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六盤水明湖國家溼地公園,一群大鳥現身溼地水域,記者實地拍攝後,經專家確認照片,這群特殊的 " 客人 " 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鉗嘴鸛。
據公園內工作人員介紹,大約 5 天前,這群灰黑色的大鳥來到了該公園內,它們經常聚集在溼地水域內站立、覓食或集體在溼地上空飛翔,非常壯觀,成了該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
4 月 3 日,記者前往採訪時,發現這群大鳥停留在六盤水明湖國家溼地公園下遊的六盤水師範學院入校路口大橋下。它們有的站立、有的覓食、有的親切地相互梳理羽毛。記者數了一下,總共有 30 餘只。而對於在幾十米外拍照的記者,這群大鳥始終保持 " 警惕 "。停歇大約十幾分鐘後,它們又集體往該公園溼地上遊飛行,之後有的歇在樹上,有的站在湖邊,有的繼續在淺水處覓食。
隨後,記者將這群大鳥的照片發給貴州省動物學會理事、省管專家、原六盤水師範學院動物學教授田應洲 ( 已退休 ) ,經其確認,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鉗嘴鸛。
田應洲表示,鉗嘴鸛是遷徙鳥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2013 年 ) 列為頻危物種。我國於 2006 年首次在雲南發現,之後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年來,貴州多地也發現該鳥類的蹤影。
" 前幾年,六盤水明湖國家溼地公園也偶爾發現,但數量很少,最多只有幾隻,此次是數量最多的一次。" 田應洲說,初步判斷,這群鉗嘴鸛光臨該公園,應是在遷徙途中的暫時停留。
據了解,鉗嘴鸛雙翅展開時寬達 81 釐米,體型很大,體長 81 釐米,體羽白色至灰色,冬羽菸灰色,飛羽和尾羽黑色。作為遷徙鳥類,鉗嘴鸛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繁殖期形成與其他鸛及水禽混群,在大樹上築巢。其叫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視覺和觸覺去感知它們所處的環境,偶爾發出深沉的哀鳴。其食性在沼澤地和沿海灘涂覓食軟體動物,是食肉動物,食物主要包括兩棲爬行類、小型水生無脊椎動物和甲殼類動物,如軟體動物、螃蟹、蠕蟲、青蛙、蜥蜴、蛇、蟲、魚等。
六盤水明湖國家溼地公園於 2013 年獲批國家級溼地公園,是貴州首個 " 國字號 " 溼地公園。據悉,隨著當地生態環境的大為改善,近年來該公園總不斷迎來大批越冬候鳥和遷徙鳥類,最多時迎來萬餘只白鷺、400 多隻紅嘴鷗。其中,白鷺、蒼鷺等候鳥,部分來了之後就不再飛走,在該溼地定居下來,成了留鳥。
【來源:ZAKER六盤水】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