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HOUSE(記者 陳柯科)今年2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國家旅遊局就設立「中國旅遊日」向社會徵求意見,各地紛紛提出方案,網絡投票達到42億之多。這讓是否恢復「五一」黃金周,再次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焦點。昨日,記者獨家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廈門政協副主席莊威與廈門大學旅遊系教授林壁屬,兩人進行觀點PK。
國民經濟不應靠旅遊來帶動
「『五一』長假的取消,最早是我在政協提案裡提出的,我提出取消五一長假是為了讓更多中國傳統節日可以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在採訪之初,莊威副主席就明確了觀點。
記者了解到,其實早在2003年「兩會」期間,莊威副主席就提案將除夕、清明、中秋等重大傳統節日列為法定節假日,而該提案也成為當年全國「兩會」期間媒體關注的熱點。2006年3月,在全國政協會議上他再次遞交提案《應重視對中華民族傳統佳節的繼承和紀念》,進一步明確建議將清明節和中秋節增加為法定節假日,春節長假從除夕開始,同時將「五一」勞動節長假由三天縮短為一天。此提案成了國務院出臺的節假日調整方案的藍本。
「現在提恢復『五一』長假的人,多數都是說旅遊經濟能促進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對於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莊威副主席告訴記者,提出恢復五一長假的朋友們,他們沒有意識到,中國的財富,更多的是靠企業家來創造,如果企業員工的工作時間很少,那麼企業的勞動成本肯定增加,產品成本也就增加,企業市場競爭力肯定就減少,在現在國際後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企業憑什麼去競爭?
他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假如一家企業,一年五百萬的稅收,五百萬的利潤,如果工作時間減少,那麼企業的利潤肯定下降,毫無疑問交的稅也就減少。再加上現在勞動法規定企業要幫員工繳交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商保險、社會保險、公積金等,這些已經佔到員工工資的三分之一,如果恢復五一假期,再延長春節假期,那麼肯定很多企業會不堪重負,甚至還會倒掉一批企業。「我們現在還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經濟還不是很發達,如果放假時間過長,那麼,我們創造財富的時間就越來越少,我們財富增長速度就會越來越慢。這筆帳我想如果沒有當過經理,沒有當過廠長的人是不會算的。」
莊威副主席還認為,恢復長假集中出遊,還會給旅遊設施、交通造成很大的負荷,且對旅遊景點的保護也是非常不利。就拿廈門而言,長假期間,廈門鼓浪嶼是只看到人頭,沒看到景點,都在那邊擠來擠去,這樣的旅遊質量高嗎?「所以要做好旅遊經濟,我認為關鍵要做好兩部分:一,進一步提升退休員工的待遇,讓這一部分有時間的人,有錢去旅遊;二,進一步落實帶薪假期,讓員工選擇合適的時間段出來旅遊。這才是真正拉動旅遊經濟的一種設想。」
恢復「五一」長假是一項絕好的民生大計
廈門大學旅遊系教授林壁屬認為,旅遊對於擴大內需、刺激消費見效最快,對就業的拉動力也很強,「一個人旅遊可以拉動五個人就業。」
根據旅行社有關資料表明,在2008年之前,旅行社一年的營業利潤中,「五一」長假的旅遊收益佔到20%到30%,因此,「恢復長假對旅遊業來說有重大利好,在目前後金融危機背景之下,恢復『五一』長假是具有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振興經濟的特殊意義。」
「三大黃金周假日旅遊深受氣候、民俗的影響,造成其發展趨勢及特徵不同。由於我國從南到北,跨越熱帶、溫帶直至寒溫帶,南北氣候差異巨大。五一、國慶、春節三大節慶的時間分布與氣候有很大關聯,節假日與氣候的差異無疑會直接影響旅遊行為,並進而擴大節日旅遊效應。」林壁屬教授認為,在三大黃金周中,「五一」的節日效應多於其他兩個節日。春節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且受春節傳統民俗影響,旅遊效應並不明顯。而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有踏春的習慣,名山大川是最理想的旅遊目的地。因此,從三大節日的旅遊效應看,五一的效應最大。
「還有,中國人都喜歡在親友之間走訪,還有『常回家看看』這種傳統,我們要尊重我們傳統的習慣。」林壁屬教授認為,現在一年就兩個長假,春節和國慶,春節到國慶期間又有8、9個月的跨度,現在出外打工的農民工都超了1個億,這些人這麼長時間不回家,他們想家了,可是三天的「五一」他們怎麼回去?「我們的國情,我們有這麼多的人在外打工,我們要不要考慮他們『常回家看看』的需求?我覺得還是要的。」
「恢復五一長假,其價值不僅僅在於拉動內需、擴大消費,更在於為國民提供出門踏青、走親訪友的時間,是一項絕好的民生大計。」林避屬教授如是說。
採訪後記:
無論贊成還是反對,各方的理由看似都很充足,都可以成立,但彼此之間都有矛盾衝突,都存在問題。長假歸去來兮,除了經濟考量、民意考量之外,我們還應該考量些什麼?為假期立法的著力點到底應該在哪裡?
記者認為,廣大勞動者才是包括黃金周在內假日制度的休假主體,所以他們不能在假日制度中缺位,有關假日制度的調整需要充分聽取勞動者意見,而不應只由有關部門包辦。在大小黃金周的爭論中,我們不怕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怕的是從一己私利出發,急著作出決斷,從而無形中損害了廣大勞動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