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輝縣「增肥救父」的10歲男孩: 術後飯量減了三分之二
9月19日上午,北京清河地區一間出租屋空曠的客廳裡,來自河南省輝縣市(縣級市)的10歲(周歲)男孩路子寬坐在板凳上看著電視。電視上播著一檔勵志類真人秀節目,節目裡一名自稱「幸運」的女嘉賓講到自己的故事時說,「幾年前我查出了白血病,但是不知道怎麼居然『自愈』了!」
看到此,路子寬大笑著轉頭對旁邊的奶奶說:「白血病!我爸爸要是也有這麼幸運就好了!」
7年前,路子寬的父親路炎衡被查出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為白血病前期,此後一直服藥治療。2018年時,路炎衡病情加重,服藥治療已不起作用,骨髓移植成為唯一選擇。路子寬和父親配型成功,為了達到骨髓移植的最低要求,挽救父親的生命,他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增肥30多斤。
路子寬媽媽李金鴿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父子二人已順利完成移植手術。路炎衡最快下周就能出無菌倉,現在的生活終於有了盼頭。
忙碌的廚房
為了方便治療,路子寬和媽媽、奶奶租住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清河分院附近的一個小區裡。房子不小但著實冷清,除了三張床以外,幾乎沒有其它像樣的家具。客廳裡一臺小電視孤零零地擺在地上,電視旁邊停放著一輛電動車,李金鴿和路子寬每日騎著它去醫院探望路炎衡,並送一日三餐。
廚房成了這套房子裡最熱鬧的地方。「就像上班一樣,我每天差不多要在這裡呆6個小時。」李金鴿告訴澎湃新聞,路炎衡雖已完成移植手術,但目前仍在醫院無菌倉裡「養細胞」,現在的他毫無抵抗力,不能受到任何細菌病毒侵害,對飲食要求自然也就很高。
早上5點,李金鴿就要開始為丈夫準備早餐。即使只是煮一鍋小米粥,她的工作也並不輕鬆。「每次做飯前,所有的鍋具和餐具都要進行一次全面消毒。」李金鴿指著灶臺說,蒸鍋蒸、清水洗、開水泡,要儘可能保證清潔乾淨。食材更是如此,「菜葉我都是手掐著一片一片地洗」。
飯做好後裝進保溫餐盒,再用保鮮袋裝好,按照規定時間送到醫院,由護士拿進去帶給路炎衡。「做早了怕不新鮮,做晚了又怕錯過送飯時間。」李金鴿說著話始終也沒停下手下的活,「他(路炎衡)入倉前幾日只能吃小米粥、疙瘩湯等比較容易消化的流食,但是昨天(9月18日)能吃下幾塊肉了,食量也有增加。」李金鴿笑言,現在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生活終於有了盼頭。她說,路炎衡最快可於下周出倉轉至普通病房,若一切正常最快住一周即可出院回家,定期門診檢查即可。
這間忙碌的廚房裡,下一個登場的是奶奶,在李金鴿為丈夫做完飯後,她要負責給孫子路子寬做飯。
李金鴿在廚房中為丈夫做飯。澎湃新聞記者 戴越 圖
「我一年都不要再吃紅燒肉了」
奶奶一直負責著路子寬的飲食,包括他增肥期間。「現在他(路子寬)的飯量只是以前增肥時期的三分之一不到。」
為了達到手術要求的100斤體重,路子寬幾個月前開始「增肥救父」,為骨髓移植做準備。
路子寬的奶奶告訴澎湃新聞,增肥期間的路子寬每天早上起來吃3個雞蛋,1個大饅頭、1碗稀飯和1盒奶,中午放學回家要吃一大碗紅燒肉,配上大米飯和蔬菜。晚上放學回家後還要再吃兩頓飯,臨睡前,還有一碗臥好荷包蛋的面在等著他。那時候,每天早上吃完飯,路子寬都會立刻跑到體重秤上,興奮地大喊他又重了幾斤。
3個月的「惡補」成功地讓路子寬的體重暴漲三十餘斤,達到了手術標準,但是也給他的身體帶來了影響。奶奶說,現在路子寬開始不愛吃飯,有時候還愛犯噁心。
9月19日這天,奶奶還是給路子寬做了一碗紅燒肉,「手術後必須要補一補」。廚房外的路子寬聽到這個,大喊一聲:「我一年都不要再吃紅燒肉了!」
雖然這樣說,但為了不讓家人擔心,路子寬在吃飯時還是乖乖地吃了幾塊紅燒肉。
路子寬厭惡肥胖,在增肥期間,他迅速發胖的身材引發了當時還不明真相的同學們嘲笑;平時好動的路子寬感覺到吃力,和小夥伴們玩逮人遊戲時也總是早早出局。路子寬對澎湃新聞說,在完成給爸爸捐獻骨髓的任務後,他現在首要任務就是減肥。
正吃午飯的路子寬,術後他的飯量小了不少。澎湃新聞記者 戴越 圖
小小年級便是家中頂梁柱
「我當時決定的時候想到了抽我骨髓我會疼,但是我沒有想到還會有增肥這些事。」9月19日,路子寬告訴澎湃新聞。
「你後悔過嗎?」
「我不後悔。」路子寬斬釘截鐵地回答。李金鴿說,當時路子寬決定為爸爸捐獻骨髓的時候,沒有任何猶豫。
9月9日,路子寬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清河分院為父親進行了骨髓捐獻。9月10日至11日,又分兩次為父親捐獻了造血幹細胞。「那麼長的針頭插進他的身體裡,拔出來的時候血往外冒。」李金鴿回憶起路子寬手術時的情景留下眼淚,看到媽媽流淚,路子寬走過來模仿出誇張的哭聲,用他自己的方式安慰著媽媽。
李金鴿說,手術那幾天路子寬只哭過一次。9月9日醫院完成第一次採集,術後回到病房的路子寬躺在床上,醫生告訴他當天不能離開病房,要為明天的手術做準備。聽後他大哭起來,並不是因恐懼手術而流淚,而是因為不能去樓上看爸爸了。
奶奶和媽媽說,路子寬從小就懂事,家裡有好吃的,他會端去先分給爺爺奶奶和弟弟妹妹,學習上也從未讓家人操心。
「我的成績一直全班前五名。」路子寬驕傲地說。在父親患病的那幾年裡,由於當時媽媽還在上班,經常是不滿10歲的他騎著電動車載著父親去醫院,在醫院的樓層間為父親穿梭。
現在的他每天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晚上去醫院看望爸爸,隔著厚厚的雙層玻璃,他甚至無法看清父親的樣貌,只能對著對講機不停地向父親追問「好了沒?好了沒?」他對澎湃新聞說,他已經忘記父親健康時的樣子了。在他的記憶中,父親總是「沒勁兒」的,沒有辦法帶他出去玩,「等爸爸好了,我想和他一起去遊樂園」。
路子寬在醫院隔著玻璃笑著與父親聊天。受訪者供圖9月19日,路子寬坐著小板凳看電視時,想向後靠牆卻靠空了,板凳一滑重重地摔了一下,嚇了媽媽和奶奶一跳,他摸著屁股眼圈泛紅,那一刻才讓人覺得他也還只是個剛滿10周歲的小男孩。
「一切都會好的。」李金鴿告訴澎湃新聞,路子寬再恢復幾日,待身體指標恢復正常後就將回老家上學,未來無論再出現什麼問題,全家人將繼續一齊面對。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