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2020:三百多個日日夜夜,十萬東航人的抗疫芳華

2021-01-07 陝西品牌資訊

2020年,面對百年來人類最嚴峻的疫情挑戰,中國民航乃至全球民航的行業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10萬東航人在祖國大地、在世界各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與常態化精準防控下的復工復產中,領跑全球民航,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敢於勝利、善於勝利,寫下了屬於自己的2020答卷。

東航集團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第一時間成立應對處置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組建8個專項工作小組,謀劃並圍繞「中央決策部署、旅客服務保障、員工關愛防護」三條戰線,全面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東航已先後承運近2.3萬名醫護人員和7萬餘噸防疫物資,約佔中國民航全行業總量的三分之一,執行涉及防疫的各類正班運輸航班2.4萬餘架次,執行1090班抗疫人員和物資包機,包機接運滯留海外中方人員超過1.25萬人,承運的5000萬旅客和服務這些旅客的廣大員工未發生一例因航班而感染的情況。

一個個「第一」背後:「去時暖江城,歸時江城暖」

2020年1月23日凌晨,一場突然召集的東航集團黨組成員會議在東航總部連夜召開,在總部大樓的每一個角落,春節將至的喜慶氣息瞬間轉為撲面而來的壓力與責任感——就在幾個小時前,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宣布封城。作為民航央企的東航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以這個不眠之夜為起點,東航的飛行軌跡上寫下了太多中國民航的抗疫「第一」。

1月24日,農曆除夕19:40,東航接到民航局重大辦部署,緊急執行MU5000航班,運送上海市首支援鄂醫療隊,這也是中國民航第一班馳援武漢的包機。

一聲令下,東航各單位全力以赴,牽頭的運控國動部門居中協調,空勤、地勤環環相扣,一個龐大縝密的系統立即運行起來。

除夕晚21時許,醫護人員陸續趕赴虹橋機場集結,東航與有關方面一道,設置綠色通道。與此同時,東航的一個機組已緊急趕到停機坪,迎著刺骨寒風和大雨投入航前準備。

大年初一00:01,MU5000航班騰空而起,一個半小時後穩穩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中國民航的援鄂抗疫空中運輸大動脈,隨著東航的這個「第一」成功搭建。

緊隨其後,大年初二12:56,湖北省政府委託相關企業採購的316萬隻口罩和其他防護用品,由東航旗下東航物流所屬中國貨運航空的全貨機,自菲律賓馬尼拉運抵武漢天河機場。這是疫情發生以來首個從海外馳援武漢的抗疫航班。

此後,東航人繼續奮戰,不斷逆行。2月9日成為「逆行」的最高峰——當天中國民航開展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最大規模的包機運輸,東航則是那天承運任務量最大的航司,短短一天之內,18架東航包機從六處機場起飛,運輸滬蘇浙晉魯五省市醫療隊,共計2146名醫護人員和近110噸醫療物資馳援武漢。

在武漢當地,東航武漢公司廣大員工、特別是黨員幹部們深知,商業航班雖然停了,但戰「疫」是在鄂東航人義不容辭的任務,他們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堅守在運控大廳、機坪、航站樓、機場貨站……全力保障抗疫大動脈的終端暢通。

在東航的各個單位,請戰書如雪片般飛來,黨員幹部要求帶頭上、入黨積極分子和共青團員要求組織在這個時刻考驗自己,更有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把請戰書和入黨申請書同時遞上。

「由衷感謝貴單位在此關鍵時刻,為負重前行的援鄂逆行者、為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帶來了關愛與呵護,與我們共抗疫情。」這是援鄂抗疫生力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寫給東航的一封信。在白衣天使們心中,東航人是和他們一樣的抗疫戰友。

據統計,東航共執飛往返湖北的抗疫醫療隊包機175架次,約佔全民航任務總量的三分之一,居業內第一。同時,東航還向湖北省捐款1000萬元,向抗擊疫情的各方捐贈醫用手套262萬副、防護服5517套、口罩15.6萬隻。「去時暖江城,歸時江城暖」,這份讚譽不僅是送給醫護人員的,送給千千萬萬的東航人也同樣貼切。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三大國有骨幹航空運輸集團之一,胸懷大局、勇於擔當,與時間爭分奪秒,為生命保駕護航……」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寫給東航的這則感謝信代表了許多人的共同心聲。

終於,這一切努力在春暖花開之際,化作最喜人的「第一」。

「東方2527,你們是武漢天河機場恢復的首架客運航班,很高興為你們保駕護航」,伴隨著湖北空管的指令,4月8日07:24,東航MU2527航班載著49名旅客前往海南三亞,成為武漢機場恢復離漢空中通道後的「第一飛」。

緊隨其後,東航又成為全國央企中首家由主要領導帶隊趕赴湖北當地、共商新一輪合作發展大計的航司。在復工復產路上,東航人的「暖江城」故事仍在繼續。

抗疫航跡飛遍全球:「China Eastern flight 7041, thank you so much」

東航歐洲營銷中心團隊成員們在2019年完全不會想到,自己精心準備、翹首以待的東航歷史上第一班「北京—巴黎」直飛航班,將以不搭載任何旅客的方式飛抵戴高樂機場。如果存在一個新冠肺炎疫情未曾暴發的平行時空,東航會在2020年3月29日,於北京大興機場開航第一班「北京—巴黎」國際客運航線;而在現實中,法國當地時間2020年5月6日,東航執行MU7051「客改貨」航班,滿載口罩等物資,首度由北京首都機場飛抵法國。東航首班「北京—巴黎」直飛航班,恰是疫情之下、全球東航人關於2020年的精準剖面:國內抗疫的徵塵未洗,全球守望相助與外防輸入的新任務、新挑戰就撲面而來。

「China Eastern flight 7041,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support, it’s appreciated by my country(中國東方航空7041航班,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這是來自我的國家的感激)」。今年3月,米蘭機場塔臺對東航支援義大利抗疫航班機組說的這段話刷屏網絡。

2020年3月,國內疫情正在消退,海外疫情傳播卻不斷加速,守望相助、馳援海外成為東航人的新任務。3月11日21時,東航接到民航局發來的緊急運輸中國赴義大利專家組和防疫物資包機任務。東航立即連夜安排精兵強將和最新的空客A350-900機型執行航班。不到一天之後的北京時間3月12日17:30,東航包機在上海浦東機場起飛,將我國向義大利派遣的抗疫專家組一行9人與約9噸物資運往羅馬。此後,在米蘭、在萬象……東航一次次將中國抗疫專家組送到各個疫情告警的戰場。

作為中國民航的「國家隊」成員,東航成為2020年全球防疫物資運輸的重要生力軍。

東航旗下的全物流產業鏈服務商——東航物流,不僅擁有中國貨運航空的全貨機、運營東航客機的腹艙,還在地面擁有自己的卡車運力和貨站布局,通過「天地一體」高效支撐防疫運輸。

在歐洲,東航是中歐航線上運輸防疫物資最多的航司,僅僅在歐洲疫情首輪高峰的4、5、6月,東航的中歐之間防疫物資運輸航班就分別達到141班、137班和138班,還新闢了「濟南—米蘭」「武漢—法蘭克福」等貨運航線。東航物流為物資需求方、採購方提供的不僅有空運運力,更是涵蓋物流供應鏈全流程,包括空地運輸、機場貨站、報關、送檢、裝卸全環節的一站式服務,有力呼應了各國用戶的需求,為世界各地搭起了可靠的防疫物資空中補給線。

據統計,東航已累計執行飛往疫情嚴重國家的醫療包機16架次、客運包機55架次,執行「客改貨」包機6568架次,承運援外醫護人員48人。東航還攜手19家天合聯盟成員航企共倡全球合作抗疫。

而在抗疫的「空中絲路」背後,是東航迄今已有4萬餘人次的員工為保障航班接受了隔離,其中累計隔離時間最長的有154天,他們用自己的寂寞、與家人的分別,默默支撐著全球抗疫的守望相助。

外防輸入與開放交流並行:「守好艙門就是守好國門」

2020年夏秋,一架噴塗著進博吉祥物熊貓「進寶」的東航B777彩繪機成為全體飛友關注的熱點。7月2日,由東航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合作推出的全球首架「進博號」彩繪機精彩亮相。從那時起,「進博號」累計飛抵法國、加拿大、英國、韓國、斯裡蘭卡等10餘個國家的20多個重要航點,展示進博魅力。

進博盛會之外,東航人的努力更浸透在國際航班日常運行的每一次精細防護與起落安妥中。

在世界各地,東航依託全球站點,把防輸入關口儘量前移,距離祖國萬裡之遙的海外東航人成為最前沿的防疫尖兵:

在南亞,東航是各家執飛孟加拉國至中國的航司中,唯一沒有發生航班熔斷的;在歐洲,東航歐洲營銷中心嚴格控制航班的客座率,在值機環節嚴格落實國家的健康碼要求,做好登機檢查,圍繞因為疫情和航班變動出現的大量客票退改進行精細化的服務保障;在北美,東航溫哥華營業部始終嚴格核查旅客體溫、核酸報告、血清報告,數次排查攔截了存疑的「問題」報告,確保了疫情發生以來東航溫哥華航班入境旅客迄今未發現任何病例;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東航雪梨營業部細化提出了為當地高風險區域旅客設置專用值機櫃檯的措施。

在萬米高空,東航客艙乘務團隊用「五必須、兩更新、一應急」,為旅客打造更安全的出行環境。「五必須」即必須做好旅客體溫的人人檢測、發熱排查;必須做好旅客佩戴口罩提醒、逐一確認;必須做好洗手間消毒,及時消毒規範噴灑;必須做好國際和地區回程航班旅客手部消毒,做到人人手部消毒、廢棄物妥善收集處置;必須做好員工個人防護。「兩更新」和「一應急」則分別是每日更新各站點防疫要求清單、嚴格依照落實,每日確認廣播詞更新、落實廣播播報,並對機上出現的疑似症狀人員嚴格落實《機上防疫應急處置程序》。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是中國民航出入境客流量最大的國際航空樞紐,隨著境外疫情蔓延,這裡又成為外防輸入最吃勁的節點。東航是浦東機場的主基地航司,在「外防輸入」中與機場和駐場單位密切配合,東航地面人員會在入境航班抵達前,將旅客和機組信息提前傳遞給國內的聯檢單位以便排查,並全力落實機坪運輸車輛和入境航班的清潔防護,做好入境航班的垃圾消毒。圍繞新發現的物品、環境等傳播觸點,東航人持續變陣,不斷織密完善「外防輸入」網絡。

海外困難同胞回國包機,同樣是東航在精準防控與保障交流運輸並重之中的硬仗。在我國留學生尤其集中的英國,東航人連續保障了11班留學生回國包機,其中還有兩班是從東航此前未曾執飛過的曼徹斯特起飛。海外疫情蔓延之初,義大利倫巴底大區首當其衝出現高峰,東航則承擔了國家安排的10班「米蘭—溫州」包機,讓困難同胞及時回程。

「東航物流/中國貨運航空有限公司歐洲地區營銷中心積極作為、表現突出。營銷中心總經理帶領團隊加班加點、夜以繼日、不辭辛苦」,這是我國駐荷蘭大使館對東航物流駐當地團隊的點讚,也是東航人飛遍全球、抗擊疫情的共同寫照。

東航人的付出沒有被忘記,今年9月8日,他們從北京人民大會堂捧回三份沉甸甸的榮譽——「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是獲表彰最多的航空公司。

東航人更沒有停留在功勞簿上。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東航正進一步完善「內防反彈」「外防輸入」防線,堅持做好「六穩」、落實「六保」,奮力奪取疫情防控與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面對疫情衝擊,東航在全行業率先推出現象級的「隨心飛」系列產品,有效提振了航旅全產業鏈消費信心,2020年共有約270萬人次的旅客通過「隨心飛」出行。東航第三季度國內日均航班量已從疫情期間最低谷的200班恢復至2600班左右,國內航班量達到日常水平的95%以上;整個中國民航成為全球恢復最快、運行最好的航空市場。

寫下2020戰疫篇章的東航正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並持續做好常態化精準防控,打通「大動脈」、促進「雙循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東航力量」。(錢擘 趙遠方 張弘曆)

相關焦點

  • 謝謝你,東航人
    我等你落地,接你回家2020年12月6日,在上海市虹橋機場附近的一家隔離酒店裡,東航A330客機飛行員張勁雨在客房內走完了14768步,達成了自己定下的每日至少13000步的健身目標。而為了在困難條件下確保飛行安全、避免疲勞駕駛,東航機組從國內出發時,就會詳細規劃方案,把回程機組的休息安排妥當,保證最佳的飛行狀態。更讓東航人欣慰得,是海外同行對中國民航、中國馳援的真摯謝意:在義大利米蘭,塔臺指揮向東航抗疫包機機組呼叫致敬:「我代表我們的國家表達對你們的感謝!「此時,東航航班空勤團隊感受到了」守望相助「的意義與溫度。
  • 東航:既是抗疫逆行的「前鋒」,也是外防輸入的「門將」
    當下,東航依託全球站點,把防輸入關口儘量前移,為祖國後方留出更大的餘地,距離祖國萬裡之遙的海外東航人成為最前沿的防疫尖兵。東航承運的我國援外抗疫專家組在南亞,東航是各家執飛孟加拉國至中國的航司中,唯一沒有發生航班熔斷的。
  • 東航:既是抗疫逆行「前鋒」,更當外防輸入「門將」
    東航機務人員做好個人防護開展作業。東航供圖在新冠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民航業的2020年,中國東方航空是中國民航乃至全球民航業的抗疫排頭兵:執行中國民航第一班抗疫運輸航班、執行第一班海外馳援武漢抗疫航班、承擔中國民航規模最大的抗疫包機任務、執飛中國第一班援外醫療專家組包機。
  • 從老山前線到東航講臺 一位退伍女兵的民航芳華
    今天的孫梅,是東航研發中心教員、馬宏惠勞模工作室成員、東航客艙服務的業務骨幹,而每年的「八一」,依然是她心目中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節日,因為在30多年前,正值豆蔻年華的她,曾是一名戰鬥在老山前線的通訊兵。在萬米高空,部隊與東航舉行了簡短的儀式,孫梅分享了自己經歷戰火的軍旅經歷,並代表機組祝維和官兵們一切順利,期盼他們凱旋而歸。部隊官兵也派出代表感謝東航的支持,感謝機組的熱情服務。雙方共唱戰友之歌。
  • 請回答2020:民航人的年度關鍵詞是什麼
    翻開2020年中國民航業的「成績單」,除了最為醒目的「抗疫」,「扶貧」「自救」「科技感」「自強」「感動」和「領跑」等關鍵詞同樣引人矚目。  極不平凡的2020年剛剛過去,「年度關鍵詞」就成了全國網民最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
  • 東航:既是抗疫逆行「前鋒」 更當外防輸入「門將」
    在新冠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民航業的2020年,中國東方航空是中國民航乃至全球民航業的抗疫排頭兵:執行中國民航第一班抗疫運輸航班、執行第一班海外馳援武漢抗疫航班、承擔中國民航規模最大的抗疫包機任務、執飛中國第一班援外醫療專家組包機。而隨著民航成為全國疫情總體防控戰的重要戰場,以上海為核心樞紐的東航又堅守起了極為關鍵的「外防輸入」陣地。
  • 弘揚抗疫精神,匯聚奮進力量——東航武漢公司、東航客艙部與武漢第...
    10月24日,東航武漢公司、東航客艙部與武漢第三醫院、武漢百瑞景社區開展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學習交流。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院區ICU主任付守芝及醫務人員代表、武漢百瑞景社區黨委書記王涯玲及社區人員代表,應邀為東航幹部員工講述抗疫故事。
  • 浦東機場海關旅檢處堅守三百多天 築牢疫情防線
    (資料照片) 殷立勤 攝中新網上海12月4日電 (記者 殷立勤)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旅檢處堅守在全國最大空港口岸,守護了千萬家庭的健康安全。新型冠狀病毒會人傳人,1月20日晚,鍾南山在國家衛健委高級專家組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答記者問中證實。
  • 銘記抗疫的日日夜夜,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抗疫物證捐贈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正式開館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踴躍捐贈,至今已收到市民捐贈的各類物品1600餘件/組,其中,2020年上半年上海各機關團體及普通市民捐贈了近400件的抗疫物證。
  • 全民助力武漢抗疫:十萬網友請醫護人員喝港式奶茶蘭芳園
    (原標題:全民助力武漢抗疫:十萬網友請醫護人員喝港式奶茶蘭芳園)
  • 為平安位移5000萬旅客 這些東航人全年三分之一在隔離
    2020年12月6日,在上海市虹橋機場附近的一家隔離酒店裡,東航A330客機飛行員張勁雨在客房內走完了14768步,達成了自己定下的每日至少13000步的健身目標。
  • 字述深圳2020卷首語|2020,請回答
    即將告別的2020,雖然有著大大小小的缺憾,更多的是奮鬥後的驚喜;雖然有著錯綜複雜的逆境,更多的是堅守後的自信;雖然有著突如其來的倒逼,更多的是破局後的從容。 請回答,2020。深圳的落筆,是乘風破浪的奮鬥之年,是先行示範的非凡之年,是全新出發的特別之年。
  • 東航順利實現2020年安全飛行年
    東航緊扣「國家任務、旅客防護、員工關愛」三條主線,執行2.5萬抗疫相關航班、運送2.3萬醫療人員、7萬餘噸物資,6000餘萬旅客無一人在客艙感染確診,全力支撐國內外抗疫事業,有力維繫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並湧現出無數「逆行者」「堅守者」「幕後英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
  • 5000餘萬名旅客無一人在客艙感染……東航人保障全球空中大動脈暢通
    中國民航艱難「破冰」、率先「回暖」、衝刺「收官」的背後,有無數個像張勁雨一樣的空勤人員,反反覆覆地投身孤獨的隔離,慎終如始地履行寂寞的飛行,護送客艙內不能說話的「旅客」飛往大洋彼岸,打通馳援海外抗疫的「生命線」,支撐起疫情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的「大動脈」。
  • 為抗疫英雄造像,海安攝影人在行動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第二批,2020年2月10日,兩名戰士再次出徵。第三批,2020年2月11日,兩名隊員緊急馳援。第四批,2020年2月24日,又有兩名戰士再次馳援。他們舍小家,為國家,用醫者仁心無私奉獻精神投入到一線阻擊戰中,五十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迎來抗疫勝利的這一天,他們的名字被永遠留在共和國史冊,
  • 東航客艙匯報展演:時代正芳華 我們再出發
    東航客艙部的器樂社在場外迎賓演奏《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程凌 通訊員張瑋 報導:「乘務員,我是東航白金卡旅客,我要求升艙。」場外展示開場RAP《三長建設.崗位練兵》開場,一首《三長建設》唱出了「三長」隊伍的精神、暢響了崗位練兵的風貌,也拉開了匯報演出的序幕;音樂歌舞劇《空中交響曲》唱出了東航人在經歷了活過來
  • 「巾幗建功 不負芳華」2020年「三八節」主題活動短視頻展播
    「巾幗建功 不負芳華」2020年「三八節」主題活動短視頻展播 2020-03-09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路不通走旱路,黃曉明把《中餐廳》搬到武漢請抗疫工作者吃飯!
    其實《中餐廳》第四季的錄製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完成了,但是今年七月初的時候因為長江流域出現強降雨,長江2020年第一號洪水也在上遊形成,長江中下遊幹流、洞庭湖、鄱陽湖、江西修水、蕪湖等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太湖一直維持超警狀態,之後水利部直接將水旱災害防禦三級響應改為二級響應。
  • 東航全貨機包機從荷蘭阿姆斯特丹一次性運回500立方米的抗疫急需物資
    1月31日(大年初七)11時09分,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以下簡稱東航)旗下東航物流的大型全貨機B777執行CK206航班,滿載24.96萬件防護服、13.6萬隻口罩,總體積達到500立方米的抗疫急需物資,歷經10小時的飛行,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飛抵上海浦東機場。
  • 東航客艙部、東航武漢公司、與武漢第三醫院、武漢百瑞景社區開展...
    >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28日電(殷立勤 楊璇 魏丹)10月24日,東航客艙部、東航武漢公司、與武漢第三醫院、武漢百瑞景社區開展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