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漢發掘出38座漢墓 罕見半裸俑出土

2020-12-12 中國江西網

成都商報記者 王聖   攝影記者 陶軻

實習生 杜航

■墓葬年代:西漢中期至東漢晚期

■墓主人:等級在鄉紳及以上

■出土器物:搖錢樹、半裸俑、草鞋俑等

在今日的川渝一帶,古時曾存在蜀郡、巴郡和廣漢郡三大郡。近日,在歷史上蜀郡與廣漢郡的樞紐地帶,廣漢三水鎮,一座由38座漢墓構成的漢墓群被發掘出來,眾多文物遺蹟重見天日,為我們還原出近2000年前的歷史片段。

近年最大規模的漢墓群發掘

今年6月,為配合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建設,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下,考古人員對位於廣漢市三水鎮落經村範圍內「落經村墓群」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此次發掘的領隊、省考古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化石介紹,目前,該墓群已經發現漢代墓葬38座,墓群分布範圍超過10萬平方米,主要由5個墓地構成。包括豎穴土坑墓8座、木槨墓1座、土坑磚室混合墓1座、磚室墓28座,最長的墓達到12米,「墓葬年代涵蓋西漢中期、新莽時期至東漢晚期,反映了廣漢地區西漢土坑墓向東漢磚室墓的轉換過程。」據判斷,這些墓的主人,等級在鄉紳及以上。劉化石說,此次發掘,堪稱近年來針對漢墓群的最大規模一次發掘。

「東方維納斯」 身份未知

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雖然這些墓葬多被盜擾過,但出土器物依然豐富,其中人物俑個體較大,造型生動,包括各種類型伎樂俑、武士俑。其中,一尊右臂缺失的跪俑的造型最為特別,考古工地周圍的群眾,曾將其稱作「東方維納斯」。

她雙膝下跪,右膝壓在一隻鼓上,左手抓著褲子,上半身赤裸,袒胸露乳,微微偏向右側。僅從上半身的造型來看,與著名的維納斯雕塑頗有幾分相似。

劉化石說,這一造型的陶俑較為罕見,其究竟表示何種身份,以及當時為何採用這一造型製作,都尚需進一步研究之後才能揭開謎底。這一造型是否「尺度太大」?考古人員介紹說,在漢代,社會風氣相對較為開放,出現這一造型或可理解。

同步播報

附近漢代遺址

驚現神秘長方形坑

與上述漢墓群遙相呼應的,是位於廣漢向陽鎮的「瓦店遺址」。從8月底至本月初,為配合成蘭鐵路建設工程施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廣漢文管所對這一遺址進行了發掘。

現場負責人冉宏林介紹,考古人員在發掘區內發現了11座長方形坑,呈南北向兩列分布,在這些坑的坑壁,均在對稱位置挖有壁龕,各放置兩件形制相同的小陶罐,陶罐或帶蓋,或以殘瓦覆蓋,而在這些長方形之外的部分灰坑裡,幾乎填滿殘破陶瓦、器物殘片和磚塊等。冉宏林分析,這11個長方形坑可能是燒瓦作坊舉行某種儀式活動遺留下來的遺蹟,是四川地區乃至全國首例,對於深入研究漢代制陶業具有重要意義。

罕見發現

草鞋俑:劉備販履所言不虛

在這些漢墓之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大特色:不少出土的陶俑腳部,草鞋的造型清晰可見。成都商報記者看到,在一個尚未修復的陶俑局部,粗壯的小腿之下,便是穿著草鞋的腳部,草鞋的雕刻十分精細,鞋繩上草編樣式的紋路十分清晰。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專家介紹,在這一區域的漢墓中出土草鞋俑,反映出當時陶俑製作的寫實風格,也說明在那一時期,草鞋曾是人們重要的鞋履形式,《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就是賣草鞋出身。

搖錢樹:反映當時四川的繁榮

「在這一墓群的眾多發現之中,青銅搖錢樹最具特色。」劉化石介紹,目前共有8座墓葬出土有搖錢樹殘枝。其中,既有樹枝、樹幹,也有底座,且這8座墓葬出土的殘枝出土時都不在一塊,初步推斷應是8棵不同的搖錢樹。目前,這些文物的清理工作剛剛開始,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就發現了9根殘枝。「這其中肯定有完整的隨葬搖錢樹」。

據了解,搖錢樹基座多為紅陶質,樹用青銅澆鑄。樹上圖案除錢幣外,以祥禽、瑞獸居多,但從這一區域出土的搖錢樹來看,圖案中不乏羊、馬等動物交配的場景。「這突出體現了古人對生命力、繁殖力的崇拜。」劉化石分析說。劉化石介紹,隨葬搖錢樹是這一區域漢墓的一個重要特色,一次性出土如此之多的搖錢樹,十分罕見,目前全國現存的已出土搖錢樹,也僅有200餘株。

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我國已知出土的搖錢樹主要分布在以四川、重慶為中心的西南地區,年代集中在東漢和三國,學界認為,這與當時四川經濟繁榮、冶金鑄造工藝發達以及道教思想盛行有關,而東漢末年的戰亂導致經濟下滑,魏晉時期禁止厚葬,搖錢樹隨葬的傳統也受到了影響。

相關焦點

  • 西安漢墓出土罕見漢代玉衣 蒸餾器震驚學者(圖)
    [提要] 西安市張家堡漢墓群公布的考古報告稱,經過2007年上半年對墓群的挖掘,共發現漢代墓葬440餘座,出土各類文物近  西安出土罕見漢代玉衣  張家堡440餘座漢墓出土各類文物近3000件  本報訊 (記者 周豔濤) 罕見的玉衣、大體積的釉陶器、造型奇特的銅蒸餾器,這些珍貴的文物出土於西安市北郊張家堡漢墓群。
  • 山東黃島土山屯漢墓發掘出土千件文物
    一段深埋地下2000年的歷史真相,隨著一座座大墓的發掘重見天日;一個漢代堂邑縣令的神秘身份,隨著罕見木牘和印章的出土,被慢慢揭開神秘面紗
  • 廣漢「陶藝王」②:複製四川說唱俑 讓文物活起來
    廣漢「陶藝王」①:從小痴迷玩泥巴,一玩就是30多年封面新聞記者 董興生 王攀 攝影報導如果王萬富滿足於做一個普通的制陶匠人,沿著老路走下去,可能會有更多他的作品出現在寺廟中。而王萬富也會從一個年輕匠人,變成一個技藝更嫻熟的老匠人。但他不想這樣,他還有更高的藝術追求。
  • 兵馬俑2號坑或出土藍臉俑 外國兵面世機率小(圖)
    可能出土人們從未見過的「藍臉俑」  這次發掘才剛開始,但對於可能會出土的文物,媒體已經開始了大膽猜測,比如有人開出了「5大期待」的清單:更多綠臉俑、更多彩繪兵馬俑、神秘戰車、新的秦國兵器和更多「外國士兵遺骸」。
  • 國家旅遊標誌銅奔馬聞名全世界,出土地卻默默無聞於武威雷臺漢墓
    即使如此,這裡依舊由於浩瀚的大地,眾多的旅遊資源,卻把很多原本非常出名的東西並沒有被挖掘,就像這個名叫雷臺墓的古墓,這個古墓原本並不知名,卻因為出土了銅奔馬而讓很多人了解。雷臺漢墓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一處東漢晚期的大型磚石墓葬。由於在這裡還有一個明朝天順年間建築的雷祖觀,因此被後人稱為雷臺墓。
  • 揭秘馬王堆漢墓發掘始末
    ▍2014年是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40周年。由於墓中出土了千年不腐的女屍辛追、載有先人智慧的帛書、保存完好的漆器、現代手工藝無法企及的絲織品……於「文革」特殊時期意外開挖的馬王堆三座漢墓,成為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 記廣漢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及其發掘
    廣漢玉器出現,立即引起古董商們的極大興趣,一時間成都的古董市場上成了「廣漢玉器」熱。隨之也有不少贗品出現,以假亂真造成魚龍混雜的情況。廣漢玉器引起了當地政府及在川傳教的外籍牧師們的極夫興趣和重視。他們即刻趕至燕家收購和了解寶物的出土情況。1931年春,駐川英籍牧師宜篤聞知其事,乃約華西大學教授戴謙和同往調查。
  • 雲南箇舊黑螞井墓地第四次發掘出土珠飾
    30座,根據之前發現的墓葬順序編號為M14-M43.出土珠飾為一串穿珠,原文獻中記錄有琥珀、水晶、琉璃等各種質地,從隨葬器物看,墓主人可能為女性。 該串珠串非常有意思,其中見有三枚彩色不透明絞胎玻璃珠,相似器物多見於泰國南部孔通等地,印度亦有,應為典型的舶來品。水晶質地的三寶佩多見於泰國南部、印度等地,合浦漢墓見有一件紫水晶質的三寶佩,除此之外國內罕見。
  • 合浦漢墓出土的漢磚被隨意丟棄?回應:破損無價值-廣西新聞網
    出土漢磚被隨意丟棄?事發合浦,文物部門稱完整的漢磚都已經進行庫存,路邊的破損漢磚已無價值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至6月,文物部門在合浦縣科園路發掘數座漢墓,現場出土了大量漢磚。近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漢墓已基本發掘完畢,路邊的土堆上還殘留有一些灰白色的磚塊。磚塊基本呈破碎狀態,厚度僅為3釐米左右,上面還刻有菱形花紋。現場施工的工人介紹,灰白磚就是網友發帖所稱的「漢磚」。至於為何有漢磚「被棄」,合浦縣文物局相關負責人做出了解釋。
  • 張永珍|生肖俑在唐代
    出土生肖俑的墓葬除兩湖,四川萬縣、廣州也各有一例。四川萬縣冉仁才夫婦墓出土的生肖俑,與長沙、嶽陽所見形制基本相同。冉仁才墓埋葬時間為永徽五年(654),為初唐生肖俑提供了紀年依據。劉豐認為冉仁才歸葬萬州時途經嶽州,生肖俑極有可能在嶽州窯購入,與長沙、嶽陽出土的生肖俑同為嶽州窯產品(劉豐:《湘楚名瓷隋唐嶽州窯青瓷》,《收藏》2018年4期)。
  • 西安漢墓發現或最早蒸餾器(圖)
    ,考古人員最近在西安市張家堡廣場東側發掘出四百四十餘座漢代墓葬,其中一處規格較高的西漢王莽時期墓葬中,發現一盅工藝奇特的銅蒸餾器,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蒸餾器。出土時放置有序,銅鍑置於筒形器內,豆形蓋置於銅鍑之上。這樣組合的蒸餾器此前從未發現,儘管其工作原理尚不明確,但從構造看來,應是用作蒸餾藥、酒。  據了解,此前中國曾出土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而西安張家堡漢墓發現的銅蒸餾器則較其更早。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副所長程林泉表示,其出土為漢代飲食和醫藥技術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 秦始皇陵K0007坑出土陶俑非圉人俑
    袁仲一先生將「跽姿俑」稱為「長跽擲物俑」,認為:此俑的身份是飼養水禽的圉人,他不是出土於Ⅰ區的河渠邊,而是出土於Ⅱ區的坑道內。坑道兩側的二層臺上排列著象徵禽舍的眾多壁龕,古名曰牢、曰圈或曰籠。我認為此說不成立。
  • 「雙乳山漢墓」光黃金就出土8斤,歷代盜墓者為什麼都不挖?
    而由於濟北王墓與王后墓均為依山為陵,並且分別佔據了東西兩座山頭,「雙乳山漢墓」便因此而得名。那麼,在這座漢王墓中究竟出土了多少寶物呢?二、雙乳山漢墓出土文物眾多,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由於雙乳山漢墓乃是漢王之墓,因此出土的珍貴文物可謂是數量驚人,並且其中有許多的國家級文物,這在古墓之中也是非常少見的。
  • 濟南章丘發現全國第三大俑坑 百餘兵馬俑列隊出土
    綜合消息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危山出土的兵馬俑昨日完成初步發掘工作。危山兵馬俑考古隊執行領隊崔大庸說:「這是我國繼秦始皇兵馬俑、陝西鹹陽楊家窪兵馬俑之後,發現的第三大兵馬俑坑。」  出土彩繪兵馬俑百餘具  這座兵馬俑坑出土於濟南章丘市聖井鎮政府駐地南方附近的危山風景區半山腰上,發掘工作從11月29日正式開始。據考古隊介紹,該坑確認為是一座漢代兵馬俑陪葬坑。坑長9·7米、寬1·9米,深約70釐米。這是目前山東地區發現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馬俑陪葬坑。  坑內共出土彩繪兵馬俑100多具。
  • 秦始皇陵墓出土的兵馬俑,有沒有可能存在活人俑呢?
    什麼是活人俑呢?直白一點說就是用活人製成的兵馬俑。俑的本意是人殉,人殉最興盛的時代是殷商時期,比如在安陽殷墟工陵區內,已經發掘的十幾座商朝貴族大墓中,被生殉、殺殉的多達五千餘人。而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習俗慢慢被廢除,到了秦朝就以俑殉葬,也就是用陶俑或者木俑來替代人殉。關於活人俑也有兩個傳說,不過很可能是某些儒生為了證實秦始皇是暴君而編出來的。第一,活人俑是一種刑罰,將活人身上裹上布條,然後用泥土封住,再放到窯爐裡燒製成活人俑,最後塗上顏料守護陵墓。
  • 長沙這座漢墓距今2100多年,入選「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
    另一座是湖南長沙的馬王堆漢墓!可能很多人想不到,馬王堆漢墓還有這樣一項殊榮。馬王堆漢墓於2016年6月被選入「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那麼,馬王堆漢墓究竟有何重要價值?又發掘出了哪些稀世珍寶呢?模擬墓室馬王堆漢墓是一處家族墓葬群,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四公裡處的馬王堆鄉,於1972年至1974年先後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
  • 北京大興發掘129座古墓葬 出土大量漆器壁畫(圖)
    據了解,此次發掘墓地延續時間之長、年代跨度之大,墓葬數量之多,墓葬形制種類和保存之完好,為近10年來北京地區所罕見。  今天上午,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目前還剩下54座墓葬沒有發掘,計劃到5月底、6月初結束髮掘工作,同時文物保護工作也同步開展。
  • 電工偷走文物,阻礙龜山漢墓發掘,墓主人身份確認推遲了整整五年
    考古專家從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一枚印章,判斷出墓主人,乃是西漢長沙國宰相的妻子妾辛追;再如南昌海昏侯墓的發掘也是如此,海昏侯墓發掘前期,考古專家從墓葬形制規模、地理位置上,推測出該墓應該是西漢廢帝劉賀之墓,但推測總歸是推測,要想確定墓主人的身份,還要拿出有力的證據來支持;最終考古專家也是在海昏侯墓中發現了一些木牘、印章,才最終證實確是劉賀之墓無疑。
  • 秦兵馬俑坑出土馭手俑,俑身上的一種色彩,揭秘古代藍色消失之謎
    2014年,文物專家在清理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時,發現一件馭手俑,而俑身上的一種彩色,卻意外地揭秘了這種彩色為何在後代消失之謎,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