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喜歡吃鴨
就像廣東人喜歡吃雞一樣
喜歡得無理由
但民間有一種說法
那就是鴨子滋陰溫補,而雞肉動火
不管怎麼樣
燻鴨、滷鴨、醬鴨……
都是福建人的絕佳下酒菜
鴨面也是福建人的極愛
如果一隻鴨子降生在八閩這塊土地上
那它一生的終結必將是輝煌的
福州
閩清香糟鴨
香糟鴨將紅糟用於輔料結合民間傳統配方加上原生態的鴨子,天然清香、色澤糟紅鮮亮,肉質細韌,鮮美爽口,美味又滋補。以紅糟作配料烹製菜餚,是閩菜的一大特色,相信很多福州人都會很愛這樣的做法和口味。
廈門
冬粉鴨
冬粉鴨是福建廈門的一道特色美食。爽口,或糯軟,襯上鮮美的湯,令舌頭享受到了極點。它是以數十種中藥香料熬成的滷汁裡,將全鴨滷到入味,再用香料加以煙燻,入味的煙燻鴨肉配上以特熬的高湯,晶瑩剔透的冬粉,吃時加上少許黑醋、香菜,味道更好。
泉州
薑母鴨
薑母鴨這道美食發源於泉州,流行於閩南和臺灣地區,是當地最受歡迎的食補小吃之一。同一道菜,在閩南不同區域做法也有差異,泉州的薑母鴨近似湯煲,會加入大量藥材,類似藥膳,廈門的薑母鴨用料簡潔,成品幹香,一溼一幹,各成一派。
煮熟鴨肉(當地特產紅面番鴨)、老薑(閩南語薑母)、米酒、胡蔴油、中藥藥材包,共同熬煮於顧客桌上瓦斯爐或炭火,食後通體暖暢,頗受歡迎。
永春石鼓白鴨湯
石鼓白鴨湯,以永春石鼓「農村戶口」的白鴨為原料,鴨子頭大冠紅、羽毛潔白、頸較短、掌實黃、軀體碩壯,形態似鴨非鴨,似鵝非鵝,紅臉扁嘴,會飛會水,叫似鳥,具有極高的肉用、藥用價值。
肉質極為鮮香嫩脆,爽滑可口,藥用保健價值很高。加入十幾種中草藥的白鴨湯營養豐富,湯濃味美、肥而不膩,聞名遐邇。
漳州
鴨仔面
鴨仔面的湯底是先由鴨骨熬成後過濾的高湯,然後由鴨血和滷筍組成,鴨血的含湯,蘆筍的甜脆,珠聯璧合。加入些許油炸豆乾,猶如池塘上面點綴的荷花,再放入鹼面或者米粉,添入你喜歡的鴨部件,鴨胸肉、鴨腸、鴨心、鴨肝、鴨腿、鴨脖等,冬菜也是鴨仔面絕妙的輔料,輕酸重甜與薄脆的口感,能迫使所有人的口水泛濫。
平和南勝鹹水鴨
南勝鹹水鴨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餚,是平和縣著名的土特產。南勝鹹水鴨有一套獨特精細的加工工藝,鹹水鴨吃法簡便,吃時洗淨,清水蒸之即可,若再乘熱灑些紅酒,則清香撲鼻,風味更美。
南平
光澤紅燒鴨
紅燒鴨色澤誘人,說是紅燒卻沒有太過油膩的感覺,口味稍辣,鹹淡適中,將鴨肉的香味很好地襯託了出來。火候把握地很好,鴨肉軟而不爛,將湯汁的美味都滲透進了進去。面上撒上一把香菜,看著更是讓人嘴饞。南平光澤特色美味,值得一試。
建甌板鴨
建甌板鴨系建甌傳統特色產品,年產達300多萬隻,是閩北老字號板鴨,素有「八閩佳餚」之美稱。由於其製作精細、食用方便、風味獨特,建甌板鴨的製作極為考究,用來製作板鴨的鴨源必須是在田野溪流中放養的,因其肉質好,有韌性,在醃製過程中不易變形,製成後肉厚質嫩,肥而不膩。
三明
燻鴨
三明燻味文化歷史悠久,三明本土人以燻鴨作為上品菜餚宴賓待客已有百年歷史。甚至有"燻鴨烹製的有多美味,就是接待賓客多熱情"的說法。
燻味用傳統醬滷和百年的燻制工藝,精心選用上好的自然原鴨,製作出的燻味,不僅肉質勁而不爛,味道濃而不重,色澤鮮而不混,更保證了原料的真汁味,香入骨髓,令人回味無窮。
沙縣板鴨
作為中國小吃之鄉,沙縣板鴨這一不起眼的地方美食,卻印證了中國農村秋收冬藏、制臘過冬的年俗。
每到農曆的年終,家家戶戶都要製作板鴨,以供春節家裡待客之用,味道香、辣、實,外形硬朗金黃,是當地上百年來待客的招牌菜,入口鮮香,有嚼勁,回味無窮。
龍巖
薄荷炒鴨公
薄荷是夏季食譜中的必需品,龍巖人更是對薄荷青睞有加,薄荷炒豆角、薄荷炒蓮藕等等都是龍巖人餐桌上常見的菜餚。今天小編教大家做一道龍巖的名菜——薄荷炒鴨公,這道菜可是龍巖人民在夏季吃夜宵、喝酒必點的美味。
鴨肉適用於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再加上薄荷本來就有的清涼解毒的功效,吃起來清香爽口,在夏天吃再好不過。
下洋泡鴨爪
下洋泡鴨爪是福建龍巖永定縣下洋鎮傳統的客家名吃。口感微酸,有點辣,香脆爽口,酸辣回味,又脆有香又爽滑的美食,開蓋香氣四溢,很適合大眾休閒聚餐。嘗一嘗,好味道實在忘不了。
漳平風鴨
在漳平,風鴨是農戶正月間招待客人的上等佳品。哪戶人家來了客人,主婦都會興衝衝地在走廊過道上叉下一隻風鴨,用鋒利的菜刀將風鴨剁成大小塊,在冒著油煙的熱鍋裡小炒一下,立時有滿屋風鴨味飄香溢出。
那風鴨骨裡肉裡均是滷料香味,加上日光照曬時特有的香味,令斟酒豪飲的人客於鹹香味中不知不覺酣醉,飄然若仙。
寧德
牡蒿蒸嫩鴨
秋牡蒿是菊科蒿屬植物牡蒿,鴨子具有補益氣陰,和胃消食;解毒斂瘡;祛風通絡之功效。這道寧德名菜,還登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配上一杯醇厚的屏南老酒,是秋天很好的下酒菜!
你覺得哪只鴨子的一生更加輝煌呢?
快來投票支持一下吧!
來源:海峽網新媒體
綜合自福建旅遊、海峽網、福州別記、閩清在線等
編輯:李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