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 |雲南甲馬【1】——漢文化遺存產物,雲南巫師賴以生存的最大法寶

2021-03-05 遺世賦華

「甲馬」是中國民間宗教祈福禳災祭祀活動時用來焚燒的各種各樣雕版印刷品的總稱。

「甲馬」上印刷有眾多的各類神祇鬼靈、飛禽走獸、自然山川、建築交通等豐富多彩的圖形,是一份極其珍貴的民間美術遺產,更是研究文化人類學、古代哲學思想、宗教民俗、藝術美學等諸領域的重要資料。

甲馬在我國北方稱「神馬」,河北地區稱「神靈馬」,江蘇、浙江一帶稱「紙馬」,廣州地區稱「貴人」,雲南各地也有不同的稱謂,如「甲馬子(紙)」、「紙符」、「紙火」等,最普遍的叫法是「甲馬」。

「甲馬」這種民間宗教信仰的祭祀品,歷史上曾遍及全國。歷史文獻中有不少關於甲馬的記載,如:「俗於紙上畫神佛像,塗以紅黃彩色而祭賽之,畢即焚化,謂之甲馬,以此紙為神佛之所憑依,似乎馬也。"(清虞兆逢《天香樓偶得》)趙翼《咳餘叢考》上有:「昔時畫神像於紙,皆有以乘騎之用,故曰紙馬也。」袁枚《子不語》中有:「天后聖母……有甲馬三,一畫冕旒秉圭,一畫常服,一畫披髮跣足仗劍而立。」《討亡術》中還詳細地記錄了杭州一帶的問魂祭祀過程:「凡人死有未了之事者,其子孫欲問無由,必須以四金請陳(巫師)作術。……命家人燒甲馬於門外。」此外,也可以在文獻中找到「紙馬鋪」、「甲馬店」之類的記述。最為大家熟悉的是小說《水滸傳》中神行太保腳上的「甲馬」故事。

很明顯,雲南甲馬是從內地傳入的一種漢文化現象。現在,內地仍有「紙馬」在局部地區流行,如浙江、江蘇、陝西、河北、貴州等地。相比之下,雲南甲馬的活動範圍和形式種類比內地更為豐富,特色更為鮮明。其原因很簡單,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這種關於自然界、關於人本身的性質、關於精靈、關於魔力等虛假的表象,大抵是以消極的經濟因素為基礎。」

紙馬在中華大地上曾有過輝煌的過去,隨著正統宗教的確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的意識不斷更新,帶有濃鬱巫術色彩的紙馬必然要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社會發展中,相對滯後的雲南,意外地保留了這種原始的宗教現象。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經過本土文化的不斷滲透融合,它已形成了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雲南民間宗教藝術

雲南甲馬之有別於內地漢文化地區,首先在於稱謂和宗教蘊含上的不同。歷史文獻中,內地漢文化的紙馬或甲馬皆為「神佛乘騎之用」的交通工具。

雲南的甲馬卻是來往於人神之間的使者,祭祀時請神驅邪、鎮妖降魔、招魂送靈、祈禱平安等一切祈福禳災的活動,全憑這匹甲馬把祈禱者的請求或心願迅速準確地傳送給神靈。

大理白族地區的巫師,絕大多數家中都設有神壇。神壇上沒有神像,也沒有神牌,插滿紅黃藍綠的各種紙旗,正中有一香爐兩盞油燈。這些紙旗每三年換一次,換旗儀式嚴肅神秘,焚燒換下來的舊旗時配一張「精神甲馬」。巫師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在神壇前跪拜祈禱,焚燒「甲馬神」。

甲馬是雲南巫師賴以生存的最大法寶。巫師能通天入地、請來八路神靈、招回陰府亡靈,都全仰仗這匹神秘的甲馬。

雲南甲馬與內地紙馬在祭祀使用時也有所不同。祭祀者在使用甲馬時,通常都是多種甲馬搭配成組成套,少則四五張,多則十幾張,絕少使用單張祭祀的現象。無論數量多少,它都必須配一張單張的「甲馬」。所以,雲南甲馬中就出現了「精神甲馬」、「孔雀甲馬」、「追魂甲馬」、「三魂七魄起魂馬子」、「報喜甲馬」等多種內涵不同的單張甲馬。

雲南全省各地迄今仍在不同程度地流行使用甲馬。據調查,雲南全省的甲馬分布情況為:昆明地區的昆明市市郊、呈貢、富民;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南華;保山地區的保山市、騰衝、施甸;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梁河、盈江、隴川﹔玉溪地區的晉寧、江川、華寧、澄江;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建水、石屏﹔麗江地區的永勝、華坪、古城、玉龍;曲靖市;迪慶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德欽;昭通市的鎮雄;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周城、喜洲、挖色、鳳儀,洱源縣的三營、牛街、鳳羽、江尾,巍山縣的大倉,祥雲縣的雲南驛、普朋,南澗縣城,劍川縣沙溪鄉。

在全省範圍內,使用甲馬較為流行和集中,甲馬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最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首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地區使用甲馬的民族有漢、白、彝三個民族。與大理接壤的麗江、保山、楚雄等地的甲馬及對甲馬的稱謂和祭祀禮儀都與大理地區相同或接近。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收集整理雲南甲馬的李偉卿先生,經過對雲南甲馬的全面比較研究,指出:「大理地區的數量最多,地方民族特點也很突出。"」(李偉卿《大理甲馬與白族民間諸神》)


相關焦點

  • 斯飛*文化地圖丨1月15-24日,在溫暖的雲南,訪妙香佛國,尋大理、南詔遺存,感悟一個文化雲南
    此行我們將擇取漢傳佛教為主線,通過昆明、大理等地的漢傳佛教遺存,去探求佛教在邊地的獨特演進思路和現狀,並穿插極度崇佛的南詔國與大理國這兩個與唐宋同時期的雲南強勢政權的歷史文化,進而可以讓大家接觸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受漢文化輻射影響的邊地政權,擴充我們的歷史認知面。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涉及德宏有1條!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涉及德宏有1條!8月27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網站發布了《關於公布雲南省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的通知》,推出了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詳細介紹了線路所涉及的非遺資源。
  • 大理白族村落裡,藏著甲馬的秘密……甲馬,究竟是匹什麼「馬」?
    甲馬上印刷的內容可謂是名目繁多,一般有神袛鬼靈、飛禽走獸、自然山川、建築交通等各類圖形,是一份及其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在大理,使用「甲馬」的民族主要有白族、彝族、漢族三個民族、在眾多民族信仰神袛中,白族的「本主」、彝族的「土主」與來自漢文化的「甲馬」互相吸納、融為一體,增添了大理甲馬的民族宗教色彩。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有你喜歡的嗎?
    8月27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網站發布了《關於公布雲南省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的通知》,推出了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昆明官渡區(雲南省博物館,全面了解雲南歷史文化;官渡古鎮,體驗烏銅走銀、雲子圍棋、內畫製作技藝,品嘗雲南過橋米線、官渡餌塊、官渡小吃等特色美食,欣賞滇劇表演
  • 雲南:非遺傳承讓少數民族文化更加光彩奪目
    大理下關沱茶製作 人民網 薛丹 攝6月1日,雲南西雙版納南糯山半坡老寨的哈尼族非遺技藝傳承人遠赴黑龍江哈爾濱,參加了一場名為「時代記憶魅力非遺」的文化公益行活動。從西南到東北,飛越大半個中國的雲南少數民族非遺文化又一次「走」了出去。「我們利用公共媒體、民族節日、文化遺產日、對外文化交流等各種機會,搭建平臺,積極推薦優秀民族傳統文化項目和傳承人參加宣傳展示,擴大了非遺文化的影響力,提高了知名度。」
  • 「雲南省非遺主題旅遊線路」踏遍絲路雲賞 感受非遺文化盛宴
    編者按:雲南的非遺畫卷有著濃鬱的民族風採,濃厚的人文氣息,濃烈的藝術魅力,濃重的地域特色,雲南這塊神奇、美麗、富饒的土地,孕育了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也帶來了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近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公布雲南省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的通知》重磅推出「滇西·絲路雲賞之旅」「滇西·藝美雲南之旅」「滇西北·茶馬古道之旅」等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即日起,雲南網推出系列稿件,重點介紹雲南省這些非遺主題旅遊路線。遊玩線路已備好,快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出發吧。
  • 10條線路帶你領略雲南非遺之美
    8月27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網站發布了《關於公布雲南省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的通知》,推出了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詳細介紹了線路所涉及的非遺資源。該線路自然風光神奇美麗,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可深度體驗雲南馬幫文化及彝族、白族、納西族等眾多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擁有可體驗的省級以上非遺項目40餘項,其中,傳統技藝類項目10餘項。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曲靖這些地方上榜
    《通知》要求,各州市需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在鞏固和壯大非遺保護成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合理利用代表性項目保護地非遺資源,加強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打造,提升雲南旅遊線路文化品位,塑造高質量文化旅遊品牌。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你的家鄉在哪條?
    《通知》要求,各州市需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在鞏固和壯大非遺保護成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合理利用代表性項目保護地非遺資源,加強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打造,提升雲南旅遊線路文化品位,塑造高質量文化旅遊品牌。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你的家鄉在哪條?
    《通知》要求,各州市需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在鞏固和壯大非遺保護成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合理利用代表性項目保護地非遺資源,加強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打造,提升雲南旅遊線路文化品位,塑造高質量文化旅遊品牌。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條條都精彩
    該線路自然風光神奇美麗,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可深度體驗雲南馬幫文化及彝族、白族、納西族等眾多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擁有可體驗的省級以上非遺項目40餘項,其中,傳統技藝類項目10餘項。遊千年茶園、逐茶馬古道、享民族風情、品傳統文化,這是一條讓雲南風情香飄四溢的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 漢文化+非遺!打卡全新雅安高頤闕文博公園
    漢文化+非遺!作為雅安漢文化、非遺文化特色展示的重要窗口,位於雨城區青江街道漢碑路社區的高頤闕文博公園於今年國慶期間正式開園,市民和遊客可免費入園參觀,是一處集觀光、旅遊、休閒、娛樂、古文化等為一體的打卡地。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8月27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網站發布了《關於公布雲南省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的通知》,推出了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詳細介紹了線路所涉及的非遺資源。該線路自然風光神奇美麗,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可深度體驗雲南馬幫文化及彝族、白族、納西族等眾多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擁有可體驗的省級以上非遺項目40餘項,其中,傳統技藝類項目10餘項。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看看你的家鄉在那條?
    該線路自然風光神奇美麗,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可深度體驗雲南馬幫文化及彝族、白族、納西族等眾多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擁有可體驗的省級以上非遺項目40餘項,其中,傳統技藝類項目10餘項。遊千年茶園、逐茶馬古道、享民族風情、品傳統文化,這是一條讓雲南風情香飄四溢的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 涉及我州5縣市~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線路途經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3個國家、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擁有可體驗的省級以上非遺項目21項,傳統文化資源富集。橄欖撒 圖源:「微美芒市」微信公眾號滇西·藝美雲南之旅該線路自然風光神奇美麗,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可深度體驗雲南馬幫文化及彝族、白族、納西族等眾多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擁有可體驗的省級以上非遺項目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品嘗喜洲粑粑,體驗泥塑、甲馬、剪紙製作技藝;遊覽周城白族傳統文化保護區,體驗白族扎染技藝、三道茶、大本曲)該線路自然風光神奇美麗,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可深度體驗雲南馬幫文化及彝族、白族、納西族等眾多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擁有可體驗的省級以上非遺項目40餘項,其中,傳統技藝類項目10餘項。
  • 「觸摸雲南非遺文化」昆明冬至雅集
    央廣網昆明12月18日消息(通訊員房帆)又到一年冬至時,「迎冬至,雅韻雅集」活動今天在五華區圖書館二樓大廳舉辦。本次活動以「觸摸雲南非遺文化」為主題,邀請了雲南非遺嗚嘟傳承人楊德雲、麵塑傳承人劉麗春、剪紙傳承人汪元、拼布繡傳承人王雲華四位大師到場,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的非遺文化展示活動。活動現場特別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專區,到場讀者朋友不僅觀賞學習了雲南非遺文化,更是親自動手體驗了麵塑、剪紙等項目。感受非遺溫度,並近距離體驗名家大師的現場傳世創作。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你的家鄉在那條?
    《通知》要求,各州市需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在鞏固和壯大非遺保護成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合理利用代表性項目保護地非遺資源,加強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打造,提升雲南旅遊線路文化品位,塑造高質量文化旅遊品牌。
  • 雲南的這些文化和自然遺產你知道幾個?
    見證著雲南博大精深的歷史 碩果纍纍的雲南自然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令人驕傲—— 雲南自然文化遺產 數量巨大 >特點鮮明 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體系完善 現有國家、省、州(市)、縣(市、區) 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631項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3條涉及楚雄!速來打卡
    該線路自然風光神奇美麗,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可深度體驗雲南馬幫文化及彝族、白族、納西族等眾多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擁有可體驗的省級以上非遺項目40餘項,其中,傳統技藝類項目10餘項。遊千年茶園、逐茶馬古道、享民族風情、品傳統文化,這是一條讓雲南風情香飄四溢的非遺主題旅遊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