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御街上的千年遺址泡水裡了 老杭州看到蠻心痛的

2020-12-14 浙江新聞

古街道的展示斷面都泡在水裡了。

  浙江在線06月16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鮑亞飛 通訊員 範雨涵)玻璃,就像一扇門。門內是近900年前的道路,門外是現代都市商業街上的人來人往。

  杭州中山中路南宋御街遺址因為玻璃罩裝置的設置,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甚至讓久遠的歷史變得觸手可及、親切熟悉。

  也正是這個玻璃罩,最近使杭州南宋御街遺址展示區陷入了一場「水淹風波」——水漫進了玻璃罩內,遺址泡水裡了。

  水是從哪裡來的?它會不會給遺址帶來損傷?需要專門修復嗎?以後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千年遺址泡水裡

  老杭州人心疼啊

  當南宋大街被發現、考古挖掘、呈現斷面的時候,一定沒人想要把它淹沒在20多釐米的「深水」中。

  最先關注這個問題並發出疑問的是一個71歲的老杭州。這一天他帶著南京來的幾個朋友去了中山路和惠民路交叉口附近的南宋御街。「這個地方一直是我的驕傲,每每有外地朋友來,我都會好好和他們介紹這個地方,都會領著他們去實地走走。」

  周大伯家就住在附近,步行到遺址陳列館用不了10分鐘。「6月13日中午去的,朋友問,為什麼只有一塊長條石頭和深可及膝的水?是不是為了表達古代小橋流水的意境?」

  周大伯透過玻璃罩子看到,基坑的最底部浸滿了積水。因為基坑底部高低不平,所以積水的深度也不一樣。不僅僅是這樣,水面漂有墨綠色青苔,水底還能見到殘缺的餐巾紙——這正好給他判斷水的深度提供了參照物。「遺址裡的積水毛估估超過20釐米。」

  周大伯有些心痛又有些擔心:這個考古基坑,他再熟悉不過,當初發掘時他每天都會來轉一轉,這可是他家門口的大寶貝。所以,他也知道這個基坑是一個綜合的城市古道路剖面,從下至上依次是南宋、元、明、清、民國——最早的南宋斷面至今有近900年歷史。「雨水是酸性的,有腐蝕性,這肯定對文物有影響啊。」周大伯一想到被展示出來的古人曾經踩過石頭、磚頭、泥土可能會因為長期水泡而受損傷,就心痛,這可都是祖先用過的東西呢!

  附近商戶說

  每逢下雨這裡就積水

  準確地說,這個地方在中山中路112號~114號,南宋御街陳列館入口處附近。大玻璃罩子下是一個約60平方米、2米深的古道路斷面展示區。

  2008年3月考古專家在這裡發現了南宋御街、元大街、明清大街的斷面。之後遺址上被鋪上了玻璃罩,蓋起了南宋御街博物館,參觀者只要趴在玻璃上往下看,就能看到古人走過的道路——這是一個大多數人都會低頭看景的地方。

  錢報記者注意到,覆蓋在御街遺址上面的玻璃是半封閉式的,下沉庭院的垂直面部分用柵欄擋著,裡面和外面的空氣相通;玻璃罩用的是透明的優質鋼化玻璃,堅固度相對較高;鋼化玻璃罩也並非平鋪在路上,而是抬高了半米左右,行人不能通過、站立。

  「積水應該和地下水沒有太大關係吧,應該是雨水。」附近一位商戶對錢報記者說,應該是去年下半年開始,他就注意到這個玻璃罩下面老有積水,而且幾乎是每逢下雨就會那樣,梅雨季節情況更加嚴重,最深的時候積水會達到二三十釐米。「有些時候會有人來泵水,有些時候水中長青苔了也沒人管。」他說,昨天上午他就看到有工作人員來抽水,當天的積水超過了15釐米。

  附近一個報亭的老闆娘也向錢報記者證實了這種說法。她說持續雨天,特別是暴雨過後,展示區就會積水,古道路斷面就會被淹沒在水中。

  「吳山指揮部」分析:

  可能自動抽水的水泵壞了

  所有的擔心和疑問都指向一個最讓人關心的問題:經常被水淹被水泡,古代街面遺址會不會遭受損傷?

  「應當是不會有太大影響的,畢竟這個展示區的主題是路基,以磚頭和石頭為主。」吳山地區開發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許一東介紹,該項目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水」這一關鍵因素:因為杭州多雨水、地下水位也比較高,加上古街面遺蹟在現在路面的2米以下,所以施工時就安裝了排水設施:先是用水泵把基坑的水抽到一個專門儲水井,當容量飽和時再把水抽向城市排水管。

  「最開始,第一個抽水環節是自動完成的,水量達到一定高度水泵就會自動工作,不過,後來可能是這個設備(水泵自動抽水)壞了。」他也解釋了為什麼會有雨水流進遺蹟的原因:為了防止冬天時起霧,玻璃罩設計成半封閉,路面和玻璃罩支撐立面的接壤多採用柵欄,這給了雨水進入的空間。「積水太深的直接後果是影響觀瞻,以後我們會加強監測和排水。」他認為,除非改變目前的玻璃櫃,把半封閉為全封閉,否則無法解決「進水」問題。

  杭州市清河坊歷史街區管委會管理科的工作人員也知道這個情況,他說管委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積水的觀測、查看,有時候的確會出現積水較多情況。「一般來說,我們都會第一時間進行清理,包括抽水和清理其它垃圾。」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說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們一般只針對考古發掘,而後續的管理、保護並不由他們協調。「無論什麼質地的遺蹟,長期經雨水浸泡都是不好的。」

  杭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的相關工作人員也認為雨水浸泡對古街面不利。「受損的程度比較低,短時間內甚至不會發生明顯的表象改變。主要考慮到它是磚石遺蹟,而不是更加脆弱的木材、竹器、陶器等。」他說,儘管損傷不大,但積水還是需要引起管理單位的足夠重視。

  延伸閱讀

  梅雨季,那些裸露在外的古蹟還好嗎

  南宋御街遺址展示區進水的消息,也讓我們想起了更多類似裸露在外的古蹟。

  梅雨季來襲,它們還好嗎?文保部門有沒有專門的應對方案?

  「不同的文保點會有不同的管理機構,管理的級別也有些不同。」杭州市文保所相關負責人說,歷史留給杭州的這些老寶貝正在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政府文保」正在向「全民文保」轉變。雨季之前,和這些「老寶貝」有關的機構都會行動起來,第一是進行先期摸底,看看有沒有防水措施是否到位、土質情況是否正常、排水溝是否暢通;然後是進行針對性的整改、驗收。「雨季來臨,特別是暴雨集中期,每個文保點都會有專門的人員負責巡查值守,特殊古建甚至會進行關鍵數值監測。」他說,絕大部分文保點也都有緊急的避險方案,包括如何防止雨水進入,如何引導雨水外流,如何進行緊急搶修等。

  同時專家也表示,相對而言,地上古建築受風化和沉降影響更大,除非問題十分突出會進行專項「施救」,否則只進行實時監測。「裸露的古蹟因為不可移動、體積較大等因素幾乎不可能進行封閉式保護,受損速度會更快。」該專家說,這種文保點的危險度相對高些。「總體上來說,隨著保護水平、監測手段和重視程度的提高,杭州的『老寶貝』都能安然無恙度過雨季。」

相關焦點

  • 杭州最有「老底子」韻味的南宋御街·二十三坊今日開街
    今天,修繕一新的「南宋御街· 二十三坊」正式開街亮相。同時,杭州情· 南宋御街· 二十三坊「千年之約」系列主題活動也拉開序幕。因為整個街區裡有二十三條坊巷,包括十五奎巷、城隍牌樓、四牌樓巷等,再加上乾隆上山御道、施公廟等歷史遺痕散落其中,使其成為杭州為數不多、保存較為完整的傳統生活區。  自從2011年6月,「南宋御街· 二十三坊」綜保工程啟動以來,整治老牆面百餘處,增設休憩沿廊、休閒凳椅設施1500平米,優化景觀綠地小品3000平米。
  • 「御街·二十三坊」邀您共赴「千年之約」
    杭州「老底子」御街·二十三坊新聞背景杭州「老底子」御街·二十三坊「御街·二十三坊」緊鄰中山南路西側,整個街區以太廟遺址為核心,覆蓋萬松嶺隧道以北、伍公山麓以南這些坊巷大多得名於南宋時期,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如今的二十三坊巷內多數院落建於清代、民國或建國初期,加上乾隆上山御道、施公廟、普福庵等散落其中的歷史遺痕,使其成為杭州為數不多、保存較為完整的傳統生活街區。想在喧鬧的城市中尋找幾條原生態的坊巷裡弄,靜靜地走上一段,感受一番「老底子」市井氣息麼?那你不妨去嶄新亮相的「御街·二十三坊」轉轉,在那裡,你或許能找到許多似曾相識的兒時記憶呢!
  • 阿春神遊:杭州的南宋御街
    方正大茶莊,鳳凰寺,百年老字號九芝齋,邊福茂鞋鋪,還有萬隆火腿店,孔鳳春,張永升,羊湯飯店,狀元館等等與等等,都在這條街上。 不過後來。家裡搬遷,越搬越遠,就很少到這條街上來了。尤其是當它被改造為南宋御街後,也沒有來過幾次,而且次次都是陪著朋友來逛,匆匆而過…… 今天,空下來,特地來故地重遊,別有一番滋味。
  • 手機拍照:杭州-南宋御街
    方正大茶莊,鳳凰寺,百年老字號九芝齋,邊福茂鞋鋪,還有萬隆火腿店,孔鳳春,張永升,羊湯飯店,狀元館等等與等等,都在這條街上。不過後來。家裡搬遷,越搬越遠,就很少到這條街上來了。建成宜居宜商宜遊的品質生活第一街——南宋御街。再現清末民初、中西合璧的繁華盛景。
  • 南宋皇帝專用道路,臨安都城的中軸線,如今老店林立——南宋御街
    據史料記載,南宋皇城的大殿多達30個,而大大小小的亭臺樓閣更是數不勝數,依山傍水,山勢使得宮殿更加氣勢磅礴,湖景和江景更添一份秀美。但是經歷了戰亂和朝代的更替,南宋皇城早已化作廢墟,難尋當時的繁華。關於南宋皇城遺址,之前的視頻裡阿九曾帶大家去過,感受老杭州的味道。
  • 御街·二十三坊國慶開街 探訪"老底子"杭州故事
    23條老街巷串起關於杭州的歷史記憶「御街·二十三坊」以太廟遺址為核心,覆蓋萬松嶺隧道以北、伍公山麓以南、中山南路以西、紫陽山麓以東範圍,佔地面積約4金秋十月,漫步在這裡的粉牆黛瓦間,沁聞丹桂飄香,一段段關於南宋皇城的繁華景象、市井生活的記憶被重新喚醒,一個個關於老杭州的歷史碎片被串聯成線,大方地展現在記者面前。
  • 杭州御街上的鳳凰古寺
    位於杭州御街上的鳳凰古寺是一座伊斯蘭教清真寺,又名"真教寺",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伊斯蘭教四大古寺(另三處為:揚州的仙鶴寺、泉州的清淨寺和廣州的懷聖寺)之一,在阿拉伯國家中也享有盛譽。該寺最早建於唐代 , 清康熙九年(1670)重修。
  • 國慶來杭州這條街吃喝玩樂!還能一睹南宋市井風韻
    在街區的主幹道上,保留著不少杭州老字號店鋪,譬如方回春堂、胡慶餘堂、保和堂、張小泉、王星記等商鋪。在方回春堂,記者有幸遇到了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徐羹年,他不僅向大家介紹了中醫裡的「望聞問切」,還為大家普及了初秋時節的養生之道。
  • 在清河坊夢回南宋,美食聚集街,來杭州必到之地
    杭州真是一個讓人百來不厭的城市,前幾天琳琳在評論區裡看到網友留言,說想要了解杭州美食,於是琳琳找到了兩條杭州美食聚集街,分別是河坊街和南宋御街。在琳琳這種喜歡逛老街的人眼裡簡直就是一片寶地,琳琳已經迫不及待要來尋一尋杭州老底子味道了。
  • 作為900年前南宋京都的「老杭州」重展綺麗畫卷
    臨安遺址位於杭州老城區的核心區域,是城市商業中心區和居住聚集區,如何解決遺址保護和城市發展,是擺在規劃設計者面前的一道難題。昨天拿出的「規劃」保護力度空前,初步規劃保護範圍是北至環城北路京杭大運河,東至東河,南至錢塘江,西至西湖,面積達15平方公裡。
  • 穿越千年,在杭州城內探尋南宋都城臨安的痕跡
    臨安,現在是杭州下轄的一個區,歷史上曾是南宋都城。1138年,南宋紹興八年,宋高宗趙構遷都臨安府,官方雖稱之為行在,但增建禮制壇廟,北返之心逐漸淡去。從此,臨安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至1276年被蒙古大軍攻破,前後共計一百三十八年。
  • 南宋老御街,要變得更潮更有創意
    浙江在線03月15日訊流水繞古街,小橋連老鋪,朱紅門窗、青石板路,漫步在南宋御街,你總會忍不住感嘆,仿若時光交錯。這條有杭州建築歷史博物館之稱的「十裡天街」,老底子也是著名的民間文化街、商業街。  如今,這條老街卻在謀劃著一次曼妙轉身。
  • 德壽宮遺址將建南宋博物院 規劃正在公示 杭州亞運會前有望建成
    若沿著中河高架路由南向北行駛,過了胡雪巖故居,望江路北側一片坑坑窪窪的空地,就是南宋時臨安城內德壽宮的所在地。昨天傍晚,我來到望江路上,附近幾位居民說,這塊空地以前是停車場。一位老人告訴我:「老底子啊,這裡是杭州工具廠嘛。」德壽宮遺址,靜靜地躺在地下,而在這塊地上,將建起南宋博物院。
  • 杭州南宋御街,百年老字號隱藏在大街的各個角落
    南宋御街與河坊街相交,原來是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後來由著名建築師王澍設計改建,修繕了原本的老房子加入了流水景觀,使它成了今天熱鬧而古樸的商業街。鼓樓至西湖大道一段,是南宋御街的主要遊覽區域。南宋御街博物館、曉風書屋、杭州最大的清真寺鳳凰寺和鳳凰寺清真飯館,也在南宋御街上。南宋御街和清河坊街都帶著濃厚的民國氣息。一棟棟洋樓精緻得能讓人感受到自己的粗糙和庸俗,它們在歷史的河流裡屹立不倒,沉穩而厚重,注視它們你似乎能看到那個時代的沉浮,然而又無法真切的體會到。
  • 德壽宮遺址將建南宋博物院!規劃正在公示 杭州亞運會前有望建成
    一位老人告訴我:「老底子啊,這裡是杭州工具廠嘛。」德壽宮遺址,靜靜地躺在地下,而在這塊地上,將建起南宋博物院。從昨天開始,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德壽宮遺址保護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中西區除汪宅)建設工程方案進行公示。按照目前建設目標,德壽宮遺址保護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建設工程有望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前建成。
  • 杭州:御街花燈宋韻濃
    新華網杭州2月28日專電(記者馮源)「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是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筆下的臨安元夕盛況。虎年元宵節,杭州重建的南宋御街首次舉辦元宵燈展,吸引了大批遊客紛至沓來。  記者27日夜來到御街入口,一面巨大的燈籠牆映入眼帘,上面還閃爍著「點亮古城歷史,綻放和諧光彩」的標語。
  • 德壽宮:杭州唯一開展大面積考古挖掘的南宋宮殿遺址
    杭州,作為南宋都城臨安的所在地,留有太廟遺址、南宋御街、皇城遺址等無數歷史見證。地處上城區望江路與中河路交界處的德壽宮遺址,也是其中之一。作為南宋臨安城僅次於皇城遺址的重要宮苑遺址,其內宮殿與園林並置,是我國皇家園林的典範,也是杭州市現存的極為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
  • 一周一墓——杭州南宋官窯遺址【南宋官窯博物館】(古物地域性研究資料必備 歡迎分享)
    南宋官窯博物館陳列雅致、內涵豐富、環境清幽,自建成以來對弘揚中華陶瓷文化,普及陶瓷知識,突顯杭州南宋故都歷史風貌起到了良好的展示和傳播作用,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博物館和省、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自2003年5月18日起,已免費對社會開放。 在杭州眾多的文物古蹟中,有一處著名的瓷器生產遺址,蜚聲海內外,這就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南宋官窯。
  • 南宋風情今何在?杭州歷史特色街,南宋御街等你來打卡
    、最地道,唯有徒步穿梭細細品味才能看到這城市最真實的一面。>南宋御街•中山路依託著濃厚的南宋文化積澱,這條街是都城臨安城南北走向的主軸線,直通皇宮,被稱為御街、天街。看南宋文化還可以參觀南宋太廟遺址公園、南宋遺址陳列館。
  • 杭州南宋博物院工程方案公示,將建於德壽宮遺址
    杭州南宋德壽宮遺址上將興建南宋博物院,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建設工程方案正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上公示。本文圖片均來源:「都市快報」微信公號杭州是南宋都城,德壽宮曾是南宋宰相秦檜的宅邸,秦檜死後被宋高宗收回,改建新宮,名德壽,孝宗時擴建。據介紹,德壽宮以「小西湖」為中心,分東南西北四個區域,內有冷泉、飛來峰、萬歲橋、四面亭等。根據公示,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建設工程總用地面積2118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698平方米,全部為地上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