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7日 14:30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7日電 (王欣 郭裕銘)精確飛行、懸停,對特定巡護區域進行手動飛行拍攝,開展現場勘察取證……12月16日,在神農架國家公園木魚管理處,一架架無人機騰空而起,在選手們的操作下如同一個個上下翻飛的精靈。
當天,以「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首屆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勞動技能競賽正式開幕,來自神農架國家公園18個管護中心的50餘名參賽選手,現場模擬考核無人機在野外巡護中的應用,並就植物標本識別,遠程巡護、野外帳篷搭建,林分因子調查等項目展開角逐。
神農架林區黨委常委、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柳健雄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他指出,本次競賽的隊伍是從神農架國家公園建設最前線推薦、選拔出來的優秀代表,希望大家立足本職本崗,切實涵養勞動信仰、勞動情懷、勞動品格,積極投身國家公園生態建設科技化、信息化、標準化、制度化的各項實踐,展現出創業創新創優的時代風採和精神風貌。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總工程師鄭成林說,此次比賽分為團體賽和個人賽,旨在通過技能「比武」,培養一批具有專業性和高技術的人才隊伍,進一步保護神農架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野菊,紅豆杉,巴山榧樹……」在植物標本識別比賽項目中,參賽選手、木魚管護中心負責人王敏拿起標本左右端詳,觀察葉脈走向、葉片形狀大小以及葉片分布,或用手觸摸,感受葉片的質感和枝條的粗細,或湊近細聞,感受各類植物不同的氣味。
「參賽隊員需要在10分鐘內單獨識別32個植物標本,並填寫相應的種名、科名、屬名及俗名,得分高者獲勝。」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高級工程師、植物學專家楊林森介紹,這些植物標本是選自當地較為常見的一些植物,包括草本、木本、藤本植物等等,在檢閱巡護員們野外植物識別能力的同時,激勵他們爭做生活和工作中的「有心人」,認真觀察各類植物的特徵和特性,為今後資源保護工作不斷夯實基礎。
在林分因子調查比賽現場,警戒線圍起來的樣地內,參賽選手3人一組,或蹲下,或起身,拿著胸徑圍尺不住地認真比劃測量。「1號樣木櫟樹,胸徑22.0㎝,樹高12.0m……」他們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找到樣地內的8株樣木,辨別樣木樹種,測量胸徑和樹高,填寫結果,並現場算出林木蓄積。裁判員、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保護區行業管理科副科長吳廣介紹,這個項目主要考察參賽者在林分因子調查中測量的速度及準確度,也是考驗眼力和判斷力的真功夫,提高廣大職工在社區服務和森林資源清查上面的勞動技能。
「嗡嗡」的轟鳴聲停止,無人機穩穩地落在「H」形指定位置。15時,參賽選手潘婷婷結束了正飛水平「8」字、超視距飛行、定點拍照和攝影、超視距降落等無人機操作考核項目。「項目我都完成了,感覺還不錯!」潘婷婷說,在去年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舉行的首期無人機技術應用培訓中,包括她在內的40名基層管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均順利通過無人機駕照考試,目前,無人機巡護在神農架國家公園已實現常態化,定點拍照等操作技術在平時巡護中都有用到。
柳健雄介紹,目前,國家公園管理局已建設衛星遙感、直升機、無人機巡護的「天網」和人工巡護加電子圍欄、地面固定攝像頭等監管的「地網」,整合打造神農架國家公園信息中心,實行「天、地、人」「點、線、面」全方位監測,力爭管理無盲區、監測無死角。
(編輯:裴春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