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現如今每個家庭最多兩個孩子,可是越來越多的寶媽卻表示養一個孩子都實屬不易,雖然大多數時候都可以給父母帶來歡樂和幸福,但是當你辛辛苦苦為孩子付出,卻換來孩子的「狠話」時,那種扎心的感覺,沒有經歷過是不會懂的。
「前兩天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她說寶寶剛滿4歲,一直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孩子,可是最近她發現孩子一反常態,經常說一些髒話,甚至狠話,有一天就因為媽媽拒絕給他吃零食,便怒氣衝衝地對媽媽大爆粗口,甚至說:「如果你不給我吃零食,我就把你切成兩段,咬碎了吞下去。」這讓她非常詫異,也為此傷透了心。
「你去死。」
「你有毛病啊。」
「敲扁你、打死你,」......
當孩子脫口而出這些「狠話」的時候,媽媽們先不要忙著傷心,更不要對孩子發脾氣,其實,孩子根本不懂這些詞的意思,所以,事情並沒有家長想像的那麼嚴重,這只不過是孩子進入了「詛咒敏感期」。
一、了解什麼叫詛咒敏感期,有什麼表現和特點?
一般三到五歲的孩子是學習語言的初期,他們剛開始接觸語言的時候,會發現它有非常大的力量,尤其是一些狠話,可以讓身邊的人產生很強烈的反應,所以他們喜歡不分場合的使用,甚至越被制止越喜歡頻繁使用,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孩子便會恢復正常,專家便將這一時期稱之為孩子的詛咒敏感期。
▲表現:閨蜜的兒子3歲,一天早晨,兒子突然瞪著眼睛對著正在廚房忙碌的閨蜜說:「你這個壞蛋,我要把你殺死。」閨蜜驚訝的看著兒子,而他卻早已咧著嘴對閨蜜甜甜的笑了,正當閨蜜徘徊不定,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兒子的時候,又聽到兒子開始說髒話,閨蜜立刻生氣的批評道:「不許說髒話,這不是好孩子。」「哼,我就說。」兒子抗議,然後跑到一邊,對著滿腔怒火的閨蜜得意的笑了。
★特點:這就是語言的力量,它可以輕易的操控別人的情緒,正因為孩子掌握了這一項技能,於是他們會反覆使用,不斷的去試探,以此來觀察別人的反應。
「耶魯大學的保羅·布盧姆博士說:「這只不過是孩子的語言學習。一句髒話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特殊意義。他們以後才會逐漸了解到這些話犯了禁忌。」
因此,面對詛咒敏感期的孩子,家長完全不用擔心,我們只需耐心引導就好,詛咒敏感期不邀而至,也會自然而去。
二、了解這些狠話從哪裡來,讀懂「狠話「背後的情緒
很多家長可能會有疑惑:全家人平時在孩子面前從來不說髒話和狠話,而且非常注意語言的用詞,孩子是怎麼學會說狠話的呢?其實他們從小天使到小惡魔都是有據可循的。
1. 這是孩子的「學習成果」
孩子並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雖然家庭氛圍非常好,但是總會面對外界各式各樣的人,自然也會聽到並且學習,況且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尤其是對於新鮮事物,他們更是充滿好奇,其中就包括這些充滿力量的「狠話」。
記得小外甥3歲的時候,有一年過年回家,他在一邊玩,老公在一旁打遊戲,玩到激動處,他爆了句粗口:TM的,竟然被乾死了。然後旁邊的小外甥馬上模仿:TM的。
由此可見,這個時期的孩子,學習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而他們的那些髒話和狠話,也大多都是從別人那學來的,而他們本身是不懂這其中的含義的,只是單純的學習、模仿而已。
2. 這是孩子的「社交需求」
孩子們之間的友誼很單純,而他們成為朋友的前提也很簡單,一些簡單的話語便可以讓他們成為親密的戰友。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個時期的孩子和別人玩耍時,非常喜歡喊打打殺殺,要麼就是各種「髒話「
豆寶剛上幼兒園沒幾天,有一次去接她放學時,聽到她和小朋友有說有笑的一起出來了,但他們的對話卻讓我哈哈笑不得:
「你是牛糞」
「你是豬糞」
「你是羊糞」
然後兩個人嘻嘻哈哈的互道再見。
每次家庭聚會時,小朋友們聚到一起,他們也會互相追打,嘴裡還喊著「別跑,我要殺了你「。
在這樣的熱熱鬧鬧中,小朋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好,所以說,這些大人所謂的髒話、狠話,其實在他們看來,是建立友誼的重要武器。
3. 這是孩子的「關注需求」
還記得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3》中,霍思燕家來了兩個小朋友做客,由於霍思燕忙著照顧他們,因此忽略了嗯哼,他非常委屈,便對媽媽說了狠話:
「我不想和你說話了」
「晚上不和你睡了」
「絕交了」
甚至還要離家出走。
「西爾斯博士說:得不到父母關愛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感的狂風暴雨中。
一向被稱為「小暖男「的嗯哼之所以會對媽媽說狠話,正是在尋求關注,雖然孩子已經學會了用語言來表達內心的需求,但是還不會正確表達情緒,因為能力有限,於是他們會用說狠話、髒話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內心的不滿。
三、面對「撓頭」孩子,家長要學會正確處理,「情境」教育很重要
1、「我覺得這是個好玩的遊戲」
▲情景:天天最近不知從哪學來了「屎尿屁」這些話,每次一說完就偷偷觀察家人的反應,如果父母對他嚴厲訓斥,他非旦不會難過傷心,反而為自己的「成果」洋洋得意。
有一天媽媽送他去幼兒園,聽到一個小朋友說:「琪琪的裙子顏色就像一坨狗屎,哈哈!」然後班上其他小朋友哄堂大笑,有一些小朋友還不斷重複這句話。
★原因分析:孩子在3歲之後,就開始有了性別意識,也開始對身體一些隱私部位漸漸敏感,比如屁股、大便之類的,他們知道這些是禁忌,但又忍不住好奇,當有一些孩子將這些說出來後,他們會覺得非常好笑,為了博得笑聲,便會爭相模仿,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好玩的遊戲。
解決方法:
1), 裝作沒聽到,避免強烈的情緒反應,讓孩子認為他所說的並沒有很有趣,長此以往,孩子便也不會將這些話當作好玩的事情去反覆說了。
2), 父母可以將孩子認為好笑的詞拿出來,給孩子進行解釋,讓他們有一個認知,當孩子徹底了解了這些詞的意思時,就不會認為有什麼特別和好玩的了。
2、「媽媽,你為什麼不關注我」
▲情景:詩詩最近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只要她不開心,就會說髒話,有一天媽媽正在手機上回復客戶的問題,詩詩大喊道:「媽媽,你快來看看我畫的畫。」媽媽嘴上雖然答應著,卻沒有動,這時詩詩生氣的說:「你的耳朵聾了嗎?你這個臭媽媽。」這時,媽媽立馬氣衝衝的跑了過去。
★原因分析:孩子們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關愛,那樣會讓他們有安全感,而他們一旦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注,就會開始想很多辦法,比如故意發脾氣,說髒話,哭鬧不止,甚至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舉動,而當他們知道說狠話會引起父母的注意時,就會說個沒完沒了,當父母怒氣衝衝的站在他們面前時,他們會認為這樣的行為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因此會屢試不爽。
解決方法:
1)、 父母要正確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千萬不要一味打罵,訓斥,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加變本加厲,適得其反。
2)、 孩子為尋求父母的關注而出現這樣的行為,父母就要開始反思了,平時要多回應孩子的需求,儘可能的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
3)、 父母要耐心的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即使爸爸媽媽在外工作忙碌,不小心忽略了他,但是對他的愛是永遠不會變的,並且告訴孩子,當大人在忙自己的事情時,要學會等待。
3、「很多人都這樣說」
▲情景:笑笑從出生到現在,一直是由爺爺奶奶照看,而平時奶奶經常與爺爺拌嘴,生氣的時候會說:你個老東西、死老頭子等,笑笑不明白其中的含義,時間一久,便也喊爺爺「死老頭子」,兩位老人每次聽到都會樂呵呵的笑,覺得孫女聰明伶俐,笑笑聽到這樣的話,說的更起勁了。
★原因分析:這就是我們一直說的模仿的力量,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模仿力最強的時候,同時也是求知慾旺盛的時候,但他們還不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不管好的壞的,統統都要學習。
解決方法:
1)、和孩子進行溝通,告訴孩子這樣說是不對的,並且可以引導孩子換位思考,讓他們體會一下自己聽到這些話的心情,並且以遊戲的形式,約定一個規則,隨時提醒孩子不要說髒話、狠話。
2)、告訴家裡人,尤其是老人,不要當著孩子說一些不文明的話,而面對有些人為了逗孩子故意引導孩子說髒話時,也要嚴肅的制止,千萬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而視而不見,不然以後受影響的還是孩子。
4、「媽媽,我非常不高興」
▲情景:文文周末和媽媽去超市購物,她看中一個樂高玩具,媽媽以家裡有一個一模一樣的為由,拒絕給她買,為此文文一直悶悶不樂,當路過巧克力區的時候,文文嚷著要買一盒最大的巧克力,可媽媽卻只拿了一塊,這時文文徹底爆發了,吼道:「我想要什麼你都不給買,你這個壞媽媽,你滾。」
★原因分析:這是因為孩子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他們用攻擊別人的方式去發洩內心的不滿,這時髒話和狠話便脫口而出。
解決方法:
1)、父母不要以暴制暴,嚴厲批評,阻止孩子發洩情緒,這樣孩子只會出現叛逆情緒,越不讓幹嘛越要幹嘛,出現對抗行為。
2)、我們首先要冷靜下來,等孩子發洩完情緒後,再耐心的與孩子交流,讓孩子明白自己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說狠話不但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還會傷害他人。
總結:
孩子的詛咒敏感期只是成長路上的一個小插曲,很快就會過去,但如果父母之間不好好說話,孩子最終也會習得父母的樣子。所以小編在此要提醒大家,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我是豆寶奶奶育兒經,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