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賣身不賣藝的鴨子在福建各地的遭遇!在三明竟是...

2021-02-13 聚焦三明

福建人喜歡吃鴨,就像廣東人喜歡吃雞一樣,喜歡得無理由。但是民間的一種說法比較靠譜,就是鴨子滋陰溫補,而雞肉動火,不管怎樣,燻鴨、滷鴨、醬鴨都是福建人喝酒時下酒的極佳搭檔,而鴨面也是福建人的極愛。如果一隻鴨子降生在八閩這塊土地上,那它一生的終結必將是輝煌的。


鴨仔面的湯底是先由鴨骨熬成後過濾的高湯,然後由鴨血和滷筍組成,鴨血的含湯,蘆筍的甜脆,珠聯璧合。加入些許油炸豆乾,猶如池塘上面點綴的荷花,再放入鹼面或者米粉,添入你喜歡的鴨部件,鴨胸肉、鴨腸、鴨心、鴨肝、鴨腿、鴨脖等,冬菜也是鴨仔面絕妙的輔料,輕酸重甜與薄脆的口感,能迫使所有人的口水泛濫。


石鼓白鴨湯,以永春石鼓「農村戶口」的白鴨為原料,鴨子頭大冠紅、羽毛潔白、頸較短、掌實黃、軀體碩壯,形態似鴨非鴨,似鵝非鵝,紅臉扁嘴,會飛會水,叫似鳥,具有極高的肉用、藥用價值。肉質極為鮮香嫩脆,爽滑可口,藥用保健價值很高。加入十幾種中草藥的白鴨湯營養豐富,湯濃味美、肥而不膩,聞名遐邇。

薑母鴨這道美食發源於泉州,流行於閩南和臺灣地區,是當地最受歡迎的食補小吃之一。同一道菜,在閩南不同區域做法也有差異,泉州的薑母鴨近似湯煲,會加入大量藥材,類似藥膳,廈門的薑母鴨用料簡潔,成品幹香,一溼一幹,各成一派。煮熟鴨肉(當地特產紅面番鴨)、老薑(閩南語薑母)、米酒、胡蔴油、中藥藥材包,共同熬煮於顧客桌上瓦斯爐或炭火,食後通體暖暢,頗受歡迎。


冬粉鴨是福建廈門的一道特色美食。爽口,或糯軟,襯上鮮美的湯,令舌頭享受到了極點。它是以數十種中藥香料熬成的滷汁裡,將全鴨滷到入味,再用香料加以煙燻,入味的煙燻鴨肉配上以特熬的高湯,晶瑩剔透的冬粉,吃時加上少許黑醋、香菜,味道更好。

三明燻味文化歷史悠久,三明本土人以燻鴨作為上品菜餚宴賓待客已有百年歷史。甚至有"燻鴨烹製的有多美味,就是接待賓客多熱情"的說法。燻味用傳統醬滷和百年的燻制工藝,精心選用上好的自然原鴨,製作出的燻味,不僅肉質勁而不爛,味道濃而不重,色澤鮮而不混,更保證了原料的真汁味,"看起來鮮香誘人,聞起來芳香可口,吃起來醇香不膩",香入骨髓,令人回味無窮。


作為中國小吃之鄉,沙縣板鴨這一不起眼的地方美食,卻印證了中國農村秋收冬藏、制臘過冬的年俗。每到農曆的年終,家家戶戶都要製作板鴨,以供春節家裡待客之用,每到年終,每家每戶的前庭後院曬滿板鴨,已成為當地獨特的一道風景。板鴨取自田間成年番鴨,終年食稻穀,飲山泉,肉質生態,自有一番自然的醇美。番鴨殺後,用民間秘法醃製,經暖冬的太陽反覆曝曬,吸收充分的陽光,再經稻穀土灶燻烤,味道香、辣、實,外形硬朗金黃,是當地上百年來待客的招牌菜,入口鮮香,有嚼勁,回味無窮。

在漳平,風鴨是農戶正月間招待客人的上等佳品。哪戶人家來了客人,主婦都會興衝衝地在走廊過道上叉下一隻風鴨,用鋒利的菜刀將風鴨剁成大小塊,在冒著油煙的熱鍋裡小炒一下,立時有滿屋風鴨味飄香溢出,配之以蒜葉,盛出的一大盤,是下酒的絕等好料。那風鴨骨裡肉裡均是滷料香味,加上日光照曬時特有的香味,令斟酒豪飲的人客於鹹香味中不知不覺酣醉,飄然若仙。


南勝鹹水鴨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餚,是平和縣著名的土特產。南勝鹹水鴨有一套獨特精細的加工工藝,採用本地產名鴨,經放血去毛,開膛除髒,通風瀝水,抹鹽堆醃,撐鴨造型,曬後吊晾等數道工序,環環相扣,數日即可製成。鹹水鴨吃法簡便,吃時洗淨,清水蒸之即可,若再乘熱灑些紅酒,則清香撲鼻,風味更美。

來源:福建旅遊

相關焦點

  • 一隻「賣身不賣藝」的鴨子在福建各地的遭遇!
    但是民間的一種說法比較靠譜,就是鴨子滋陰溫補,而雞肉動火,不管怎樣,填鴨、燻鴨、滷鴨、醬鴨都是福建人喝酒時下酒的極佳搭檔,而鴨面也是福建人的極愛。如果一隻鴨子降生在八閩這塊土地上,那它一生的終結必將是輝煌的。  鴨仔面的湯底是先由鴨骨熬成後過濾的高湯,然後由鴨血和滷筍組成,鴨血的含湯,蘆筍的甜脆,珠聯璧合。
  • 吃貨丨一隻賣身不賣藝的鴨子在福建各地的遭遇!
    但是民間的一種說法比較靠譜,就是鴨子滋陰溫補,而雞肉動火,不管怎樣,燻鴨、滷鴨、醬鴨都是福建人喝酒時下酒的極佳搭檔,而鴨面也是福建人的極愛。如果一隻鴨子降生在八閩這塊土地上,那它一生的終結必將是輝煌的。
  • 日本國家的藝伎是真的賣藝不賣身嗎?
    「請王公子自重,小女子只賣藝不賣身」「都在怡紅院裡了,還裝什麼裝「這種畫面情景熟不熟悉,我們國家古裝影視劇的常備路線。而在日本,也存在一種神秘的人群,賣藝不賣身的藝伎。都說她們是能歌善舞的妓女,但她們賣藝不賣身。事實究竟如何,我們今天就來說說。不知,你發現沒,網上對她們有兩種稱呼。
  • 冠佑脫衣阿信提醒賣藝不賣身
    阿信笑稱:我們是五月天,賣藝不賣身。冠佑又說自己喜歡搜集房卡,被阿信吐槽:你拿走紙拖鞋,但房卡要記得還。透露有回到冠佑家作客,冠佑提供自己穿過的紙拖鞋,非常環保,冠佑回說:你們穿紙拖鞋,我穿兩、三百的皮拖鞋。價位讓阿信很是驚訝,直呼:冠佑滿節儉的,我刷卡買給你啦,這樣很心疼耶。
  • 京都:藝伎是賣藝還是賣身?
    (原標題:京都:藝伎是賣藝還是賣身?)一百位遊客,對藝伎有著一百種見解,賣唱的、賣笑的、陪客的、出臺的……刷得慘白的臉下隱藏著只有自知的真實,誰也不知道她在成為藝伎之前經過了多久的艱苦培訓,考試合格出道也只是一名舞伎或歌伎,再經歷四五年,才能被稱作「藝伎
  • 日本人的藝伎情結:收入遠超上班族 賣藝不賣身
    日本人的藝伎情結:收入遠超上班族 賣藝不賣身 2008年12月31日 11:12 來源:中國文化報   日本人曾經羞於承認藝伎,因為把茶館酒肆裡的「曖昧女人」當成國家門面,總覺得不那麼光彩。現在的情況又如何呢?
  • 【沙縣經典】福建各地鴨肉的經典做法
    福建人喜歡吃鴨,就像廣東人喜歡吃雞一樣,喜歡得無理由。但是民間的一種說法比較靠譜,就是鴨子滋陰溫補,而雞肉動火,不管怎樣,燻鴨、滷鴨、醬鴨都是福建人喝酒時下酒的極佳搭檔,而鴨面也是福建人的極愛。  鴨仔面的湯底是先由鴨骨熬成後過濾的高湯,然後由鴨血和滷筍組成,鴨血的含湯,蘆筍的甜脆,珠聯璧合。
  • 在大福建,做一隻鴨是有多光榮……
    燻鴨、滷鴨、醬鴨……   都是福建人的絕佳下酒菜   鴨面也是福建人的極愛   如果一隻鴨子降生在八閩這塊土地上   那它一生的終結必將是輝煌的
  • 除了沙縣小吃還有三明醫改,福建擬全省範圍推廣「三明模式」
    三明應該還有20%的水分沒有擠幹。不過醫藥企業因此遭遇業績下滑,有些企業開始「繞開三明市場,造成部分藥品無藥可配」。如何協調政府、醫院、病患、市場數者關係,依然在考驗三明醫改。 政府有為,百姓得惠,即便如此,三明卻依然是醫改孤島。「做法很好,學不了,也沒法兒學。」
  • 在河邊遇一隻小動物,還以為是小鴨子,原來竟是一種潛鳥!
    這不,有一位在河邊釣魚的魚友就經歷了這麼一件事情。這天的天氣很好,風和日麗,釣友早早地來到河邊準備大幹一場。不過半天過去收穫並不大,所以他就開始想找一下其它的釣位。就在他張望時水邊向他遊來一隻看上去像小水鴨的東西,並且一路爬到他的跟前。他想起了家養的鴨子小時候總是會有印隨的習慣,所以認為這是一隻剛出殼的鴨子。
  • 三明舉行旅遊產品全國採購大會 - 福建日報看三明 - 東南網三明頻道
    東南網1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郭斌)「清新福建·悠然三明·靜心泰寧」首屆三明旅遊產品全國旅行商採購大會日前在泰寧舉行,來自北京、上海、江西、浙江等地的近200名旅行商參會。本次採購大會旨在推動三明和各地的旅行商攜手合作、深化交流、互惠共贏,為遊客提供更豐富、更多元的休閒度假產品。
  • 福建三明釋放電能替代潛力 為「綠色三明」建設蓄勢賦能
    中新網福建三明12月22日電 (葉秋雲 傅淑婷 唐偉)「通過全電控制溫溼度,替代了傳統以燃煤燃柴等方式,蘭花的種苗培育、生長和花期都達到了優質狀態。」近日,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臺灣農民創業園內,臺企清流縣森源蘭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俞清英如是說。圖為國網永安市供電公司西洋鎮供電所員工向村民講解電烤筍項目。資料圖。
  • 貓咪抓回一隻鴨子在走廊,貓奴以為鴨子死了,結果竟是一場驚魂記
    英國倫敦有名飼主養了一隻名叫拖鞋(Slipper)的賓士貓,平常會讓它到庭院散步放風。某天早晨飼主和老婆發現,這小子竟然將一隻鴨子從貓門的縫隙抓進來!正當老公要拿毯子移動「屍體」,鴨子卻突然起飛衝進主臥室,嚇得他們放聲尖叫,最後在一陣努力下終於將鴨子野放。
  • 福建三明這個縣,有希望「設區」,區名挺有意思!
    福建三明,福建省以外的很多人對它挺陌生,不熟悉,但是它下面的一個縣很出名。至於三明,本地人有的自認為是閩中,而一定數量的閩南人又把它看成是閩西或者閩北,由於處於福建正西位置,閩西的叫法可以理解,而閩北的叫法,是因為三明之前是從名副其實的閩北南平分出來的。 三明的GDP已經超過2600億了,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與四川第二城綿陽只差了200億而已,你可以想像福建比較偏遠的三明,居然也可以與過億人口的四川之第二城相提並論了?
  • 福建三明:在這裡,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
    福建三明張斌 攝 發布時間:2020-12-05 20:48:16 【編輯:王禕】 福建三明:在這裡,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 全福遊,有全福~福建30天深度遊之第一站;三明千年古鎮十八寨
    因為我16年春天與攝友去福建做了30天的深度遊,第一站去了三明,遊大金湖,十八寨,淘金山,安貞堡,泰寧古城,然後去霞浦,福州,龍巖土樓,泉州,崇武古鎮,廈門,金門等等地方,去沙縣品過正宗小吃,坐過摩的,睡過帳篷,擠過小三卡,最後去了金門,至今硬碟裡還有近萬張的單眼相機拍的原始圖片,還有2千多張的手機圖片
  • 福建三明迎來「中國矽谷」,老區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
    福建三明迎來了「中國矽谷」。12月6日,福建三明中關村科技園開園暨北京科技特派員三明項目對接會在生態新城舉行,此舉標誌著中關村科技園在三明正式落地。中關村科技園作為中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目前已成為科技創新的標杆。
  • 福建三明中關村科技園揭牌開園
    三明中關村科技園 12月6日開園,44家入駐企業籤約,總投資58.23億元。 林紅 攝中新網福建三明12月6日電 (記者 林春茵)地處福建省三明市的三明中關村科技園6日正式揭牌開園,同期北京科技特派員三明項目對接會活動拉開帷幕。
  • 福建三明這四種特產,遠近聞名,你吃過哪幾種?
    三明市,地級市,隸屬福建省,有「國家森林城市」、福建「綠色寶庫」之稱。三明市是福建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先進位造業基地、生態文化旅遊勝地和休閒養生基地,是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及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福建三明的一些特產吧!福建三明這四種特產,遠近聞名,你吃過哪幾種?
  • 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找準高質量發展支撐點
    「先有三鋼(三明鋼鐵廠),後有三明。」福建三明是一座因工業而興的城市。1957年,在全國各地10多萬建設大軍的馳援下,三明鋼鐵廠等80多家工廠陸續建成,同時從上海和省內各地遷入、興建了大批配套企業。於是,一座工業新城在荒山野嶺上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