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壯猛男:力舉18人,4馬拉不動,晚年卻在躺椅上等死……

2020-12-21 騰訊網

人的力氣能大到什麼逆天的地步?今天要說的這個漢子,他的力量壯舉震撼世界,迄今被國際健美和健身聯合會認定是「有史以來最強壯的男人。」

圖:路易斯·西爾

他叫路易斯·西爾(LOUIS CYR),他在10世紀末、20世紀初以匪夷所思力量享譽全球,他一根手指能舉226公斤,背部能扛起18個人,四匹馬都拉不動他。

西爾的身高為5英尺8.5英寸(174釐米),體重270–400磅(120–180公斤),胸圍140釐米,頸圍51釐米,二頭肌51釐米,大腿圍72釐米,是個典型的車軸漢子。

西爾1863年10月11日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父親是普通人身材,他的強大基因遺傳自母親。他的母親是一個力氣很大的女巨人,身高1米85,體重120公斤。

圖:年輕時的西爾

西爾從小就擁有力量天賦,12歲在家庭農場幹活時,就能輕鬆舉起成年人舉不動的木頭。年輕的西爾還模仿民間故事裡的做法,當一頭小牛出生時,他把小牛扛在肩上鍛鍊力量,希望隨著小牛成年後,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強壯。

不過,最終他忍受不了小牛每次用蹄子狠踢他,改用裝滿穀物的麻袋代替。

圖:舉重物是大力士比賽的必備項目

西爾15歲時,將一個農民陷入泥潭的重載馬車抬了出來,這種超人的力量使他在當地村莊聲名大振,家人和朋友敦促他參加「強人巡迴賽」——19、20世紀西方流行的力量競賽。

18歲時,西爾跑到波士頓參加了第一次正式比賽。他徒手抱起了一頭680公斤重的公馬(類似於現代健身中的硬拉),讓所有人目瞪口呆,毫無爭議贏得了比賽。

從此,他的名字在加拿大和美國廣為人知,他開始在馬戲團的強人表演中演出,成千上萬的人蜂擁而至膜拜這個現代參孫。

1886年,西爾與當時號稱加拿大最強的米肖同場比賽,當著4000多觀眾的面前,他將一塊重517磅(234公斤)的巨石抬到肩膀上,因此獲得「加拿大最強壯的人」的頭銜。

圖:西爾打破一個又一個舉重紀錄

接下來,他在美國、歐洲參加一系列「強人比賽」,擊敗了所有膽敢挑戰他的人,一生從無敗績。

在表演和比賽中,西爾取得了一系列驚人的成就:

1、他只用一根手指舉起了500磅重物;

2、他徒手將一輛重載貨車推上山坡;

3、用背部扛起了重達4337磅(1967公斤)的18個人。

圖:電影中的西爾

西爾最傑出的成就,是一項迄今無人能複製的力量展示:他每隻手都用皮帶拉住兩匹馬,由騎手使勁鞭打馬匹試圖離開,但在他強大的力量面前,四匹馬一步都邁不開。

圖:西爾在做力拉兩馬的訓練

中國古代有五馬分屍的酷刑,歐洲19世紀也有四馬分屍的死刑,西爾這個「四馬拉不動」的壯舉令東西方都嘆為觀止。

西爾是那個時代的傳奇,100年前的西方,人們公認巔峰時期的西爾是全世界第一壯漢,有史以來舉重最強的人。但是,他的晚年生涯卻很糟糕。

圖:西爾贏得了無上的名聲

和所有大力士一樣,西爾的飲食很驚人。他每頓晚餐要吃五斤肉,有一次他和一個大力士朋友各自都吞吃了一頭完整的乳豬。然而,這種沒有節制的飲食摧垮了他。

西爾四十歲那年體重高達400磅,健康開始嚴重惡化。他生命的最後幾年都是躺在躺椅上,無法挪動身軀,只能喝酸奶維生。1912年,西爾死於慢性腎炎,年僅49歲。

圖:西爾的雕像

時至今日,西爾的名字在加拿大赫赫有名,他被選入魁北克省體育名人堂,在他的故鄉有一個雕像永久屹立,向後人展示其輝煌而短暫的傳奇一生。

看來大大大力士真的是有,所以咱們是不是可以這麼推斷:在千百年前的中國,手持七八十斤的兵器,肆無忌憚的揮舞殺敵,這樣的大將軍是真真正正存在的!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牛大力士:輕鬆舉起18人,4匹馬拉不動,晚年卻十分悽慘
    項羽乃是古代第一猛將,他天生神力,膂力過人,舉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在他之前,秦武王嬴蕩也曾舉起過鼎,《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記載:「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
  • 《馬拉之死》——法國大革命最著名的繪畫
    在18世紀中期,法國藝術家雅克.路易.大衛開創了一種新的繪畫類型。這個運動被稱為「新古典主義」,這被視為古希臘和羅馬理想化藝術的復興。雖然以古老的風格呈現,但新古典主義的繪畫經常以當代場景和主題為特色。大衛的許多作品就是這種情況,包括他最著名的畫作之一的《馬拉之死》。
  • 馬拉之死:藝術史上最殘忍的傑作
    原標題:馬拉之死:藝術史上最殘忍的傑作   在那之前,大衛已經繪畫了不少動人的作品,但真正讓他身敗名裂的,是他最滿意的一張,描繪了革命份子讓·保羅·馬拉(Jean Paul Marat)的《馬拉之死》。   在所有革命狂熱分子中,馬拉無疑是最殘忍、疑心病最重的一個。馬拉嗜賭成性,但在同樣是革命份子的大衛心中,馬拉不是怪物,而是聖人。
  • 經典 | 《馬拉之死》:藝術史上最殘忍的「謀殺案」,是一個年輕女孩的手筆
    保爾·馬拉, 法國政治家,在他傳奇的一生,以他的死亡最令人震驚。馬拉在法國大革命前是一名醫生,革命爆發後,他開始創辦《人民之友》,他幾次被貴族追捕後,仍然選擇和人民站在一起,這也讓他像他的報紙一樣,被人們稱為「人民之友」。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馬拉的另一面,他是一個復仇心很強的人,他對自己的政敵甚至是革命者極其的冷酷,對過去的貴族更是殘忍地斬殺,有歷史學家形容馬拉的心同他的面容一般醜陋。
  • 他畫出了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驚人的一幕,大衛繪《馬拉之死》欣賞
    《馬拉之死》是法國著名畫家雅克·路易·大衛的代表作。大衛生於18世紀中期,是新古典主義畫派的重要畫家。新古典主義雖然遵循著古典主義的創作原則,但它更注重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精神,強調塑造英雄人物。18世紀整個歐洲都處於劇烈變革時期,法國也正在經歷著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
  • 人到晚年,是越活越精彩,還是混吃等死?
    可能很多人對待老年的心態都很消極,姑娘們怕年老色衰,小夥子們怕腿腳不靈便,大家提起來晚年都有一種很悽涼的感覺,但是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境況,總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有人在年紀輕輕時就為年邁憂慮,也有人即使年近古稀,仍然生活得樂觀積極。
  • 細數史上三位造反猛將,一位三刀才被砍掉腦袋,一位五匹馬拉不死
    文/清歡細數史上三位造反猛將,一位三刀才被砍掉腦袋,一位五匹馬拉不死李廣、蒙恬等都是歷史上令人稱頌的猛將,史上也有許多造反留下罵名的猛將項羽力大,世人盡知,此人在大力榜上可與他齊名。在後世人的評書中,"恨天無把,恨地無環"就是說的他。王彥章也是十足的猛將,被尊稱為「鐵槍王」,在他的手裡都過不了幾招。他與李存信一起攻打王鎔時,互相猜忌。李存信回去後就誣陷他不忠心,逼得他果真反了。
  • 《馬拉之死》偉大的傑作,情感的真實寫照
    事後的審訊記錄表明,當時科黛向馬拉舉報了18名吉倫特黨人,馬拉一一記下,並表示第二天就要按名單抓人並送他們上斷頭臺。此時科黛掏出小刀,一刀刺殺了馬拉,然而她並沒有逃走,而是靜靜地等待抓捕。所以,當時馬拉手上的便箋,應該是那張他準備處決的18人名單。因此,有理由懷疑,桌子上充滿慈善溫情的錢和撫恤信,也來自大衛的杜撰而非事實。馬拉死後,雅克·路易·大衛為馬拉畫了《馬拉之死》畫作。
  • 最可敬的英雄,父親讓其扛死旗去打日本人,晚年領23塊錢艱難度日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可能一生都見不到戰爭,別不惜福,這可是我們的幸運。回望過去,我國曾遭受不少列強的侵犯,持續最久的莫過於和日本的戰爭了。日本是我國鄰國,又一直對我國虎視眈眈,在曾經那個混亂和軟弱的年代中,我國與日本的實力懸殊實在是太大了,一開始就只有不停的挨打。
  • 馬拉之死,預示著民粹主義的垮臺
    當然,也有讓人感到脖子發涼的,對「共和國剃刀」的恐懼。在那些熱衷於使用斷頭臺的風雲的人物當中,包括羅伯斯庇爾和馬拉。1793年7月13日,馬拉被刺。馬拉之死,預示著民粹主義的垮臺。後來,馬拉的戰友羅伯斯庇爾,也被送上了斷頭臺馬拉之死,預示著民粹主義的垮臺。
  • 世界文化探秘:路易·大衛構思名畫《馬拉之死》
    地上則丟著一把置馬拉於死地的匕首。整個畫面強調了馬拉的善良和好施樂助,集中反映了馬拉死在為人民工作崗位上的悲壯形象,具有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眾所周知,讓·保爾·馬拉是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的重要領導人,是該派輿論喉舌《人民之聲》報的主辦人。
  • 名畫《馬拉之死》曾被雪藏百年,背後究竟發生過什麼故事?
    在三個月後著名的作品《馬拉之死》誕生了。大衛當時還給出了一個意見,為了讓大家能夠瞻仰偉大的領袖馬拉,我們不應該動他的屍體,而是讓他的屍體保持在倒下的那一刻,讓大家進行瞻仰。當時是法國的夏天,烈日炎炎,屍體很容易腐臭發爛,但是這個建議還是被雅各賓派採納了(馬拉是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的領袖)。
  • 史上最憋屈的人 死後腦袋被人割下來當做了夜壺
    史上最憋屈的人 死後腦袋被人割下來當做了夜壺時間:2017-04-29 16:1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上最憋屈的人 死後腦袋被人割下來當做了夜壺 我國古代,統計戰績都是以人頭(首級)算的,殺傷多少是不算的。所以總有些心腸壞的人去殺敵方老百姓,砍頭冒功。
  • 史上最奇葩的手辦,唐僧配98K拯救世界,皮卡丘上演肌肉猛男!
    史上最奇葩的手辦,唐僧配98K拯救世界,皮卡丘上演肌肉猛男!喜歡二次元的小夥伴對手辦都是不陌生的,有很多的網友都比較喜歡收藏一些喜歡的動漫人物的手辦,不過有的卻是只有一顆想要收藏手辦的心,而沒有能夠收藏手辦的錢包。大家都知道,手辦因為是樹脂材料做成的,而且還需要開模塗料繁瑣的流程讓手辦的價格都比較的昂貴。
  • 《馬拉之死》:世界名畫,可是這幅畫是怎樣化成的呢?
    《馬拉之死》:世界名畫,可是這幅畫是怎樣化成的呢?大衛的名畫《馬拉之死》在世界上聲譽斐然,那麼大衛是怎樣讓這一名畫誕生的呢?這背後又有哪些背景呢?我們還是先從了解馬拉開始吧。讓·保爾·馬拉是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著名的革命家,也是雅各賓派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793年7月13日,由於他積極鼓吹暴力革命,堅決反對右翼吉倫特派的妥協投降政策,所以遭到吉倫特派殘餘分子的刺殺。馬拉被刺的消息傳出後群情激憤,法國新古典主義大師雅克路易·大衛受命用他的畫筆表現馬拉被刺的情景。
  • 新《紅樓夢》黛玉之死和名畫《馬拉之死》莫名神似?
    其中,最為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黛玉之死拍攝片段中,原本應可憐哀默,紅顏薄命,極盡悽涼唯美的畫面,竟與世界名畫《馬拉之死》相似?真是可笑。 《馬拉之死》的創作者雅克·路易·大衛是法國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荷拉斯兄弟之誓》也出自他筆下),也是拿破崙一世(既拿破崙·波拿巴)的御用畫師。
  • 世界最老人類,被死神遺忘,「熬死」4任妻子兒女,晚年一心求死
    沒有誰想死,很多人看見那些富豪的風流韻事後都十分的羨慕。 並且會發出這樣的感嘆:「該享受的都享受了,不枉此生,死了也值得」。 然而真正的值得嗎?並不!
  • 「俠女」夏洛特·科黛,馬拉之死的刺客——託尼·弗洛裡油畫作品
    《科林斯的最後一天》局部歷史畫家他於1866年在巴黎沙龍上展出的第一幅畫是一張歷史悠久的大型油畫,描繪了1861年4月8日的華沙事件。託尼·弗洛裡作品《夏洛特科黛》1875年,託尼·弗洛裡在卡昂創作了《夏洛特·科黛》(Charlotte Corday),這幅畫所描繪的讀書女性,正是刺殺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領導人馬拉的刺客
  • 「俠女」夏洛特 科黛,馬拉之死的刺客——託尼 弗洛裡油畫作品
    《科林斯的最後一天》局部 歷史畫家 他於1866年在巴黎沙龍上展出的第一幅畫是一張歷史悠久的大型油畫,描繪了1861年4月8日的華沙事件
  • 他不是死在浴缸中,為何要做這樣的安排?解密名畫《馬拉之死》
    1793年7月13日,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馬拉,在自己的浴缸裡,被一把匕首穿透了胸膛。這一消息震驚了整個法國,悲慟之下,馬拉的擁護者之一,畫家雅克·路易·大衛(後文簡稱大衛),畫下了那幅舉世聞名的《馬拉之死》。是不是很眼熟?初中歷史課本法國大革命那一章,配的就是這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