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瀕危物種鉗嘴鸛
央廣網西雙版納5月17日消息(記者 李騰飛)記者從雲南省環保廳獲悉,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期首次發現了鉗嘴鸛。 今年4月中下旬開始,納板河保護區的曼點、納板等地陸續出現一群群的長著長長大嘴的鳥,主要棲息在河邊和村民的魚塘邊,捕食魚蚌等水生動物,與本地常見的白鷺區別較大,羽毛為灰黑色,腳為粉紅,嘴大呈鉗子狀。
-
二級「國保」鉗嘴鸛,成群光臨六盤水明湖國家溼地公園
連日來,在六盤水明湖國家溼地公園,一群大鳥現身溼地水域,記者實地拍攝後,經專家確認照片,這群特殊的 " 客人 " 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鉗嘴鸛。4 月 3 日,記者前往採訪時,發現這群大鳥停留在六盤水明湖國家溼地公園下遊的六盤水師範學院入校路口大橋下。它們有的站立、有的覓食、有的親切地相互梳理羽毛。記者數了一下,總共有 30 餘只。而對於在幾十米外拍照的記者,這群大鳥始終保持 " 警惕 "。停歇大約十幾分鐘後,它們又集體往該公園溼地上遊飛行,之後有的歇在樹上,有的站在湖邊,有的繼續在淺水處覓食。
-
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成群光臨六盤水明湖國家溼地公園
連日來,在六盤水明湖國家溼地公園,一群大鳥現身溼地水域,記者實地拍攝後,經專家確認照片,這群特殊的 " 客人 " 是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隨後,記者將這群大鳥的照片發給貴州省動物學會理事、省管專家、原六盤水師範學院動物學教授田應洲 ( 已退休 ) ,經其確認,這是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田應洲表示,鉗嘴鸛是遷徙鳥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2013 年 ) 列為頻危物種。我國於 2006 年首次在雲南發現。近年來,貴州多地也發現該鳥類的蹤影。
-
自然散步|在「版納糧倉」遇見鉗嘴鸛
這就是鼎鼎有名的鉗嘴鸛。5月初,我在西雙版納勐海縣進行鳥類調查時,在當地壩子田野裡,遇見大群鉗嘴鸛。它們在秧田裡悠然自得地覓食,與當地人和諧相處。鉗嘴鸛 本文均為 張海華 圖清晨的勐混壩子。「壩子」一詞,在中國西南地區常可聽到,意為山間的較大面積的平地。
-
生態保護見成效 數百隻鉗嘴鸛「約會」龍崗鎮
近日,開陽縣龍崗鎮格林村發現一件稀罕事一一村裡的田間地頭,忽然來了一些特殊的「客人」——數百隻鉗嘴鸛在此棲息、覓食。格林村飛來一大群不常見的灰白色的大鳥,連許多上了年紀的村民,也是第一次看見這種鳥成群結隊來到村裡。村民們覺得非常稀罕,紛紛拍照發朋友圈。
-
貴州荔波縣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上百隻瀕危物種鉗嘴鸛棲息覓食
據介紹,鉗嘴鸛,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物種。鉗嘴鸛主要以食草、魚、蝦為生,屬大型遷徙鳥類,每年從春季開始到6月是它們的遷徙時間。此次鉗嘴鸛棲息覓食的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江大壩,平均海拔768米,壩區面積1189畝,主導產業是提子和水稻,水源條件較好,是當地有名的生態和觀光農業基地。
-
上千隻牛背鷺成群遷徙雲南金平
雲南網訊(記者 黃翹楚 通訊員 郭鑫 黑萍英 趙志平)近日,位於雲南省金平縣金河鎮枯叉河村上空飛來了千餘只白色的大鳥,不少在當地樹頂停駐間歇。經工作人員鑑定鳥類為牛背鷺,猜測是成群候鳥進行遷徙,如此大規模現身實屬稀有。
-
德宏鳥類升至712種!
>711種升至712種 更加逼近全國鳥類種數的50% 遍及中國東北和華北各省,我國新疆西北部及西藏南部有繁殖記錄,但該物種在雲南等地並不常見。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
-
【生態】最近,它們頻頻在雲南出鏡
亞洲鉗嘴鸛五月,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金源鄉安豐村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亞洲鉗嘴鸛據金源鄉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到訪」安豐村的亞洲鉗嘴鸛共有60餘只,為金源鄉境內首次發現。隨著地質災害逐漸減少,水源得到更好涵養,林田草地不斷增加,生態環境逐年改善,河溝、農田裡的魚蝦、田螺等生物開始大量繁殖,為亞洲鉗嘴鸛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和充足的食物來源
-
印度的鳥類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7日 (外代二線)(1)印度的鳥類 這是12月5日在印度阿薩姆邦的博比託拉野生動物保護區拍攝的鉗嘴鸛。新華社/歐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7日 (外代二線)(2)印度的鳥類 這是12月5日在印度阿薩姆邦的博比託拉野生動物保護區拍攝的針尾鴨。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7日 (外代二線)(3)印度的鳥類 這是12月5日在印度阿薩姆邦的博比託拉野生動物保護區拍攝的禿鸛。
-
瀕危鳥類頻繁現身六盤水明湖溼地公園,來看!
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你可曾見過?點擊圖片,看鉗嘴鸛長什麼樣?鉗嘴鸛上周末只聞其名,見其圖片卻未見其蹁躚起舞的樣子今日有真相今日全媒體記者在明湖國家溼地公園發現了珍惜保護動物鉗嘴鸛的蹤跡實地實景拍攝到了他們的「模樣」它們三五成群時而捕食、時而翩飛嬉戲吸引了一些攝影愛好者前來拍照構建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科普小知識】鉗嘴鸛
-
雲南官民攜手營造「鳥類天堂」
中新網昆明4月2日電 (記者 刀志楠)1日,正值「國際愛鳥日」,在位於中緬邊境的雲南省德宏州,一場「愛鳥周」活動正式啟動,當地森林公安、林草局、鳥類保護志願者等將在接下來的一周,在德宏進行鳥類攝影,向沿途村民宣傳鳥類保護知識。
-
探訪雲南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
原標題:【70年變遷看邊城】探訪雲南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 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日報供圖 有一個地方,生存著3866種野生植物,124種哺乳、330種鳥類、59種爬行、52種兩棲等動物。
-
認識雲南紅河州:「擁有金水河口岸的」金平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自治縣,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面積3677平方公裡,2010年人口35.62萬人,世居著苗族、瑤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漢族、壯族、拉祜族、布朗族等9個民族。2011年全年,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生產總值(GDP)234501萬元。金平縣風景名勝有金平勐拉溫泉,西隆山自然保護區等。
-
雲南1770個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機構退出
西黑冠長臂猿眾所周知,雲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核心和交匯區域,是我國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和我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雲南以全國4.1%的國土面積,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全省各大生物類群物種數均接近或超過全國的一半,已知高等植物19333種,佔我國的50.1%;脊椎動物2242種,佔我國的51.4%,其中:鳥類945種,哺乳類312種。亞洲象、綠孔雀等500多種脊椎動物,為雲南特有或在我國僅分布於雲南。
-
雲南發現野牡丹科「金平異藥花」
雲南發現野牡丹科「金平異藥花」 據人民日報,科學家發現了野牡丹科異藥花屬的一個新物種,並取名「金平異藥花」,目前僅記錄於滇東南金平縣,通常生長於海拔900米至1900米的林下或林緣。
-
雲南開遠,幸福之城!清新小世界、風景美如畫
開遠市地處雲南南部,隸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處滇越鐵路線上,是一個重要的交通運輸要道、工業重鎮。開遠是一座離邊境只有一兩百公裡的小城,以前有「七泉八景」美稱,不過由於時代變遷,許多經典已經消失了。如今,有南洞風景區、亞熱帶植物觀賞園、雲窩寺等眾多景區可以遊覽。
-
雲南發現新物種金平異藥花
雲南發現新物種金平異藥花】12月22日,記者從雲南省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該局高級工程師、科研所所長喻智勇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瑩博士等學者,在國際學術期刊《Phytokeys》發表文章稱,他們在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野牡丹科異藥花屬的一個新物種,為世界生物物種增添了一新成員。 該物種具四數花和8個二型雄蕊,藥隔基部鼓起但無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