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900年前南宋京都的「老杭州」重展綺麗畫卷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點擊查看大圖

建炎三年(1129)二月初十,宋高宗第一次來杭,「即以州治為行宮」。這個州治就是位於鳳凰山東麓隋唐北宋的杭州市政府、五代吳越國錢王的王宮。

紹興八年(1138),宋高宗下詔,定都臨安府。

南宋定都杭州約150年,使得杭州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繁華都市,國民生產總值亦居世界之首,杭州,由此成為人類歷史畫卷上爍爍生輝的明珠。

這是900年前的故事。隨著皇城遺構的消失殆盡,一切盡

成追憶。

在西湖申遺成功之後,杭州兩個字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名字。現在,又一歷史文化保護重大工程已經啟幕:昨天,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和設計單位就《臨安城遺址保護規劃》編制情況向杭州市政協做了專題匯報。

那曾經輝煌一時的南宋臨安是怎樣的文士風流,我們試圖從歷史的故紙堆中勾勒出幾分回憶——

規劃保護範圍

多達15平方公裡,基本涵蓋老城區

其實,關於南宋臨安城的相關研究早在2005年就已經展開,整體保護規劃方案從去年開始編制。

臨安遺址位於杭州老城區的核心區域,是城市商業中心區和居住聚集區,如何解決遺址保護和城市發展,是擺在規劃設計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昨天拿出的「規劃」保護力度空前,初步規劃保護範圍是北至環城北路京杭大運河,東至東河,南至錢塘江,西至西湖,面積達15平方公裡。

與以往單個項目保護不同,規劃突破了原皇城範圍,將保護視野擴展至整個杭州老城區,並關注到南宋時期杭州周邊的一些歷史文化遺存。

其中,以重要建築為「點」,以城牆水係為「線」,以成片核心遺址為「面」,點線面結合,強調了臨安城遺址的空間格局保護和可操作性。

老杭州的角角落落

都隱藏著900年滄桑

所有保護的理由基於歷史,因為老杭州角角落落都有故事。

專家口中的規劃和點評為我們揭開了一幅南宋臨安的老畫卷。

許多人都聽過民間口耳相傳的「泥馬渡康王」的故事。說的是康王趙構逃出金營,追兵將至而前臨大江,危急中突然有一頭白馬從天而降載他渡過難關,從而才得以建立南宋王朝。事後不忘救恩的宋高宗在杭州特建白馬廟、顯應觀,可惜現在廟觀早已無存。

不過,還是有不少歷史印跡在歷經900年滄桑後,依舊能夠追尋——

臨安和許多南方城市一樣,街河並行成市。今天中山中路東側光復路及往北一線,還留有橋名「炭橋」、「棚橋」,原本這裡有一條小河,河上船隻日夜穿梭不停,支撐起御街所有店家商貨運輸和百年繁華。

當年南宋太子趙昚的東宮大約就在今天鳳凰新村的位置,五四中學位置曾是宋高宗趙構的皇宮後苑「小西湖」;饅頭山腳路31號,昔日楊太后曾在此垂簾,附近還有個皇家射箭場。

古時有一個楊皇后宅,就在現吳山廣場的西側,後市街有孟太后、謝太后、李皇后宅。不過皇后宅倒不是大家想像中的豪華別墅,而是家廟,是她「為天下母」向世人做出孝敬先人的作秀平臺。

德壽宮因太上皇所居,在南宋時與鳳凰山皇城合稱「南北大內」。南起今望江門直街街心,東至吉祥巷,當年裡頭假山瀑布,麗若天宮,生活環境和物質享受都是超級優越。

而「馬塍」是吳越時的天然牧馬場,馬市街是南宋買賣馬匹的市場……

再說回皇城遺址現在模糊不清的原因,就又是一齣悲劇了——杭州鳳凰山的南宋皇城,在元軍入杭後的第二年(1277年)就被大火焚毀大半。十年後,倖存部分的建築被元廷任命的江南佛教總管楊璉真伽改為五大佛寺,皇城遺構從此消失……

《規劃》下一步將上報省政府

若對南宋感興趣,不妨讀讀這些書

通報會上,杭州市政協主席孫忠煥評價《規劃》是「遺址保護和城市發展的有機結合」。他說,「我代表市政協同意該保護計劃按規定程序上報」。

按照程序,規劃下一步將上報浙江省政府,一切順利的話,再至國家文物局。

新老杭州城的交相輝映似乎指日可待,不過熱愛杭州的你如果等不及,不妨把《武林舊事》、《夢梁錄》找來讀讀,還有傅伯星所著的《南宋的杭州》、《南宋皇城探秘》、《圖說南宋京城臨安》等也都藏著南宋歷史的碎片。

隨著《規劃》進程的深入,相信一個900年前老杭州的綺麗畫面會在未來的日子裡,徐徐展開。

(文中部分歷史內容參考《圖說南宋京城臨安》)

相關焦點

  • 西湖醋魚的歷史,源於南宋京都,臨安從南宋杭州的「宋嫂魚羹」說起
    營養價值:西湖醋魚的歷史:源於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得從南宋杭州的"宋嫂魚羹"說起。宋五嫂,為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高宗趙構乘龍舟西湖,曾嘗其魚羹,讚美不已,於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後來有人吃了這個菜,詩興大發,在菜館牆壁上寫了一首詩:"裙屐聯翩買醉來,綠陽影裡上樓臺;門前多少遊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
  • 南宋御街上的千年遺址泡水裡了 老杭州看到蠻心痛的
    門內是近900年前的道路,門外是現代都市商業街上的人來人往。  杭州中山中路南宋御街遺址因為玻璃罩裝置的設置,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甚至讓久遠的歷史變得觸手可及、親切熟悉。  也正是這個玻璃罩,最近使杭州南宋御街遺址展示區陷入了一場「水淹風波」——水漫進了玻璃罩內,遺址泡水裡了。  水是從哪裡來的?它會不會給遺址帶來損傷?需要專門修復嗎?
  • 南宋藝術文化特展 臺北故宮十月亮相
    臺北故宮博物院繼去年「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後,兩岸博物館即將再度展開大規模文化交流合作,浙江省長呂祖善今天在結束訪臺行程之前,特別前往臺北故宮參觀,並且敲定今年10月份在臺北故宮推出「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展出三百餘件珍貴文物,全方位呈現南宋在藝術與文化上的創新作為與成就。
  • 阿春神遊:杭州的南宋御街
    考古部門挖出了南宋、元、明、清及民國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道路遺蹟,使得埋在最底層的800年前的南宋御街重見天日。 杭州重要的城市商業中心所在和老城的中軸線。新中山路最大的亮點,就是鼓樓到西湖大道段的引水入街。在高銀街到西湖大道步行街區域,將引水入街,結合散落的方池,營造南宋園林氣息。
  • 手機拍照:杭州-南宋御街
    建成宜居宜商宜遊的品質生活第一街——南宋御街。再現清末民初、中西合璧的繁華盛景。考古部門挖出了南宋、元、明、清及民國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道路遺蹟,使得埋在最底層的800年前的南宋御街重見天日。九牆作為歷史碎片採集,匯聚與此。體現了杭州的記憶,展現了杭州歷史的年輪,是杭州具有歷史符號和視覺價值的老牆。
  • 杭州南宋御街清河坊 徜徉在「活化的歷史」中
    浙江在線03月14日訊南宋御街、清河坊歷史街區,是老杭州最認同的皇城根兒。經過千百年的積澱、十幾年的雕琢,這裡的歷史人文魅力復活,曾經的繁華得到成功續寫,成為老街保護興盛的先鋒和模板。  此次市黨政代表團看杭州、學杭州的第一站,就是這裡。徜徉在這「活化的歷史」中,代表們嘖嘖稱奇之餘,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 杭州德壽宮將建南宋博物院 一期有望在2022年前建成
    圖為杭州德壽宮遺址 郭其鈺 攝圖為杭州德壽宮遺址 郭其鈺 攝中新網杭州10月25日電 (江楊燁)南宋文化是浙江杭州文旅的「金名片」。10月24日,記者了解到,杭州擬在中河高架東側,河坊街南側,建國南路西側,望江路北側建設德壽宮遺址保護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中西區除汪宅)工程,並有望在2022年前建成。公元1138年,南宋正式以杭州為都城,稱臨安。臨安作為南宋的政治中心,存在了一百餘年。期間,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稱讚臨安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這體現了南宋時杭州的繁榮。
  • 南宋都城杭州在元朝地位如何?
    眾所周知,浙江省省會杭州曾是南宋王朝的國都,建都時間約一百五十年。南宋不承認杭州是正式國都,只是臨時國都,正式國都還是北宋舊都開封,但誰都知道這不過是南宋玩的文字遊戲。
  • 杭州最有「老底子」韻味的南宋御街·二十三坊今日開街
    今天,修繕一新的「南宋御街· 二十三坊」正式開街亮相。同時,杭州情· 南宋御街· 二十三坊「千年之約」系列主題活動也拉開序幕。因為整個街區裡有二十三條坊巷,包括十五奎巷、城隍牌樓、四牌樓巷等,再加上乾隆上山御道、施公廟等歷史遺痕散落其中,使其成為杭州為數不多、保存較為完整的傳統生活區。  自從2011年6月,「南宋御街· 二十三坊」綜保工程啟動以來,整治老牆面百餘處,增設休憩沿廊、休閒凳椅設施1500平米,優化景觀綠地小品3000平米。
  • 杭州將成立「西湖聯盟」 打造「風雅宋」西湖南宋文化
    該館旨在通過體驗西湖「南宋四藝」、觀「西湖老照片」展等活動,計劃成立「西湖聯盟」等方式,更好地傳承與傳播西湖南宋文化,展現其獨特韻味。&nbsp&nbsp&nbsp&nbsp點茶、焚香、插花、掛畫,被宋人合稱為生活四藝,是當時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
  • 不是小京都,就是老杭州!這條「網紅」小巷竟藏了這麼多驚喜
    圖文 | 章文君 部分圖片來自視覺中國01不是小京都,就是老杭州因為一張望仙閣的「網紅照」,十五奎巷再度「翻紅」,成了許多達人眼裡的小京都。但周小柚覺得,每個地方都有它獨有的韻味,用異國他鄉的小XX來形容十五奎巷,著實有點委屈。十五奎巷不是什麼小京都,它就是老杭州。
  • 不是小京都,就是老杭州!這條「網紅」小巷竟藏了這麼多驚喜
    圖文 | 章文君 部分圖片來自視覺中國01不是小京都,就是老杭州因為一張望仙閣的「網紅照」,十五奎巷再度「翻紅」,成了許多達人眼裡的小京都。十五奎巷不是什麼小京都,它就是老杭州。比如說,鼓樓木桶店,木桶、蒲扇、涼蓆、竹篩…一些仿佛已退出歷史舞臺的老物件,你都能在這裡看到它們的身影。
  • 作為南宋都城的杭州,恐怕是歷史印記最少的古都
    作為南宋都城的杭州,恐怕是歷史印記最少的古都。既沒有西安那樣的大雁塔兵馬俑,也沒有北京那樣的長城故宮,甚至沒有南京那樣的明城牆,只剩下皇城、太廟、御街等幾處遺址。就是地處紹興的宋六陵,也只留下一片悽綠的茶園,和幾棵怨忿的古松。南宋皇城遺址位於杭州城南鳳凰山東麓。
  • 杭州真的是南宋首都嗎?探訪南宋臨安皇城舊址
    身在杭州,如果對這座城市有一點了解,就一定知道:她最輝煌的時代是在南宋。公元1138年,宋高宗趙構定都杭州,從此杭州開啟了她最輝煌的時代。南宋都城臨安,雖然輝煌壯麗,卻是中國歷史上面積最小的一座都城(主要是今天杭州上城區、下城區),而就是這樣一座都城,在鼎盛時期竟然裝下了120多萬人,比肩同時期世界各大一線城市。說起臨安城,有一點不能不提——今天的鳳凰山,整個都在皇城之內。今天普通市民經常攀登的鳳凰山,在南宋時是皇家禁地,普通人根本不能進入。
  • 南宋風情今何在?杭州歷史特色街,南宋御街等你來打卡
    杭州的人文風情、杭州的市井小吃、杭州的悠悠古風,這條街把這座城市的原汁原味都給勾勒出來了。中山路丨覓杭州老底子味道中山路代表著老杭州人兒時記憶,若要品嘗杭州傳統味道,你不能錯過這條街的道地美食。60年來店家只做這幾道小吃,是真真正正的杭州老底子味道。
  • 來望仙閣看「世界最早的杭州影集」
    御見清河坊 宋韻最杭州想知道800年前的杭州是個什麼樣?南宋名畫《四時山水卷》是個不錯的選擇。和古時的畫卷一樣,現代的照片也是記錄歷史的一個載體。位於清河坊的望仙閣裡有個「杭州記憶館」,正在進行《世界最早的杭州影集——阿爾巴斯特影集(1858-1870)》展示,這些老照片講述了一段穿越時空的故事。紀實性宋畫是南宋的「發言人」宋時,畫家的筆,就像攝影師的相機。
  • 南宋御街為您講述光影下的「老杭州"故事
    春光明媚,夜色濃, 夜幕下的南宋御街河坊街滿眼璀璨燈火, 講述著「老杭州」的一個個光影故事。
  • 杭州南宋御街——歷史街區的潮流轉身
    人文底蘊與精緻景觀  造就金牌歷史街區  南宋御街自古就是杭州的中心主幹道。在歷史上,南宋御街曾是南宋時期臨安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賈雲集之地,也是杭州目前保存較完好的舊城區。經過近年來的積澱和發展,如今的清河坊已逐漸形成了六大特色文化,即中藥文化、餐飲文化、古建築文化、人居文化、民俗文化、古玩字畫文化,成為「外地人必到、杭州人常來」的旅遊特色景區。緊隨清河坊之後,2009年9月,融合了古今各時期文化元素的南宋御街正式開街。從西湖大道至杭州鼓樓,南宋御街步行街兩側保留下了很多古典建築和近代商業建築,集中反映了杭州民俗、民風和建築特色。
  • 南宋御街 | 流動的歷史,鮮活的記憶
    一段南宋御街,就是一部南宋史,這是一條老杭州人再熟悉不過的街道,時間之河流淌了八百年,留下是杭州的歷史畫卷。
  • 浙江:杭州德壽宮將建南宋博物院 增強多元性
    中國網10月26日訊 10月24日,記者了解到,杭州擬在中河高架東側,河坊街南側,建國南路西側,望江路北側建設德壽宮遺址保護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中西區除汪宅)工程,並有望在2022年前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