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元旦小長假的第一天,趙括說歷史團隊也有幸去了大理……和昆明之間的一個美麗的城市,叫做安寧。然而為大家每天按時更新的任務卻不能鬆懈!
既然人去不到,那心就必須去到。相信不止是雲南人,全國各地所有的朋友都希望通過手機屏幕看一看您心中的詩和遠方,那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講雲南的一顆高原明珠——洱海。
原來洱海這個地方早在漢代就已經被進入史冊了!公元前112年,出使西域的張騫回到長安,在向漢武帝匯報工作情況的時候,專門提到了一個有趣的市場現象,就是蜀布居然在阿富汗的市場上進行銷售。張騫經過市場調查,發現這些蜀布就是從現在的印度販賣過去的。
張騫認為積極加強蜀郡以及印度的邊境貿易,可以推動漢朝的經濟實力增長。漢武帝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派出偵察兵,專門查看西南地區和印度的商貿之路。順著張騫的建議,最終讓漢武帝找到了這條邊境貿易之路。
然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商貿之路,就是要從現在的雲南四川,跨越橫斷山脈之後,進入印度。然而偵察兵都被洱海附近的「昆明族」阻斷,當地人完全不同意漢武帝的偵察兵從這裡經過前往印度。由於意見不合,雙方甚至動武。
漢武帝的偵察兵完全打不過洱海邊的昆明族。自然而然這條商貿之路也就沒有辦法啟動。但是這些敗軍之將,也給漢武帝帶回了情報,他們紛紛向漢武帝匯報,雲南這塊地方氣候宜人,滇池和洱海邊上土地肥沃,物產豐饒。這些情報讓漢武帝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西南這塊風水寶地收入版圖。
同時他們也向漢武帝匯報,西南蠻夷勢力強大,習慣水戰。漢武帝的中原士兵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然而北方的軍隊,怎麼能打得贏洱海上水戰訓練有素的的昆明族呢?於是漢武帝想了一個好辦法,在長安新建了一個規模巨大的人工湖,命名為「昆明池」, 在湖中修建巨大的固定戰船,以供訓練水兵只用。請注意在這裡的名稱確實是昆明池,為什麼現在叫昆明湖呢後面我們會說。
大家想不到吧,雲南的洱海不光有詩和遠方,還跟漢武帝的漢「漢習樓船」著如此深刻的歷史淵源!
通過刻苦的訓練,漢武帝的北方士兵,終於克服了他們對水的恐懼。漢武帝看到士兵已經訓練成功,也就把正式徵討西南蠻夷這件事情放到了日程之上。
元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正式開始徵討西南蠻夷。郭昌入滇之後,首先佔據了雲南的東北部,隨後以這裡為基地,大軍壓境向雲南各處開始徵討。雲南各地方部落看到大勢已去,不得不向郭昌投降,歸順了漢武帝。
從此漢武帝把雲南這塊地方設立為「益州郡」,並把這裡的管轄官員封為滇王,同時還賜給他一枚金印。通過這樣的管理方式,正式把雲南納入了漢代的版圖。
洱海得天獨厚,面積雖然沒有滇池那麼廣,但蓄水量甚至比滇池還要大,尤其是三角洲地帶,水草豐茂,非常有利魚類的繁殖。所以自古就享有「魚土鍋」的美稱。這裡水產豐饒,古籍《西洱海志》裡面就曾有記載,原文為「冬至極美」,大概意思是說這裡的魚,比其他地方的要好吃得多。
由於洱海的水質非常清澈,所以能見度非常的高。所以就算是在沒有無人機的古代,也被稱為「群山間無瑕的美玉」。
最後說說昆明池這個稱呼是怎麼變成昆明湖的。昆明池這個稱呼是漢武帝用來訓練水兵所用,原來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站在北京西湖邊,緬懷漢武帝開疆闢土的豐功偉績,瞬間有感而發,於是就把北京西湖命名為「昆明湖」,用來激勵和鞭策自己。
而漢習樓船這個典故,如今也成為了漢武帝開發大西南所做出的積極努力的象徵。
大家想不到「詩和遠方」的背後,還有如此之多的歷史故事吧,看完之後千萬別忘了一鍵三連,我們的團隊每天為您更新有趣的歷史故事,請和我們一起增長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