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增城區石灘鎮治水:拆違、治汙 還百姓水清岸綠

2020-12-11 澎湃新聞

位於廣州市增城區東南部的石灘鎮水網縱橫、江河密布,東江、增江和西福河都流經此處。近年來,石灘鎮通過大力推進涉水違建拆除、散亂汙整治、截汙納管等工作,轄區水環境實現了質的變化,2020年9月,穿越石灘鎮的6條東江北幹流一級支流水質全部達標,為東江北幹流國考大墩斷面水質達標提供重要保障。石灘鎮的治水不僅還老百姓一個水清岸綠的美好環境,也成為廣州治水工作的一個縮影;基層河長敢擔當、善作為,以結果說話則是治水成功的關鍵所在。

       拆違創廣州新紀錄 石灘鎮一天拆掉174棟違建

 潘正煥是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黨委書記,也是石灘鎮總河長,東江和增江石灘段河長。石灘鎮面積163平方公裡,約是越秀區的5倍,行政村數量居廣州第二。由於各種原因,石灘的違建問題在2017年5月前曾一度比較突出。

三年來,石灘鎮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手腕控違拆違。令石灘鎮幹部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7月,在區和各兄弟鎮街的大力支持下,石灘鎮僅一個月時間組織了4次每次過千人的清拆大行動,拆除違建11萬多平方米。期間,用一天時間將橫嶺整個舊村全部違建一次拆除,清拆違建174棟面積4萬多平方米,單天拆違面積之多創造了廣州拆違新紀錄。而整個2019年,石灘鎮排查清理整治河湖障礙物、涉水違章建築物437宗,清拆面積25.92萬平方米,佔增城區拆除總面積40.98%。

    整治散亂汙不放鬆 國慶假期全體鎮村幹部下沉一線

 散亂汙場所整治也是水環境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作為河長,潘正煥時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到河湧兩岸進行走訪摸查。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石灘鎮全體鎮村幹部全員取消休假,下沉一線,集中開展工商業涉水汙染源排查整治行動,累計出動1041人次,共排查工商企業經營戶911家,其中,限期整改307宗,限期關閉搬遷和擬關停取締32宗。

潘正煥表示,石灘鎮東接惠州,南與東莞隔東江相望,歷史上河湧周邊形成了數量較多的散亂汙場所,成為主要汙染源之一。近三年來,石灘鎮開展「淨灘」「護灘」兩次大型散亂汙場所整治行動,強力整治「散亂汙」場所超680間、關閉低端汙染企業430多間,升級改造涉水不達標企業250間,但散亂汙場所容易死灰復燃,必須要發揮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的精神,對散亂汙場所保持持續的高壓態勢。

下圍漳州村級工業園位於下圍村江龍大橋旁,佔地面積170畝,現有76棟建築物(均為舊廠房),總建築面積約7.1萬平方米,進駐的企業都是低端產業,存在較嚴重的環境汙染隱患。2019年,為全面推進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石灘鎮政府會同相關職能部門果斷採取措施,關閉園區內的全部企業43家,同時通過細緻工作,得到物業方和企業的理解支持,沒有發生一起糾紛和投訴。

            圖:潘正煥在現場指揮部署清拆行動

 整治「母親河」 還百姓水清岸綠、河道安瀾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環境治理同樣是為了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縣江河位於石灘鎮三江片區,是增江的一條支流。曾經的縣江河河水清澈見底,兩岸綠樹成蔭,村民們在河裡洗菜洗衣,孩子們則在河裡摸魚抓蝦,是三江片區人民的母親河。上世紀70年代增江河初溪段改道後,不再與縣江河連接,導致縣江河斷流,河床逐年淤積,流域生產及生活水環境不斷惡化,加上河道管護工作相對滯後,水汙染越來越嚴重,水質長期不達標。每年汛期,縣江河還會出現堤岸過水、管湧等情況,對較低的區域會造成澇災,嚴重影響了縣江河的防洪排澇能力。

潘正煥說:「沿線村民侵佔河道圈地造塘出租收取租金,導致河道最窄處不到3米,雖然肥了自己的腰包,卻損害了更廣大村民的利益。」為再塑縣江河流水潺潺、綠植蔥翠昔日景象,石灘鎮黨委政府深入調研,正視該「頑瘴痼疾」,主動碰硬,把縣江河治理列為鎮重點工作,通過廣泛宣傳發動,特別是發揮基層黨建的作用,黨員幹部一戶戶做工作,動員沿線11個村居幹部群眾無償清理侵佔30多年的上百口魚塘620多畝、農作物280多畝。依法整治違法建築、違法養殖場24宗,拆除面積約1.24萬平方米。在幹群齊心努力下,這條由原最窄處不到3米的河道被拓寬將近為100米,恢復該水域原有生態,水質得到很大改善。

2020年6月,增江遭遇20年一遇洪水,縣江河安然度汛,周邊群眾拍手稱讚:「現在縣江河的淤泥清掉了,河道變寬了,水變清了,這次洪水一來,很快就排走了。農田沒有被水淹,生產生活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圖:縣江河整治前後

發動群眾 揭蓋復湧 大濱海湧歷經20多年重見天日

水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公眾既是水生態文明的享受主體,又是治水興水的參與者。離開群眾參與的水環境整治將是無源之水、無木之本。對此,在治水護河的工作中,潘正煥緊緊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與群眾一道守家護河。

大濱海湧位於石灘鎮中西部,自北向南流經鎮域5條村,全長約8公裡。由於嶺南水鄉生活習俗,村民依水建居。上世紀90年代開始,為了方便出入以及轉租鋪面獲取租金,村民們普遍在河湧上搭建便橋,而部分建築橋涵更直接覆蓋在河湧上,面積不一的便橋達60餘座。這情況持續20多年,嚴重影響河道行洪,導致每逢雨季周邊村道、農田和房屋受浸。

「之前我們一直在勸說村民配合橋涵清拆工作,但是由於涉及出行和租金利益,村民牴觸情緒比較強烈,因此工作一直開展不下去。潘書記到任後,帶領駐村團隊、村兩委幹部組織草擬《致大濱海湧沿線村民的一封信》,發動村民揭蓋復湧,對涉及的屋主和承租商戶,挨家挨戶進行宣傳發動,張貼通告、勸說引導、悉心解釋,動員居民配合違建清拆。

            圖:揭蓋復湧現場

潘正煥表示:「在很多地方看來,農村違建清拆是天下第一難事。尤其是涉水違建,大多數是因為歷史遺留、生活習慣以及經濟利益而形成,清拆難度很大。但是,我們不能畏難不前、得過且過,關鍵是要深入發動村民,向村民陳述利害關係,凝聚共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涉水違建清拆才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據了解,近三年來,石灘鎮鐵腕拆控涉水違建,累計拆違40多萬平方米,其中,2017年7月,用2周時間,清理存在30年的東江北幹流石灘段25個違章堆場碼頭整治;2017年8月,用2周時間,完成增江河段6個違章堆場碼頭整治;2018年11月,用1周時間,完成清理西福河邊6家經營了十多二十年的違建農家樂;2019年,用1個月時間,清理鄭田村方記預製件涉及亂佔、亂堆、亂建面積3.5萬平方米。至今沒有因拆違控違引發一起群體性事件,過程中涉水違建的清拆沒有補償過一分錢,也未引發任何群眾上訪等社會不穩定因素,真正做到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讓群眾心服口服。

 

(通訊員 趙雪峰)

相關焦點

  • 增城區石灘鎮治水:拆違、治汙 還百姓水清岸綠
    信息時報訊(記者 歐嘉福 通訊員 趙雪峰)位於廣州市增城區東南部的石灘鎮水網縱橫、江河密布,東江、增江和西福河都流經此處。近年來,石灘鎮通過大力推進涉水違建拆除、散亂汙整治、截汙納管等工作,轄區水環境實現了質的變化,2020年9月,穿越石灘鎮的6條東江北幹流一級支流水質全部達標,為東江北幹流國考大墩斷面水質達標提供重要保障。
  • 增城石灘鎮總河長潘正煥:我拆違還水清岸綠
    增城石灘鎮總河長 潘正煥  「河湧整治是『汙染在河中,根子在岸上』,河道兩旁的各種違建又是藏汙納垢的場所,不解決好違建,治水就難以取得成效。」  位於廣州市增城區東南部的石灘鎮水網縱橫、江河密布,東江、增江和西福河都流經此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增城石灘鎮總河長潘正煥:我拆違還水清岸綠
    位於廣州市增城區東南部的石灘鎮水網縱橫、江河密布,東江、增江和西福河都流經此處。近年來,石灘鎮通過大力推進涉水違建拆除、散亂汙整治等工作,轄區水環境實現了質的變化,今年9月,穿過石灘鎮的6條東江北幹流一級支流水質全部達標,為東江北幹流國考大墩斷面水質達標提供重要保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增城石灘鎮總河長潘正煥:我拆違還水清岸綠
    位於廣州市增城區東南部的石灘鎮水網縱橫、江河密布,東江、增江和西福河都流經此處。近年來,石灘鎮通過大力推進涉水違建拆除、散亂汙整治等工作,轄區水環境實現了質的變化,今年9月,穿過石灘鎮的6條東江北幹流一級支流水質全部達標,為東江北幹流國考大墩斷面水質達標提供重要保障。
  • 增城區石灘鎮踐行新發展理念興水治水 為汛期安瀾
    近日來,雨水頻至,提醒著廣州增城這座城市汛期已到,尤其6月8日以來的持續暴雨,更是使這座城市的母親河——增江河水位迅猛上漲,襲來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其中,處於增江河下遊的石灘鎮,由於其地勢低洼,在強降雨和上遊洩洪的雙重影響下,增江河石灘河段的水位一度達到5.66米,路面水淹約1.5米,低洼處更深。
  • 水清岸綠景美,南沙治水拆違成效顯著—碧道藍天白雲,南沙擦亮濱海...
    11月25日上午,位於廣州南沙區南沙街道工業區湧岸邊傳來了一陣陣轟鳴聲,一臺挖掘機正有序拆除一棟兩層高的違建房屋,殘磚碎瓦應聲掉落。這是南沙街集中組織開展河湧拆違行動,當天,隨著4處違建房屋拆除,整個工業區湧沿岸64處違法建築已全部拆除,不久後這裡將迎來新一輪的「美顏」升級。
  • 增城:石灘鎮多舉措加強水環境治理
    今年以來,石灘鎮堅持以責任為導向,堅決自查自糾,全力以赴做好水質穩定達標各項工作。為確保治水工作有序高效開展,石灘鎮多次組織召開治水專題工作會議,對水環境治理工作進行動員部署,並制定了《石灘鎮涉水汙染自查自糾應急工作方案》,通過各職能部門之間協同合作,全面推進整治涉水企業、拆除涉河違建、完善汙水管網等工作。
  • 廣州至增城區新塘鎮水環境治理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
    新塘鎮水環境治理取得如此成績,得益於新塘鎮堅持黨建引領,汙澇同治,釐清工作思路分步施策,並且爭取到群眾共同參與到治水行動當中,營造了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圍。  堅持黨建引領,「汙澇同治」,變壓力為動力  廣州市委、市政府、市河長辦、市水務局以及區委、區政府對新塘治水工作予以高度重視。
  • 2020廣州增城區石灘鎮沙頭小學田塘分教點招生地段範圍
    石灘鎮沙頭小學田塘分教點招生地段範圍:  田橋行政村生源  增城區民辦小學信息一覽表民辦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橫嶺村文化路23號020-829222585廣州市增城區新康小學民辦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新康花園內
  • 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打包」治汙,明年將現水清岸綠美景
    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打包」綜合整治將大幅改善河湖水質,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一湖一策」精準治汙,護住一湖清水27日上午,轟隆的機械聲中,外沙湖湖底的淤泥不停被挖起,通過管道輸送到岸邊的處理廠處理。
  • 水清岸綠,河暢景美,還有巨幅主題牆繪等你來打卡
    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來到廣州市白雲區嘉禾湧二支渠,在距離河湧六米遠的建築牆面上,巨幅的龍舟、舞獅主題傳統繪畫讓路過的群眾不禁駐足欣賞。這些反映當地歷史傳統的「西嶺印象」牆繪極具特色,吸引了大家前來打卡。
  • 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廣州擬建一兩個水岸公園
    相比前幾年的「防禦型治水」「治理型治水」,記者發現廣州開始關注治水成果在民生上的應用,碧道和水岸公園等設施,出現在《要點》中。(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正在治理中的廣州石井河 通訊員供圖據悉,《要點》以「全市河湖要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工作目標」,安排了24項工作,分別是加強河長辦機構和隊伍建設;優化健全河長制體制機制
  • 2020廣州增城區石灘鎮第一小學招生地段範圍
    石灘鎮第一小學招生地段範圍:  解放路、新橋路、前進路、中山路、仙塘村、橫嶺村、嘉譽花園、南北大道東。  增城區戶籍特殊適齡兒童如何入學?  增城區戶籍特殊適齡兒童確因疾病、出國等特殊原因未參加小學招生報名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可於8月27日至8月28日按規定遞交補報名申請並提交報名資料,鎮街招生領導小組可根據剩餘學位情況統籌安排公辦學位。
  • 生態修復丨雲南:還百姓以水清岸綠
    治水刻不容緩。 近年來,雲南省自然資源、林草、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加大滇池、撫仙湖、洱海等水域的治理力度,開展退礦、宅基地搬遷、退耕還溼、河道治理等工程,湖泊水質逐漸改善,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 在滇池西南角、滇池盤龍江入水口,一塊佔地154畝的溼地保護區風景如畫,紅嘴鷗、白鷺等水鳥在溼地上空自在飛翔。
  • 廣州增城區石灘鎮鄭田村掛牌一宗商住地 起價26億
    來源: 觀點地產網觀點地產網訊:8月17日,廣州增城區石灘鎮鄭田村83102200A20047號地塊線上掛牌出讓,限時競價開始時間為2020年09月18日早上10時,起價26億元,競買保證金為人民幣5.2億元,規劃建設用地面積83394.18
  • 水清岸綠景美 伴著螢火蟲行走在湧邊
    為此付出巨大努力的廣州天河治水人表示,他們愛河湧就像呵護明亮的眼睛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時下,廣州天河區的沙河湧、獵德湧、車陂湧、深湧,正是春光明媚的季節,而「水清、河暢、堤固、岸綠、景美」的風光,令遊人流連駐足。而美景之中,傾注了天河治水人的智慧與努力。
  • 滇池又見水清岸綠
    滇池又見水清岸綠 2020-06-27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松江:九亭的河道為何水清岸綠?靠的是什麼?
    松江:九亭的河道為何水清岸綠?靠的是什麼?面對評選結果我們不禁會問:九亭的河道為何水清岸綠?靠的是什麼?原來,近幾年九亭鎮黨委、政府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上精細化推進「河長制」,進一步加強河道治理機制,創新治理措施,保持河道生態平衡,保障河道安全,全面提升九亭鎮河道水環境質量,還居民一個水清岸綠的美麗家園
  • 華僑城逾35億拿廣州增城區石灘鎮宅地!樓面價11021元/㎡
    7月22日上午10時,廣州增城區出讓1宗宅地,即增城區石灘鎮鄭田村83102200A19022地塊,最終由廣州華僑城文旅小鎮投資有限公司以底價35.16億元拿下,成交樓面價為11021元/㎡。石灘鎮一、增城區石灘鎮鄭田村83102200A19022地塊基本信息地塊編號:83102200A19022
  • 水清岸綠 魚翔淺底
    大雪節氣過後,寒風瑟瑟,位於成都市新都區崇興村的清白江兩岸卻依舊水清岸綠,白鷺翩飛。一陣微風吹過,清澈平靜的河灣泛起陣陣漣漪。  今年以來,新都區通過實施重點流域汙染整治、汙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等六大行動20條措施,強力落實水體汙染減法,做好水環境保障加法,切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全方位提升新都區水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