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即將到來,估計很多人已經蠢蠢欲動了,但受疫情的影響,心裡又難免有些不安,到底想去的地方能不能去?去了會怎麼樣?無法去旅遊,我又能去哪裡?等一連串問題在腦海裡飄蕩,是挺揪心的。我們都心知肚明,今時不同往日,說走就走的任性旅行得變成三思而後行了。
那不就意味著繼續窩在家裡?非也,我認為可以去,但要有規劃性和選擇性,不能按照常規的旅遊方式進行,那是不明智的選擇。至少未來三個月,疫情暫不能忽視,畢竟國外還在水深火熱中掙扎,境外輸入及本土無症狀感染者依然存在。假期的旅遊景區是人員密集區和群聚行為的主要場所,這恰恰是疫情傳播的最大途徑,我們要隨時提防。
那我們該如何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呢?下面來一起來看看局勢,就知道如何抉擇了。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不得不在家宅了幾個月,生活壓力劇增,復工復產後,都是拼了命的工作,往日的單休,如今半個月才實現,多休一天心裡就會發慌。現在五一假期即將來臨,疲憊的我們也想出去放鬆心情,緩解壓力。有些家庭,剛好把神獸給熬去了學校,也迫不及待的出去放飛自我,消除神獸給予的「內傷」。或許還有些人,好奇心比較強,想去看看其他城市疫情過後的恢復狀況,但千萬別衝動,緩一緩,有的是機會。
我們去旅遊的初衷是為了提高認知,開拓眼界,看看外面的繁華世界。往年所謂的假期旅遊,其實就是「從你呆膩的地方去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各大景區都是人山人海,不是看景,是看人頭。你不出門,後悔幾天,你一旦出門,後悔每一秒。這樣的情境,其實沒有旅遊的意義,最多算是湊熱鬧。而今年的五一旅遊,使我們在家憋太久,加上工作的急劇性,讓我們心生嚮往一個愉快的假期旅遊,安撫幼小的心靈,這也是能理解的。
疫情瘋狂肆虐的那兩個月,我相信大家都歷歷在目,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對國家來說,經濟損失嚴重。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是痛苦不堪。疫情帶來的危害相信大家有目共睹,無需多言。
截至4月底,我國的疫情基本控制,而國外依舊是重災區,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三百萬,確診病例將近兩百萬,死亡病例二十一萬,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據,看著頭皮發麻。對於我國來說,依然是「危機四伏」,境外輸入每天都存在,多地還出現了無症狀感染病例。新冠肺炎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人傳人,要是我們去人多的景區旅遊,魚龍混雜,一不小心就「團滅 」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敢保證你接觸的人員都是健康的呢?咱們不能鬆懈,還是悠著點吧。
另外,每個城市的疫情防控措施有所不同,雖然大部門已經正常復工,但有些防控措施依然存在,如外地入境或旅遊返境,需醫學觀察14天及規定期限的核酸檢測結果。所以,這時出去旅遊,你得先了解當地政策,以免收假後給生活、學習、工作帶來影響。
不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就不讓大家出門,畢竟國家現在也在各方面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的增長,說明大部分城市還是比較安全的,旅遊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領域。不建議去各大名勝古蹟,人員密集,除了擔心疫情,更重要的是達不到旅遊的目的。建議首選周邊遊,鄉下遊,其次省內遊,最後宅家遊。不建議跨省,不提倡出國。
總結:合理利用假期放鬆心情,享受旅遊帶來的歡樂。與此同時,防控疫情時時在,衛生安全伴你行。特殊的假期,我們要特殊的抉擇,衝動是魔鬼,理智是天使。願你有個舒心的假期!
我是@意會生活 希望對你有幫助,關注我@意會生活 ,和我一起領略生活的樂趣。@頭條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