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華林遊華夏——芒康鹽井鹽田

2020-08-08 又見臨汾
視覺:華林遊華夏——芒康鹽井鹽田

年過花甲的山西霍州摩旅發燒友郝華林,2020年盛夏與隊友跨鐵騎自晉南出發一路向南,成都、麗江、拉薩、芒康等沿途灑下旅途快樂。本組圖片是在西藏自治區芒康縣鹽井納西民族鄉——千年鹽井場的部分記錄。黃河新聞網臨汾頻道郝華林

視覺:華林遊華夏——芒康鹽井鹽田

鹽井是「茶馬古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鹽井位於芒康縣與雲南德欽縣接壤的地方,包括上、下鹽井、曲孜卡、木許四個鄉,海拔較低,約2500米。瀾滄江畔井裡的滷鹽水,為鹽井的鹽田提供了大量的鹽巴,使這裡出現了一層層一片片白雪般的曬鹽奇觀。

視覺:華林遊華夏——芒康鹽井鹽田

納西族人稱鹽井為「察卡」,「察」是食鹽,「卡」 是洞眼。鹽井鹽田,是「茶馬古道」目前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曬鹽人文景觀。

視覺:華林遊華夏——芒康鹽井鹽田視覺:華林遊華夏——芒康鹽井鹽田視覺:華林遊華夏——芒康鹽井鹽田視覺:華林遊華夏——芒康鹽井鹽田視覺:華林遊華夏——芒康鹽井鹽田視覺:華林遊華夏——芒康鹽井鹽田

[編輯:喬坤]

相關焦點

  • 西藏芒康的鹽井古鹽田有著「千年傳說」
    平整的鹽田像鏡子一樣,一個個小格子組成了瀾滄江邊壯麗的景觀,鹽井古鹽田是茶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圖說:鹽井古鹽田 來源:網絡鹽井古鹽田位於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214國道瀾滄江東西兩岸,海拔2300米左右 。古鹽田歷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有先民開發鹽田。在食鹽匱乏如金的年代,鹽井成了各家必爭之地,傳說中的格薩爾王和納西王姜巴就發生過爭奪鹽井的「姜嶺之戰」。
  • 群峰疊嶂,情陷芒康鹽井,千年鹽田續寫華夏文明(西藏行攝2)
    於是,為了要去探訪位於西藏昌都芒康那座已經存在了千年,而至今仍還在生產的鹽田,我們不惜一路舟車勞頓,從林芝出發,經波密、到然烏、往左貢,翻越了數座海拔高度均在4500米以上的雪峰,終於來到了這座千年鹽田,把中華民族的遠古眺望。
  • 昌都的大腳印和芒康鹽田採鹽的精彩體驗
    今天小編給介紹的是藏東明珠美譽的昌都地區,來到滇藏交界的王康縣,捧起碗來嘗嘗這份美味家家面上的鹽巴有芒康陽光的味道。當你看到身後掛著自己哈達的時候,是不是和我一樣,以為又到了哪個神山聖湖或者是埡口,但是仔細望過去,啊這些都不是!
  • 影像記憶·芒康鹽井,藏區的另類景觀
    位於昌都市芒康縣的鹽井鄉,卻得上藏區的另類,它是少有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景區,這裡有奔騰的瀾滄江,有獨一無二的鹽井鹽田,還有藏區唯一的天主教堂,第一家紅葡萄酒工廠,更有趣的是,在藏人比例高達98%的芒康,這裡居住的卻是納西族人,距離納西族的老根據地雲南麗江有好幾百公裡。
  • 辭滇進藏,見證芒康千年鹽田滄桑——滇藏秋攝之旅(六)
    雖然沒看到米先生的真面目,但那極富變化的雲霧與光線,卻給了我不一樣的視覺震撼。從某種角度上說,我覺得並不比日照金山差,可能更有一番味道。吃完早飯之後,我們一行8:30繼續出發。剛開出沒多久,我們看到路邊的梅裡雪山仍然是雲霧繚繞,風雲變幻。此時的天空,太陽已經升起來了,山上的冰川清晰可見,期間梅裡雪山隱隱露出了一點主峰,一層輕霧籠罩其上,宛若一位含羞的少女,黑白的對比,如同一幅傳統的中國水墨畫。
  • 西藏芒康·鹽井旅遊文化藝術節招商引資力度大
    9月4日上午,第三屆西藏茶馬古道「芒康·鹽井」旅遊文化藝術節在昌都地區芒康縣開幕,此次藝術節上,芒康縣人民政府與投資方籤訂了協議資金達5.05億元的4個招商引資項目。    芒康縣委書記龔均表示,在前兩屆「茶馬古道旅遊文化藝術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舉辦第三屆西藏茶馬古道「芒康·鹽井」旅遊文化藝術節,將進一步挖掘和弘揚芒康民族優秀文化,突出茶馬古道和鹽井古鹽田等旅遊品牌,積極向外界宣傳和推介芒康。同時還有助於優化芒康的發展和投資環境,切實加快藉助外力求發展的步伐。
  • 「井」上添花:芒康鹽井、曲孜卡溫泉景區
    芒康千年鹽田    鹽井風景區位於昌都地區芒康縣鹽井鎮214國道旁,大香格裡拉生態旅遊圈核心區域之一、茶馬古道的核心地帶,國家4A級風景區,西藏十大魅力景區之一。    鹽井鹽田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世界上惟一完整保持最原始的人工曬鹽方式的地方,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稱為「陽光與風的傑作」。瀾滄江邊滷水資源豐富,分布著數十口熱氣騰騰的天然鹽井,村民們用木桶從鹽井中取出滷水,背到江邊低平處,倒入鹽田,讓陽光蒸曬,曬乾後即得粗鹽,經進一步晾曬打理,即成食鹽。
  • 【走西藏】芒康,有盛產井鹽的鹽井,其曬鹽製鹽方式是世界獨有的
    、下鹽井和加達。從事鹽業生產的有320多戶,有鹽田3000多塊。鹽滷取自江邊的巖洞,曬鹽人先將鹽滷一桶一桶地從巖洞中取出,然後背至五六層樓高的木架上的鹽田旁,倒入鹽池澄清後,再將鹽滷抽到鹽田中,待水分風乾後將鹽粒歸攏即可,被人們稱為「藏巴鹽」。
  • 盤點芒康值得一去的景點——千年古鹽田
    ,納西族人稱其「察卡洛」即鹽井,「察」是指食鹽,「卡」就是洞眼的意思。這裡地處西藏自治區東南端, 距芒康縣城 120 公裡,距雲南德欽縣城 115 公裡,是茶馬古道上的明珠,已有上千年的食鹽生產歷史。從芒康出發
  • 「昌都解放70周年·看藏東璀璨」芒康鹽井
    解放前,芒康是川藏、滇藏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解放後,芒康縣內繼川藏南線(318國道)後修通214國道公路。鹽井曬鹽古老工藝、曲孜卡溫泉、納西民族鄉法國天主教堂,雪山奇峰、飛瀑流水、芒康縣正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旅遊資源屹立在藏東邊陲。
  • 川藏線最新夏季攻略:第六天-梅裡雪山—瀾滄江峽谷—鹽井—芒康
    ,其實這裡的瀾滄江邊有一道神奇的風景—鹽田,如果是包車走滇藏線,大部分司機會裝的不知道,如果你問起來,他們也會說下面的路不好走,在公路邊看看就好,其實這是司機不願意多跑路,公路離鹽田還有很遠,根本看不到什麼,切記一定要下到瀾滄江邊,雖然門票90元,但個人覺得還是非常值得的,到了鹽田會有另一條路可以再回到滇藏線,不必再原路返回。
  • 昌都的大腳印和芒康鹽田採鹽的精彩體驗
    今天小編給介紹的是藏東明珠美譽的昌都地區,來到滇藏交界的王康縣,捧起碗來嘗嘗這份美味家家面上的鹽巴有芒康陽光的味道。當你看到身後掛著自己哈達的時候,是不是和我一樣,以為又到了哪個神山聖湖或者是埡口,但是仔細望過去,啊這些都不是!
  • 因生產鹽,並從瀾滄江邊打井採滷水而得名,西藏芒康縣鹽井古鹽田
    芒康縣鹽井古鹽田,位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芒康縣,"鹽井"一名是因生產鹽,並從瀾滄江邊打井採滷水而得名。古鹽田歷史悠久,距今約有1300多年歷史。在瀾滄江東西兩岸的沙灘和懸崖陡坡上層層搭建有3200多塊鹽田,年產鹽達數百萬斤。這裡可以觀賞到手工製鹽的全過程,還可以看到獨特而原始的生產工具、勤勞樸實的鹽民和淳樸的民俗風情。2009年,"芒康鹽井古鹽田"被列為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芒康縣鹽井古鹽田"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桃花鹽——走進西藏千年古鹽田!
    得益於瀾滄江邊自然冒出的鹽滷水,鹽井鹽田從唐代到今天一直保持著從不間斷的產鹽歷史,江邊巖壁上密密麻麻的木質曬鹽臺和傳統原始的人工曬鹽工藝,是我此行不可多得的一道人文風景線。芒康藏語意為「善妙地域」,是川藏線上入藏後的第一個縣城,海拔3780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在這幾百公裡的範圍內,平行著百裡競流,構成所謂「兩山夾一江,兩江夾一山」的三江地區。
  • 中國唯一保持著1300多年的手工製鹽方式-西藏芒康縣鹽井古鹽田
    西藏昌都芒康縣鹽井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坐落在瀾滄江的東西兩岸邊上,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鹽井古鹽田在214國道邊,距芒康縣城約110公裡,海拔2300米。鹽井是由產鹽而得名,瀾滄江西岸所產鹽為淡紅色,又稱紅鹽,而瀾滄江東岸產的鹽卻是純白色稱為白鹽。紅色和白色鹽是根據兩岸不同土質有關。納西族鄉鹽井鎮的古鹽田現已打造成旅遊景區供遊客參觀。俯拍瀾滄江邊的紅色古鹽田曬好的鹽全靠鹽民背運到家。鹽田風光鹽田風光
  • 中國西藏那些好玩又好看的景點:南伊溝,芒康鹽井,薩迦古城
    芒康鹽井鹽井,凝聚了藏族人民千百年來的勤勞和智慧,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芒康鹽井平均海拔2200多米,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原始的人工曬鹽場地。鹽井產鹽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之前,相傳在朵康六崗當中,芒康崗就以產食鹽的崗名揚天下。千百年來,不管外界如何變幻流轉,這裡的人們,始終只遵循著一種古老單一的營生——曬鹽,被稱為「陽光與風的作品」。鹽井鹽田有一個美麗而浪漫的名字——桃花鹽,又名紅鹽。
  • 「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⑫:千年古鹽田成為鹽業「活化石」
    圖為鹽田房內頂部到處懸掛的鐘乳晶鹽。芒康鹽井所產之鹽非常獨特:在瀾滄江兩岸,地勢低緩,鹽田較寬,所產鹽為淡紅色,因採鹽高峰期多在3至5月,俗稱桃花鹽,又名紅鹽,產量高,對皮膚的清潔、消毒和一些皮膚病的治療有一定的作用,主要製成浴鹽、搓身鹽、腳浴鹽等產品;瀾滄江東岸的地勢較窄,鹽田出產的是純白色的白鹽。鹽的顏色與兩岸土質有關。
  • 讓您領略一下千年的鹽井
    西藏大美高原這片珍貴的土地上,你總是被接連不斷一個又一個神秘誘惑牽著,追夢在路上,芒康弦子那勁動的舞步,悅耳的歌聲還未終斷,遊走在芒康高原,而眼前是那片片金色鹽田如傳奇般耀入眼帘,驚喜於來的太突然,震撼於他如天上掉下的一席絲絹,如一顆顆金色的寶石鑲嵌在高原坡間,這裡就是鹽井是西藏一個神奇的地方,如果你到過你會疑惑西藏怎會有這般規模龐大的鹽田
  • 離西藏"最遠"的小鎮 信仰天主教的鹽井
    除了天主教堂,鹽井出名的地方還在於他的名字,千年鹽田。曾經的小鎮就在瀾滄江邊,那裡有著千年的鹽田。從瀾滄江的邊的鹽田,到小鎮的垂直距離也有幾百米,鹽井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老製鹽術。其實製鹽的工藝並不複雜,每天早晨女人們背著桶、挑著擔子下到江邊的滷水井取出滷水,再挑上半腰倒在鹽田裡。
  • 鹽井——千年鹽田和西藏唯一的教堂
    芒康鹽井古鹽田位於214國道西藏芒康縣鹽井鎮瀾滄江東西兩岸,已有1300年歷史,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從我們入住的雲曲莊園酒店出來,沿江邊小路很快就到了鹽田附近,而且無意中竟然避過了景點售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