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這些可能會讓癌症患者更短命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天津市腫瘤醫院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腫瘤患者術前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30%,然而造成腫瘤患者日漸消瘦的,或許不僅僅是癌細胞作祟,還可能與營養認知偏差有關。

        近年來,隨著腫瘤發病率的不斷攀升,患者數量也日漸增長。在承受著心理等多方面壓力接受治療的同時,患者也更易聽信一些無任何科學依據的傳言,如「有些癌症是富貴病,吃得越好越嚴重」「少吃點可以餓死癌細胞」等等。治病心切,導致很多患者在營養攝入上出現了問題。

        腫瘤細胞能「餓」死?別信!

        暴瘦50斤,皮包骨、「紙片人」、無力虛弱,這是一位賁門癌患者術後5個月的情形。該患者近半年來一直只吃麵條或流食,問其原因,患者認為蛋、奶、魚、肉等營養豐富的食物為「發物」,而「發物」會刺激腫瘤生長和轉移,因此拒絕食用。

        關於「發物助癌」,很多專家都曾闢謠,但多年來還是有患者偏聽偏信。更有甚者,認為不僅「發物」不能吃,有營養的食物也要少吃或不吃,最好吃素。如此一來,身體便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

        有研究顯示,約5位腫瘤患者中就有1位直接死於營養不良,近4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早期就出現了極度消瘦、形如枯槁、完全臥床等情況,到了晚期,上述情況的發生率甚至能夠翻倍。其中,消化系統腫瘤患者由於受到腫瘤部位影響,營養不良發生比例更高。

        「當前醫患雙方對腫瘤營養治療的重視程度不夠,營養知識的來源渠道和科學性參差不齊,於是導致部分患者對於營養攝入產生了誤區。」天津市腫瘤醫院營養科主任王昆表示。

        「少吃或者不吃能餓死腫瘤」和「吃得越好腫瘤長得越快」是較為常見的一類誤區。

        腫瘤細胞並不是正常細胞,它會快速分裂、生長並竊取體內正常細胞的營養。此時如果仍堅持「飢餓療法」,反而會造成機體營養進一步缺乏,影響體內正常細胞的生長和保護作用,導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關於營養「餵養腫瘤」的理論也沒有實際證據,不應作為癌症患者減少或停止使用營養支持的理由。

        王昆指出:「腫瘤患者不要盲目選擇『飢餓療法』,也不要過度擔心吃營養食物會使腫瘤發展,應該科學合理地選擇食物。」腫瘤細胞主要通過糖類提供自身所需能量,對於脂肪的利用率差,因此,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可作為腫瘤患者的首選方案。

        專吃一種食物補營養?不行!

        有些腫瘤患者不會為了餓死腫瘤細胞而不吃有營養的食物,但是卻會「專吃某一種食物補充營養」,這也是不科學的,這樣會導致自身營養狀況難以支持抗腫瘤治療。各類食物所含有的營養素成分和數量都是不同的,如雞蛋富含蛋白質、膽固醇也較高,豬肉和牛肉含鐵較為豐富,菠菜和芹菜含纖維素豐富,粗糧含糖量較低、纖維素含量高……可以說每種食物各有其「側重點」,只補充單一食物會導致營養攝入的不均衡。

        王昆指出,當腫瘤患者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食物攝入量下降,難以維持正常的健康體重時,應及時接受專業的營養支持治療,通過調節飲食攝入、身體代謝、腸道菌群等方式進行營養幹預,從而改善腫瘤患者預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事實上,保證合理、科學的營養物質攝入對於抗癌具有重要作用。王昆表示,營養及代謝幹預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維持或改善食物攝入,改變代謝紊亂的狀況,維持身體機能,減少治療中斷風險,打好「底子」。良好的營養狀況可幫助患者降低放化療毒副反應,提高對治療的耐受及生活質量。 實習記者 於紫月

 

相關焦點

  • 腫瘤治療中西醫結合效果更好,會讓癌症患者活得更精彩
    對癌症治療來說,無論是癌症患者本人還是其家屬,在患者被確診為癌症的那一刻,都希望能竭盡全力找到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痛苦、增強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而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患者及家屬常常在這些問題中陷入誤區:癌症治療效果上,中醫西醫哪個更好一些?
  • 愛滋、癌症患者自白: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別人的眼神-虎嗅網
    本書的作者蘇珊·桑塔格得過癌症,她發現在癌症期間,比病魔更讓她痛苦的,竟然是人們看待她這個癌症患者的眼光。而且癌症常常攻擊一些羞於啟齒的地方。乳房、直腸、膀胱、睪丸、子宮、前列腺……這些器官的名稱本身就足夠讓我們難以掛在嘴邊了,更何況要在後面加上一個「癌」字。在中國,一個人一旦得了癌症,醫生就會躲著患者,把實情告訴病人的家屬,讓他們來決定是否告訴患者本人。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家屬會選擇告訴病人。
  • 癌症患者不能喝牛奶?會引起併發症,或加重病情?真相到底是啥
    「醫生,我得了癌症,網上說癌症患者不能喝牛奶,會讓癌症加重,這是真的嗎?」牛奶會引起併發症,或者加重病情?真相到底是什麼呢?癌症患者不能喝牛奶?會引起併發症 ,或加重病情?因為大部分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不想吃飯的現象,有時是因為疾病的因素,患者的一些功能出現了問題,對進食造成了阻礙,也有可能是自己的食慾不佳,這些都會讓患者體內維生素缺乏,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風險,
  • 美國癌症學會建議:癌症患者運動要注意區分三個時期
    運動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肌肉力量,減輕疲勞乏力,緩解焦慮抑鬱情緒,有益於患者的身心健康,顯著提高生活質量。大量項前瞻性觀察性研究表明,積極活動的患者比活動少的患者,癌症復發風險更低,生存率更高。
  • 癌症患者需要考慮這些因素……
    那麼,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到底是吃粗糧好、還是吃細糧好呢? 一、粗糧好的證據 粗糧,也就是五穀雜糧,是除了動物性食物、蔬菜、瓜果、奶類以及白米、精面之外的一大類食物,包括玉米、紅薯、薏米仁、蕎麥、豆類、紫米、燕麥等。這些食物當中含有多種多樣的抗癌物質。
  • 癌症患者應怎麼吃?
    癌症是許多人的惡夢,談癌色變。本來天不怕的地不怕的一些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後,生活方式會立馬改變,這也是人之常情,有些人只有在重大的遭遇後才能痛定思痛,痛改前非。那麼有些患者應該會想,自己是否吃點什麼補藥或保健品,或者我要注意忌口嗎?是不是發物不能吃啊?雞能吃嗎?蝦能吃嗎?吃靈芝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嗎?吃蟲草、海參對嗎?諸如此類等等。
  • 一忽視變成「癌症患者」:出現5種症狀,可能已經到「中晚期」
    「癌症」就像是死神化身一般,只要出手往往箭無虛發!每年我國新被確診的患者有300多萬人,而死亡患者則達到了200多萬人!單從這一數據上來看,和癌症抗爭到最後的結局,大部分患者都是以死亡而做了最終告別!癌症的死亡率的確相當之高,這背後的原因除了與癌症本身的惡性質有關,最大的難題就是「早期難發現」。在我國每年新被確診的癌症患者中,有近70%都是確診就到了中晚期階段。患者早期往往沒有任何不適,最近才出現了明顯感覺,但偏偏就到了中晚期!癌症就是一種惡性腫瘤,身體某一處器官或組織細胞發生變異、開始惡性增殖並生成腫瘤。
  • 癌症患者吃什麼補充營養?這些食物對身體恢復有好處
    癌症病人在受到病症的危害和治療的副作用後,人體會出現營養流失的現象,所以癌症患者要想快速的恢復做好飲食調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癌症患者因身體本身的特殊性,在食物的選擇上需要考慮很多內容,那麼癌症患者究竟吃什麼補品才對身體好呢?
  • 癌症患者使用抗生素會影響治療效果?濫用抗生素的6大副作用,不可不知
    癌症患者濫用抗生素會有哪些危害? 1、加重感染 癌症患者的感染併發症是非常嚴重的,在對抗生素的選擇和用量上就需要嚴格加強注意,如果使用不當就很容易失去對感染病菌的控制,並且長期使用抗生素常常會產生耐藥性,這就很容易使感染加重,並且還會導致患者出現其他病菌的感染,發展成為多重感染。
  • 雞鴨魚是發物,癌症患者不能吃?這些中醫治療的誤區要避開
    該院中醫腫瘤治療中心主任王維提醒,中醫學並沒有「發物」這一說法,它只是民間的一個概念,雞鴨魚肉與癌症患者的腫瘤生長也並無明確關係。▲公益活動現場她講到,癌症患者免疫力相對較低,長時間無營養攝入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抵抗能力低。癌症患者不能偏信或懼怕「發物」而過度忌口,導致營養失衡、免疫力下降。
  • 癌症患者能吃發物嗎?醫生:醫生口中的發物,指的是這3類食物
    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你可能想多了 雖然雞蛋一直被認為是食物屆的優秀生,卻有些網友說癌症患者不可以吃雞蛋,而且給出的理由都大同小異,即認為雞蛋是發物,癌症患者吃了之後會讓腫瘤長得更快,或者治好了也會復發。
  • 省立醫院寧養院:讓癌症患者有尊嚴地離去
    微博)11月27日訊(記者 侯希辰/文 肖春道/圖) 對於放棄治療的晚期癌症患者,除了難以承受的疼痛,他們還要面對死亡的恐懼和無助。他們不僅需要止痛,更需要心靈的撫慰。 有這麼一群醫護人員,他們每天奔波於福州各區縣崎嶇難行的山路,或者走進陋巷攀爬蜿蜒而昏暗的階梯,往返於晚期貧困癌症患者家中,免費為絕望的病人進行止痛治療、護理常識指導等,和病人及家屬聊天嘮嗑,驅走他們心中的恐懼。12年時間,這些醫護人員陪伴5000多名患者走完生命最後的時光,讓他們安詳地走完人生旅程。
  • 進補正當時,癌症患者能吃海參嗎?
    冬季進補正當,癌症患者尤其需要食補。那麼,一直被譽為抗癌佳品的海參,癌症患者究竟還能不能吃?海參究竟有沒有抗癌作用?01海參能抗癌嗎?也就是說,海參這種食物不可以治療癌症,但海參中的多糖、皂苷、多肽等生物活性成分可能具有抗癌作用。02海參中的抗癌成分1.
  • 癌症患者聽信偏方「以毒攻毒」 服毒蠍抗癌致死
    肺癌患者死於腎衰?原來是每天吞服幾十隻毒蠍子的苦果;長年生食蛇膽,結果毒素攻腦攻肝;喝蛇血引發紅斑狼瘡……臨床發現越來越多欲強身健體者反被「毒物」所害,中山二院腫瘤科臨床30%瀕臨絕望癌症患者聽信偏方「以毒攻毒」,誰知中藥西藥毒性協同加倍發作竟可致死。專家提醒,採用動植物入藥一定要遵醫囑。
  • 日本靜岡癌症中心從「心」出發為患者
    在靜岡癌症中心的網頁上,可以看到對患者及家屬提供支援的專項內容,針對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對於癌症的恐懼、迷茫、忐忑不安、無所適從的心理,靜岡癌症中心患者家屬支援研究部編寫了十多種問答集,由淺入深介紹關於癌症診治、康復保健、保險及資助申請等相關方面的內容,包括癌症患者的護理技術、癌症治療技術的進展、癌症患者的康復護理、癌症患者的治療及護理的高額醫療保護、對於癌症患者家庭的經濟援助等相關內容的問答集,並以英語
  • 癌症患者內心獨白:我拖垮了一家人,我不想活著了
    再看看癌症患者心理狀況。 實際上,癌症病人自殺的原因不全是因為病重無治,更多的是病人背後的經濟、社會、家庭因素導致。 癌症病人自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 乳香:一種強效的抗炎藥和可能的癌症鬥士
    人們認為,boswellia樹脂中的酸有助於防止白三烯的形成,白三烯會引起體內炎症。AKBA是研究的主要酸之一。它顯示出對抗疼痛和炎症的強大效果,特別是對於患有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哮喘和炎症性腸病(IBD)的人。但是,boswellia也可能有能力對抗從哮喘,抑鬱到癌症等各種疾病。以下是其最重要的潛在健康益處。
  • 癌症患者能不能吃發物?醫生老實說:真正該忌口的是3樣食物
    一開始在民間流傳開來的原因,主要是受中醫飲食禁忌的影響,但是由於缺乏更深入的研究,造成發物範圍越來越廣泛。那麼,癌症患者能不能吃發物?根據研究顯示,其實所謂的發物,裡面的成分其實與一般的食物裡面所含的營養成分並沒有什麼不同,另外,癌症患者本身免疫力就比較低下,更需要補充更多的營養物質,如果一味的忌口反而會影響到患者的康復。而且就目前來看,也沒有一定的新聞報導,提到發物會加重癌症的病情,所以,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這樣的說法其實並沒有科學的依據。
  • 印度停運中國EMS,靠仿製藥活著的癌症患者怎麼辦?
    2020年,無疑是中國癌症患者最艱難的一年。好容易熬過了「封城」,盼走了疫情,等來了希望。正是憑藉這些廉價的印度仿製藥,許多家底沒那麼厚的癌症患者,才有了繼續接受治療的機會。只要堅持吃藥,他們就能過上與常人一樣的生活。但印度政府突如其來的一紙禁令,打得他們措手不及。
  • 臺灣醫師揭示癌症患者飲食六大迷思
    ,指出癌症患者飲食的6大迷思,廓清了很多癌症患者的迷霧,對癌症患者幫助很大。文章摘編如下:  迷思1 癌患變瘦是必然的,主要是治療導致體重減輕,不必太在意?  吳鴻昌說,不斷有病人問他:「太營養的食物,會導致腫瘤變大嗎?」他都回答,癌細胞直到人死亡前,都在搶奪正常細胞養分,即使病患營養不良,癌細胞照樣增長,飢餓只會讓自己沒體力治療抗癌。  美國癌症協會研究顯示,癌症病患飲食熱量至少應增加20%,且目前無證據顯示人體增加養分,會使癌細胞成長更快,反而有許多病患因養分充足而長期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