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優撫醫院七療區主任、副主任醫師 李娟
精神疾病是高發性疾病,它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傷害,也給患者家庭造成一定負擔。如果家中有精神疾病患者,家屬應該怎樣做呢?
一、家屬要正確認識精神疾病
人們往往對精神疾病有偏見,其實精神疾病與其他內、外科疾病一樣,只是一種病而已。患者在病態下表現出思維、情感、行為的不正常,並不是思想問題。
精神疾病與其他軀體疾病的不同之處在於,患者身在病中不知病,意識不到自己有病,故而不主動就醫、拒絕治療。這就要求家屬對精神疾病患者要倍加關懷、照顧,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他們情感和心理支持。
二、應理解、尊重精神病人
精神疾病是大腦活動功能失調而出現的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方面的異常。對患者既要看到他們病態心理活動的一面,又要看到他們正常心理活動的一面。對病情正在好轉或處於恢復期的病人,更要多關心體貼、尊重和愛護他們。
三、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及早到精神科治療
有的因精神疾病患者年輕,住院怕別人知道後,會影響患者以後的生活,遲遲不肯到精神科就診。有的則認為精神疾病患者是入了魔道,尤其是農村家庭,四處燒香、求神拜佛,反而勞民傷財,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及時送病人到專科醫院找專家進行針對性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四、做好家庭照顧
精神疾病患者大部分康復生活是在家庭中度過的,所以精神疾病的家庭照料就成為鞏固治療效果、防止疾病復發、促進疾病康復的重要環節。因此,要盡力維持家庭穩定性,增強家庭情感交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愉快。
那麼,家屬該怎樣照顧精神疾病患者呢?
一、堅持系統藥物治療
注意觀察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變化,掌握其發病的特點,復發的苗頭,藥物副反應。同時,督促患者遵照醫囑按時按量堅持服藥,切忌隨意減藥停藥,藥物由家屬妥善保管。此外,定期陪同患者到專科門診複查,並做有關輔助檢查。
二、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督促患者按時起床、刷牙、洗臉、更衣、整理房間、聽音樂、戶外活動等,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合理安排患者的衣食住行,飲食應當易於消化、營養合理,忌酒、咖啡、濃茶和盲目吃補品。
三、營造適合康復的家庭環境
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是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復的重要外部條件。家屬應以和藹、耐心的態度對待患者,尊重患者,生活上關心、體貼,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對待疾病,消除悲觀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四、督促患者參加適當的活動
儘量安排患者與社會環境接觸的機會,不僅讓他們參與家庭事務,還要鼓勵多與朋友交往,督促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和社會活動,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結合患者身體狀況、病情和興趣愛好,適當安排一些文體活動,愉悅身心。
【來源:恩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