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下,有一個村子,名為雙乳村。20多年前,當地許多人提起這座山,無不恐懼,因為村中不少村民曾莫名其妙地發病、死亡。村民們認為,這些都和雙乳山有關。在雙乳山西面的一個巷道裡的石牆上,曾有一塊清代時期的古石碑,碑文上寫道:「莊前舊有雙乳山一座,雖非出名大山,莊中賴以平安。凡接脈之處與莊內有關,相傳如有開動接脈之處,莊中即出不意之禍。是以屢次禁止多年,無人開動取石。」碑上這些文字似乎是某種詛咒,當地老百姓稱這石碑為「封山碑」。正是因為這封山碑上的文字,使得這座山詭秘異常。
雙乳山周邊十裡是風水寶地,古墓不少,有「十裡三山九冢」之說。雙乳山不能亂動,這裡是當地的風水接脈之處,如果動了,就會破壞了風水,村人會遭遇不測,多有橫禍發生,因而清末時,當地官府專門出了「封山告示」。
上個世紀60年代,周圍的老百姓不顧封山碑上的勸誡,開始從山上取土。村裡一些年長者對此深表憂慮。尤其是在70年代後期,眼看著周邊的一些村子開始發家致富,雙乳村裡的一些年輕人終於按耐不住了,他們不顧村裡老人們的反對和封山碑上的神秘「詛咒」,開始大肆在雙乳山上開採山石,外運牟利。然而,接連發生的一些怪事,讓村民們驚呆了。住在山周圍的幾戶人家中,有人相繼染病,而且這些得病的人或死或瘋!「是不是封山碑上的『詛咒』應驗了?」此話一出。全村村民恐慌起來。村民的殘疾和生病死亡究竟和開採山石有沒有聯繫呢?難道這只是一個巧合?大家都說這只是迷信罷了,但發生的事實還是給雙乳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在一種恐懼和敬畏的複雜心情中,村民們曾一度停止採石。然而許多年過去了,90年代,村裡的年輕人又開始動起了雙乳山的念頭,他們不顧老人們的一再勸阻,以更快的速度吞食著雙乳山……
1995年8月,山頂上的土、石已基本取走,露出了一個長寬各50米的長方形石壘層臺。村民們為方便,還將山北側兩條甬道內的石屑、石渣運回修路、墊房基。有3位農民分別挖到了青銅鑿子。時任歸德鎮黨委書記的劉延文和鎮長朱廣山聽說此事後,親自來到雙乳山,不由地震驚了:這不是兩座古墓嗎?!墓室已露出2米之多;墓道已掘進40多米;發現多處盜洞;西側墓封土也已全部取走,部分填土也已取走。於是,上報了長清縣文物部門,經有關專家認定是王陵,經上級文物部門批准,進行搶救性發掘。
挖墓燒香,不少人認為是一種迷信,其實不能完全這麼理解。這種行為其實是信仰文化的一部分,即便正規考古,往往也會「燒香祭祀」的。
1995年10月25日 ,在雙乳山漢墓墓道北側,較為寬闊的空地上,兩側排列著配合施工的大型推土機、拖拉機,中間則放置一直三屜長桌當香案,面後安排的是專門請來吹鼓樂隊。祭奠活動開始後,由雙乳村的村民代表上香、燒紙,並殺雞血祭,敬酒、磕頭。一番法事做畢,再由另一名村民代表致祭祠。
宣讀完畢,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整個祭祀活動相當虔誠和嚴肅。接下來,各位機械才開始掘土挖墓。現代科學考古,為什麼還要搞這「迷信」的一套?後來主持考古的負責人對外解釋,是應群眾要求,按照當地風俗進行的。就在古墓開挖的當天,雙乳山北側有個年輕人,小名叫寶山。他就開始感覺身子不舒坦,隨著古墓的不斷挖掘,他也逐漸病倒。恰巧,就在有關部門宣布古墓成功完成開挖,並舉行新聞發布會的那天,這名叫寶山的年輕人死了!
雙乳山一號漢墓的考古發掘持續8個月,從墓葬裡出土了銅器、玉器、鐵器、漆器、陶器、金餅、車馬器具等2400餘件。其中以玉覆面和玉枕最為精緻,玉覆面由額、頤、腮、頰、頜、耳等部分組成,形象生動,渾然一體;玉枕由9件玉片、3件玉板、2件玉虎頭飾和竹板分三層組合而成,結構巧妙,匠心獨具。雙乳山兩個小山頭下面,分別是濟北王劉寬與王后的墓穴。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雙乳村被命名為山東省第二批傳統村落。
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宣傳辦 馬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