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丨神農架國家公園:綠水青山間的生態迴響

2020-12-25 澎湃新聞

嫩綠、深綠、碧綠、油綠……站在神農架域內任意一處,轉身360度,都能看見林海湧動,參差多態。

把時間坐標前調,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神農架曾大舉伐木支援國家建設。1982年,神農架林區森林覆蓋率降至63%。

而今,神農架森林覆蓋率已超過91.1%;金絲猴數量從1990年的500多隻增至1471隻。變化的數字,見證著神農架從開山伐木,到分類保護,再到試點國家公園統籌保護與發展的壯闊歷程。

「進退之間,生態優先,全力保護好生態的神農架林區,也在獲得生態的回饋。」神農架林區黨委常委、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柳健雄說,9月4日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組織第三方對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任務完成情況開展驗收。在1170平方千米試點區域內,山水林田湖草管得怎麼樣,老百姓生活怎麼樣?試點驗收前夕,筆者實地探訪。

恬靜秀麗大九湖(盧清國攝)

理順機制,告別「九龍治水」

8月31日,海拔3000餘米的神農頂,遊人如織。

然而,在遊客們看不見的地方,瞭望塔的背後,神農架國家公園的專職生態巡護員們,正背著沉重的行囊穿行在密林和草甸之間。他們以自身為「點」,畫出181條「線」,編織成生態保護「網」,共同築牢神農架生態保護屏障。

「而在過去,國家公園範圍內存在地域分割、部門分治現象,時常制約保護效果,說是『九龍治水』毫不誇張。」柳健雄舉例說,一隻野生動物,跑到自然保護區裡,歸保護區的森林公安管;跑到保護區外的林地裡,歸林業的森林公安管;跑到溼地去了,又歸溼地公安管……

如何更有效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

神農架林區黨委、政府認為,進行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利於破解這些難題。體制試點區整合所有自然保護地,組建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神農架國家公園將4個世界級保護地、4個國家級保護地和2個省級保護地的優勢資源重組,建立了「局機關——管理處——管護中心」三級管理體系,實現了「一塊牌子、一套班子、一個標準」管理。

同時,聯合毗鄰國家公園的6個自然保護區,率先成立了鄂西渝東毗鄰保護地聯盟,實現各保護地之間的連通聯保聯防,共同保護「泛神農架地區」生態環境。

理順管理體制的同時,神農架通過立法實施最嚴格的保護。2018年5月1日,《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正式實施,試點區內禁止一切狩獵捕撈活動,連揭草皮、撿鳥蛋也不允許,同時禁止新建、改建、擴建礦產資源開發、水電等項目。神農架傳統六大景區,有五個在「限流」之列。

從「九龍治水」到「攥指成拳」,因職能交叉、碎片化管理導致的推諉扯皮現象一去不返。根據2019年最新的「國土三調」數據分析,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的植被覆蓋率達到96%。

草長鶯飛的溼地山野,廣袤神秘的原始森林,已經成為神農架最寶貴的資源。

神農架金絲猴種群數量已增至10個,數量達到1471隻 (姜勇攝)

保護加碼,織就「天羅地網」

「金絲猴喜歡在位於山脊的大樹上睡覺,早上若去晚了,就不知道它到哪個方向去了。」清早五點半,迎著晨霧,神農架國家公園大龍潭金絲猴野外研究基地負責人吳鋒出發上山,去尋找這群相識15年的老朋友。

一年365天,吳鋒和同事們的工作時間由這群「猴哥」的心情決定,猴群日出而行、日落而棲,基地的工作人員必須起得比猴早,為的是近距離野外觀測保護。

「神農架金絲猴是神農架的旗艦物種。」吳鋒說,7月29日,基地迎來了今年第9隻金絲猴寶寶,目前,神農架金絲猴種群數量已增至10個,數量達到1471隻。

國家電網神農架供電公司木魚供電所所長田萬榮說,為了避免金絲猴等野生動物觸電和保障科研用電,公司投入1268萬元,在國家公園鴨子口至風景埡鋪設了7.8千米的地下電纜。

在神農架國家公園科學研究院大龍潭金絲猴野外研究基地附近,一棵「參天古樹」呈倒臥狀橫跨道路兩側,形成一座天然拱橋。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李純清介紹,這是於2018年6月建設完成的華中地區首處野生動物生態廊道,金絲猴等野生動物過馬路可走專屬「天橋」。

類似這樣的野生動物生態廊道,神農架共有25處,包括上跨式、下涵式、緩坡式3種類型。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還在附近架設紅外監控設備,實時拍攝、觀測野生動物適應廊道情況,促進野生動物保護與科學研究。

不久前,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利用無人機開展野外巡護時,在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千家坪,首次利用無人機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飲水小憩的珍貴畫面,巡護員實地探訪還發現了梅花鹿腳印。

李純清說,該局已建設衛星遙感、直升機、無人機巡護的「天網」和人工巡護加電子圍欄、地面固定攝像頭等監管的「地網」,整合打造神農架國家公園信息中心,實行「天、地、人」「點、線、面」全方位監測,力爭管理無盲區、監測無死角。

神農頂管護中心的巡護隊員在高山草甸上穿行(郭裕銘攝)

人「退」財「進」,涵養綠色顏值

8月3日,在神農架官門山景區內,監控視頻拍到一隻黑熊偷吃蜂蜜的鏡頭。

視頻拍攝時間為當天22時9分,地點為景區崖壁養蜂場。畫面內,一隻大黑熊掀開蜂箱蓋,叼住一大塊蜂巢就走。不到1分鐘,吃完蜂蜜的黑熊再次返回偷食。

這不是該景區第一次拍到黑熊偷食蜂蜜。2019年9月17日,同一地點曾拍到一大兩小3隻黑熊偷吃蜂蜜場景。

官門山景區負責人宋靜介紹,隨著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不斷推進,保護手段不斷更新和保護意識逐步增強的同時,野豬、黑熊等野生動物數量逐年遞增,目前正值崖壁蜂蜜收割期,動物的偷食會給養蜂場帶來一定損失。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工作人員正在給馬尾松注射10%甲維·吡蟲啉可溶液劑,預防松材線蟲病(郭裕銘攝)

野生動物要保護,人的生產生活怎麼辦?

從3253平方千米的神農架林區劃出1170平方千米作為神農架國家公園試點,涉及5個鄉鎮25個行政村。2019年,神農架國家公園推出「十嚴禁」。沒有工業、沒有大面積的農業,園區內,有樹不能砍,有藥不能挖,有礦不能採,有獸不能獵,如何讓居民分享到成立國家公園的福祉與紅利?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社會事務工作科科長梅擁軍介紹,神農架國家公園範圍內有8000多戶2萬多原居民。國家公園積極推廣園區內居民以電代燃料工程,對生態移民的430餘戶農民每戶每年補貼3000元,用於減少對生產生活用柴的依賴。

為減少農戶損失,引導人們保護動物,神農架國家公園實行野生動物侵食、自然災害損害商業保險。2020年,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投入近185萬元,為轄區內5962戶農戶種植的農作物、中藥材和養殖的蜜蜂購買野生動物損害及自然災害商業保險。自2018年起,神農架國家公園為社區實行獸災保險和自然災害保險共投入保費資金372萬餘元,賠付給社區農戶約298萬元,既保護野生動物,又降低因嚴格保護後野生動物增加帶來的農戶種養風險。

2016年以來,湖北省先後組織召開8次省級聯席會和29次聯絡員會議,協調推進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工作(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生態移民,呵護「雲間溼地」

一泓清水,四圍青山,雲間溼地,世外桃源。盛夏時節,漫步在大九湖棧道,看著一隻只飛鳥翩躚消失在湖光山色裡。隨便拍一張,仿佛明信片。

過去,這裡住著1400多名農民,如今為生態保護搬遷至20千米外的坪阡古鎮。由此,大九湖得以清水再現。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志麒介紹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大九湖先後經歷了圍田墾荒、大量伐木和大規模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曾經不堪重負。

實施溼地恢復性保護後,大九湖美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住在溼地邊,吃著山水飯,住宿、餐飲幾乎成了湖區農村的「壟斷」產業。即使不擅長烹飪的農戶,年收入10來萬元甚至30餘萬元都不稀奇。但是,汙染也隨之而來。

「那時大九湖接待床位才2000張,我每年都有20多萬固定收入,但露營煮飯的遊客越來越多,垃圾成堆,再難看到水鳥棲息的身影了。」村民覃萬梅說。

2016年,大九湖全境被列入國家公園範圍,大部分面積劃定為受嚴格保護的區域,明令禁止耕種、放牧。同年5月1日,大九湖溼地公園實施封閉管理,景區內停止一切住宿、餐飲等經營服務,遊客統一乘坐換乘車進入景區。

搬遷出來的絕大部分農戶依然從事著旅遊餐飲住宿等相關行業。覃萬梅說,搬到山下之後,她用拆遷補償款在坪阡古鎮蓋起4層小樓,辦起「奶奶的土吊鍋」餐館,如今已發展了5家連鎖店並成立餐飲管理公司,員工有160餘人,去年毛收入突破500萬元,「比過去強太多了!」

從農民變成商人,搬遷戶收入提高了,觀念也改變了。曾經的「搬遷釘子戶」盧德焱,思想通了後成了「帶頭人」,動員17戶親戚朋友在坪阡古鎮建起連片農家樂——「盧家大院」,採用聯營模式,抱團發展。

盧德焱興奮地說:「我還辦好了護照,計劃和妻子每年出國遊覽一個國家。」

啾啾鳥鳴聲聲悅耳,翩翩羽影賞心悅目。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賈國華說,通過開展退耕還溼、荒山造林、植被恢復等項目,大九湖自然生態系統面積得到有效恢復,根據遙感影像數據分析,湖區草地面積由2013年的370公頃增加到2019年的476公頃,草地面積增加率為28.65%,湖光瀲灩、草木茂盛的完好生態得以重現,為候鳥到來提供了優越條件。

神農架國家公園大事記

1. 2015年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3部委發布《關於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的通知》,將湖北省納入我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首批9個試點省(市)之一。

2. 2016年5月14日,經中央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領導小組同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

3. 2016年11月17日,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暨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和生態保護工作座談會在神農架林區舉行。

4. 2017年1月,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組建成立國家公園科學研究院,打造開發、流動、共享的大科研平臺。

5. 2017年5月11日,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組織召開諮詢專家庫聘任會議,正式組建神農架國家公園諮詢專家庫。

6. 2017年6月,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啟用神農架國家公園徽標(LOGO)。

7. 2017年6月,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編制完成生態保護、科學研究、科普宣教和機關運行管理等66項制度。

8. 2017年6月10日,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成功舉辦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暨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推進會,發布《神農架宣言》。

9. 2017年11月29日,湖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並於2018 年5月1日起施行。

10. 2018年4月19日,「鄂西渝東毗鄰自然保護地聯盟」第一屆會議籌備會在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召開。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以及重慶陰條嶺、湖北堵河源、重慶五裡坡、湖北十八裡長峽、湖北巴東金絲猴、湖北三峽萬朝山等6個毗鄰保護地管理機構的負責人和代表出席會議。

11. 2019年3月7日,聯合國環境署GEF大神農架項目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設計和開發、科研監測培訓會在神農架國家公園舉辦。

12. 2019年3月28日,由中國林科院與湖北省林業局、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合作共建的中國林科院神農架國家公園研究院,在武漢揭牌成立。

13. 2019年4月26日,湖北神農架金絲猴保護基金會揭牌,收到首批愛心企業和個人捐贈400萬元,主要用於開展金絲猴科普科教和志願者活動,完善保護設施、提升保護能力等。

14. 2019年12月,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發布第三次金絲猴調查結果,截至2019年底,神農架金絲猴數量從2005年的1282隻增至1471隻,棲息地面積從210平方千米增至354平方千米。

15. 2020年7月21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在會上介紹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神農架經驗」。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王欣 王漪 王品

原標題:《國家公園丨神農架國家公園:綠水青山間的生態迴響》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神農架國家公園:綠水青山間的生態迴響
    然而,在遊客們看不見的地方,瞭望塔的背後,神農架國家公園的專職生態巡護員們,正背著沉重的行囊穿行在密林和草甸之間。他們以自身為「點」,畫出181條「線」,編織成生態保護「網」,共同築牢神農架生態保護屏障。「而在過去,國家公園範圍內存在地域分割、部門分治現象,時常制約保護效果,說是『九龍治水』毫不誇張。」
  • VLOG丨行走國家公園 看綠水青山如何轉化金山銀山
    「一定要把錢江源頭的生態環境保護好15年來,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始終牢記這三句囑託,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富民、脫貧攻堅協同推進,老百姓的錢袋子更鼓了、生活更富了、日子更美了。  監製:廖曉華  策劃:徐樂靜  統籌:馬江  腳本:馬江 胡思逸  出鏡:胡思逸  拍攝/剪輯:楊帆 宋佳男 餘一鳴  出品:新華網浙江頻道  開化傳媒集團  鳴謝:開化縣委宣傳部  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
  • 【綠水青山】廣西來賓興賓三利湖國家溼地公園:生態優良,美不勝收
    【綠水青山】廣西來賓興賓三利湖國家溼地公園:生態優良,美不勝收 2020-12-09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農架國家公園:從「木頭經濟」走向「生態經濟」
    2016年5月14日,國家發改委批覆《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標誌著神農架的保護與管理進入了國家公園時代。同年11月17日,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開始承擔試點區範圍內自然資源保護和管理等職責,這也意味著神農架有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
  •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 神農架正式步入國家公園時代
    新設立的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核定編制是279名,為正縣級事業單位,由省政府垂直管理,委託神農架林區政府代管。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書記、局長分別由林區黨委書記和區長兼任。神農架林區黨委書記周森鋒說,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是神農架繼行政建區、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之後,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個裡程碑,林區黨委、政府將一如既往採取有力措施,為中國、為世界、為子孫後代保護好這片綠色寶藏。
  • 神農架,邁入國家公園時代
    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整合了神農架林區現有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溼地公園等4個「國字頭」保護地,北至紅坪鎮,南至下谷鄉、木魚鎮,西至九湖鎮,東至宋洛鄉中嶺村。在行政上地處神農架林區九湖鎮、下谷鄉、木魚鎮、紅坪鎮和宋洛鄉5個鄉鎮的行政管轄區域,總面積1170平方公裡,佔神農架林區總面積的35.97%。
  • 神農架國家公園徽標(LOGO)正式啟用
    神農架林區黨委書記、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書記周森鋒,神農架林區政府區長、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李發平共同為神農架國家公園徽標揭幕。神農架國家公園徽標(LOGO),由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於今年3月委託國內知名的專業公司開發設計,按照神農架的資源稟賦特徵、地理標誌進行設計創作,5月初提供了15款設計方案。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驗收在即 錢江源、神農架國家公園交出怎樣的...
    汪長林強調,近年來,錢江源國家公園著力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各項任務落地,通過落實嚴厲打擊破壞自然資源行為,建立自然資源保護長效機制;對原有不符合生態管控要求的項目建立逐步退出機制;逐步清除非自然狀態的物質和行為等方式,目前錢江源國家公園已基本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各項目標任務。
  • 神農架國家公園設擂「比武」
    當天,以「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首屆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勞動技能競賽正式開幕,來自神農架國家公園18個管護中心的50餘名參賽選手,現場模擬考核無人機在野外巡護中的應用,並就植物標本識別,遠程巡護、野外帳篷搭建,林分因子調查等項目展開角逐。  神農架林區黨委常委、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柳健雄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神農架國家公園,北緯31°的綠色奇蹟
    神農架國家公園總面積由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04平方公裡,增加到1170平方公裡,佔神農架總面積的35.9%,覆蓋5個鄉鎮25個行政村,8047戶,20325人。由單一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轉變為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
  • 神農架國家公園2020年「科普教育進社區」順利舉辦
    本次活動走進了神農架林區木魚、大九湖、紅坪、松柏、下谷5個鄉鎮6個社區,由腳爬客招募的神農架國家公園科普志願者通過科普講座、現場講解、國家公園展牌展示、科普圖書展覽、發放《神農架國家公園科普導覽圖》和《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宣傳冊等形式,積極向社區居民宣傳神農架國家公園的資源價值和生態地位。
  • 中國的國家公園在哪裡?
    截至2019年底,中國已有三江源、大熊貓、祁連山、東北虎豹、神農架、武夷山、錢江源、海南熱帶雨林、南山、普達措這十個國家體制試點國家公園列入名單,面積將近22萬平方公裡。 因此,2020年,被稱為「中國國家公園元年」。
  • 2019神農架國家公園科普志願者訓練營順利舉行
    2019年8月22日~ 26日,由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神農架金絲猴保護基金會主辦,腳爬客(武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年神農架國家公園科普志願者訓練營」活動順利舉行。2016年6月15日,神農架還正式獲取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改革,成為我國首批10個試點國家公園之一。
  • 國家公園丨錢江源國家公園探索體制試點創新
    生態保護第一「經驗頻出」 層林盡染,千峰堆繡繪美景。維護好生態是錢江源國家公園的生命線。 這幾年,錢江源國家公園依託中科院植物所、動物所,浙江大學等科研力量,深入推進生物多樣性監測與研究。錢江源國家公園成立後,不斷樹立「原住居民為本」理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之道,聯合35家單位成立錢江源國家公園綠色發展協會,打造「生態維護共同體」,綠色發展、社區共建共享共治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 國家林草局:三江源、神農架等9個試點區建國家公園管理局
    中國網 李佳 攝中國網12月13日訊(記者 張豔玲)提及國家公園體制改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新聞發言人、宣傳中心主任黃採藝今日在北京表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整合組建國家公園統一管理機構,三江源等9個試點地區建立國家公園管理局或管委會。
  • 被預言將消失的神農架如今「對標」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一度曾被預言將從地球上消失的「綠色奇蹟」——神農架如今正「對標」美國黃石打造舉世聞名的國家公園。圖為神農架神農壇。中新社記者 王曉暉 攝神農架林區政府副區長、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王文華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將把神農架打造成舉世聞名的國家公園,猶如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一樣,吸引全世界的荒野愛好者、專家學者,一起守護、探索、分享神農架的動植物資源以及自然美景。」
  • 一起來認識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旗艦物種|大美國家公園
    ) 04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藏羚羊、雪豹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包括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三個園區在內的「一園三區」,是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藏羚羊、雪豹、白唇鹿、野犛牛、藏野驢
  • 國家公園丨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與民生並蒂花開
    昂賽大峽谷位於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是三江源地區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發育最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自2015年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以來,三江源這片美麗高原一直在答「兩套題」,一套叫保生態,一套叫保民生。
  • 神農架國家公園第二屆觀鳥節隨筆4
    倒完鞋裡的苔蘚、洗去襪腰上的底泥,這是神農架國家公園觀鳥比賽的常規動作,每天出去幾乎鞋都是泡在水裡,要僻開遊客的步道,隨著林鳥不停周轉,好在今天己結束了,洗腳上床,開始每天的」例行動作」。它們也是神木架國家公園的角兒
  • 神農架國家公園為川金絲猴建起「通婚鵲橋」
    華中地區首批建成的生境廊道落戶於神農架國家公園,目前的使用情況怎樣,對野生動物帶來了什麼樣的便利呢?國家公園經常看到一些造型古怪有趣的「過街天橋」,它們或者如天然拱橋飛越公路,或者依靠倒伏的大樹連通峽谷兩側,或者順著藤蔓牽繞跨過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