧上,面積不一的便橋達60餘座。這情況持續20多年,嚴重影響河道行洪,導致每逢雨季周邊村道、農田和房屋受浸。
「之前我們一直在勸說村民配合橋涵清拆工作,但是由於涉及出行和租金利益,村民牴觸情緒比較強烈,因此工作一直開展不下去。潘書記到任後,帶領駐村團隊、村兩委幹部組織草擬《致大濱海湧沿線村民的一封信》,發動村民揭蓋復湧,對涉及的屋主和承租商戶,挨家挨戶進行宣傳發動,張貼通告、勸說引導、悉心解釋,動員居民配合違建清拆。
圖:揭蓋復湧現場
潘正煥表示:「在很多地方看來,農村違建清拆是天下第一難事。尤其是涉水違建,大多數是因為歷史遺留、生活習慣以及經濟利益而形成,清拆難度很大。但是,我們不能畏難不前、得過且過,關鍵是要深入發動村民,向村民陳述利害關係,凝聚共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涉水違建清拆才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據了解,近三年來,石灘鎮鐵腕拆控涉水違建,累計拆違40多萬平方米,其中,2017年7月,用2周時間,清理存在30年的東江北幹流石灘段25個違章堆場碼頭整治;2017年8月,用2周時間,完成增江河段6個違章堆場碼頭整治;2018年11月,用1周時間,完成清理西福河邊6家經營了十多二十年的違建農家樂;2019年,用1個月時間,清理鄭田村方記預製件涉及亂佔、亂堆、亂建面積3.5萬平方米。至今沒有因拆違控違引發一起群體性事件,過程中涉水違建的清拆沒有補償過一分錢,也未引發任何群眾上訪等社會不穩定因素,真正做到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讓群眾心服口服。
(通訊員 趙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