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國家公園已制定資源保護、生物監測等制度80多項

2020-12-25 澎湃新聞

神農架國家公園已制定資源保護、生物監測等制度80多項

「2019年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成果榮獲第二屆湖北改革獎。」湖北神農架林區黨委常委、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柳健雄在國家林草局今天(7月21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神農架歷時5年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凝聚了各級領導的智慧,傾注了神農架人民的心血,

柳健雄說,國家林草局和國家有關部委、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疫情期間,剛履新兩個月的中共湖北省委應勇書記親臨神農架調研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政府建立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先後召開29次聯席會議,解決體制試點中的重大事項。

據了解,神農架國家公園總面積由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04平方公裡,增加到1170平方公裡,佔神農架總面積的35.9%,覆蓋5個鄉鎮25個行政村,8047戶,20325人。由單一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轉變為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

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的對象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在國際國內具有珍稀性、代表性,保護生物物種遺傳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研究自然演替的脆弱性。柳健雄說,必須實行科學保護、科學研究、科學利用。

一是推行科學保護。頒布省級《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實行「一園一法」管理;制定《神農架國家公園產業準入正面和負面清單》,組建自然生態資源綜合執法大隊,制定職責和權力清單。制定資源保護、生物監測、科研科普、社區共建等80多項制度,共1200餘條。建立「管理局—管理處—管護中心」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組建181名專業巡護員、650名農民管護員的資源管護隊伍,實行分區、分級、分類保護和管理。建成神農架國家公園信息管理中心、景區遊客流量預警系統,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紅外線攝像等監測手段,形成立體式保護網絡,實現生物監測全覆蓋。投資6000餘萬元,修復生態76處,約21萬平方米;啟動建設野外保護站、疫源疫病防控點、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生物多樣性監測中心,確保自然資源管理無盲區、無死角。

二是強化科學研究。與國內29所高校、12家科研機構開展多領域課題合作研究。組建神農架國家公園科學研究院,聯合組建「中國林科院神農架國家公園研究院」,設立國家林草局神農架金絲猴研究中心。實施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研究課題5項。完成珍稀瀕危植物資源本底調查,發現植物新種5個。開展跨區域金絲猴專項調查,發現旗艦物種神農架金絲猴種群數量從8個增至10個,總量從1280隻增至1471隻,棲息地從250平方公裡增至354平方公裡。舉辦首屆「神農架國家公園杯」觀鳥賽,發現鳥類新記錄種10種。建立神農架資源數位化平臺。

三是堅持科學利用。堅持生態為民,科學利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自然保護和利用新模式,發展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產品、優質生態服務的需要。神農架國家公園是國際國內著名的生態文化體驗區、國民自然教育課堂、科研科普研學基地,採用定量、定線、定點、定時開放,為公眾感知、宣傳、保護國家公園提供公益平臺,為3.5萬當地居民脫貧致富提供創業機會、就業崗位,為後精準扶貧時代創造新型業態。

四是創新社區建設。探索社區共建共享機制,用國家公園標識製作社區、農戶門牌號碼,將公園文化融入社區、融入家庭,增強民眾保護意識。因嚴格保護給居民帶來生產生活限制,野生動物種群繁衍數量增多,時有野生動物毀壞農作物,使居民利益受損,為紓解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投入資金3040.51萬元,建立生態公益性崗位、薪材替代以電代燃、獸災商業保險、候鳥遷徙補食補償、社區產業幫扶、綠色產業項目等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幫扶機制、發展機制。

五是開展國際合作。舉辦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暨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推進會,發表「中國《神農架宣言》」。成立神農架國家公園金絲猴保護基金會,接受首批捐贈400萬元。同法國普羅旺斯高地世界地質公園等4家國外地質公園和18家國內地質公園締結為姊妹公園。

柳健雄強調,下一步,神農架國家公園將以資源保護為核心,以科學研究為重點,以科學利用為課題,以社區建設為要務,創新能力建設。一是抓好黨的建設,為國家公園建設提供組織保證;二是抓好制度建設,完善國家公園的治理體系,提升國家公園的治理能力;三是抓好團隊建設,為國家公園建設提供智力、技術支撐;四是抓好平臺建設,提升國家公園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五是抓好社區建設,營造國家公園和諧保護,融合發展的氛圍。高質量完成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建設一個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國家公園。

(原題為《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蹄疾步穩 已制定資源保護生物監測等制度80多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神農架國家公園,資源保護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如何保護 社區如何共建共享……解析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已歷時5年,制定資源保護、生物監測、科研科普、社區共建等80多項制度,共1200餘條。圖片來源 國家林草局談及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柳健雄介紹說,一是推行科學保護。頒布省級《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實行「一園一法」管理;制定《神農架國家公園產業準入正面和負面清單》,組建自然生態資源綜合執法大隊,制定職責和權力清單。制定資源保護、生物監測、科研科普、社區共建等80多項制度,共1200餘條。
  • 神農架國家公園,北緯31°的綠色奇蹟
    神農架是中國第一個、世界第二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遺產地。這裡有珙桐、紅豆杉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野生植物25種,川金絲猴、林麝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野生動物84種。
  • 2019年度「十大法治事件」候選事件:神農架依法推進國家公園體制...
    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地處北緯31°,是全球14個具有國際意義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的熱點地區之一。2016年11月17日,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神農架進入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進入實施階段。2019年,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緊緊圍繞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任務,以務實舉措推進試點工作任務高效落實。一是建立高效的生態管護機制,充分運用3S、北鬥巡護終端、視頻監控等科技手段和設備,提升管護水平。二是優化整合科學的科研平臺,建立中國林科院、湖北省林業局和神農架國家公園的科研合作機制,組建「國家林科院神農架國家公園研究院」。三是夯實制約發展的基礎功能,完成多項生態修復、路面改造工程。
  • 國家林草局將開展國家公園試點驗收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7月2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錢江源國家公園下力氣解決保護與發展的難題,已基本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各項目標任務;神農架國家公園試點穩步推進,已制定資源保護、生物監測等80多項制度。今年下半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組織開展國家公園試點驗收工作,對達到標準和要求的,正式設立國家公園。
  • 傳說有野人出沒的神農架,現在怎麼樣了?
    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關鍵地區之一,是中國唯一一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名錄遺產地。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主要體現在:一是國家代表性。
  • 健全國家公園保護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健全國家公園保護制度」。這標誌著我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入了新階段。
  • 神農架,邁入國家公園時代
    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整合了神農架林區現有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溼地公園等4個「國字頭」保護地,北至紅坪鎮,南至下谷鄉、木魚鎮,西至九湖鎮,東至宋洛鄉中嶺村。在行政上地處神農架林區九湖鎮、下谷鄉、木魚鎮、紅坪鎮和宋洛鄉5個鄉鎮的行政管轄區域,總面積1170平方公裡,佔神農架林區總面積的35.97%。
  • 神農架國家公園:從「木頭經濟」走向「生態經濟」
    2016年5月14日,國家發改委批覆《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標誌著神農架的保護與管理進入了國家公園時代。同年11月17日,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開始承擔試點區範圍內自然資源保護和管理等職責,這也意味著神農架有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
  • 國家公園丨神農架國家公園:綠水青山間的生態迴響
    把時間坐標前調,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神農架曾大舉伐木支援國家建設。1982年,神農架林區森林覆蓋率降至63%。 而今,神農架森林覆蓋率已超過91.1%;金絲猴數量從1990年的500多隻增至1471隻。變化的數字,見證著神農架從開山伐木,到分類保護,再到試點國家公園統籌保護與發展的壯闊歷程。
  • 福建武夷山:中國國家公園體制助力生態監測與保護
    故地重遊時,已是南京林業大學生態學教授的徐俠這樣想著。其實山也有變化:如今,作為國家公園的武夷山上,不少科研設施和監測設備點綴在深山茂林間。它們正是吸引徐俠重返此地的原因之一。驅車沿山路蜿蜒而上。初冬的閩北,在武夷山最高峰——海拔2160.8米的黃崗山上,日光耀目,雲海翻騰。不遠處,枯黃的茫茫芒草中,矗立著一座高約5米的鐵塔,上有探頭正在旋轉。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驗收在即 錢江源、神農架國家公園交出怎樣的...
    資料圖:神農架原始森林。 肖方敏 攝2020年已進入下半年,試點工作進展如何?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1日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相關人士通報了錢江源、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展情況。錢江源國家公園位於浙江省開化縣,總面積252平方公裡。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入倒計時 國家林草局已啟動10個試點區評估驗收...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2015年,我國啟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目前正在開展東北虎豹、祁連山、大熊貓、三江源、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神農架、普達措、錢江源、南山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試點區涉及12個省份,總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裡,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2.3%。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神農架國家公園:綠水青山間的生態迴響
    把時間坐標前調,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神農架曾大舉伐木支援國家建設。1982年,神農架林區森林覆蓋率降至63%。而今,神農架森林覆蓋率已超過91.1%;金絲猴數量從1990年的500多隻增至1471隻。變化的數字,見證著神農架從開山伐木,到分類保護,再到試點國家公園統籌保護與發展的壯闊歷程。
  •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 神農架正式步入國家公園時代
    神農架林區黨委書記周森鋒說,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是神農架繼行政建區、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之後,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個裡程碑,林區黨委、政府將一如既往採取有力措施,為中國、為世界、為子孫後代保護好這片綠色寶藏。
  • 神農架國家公園設擂「比武」
    當天,以「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首屆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勞動技能競賽正式開幕,來自神農架國家公園18個管護中心的50餘名參賽選手,現場模擬考核無人機在野外巡護中的應用,並就植物標本識別,遠程巡護、野外帳篷搭建,林分因子調查等項目展開角逐。  神農架林區黨委常委、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柳健雄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獲批,將整合川陝甘三省80多個保護地
    據四川省政府官網獲悉,國家已正式批覆《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野生大熊貓種群高密度區、大熊貓主要棲息地、大熊貓局域種群遺傳交流廊道合計80多個保護地有機整合劃入國家公園,總面積達27134平方公裡。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示錄: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自然資產
    率先提出2021年全面完成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生態搬遷任務,2022年核心保護區內無居民居住——在海南,位於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的村莊正在分批次移民下山,並探索生態搬遷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置換的新模式;  不斷完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制度,陸續出臺了總體規劃並進行功能分區,實行差別化保護管理——「天地空」一體化監測體系在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東北虎豹試點區
  • 【視點】我國國家公園應兼顧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這是比較典型的案例之一, 不僅保護了大面積的自然景觀和生存其中的野生動物, 體現了自然景觀無與倫比的自然美, 而且在生物多樣性監測方面也做得很出色,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 加拿大國家公園的設立特別強調典型性和生態完整性, 「 以保護和展示自然景觀和自然現象的傑出代表, 保護棲息地、野生生物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保持或者恢復國家公園的生態完整性
  • 被預言將消失的神農架如今「對標」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圖為神農架神農壇。中新社記者 王曉暉 攝神農架林區政府副區長、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王文華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將把神農架打造成舉世聞名的國家公園,猶如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一樣,吸引全世界的荒野愛好者、專家學者,一起守護、探索、分享神農架的動植物資源以及自然美景。」
  • 神農架國家公園觀鳥筆記2
    2020年10月11日,寧夏遷徙候鳥監測的第14天。神農架,是個神馬地方,大巴山東延餘脈組成的相對獨立的自然地理單元,位於湖北、四川、陝西三省交界處,神農架國家公園處於全球三大鳥類遷徙區之「亞洲—大洋洲區」,是世界鳥類遷徙路線的重要位置之一,亦是中國三大鳥類遷徙通道之中線上的一個關鍵停歇區,在國內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