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料家中的精神障礙患者?

2020-12-21 瀟湘名醫

州優撫醫院七療區主任、副主任醫師 李娟

精神疾病是高發性疾病,它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傷害,也給患者家庭造成一定負擔。如果家中有精神疾病患者,家屬應該怎樣做呢?

一、家屬要正確認識精神疾病

人們往往對精神疾病有偏見,其實精神疾病與其他內、外科疾病一樣,只是一種病而已。患者在病態下表現出思維、情感、行為的不正常,並不是思想問題。

精神疾病與其他軀體疾病的不同之處在於,患者身在病中不知病,意識不到自己有病,故而不主動就醫、拒絕治療。這就要求家屬對精神疾病患者要倍加關懷、照顧,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他們情感和心理支持。

二、應理解、尊重精神病人

精神疾病是大腦活動功能失調而出現的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方面的異常。對患者既要看到他們病態心理活動的一面,又要看到他們正常心理活動的一面。對病情正在好轉或處於恢復期的病人,更要多關心體貼、尊重和愛護他們。

三、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及早到精神科治療

有的因精神疾病患者年輕,住院怕別人知道後,會影響患者以後的生活,遲遲不肯到精神科就診。有的則認為精神疾病患者是入了魔道,尤其是農村家庭,四處燒香、求神拜佛,反而勞民傷財,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及時送病人到專科醫院找專家進行針對性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四、做好家庭照顧

精神疾病患者大部分康復生活是在家庭中度過的,所以精神疾病的家庭照料就成為鞏固治療效果、防止疾病復發、促進疾病康復的重要環節。因此,要盡力維持家庭穩定性,增強家庭情感交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愉快。

那麼,家屬該怎樣照顧精神疾病患者呢?

一、堅持系統藥物治療

注意觀察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變化,掌握其發病的特點,復發的苗頭,藥物副反應。同時,督促患者遵照醫囑按時按量堅持服藥,切忌隨意減藥停藥,藥物由家屬妥善保管。此外,定期陪同患者到專科門診複查,並做有關輔助檢查。

二、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督促患者按時起床、刷牙、洗臉、更衣、整理房間、聽音樂、戶外活動等,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合理安排患者的衣食住行,飲食應當易於消化、營養合理,忌酒、咖啡、濃茶和盲目吃補品。

三、營造適合康復的家庭環境

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是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復的重要外部條件。家屬應以和藹、耐心的態度對待患者,尊重患者,生活上關心、體貼,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對待疾病,消除悲觀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四、督促患者參加適當的活動

儘量安排患者與社會環境接觸的機會,不僅讓他們參與家庭事務,還要鼓勵多與朋友交往,督促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和社會活動,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結合患者身體狀況、病情和興趣愛好,適當安排一些文體活動,愉悅身心。

【來源:恩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規範亟待統一
    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增加對重性精神障礙患者的關注和投入,首先是保障這個特殊疾病人群能獲得持續的藥物維持治療;另外,超過2/3的縣還沒有像樣的精神病醫院,希望相關的資金投入能落實到縣一級的精神科床位上,讓農村的精神障礙患者就近獲得治療。
  • 精神障礙患者持刀傷人,治安員英勇擒拿
    獲悉有精神障礙患者持刀傷人後,花都區花東派出所治安員梁志藝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將精神障礙患者成功制服。到達現場後,梁志藝等人了解到,一名精神障礙患者與其父親吵架,後患者用菜刀刮傷父親的左手手臂,隨後父親報警。 彼時,患者父母稱,患者已將自己反鎖在房間內,並手持一把約20釐米長的小刀。為防止患者自殘和傷人等情況發生,梁志藝等人積極對其進行勸導。鑑於患者有傷人的情況,花東派出所與花東鎮綜治辦溝通商量,擬送患者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 如何和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相處?
    如何和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相處?如果你的家中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如何與其相處,怎樣才能走出親人帶給你的恐懼氣氛。(1)首先,你要學會從內心開始改變你要知道一個前提,你無法讓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主動求醫。你說這是病,你要去看醫生,他不接受。他基本上還處在一個相對正常的一個環境,只不過在別人看來覺得,這個人脾氣有點大、情緒有點不受控、有時候情緒化等等。
  • 以愛之名,給精神障礙特困人員一個安心的家
    以愛之名,給精神障礙特困人員一個安心的家——蒙陰縣民政局創新破解精神障礙特困人員供養難題夏日早晨,在蒙陰縣高都鎮安心護理院室外休息連廊裡,幾十位精神障礙特困人員正在護師的引導下進行娛樂活動,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種其樂融融的畫面,對於精神障礙特困人員來說,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 疾控專家回應精神衛生醫療機構防控: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圖片來源:中國網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在發布會上表示,由於患者的特殊性,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除了要做好常規醫療機構的防控措施,包括制定應對預案、加強物資準備、院內環境清潔消毒以及開窗通風等措施,還有一些針對性的措施需要考慮,包括三個方面:
  • 武昌精神病患者殺人事件追蹤:重性精神障礙患者管理防治網絡依然...
    2017年入春以來,全國各地發生多起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和政府部門重視。從報導來看,肇事肇禍的精神障礙患者當時多處於外出學習、打工狀態,有效治療與看護不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重性精神病患者已超過1600萬人。在人口流動性日益增強的當下,怎樣才能織牢精神障礙患者防治網?既保障患者的基本權益,又防止出現肇事肇禍行為?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如何做好居家康復?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所致精神障礙等,這一類疾病發病時患者言語行為會出現異常,病情較嚴重,急性發作時很多需要住院接受規範治療。
  • 淮南市高皇鎮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鑑定工作
    淮南市高皇鎮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鑑定工作 安徽網淮南消息
  • 江安縣公安局大井派出所成功救助一名智力障礙患者
    這樣的異常情況,引起了派出所民警的重視,立即前往報警群眾家中。   在報警人的帶領下,民警在報警人房屋後山的竹林深處找到了蜷縮在竹窩中的陌生男子。隨後、民警嘗試與該男子進行交談,發現該男子約25歲左右,衣著較為凌亂、語言談吐不清、無法說出自己的家庭和自己來處,偶爾還望著民警傻笑,民警初步判斷該男子可能屬於智力障礙患者,為儘快將該男子身份信息摸清,民警將其信息發送至大井鎮村組幹部聯絡群,可反饋的信息是誰都不認識這男子。
  • 為康復期精神障礙患者築造溫馨家園——永州市芝山醫院心悅會所...
    謝江南對心悅會所的正式運行給予了高度肯定,並對心悅會所工作的開展寄予厚望,希望醫院能充分發揮人才、設備、技術優勢,為廣大康復期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希望零陵區民政局以及各社區辦事處對會所的工作給予大力支持,把會所各項功能宣傳到每個康復期精神障礙患者,努力為精神障礙患者辦好事、辦實事。
  • 當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管理有哪些經驗和問題?來看看專家觀點
    發布會上,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楊甫德講解了當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救治和管理問題,他指出,精神障礙人群的救治過程是長程的,不能僅僅滿足於醫療機構的救治,社區防治也很重要;精神障礙患者在醫院住院時間越長,其功能反而可能有損害。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記憶中心專家引領《認知障礙患者及其照護者精神...
    老年群體中的認知障礙患者,因認知功能受到損害、獨立生活能力較差,更易出現心理應激反應,而其照護者(家屬、居家照護者、機構照護者)不但自身要承受疫情帶來的衝擊,也面臨著更重的照護負擔。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特殊群體的需求,會給疫情的防治來帶一定的障礙。
  • 酒精嗜酒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心理護理
    患者對該病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醉酒構不成疾病,當醉酒狀態過去以後,患者自認自己好了,不需要治療,更無須住院,這是患者的心理防禦反應,具有保護性,可以防止過度焦慮的發生,但事後護士要從側面向患者講明疾病的危害性,以引起患者足夠的重視。(2) 對嗜酒控制不住的期求心理:可見於酒依賴症候群。
  • 大足區:開展重慶市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培訓會
    為進一步提升全市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質量,9月10日,重慶市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培訓會在大足區華地王朝酒店召開,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提高基層嚴重精神障礙醫務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 廣州中山三院心理科發生傷醫事件:該如何對待精神疾病患者?|渡過
    另據中山三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介紹,趙某很有可能因服用精神類藥物利培酮,產生副作用導致性功能喪失。另據「城事論談」公號報導,趙某的一位朋友提供的兩人聊天記錄顯示,趙某不承認自己有精神障礙,認為醫生開的藥物加重了病情。他稱,「精神類藥物折磨得我不人不鬼」、「我是吃了精神類藥物才加重了病情」。
  • 2025年,珠海超六成精神障礙患者可享受社區康復服務!
    2025年,珠海超六成精神障礙患者可享受社區康復服務!強化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隊伍建設近日市民政局組織舉辦全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培訓會 常見精神障礙的社區康復等方面進行闡述
  • 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中國這些省份患者...
    作者:數據寶 梁謙剛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全球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全球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一則「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新聞衝上熱搜。譚德塞指出,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然而全球範圍內只有少數人可以獲得優質的精神衛生服務。據央視新聞報導,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已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620萬人。專家表示,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超過70%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治癒。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加劇,心理行為異常和精神障礙患者逐漸增多。
  • 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
    本規範的服務對象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等六種嚴重精神障礙的確診患者。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第三十條第二款第二項情形並經診斷、病情評估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不限於上述六種疾病。
  • 如何與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相處?
    面對這種糟糕的過山車情緒波動,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本《與內心的恐懼對話——擺脫來自親人的負能量》能給我們答案。《與內心的恐懼對話——擺脫來自親人的負能量》作者是來自美國的保羅·梅森和蘭蒂·克雷格,他們是著名的邊緣型人格障礙專家,他們用各自的力量為邊緣型人格障礙病人、家屬和深受邊緣型人格障礙影響的人們提供幫助。
  • 走進心理明媚的春天——江蘇省探索發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江蘇省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達341612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選擇在家中生活、治療,康復效果不夠理想。為了有效幫助患者重新建立社會關係,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江蘇民政發揮牽頭作用,積極探索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整合衛健、殘聯等多部門資源,依託專業醫院、專業社工和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共同幫助精神障礙患者走出精神桎梏、重系社會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