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2021-02-07 地道風物

▲ 鄭徐京廣高鐵。鐵軌在平原上縱橫交錯,向遠方延伸而去。 攝影師/石耀臣

-風物君語-

除了武漢

歷史上還有哪些「九省通衢」?



「九省通衢」,作為一個用於形容某地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成語,時常被人們與一座城市聯繫起來——湖北武漢

 

誠然,作為中國的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武漢有著「最多只需跨越兩個省,就可抵到全國任一省區」的獨特地位;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找出了武漢及周邊的九個省份,來證明「九省」為確切數字。

 ▲ 湖北省地處中樞位置,而武漢則是「九省通衢」的交通樞紐。製圖/Paprika

可實際上,「九省」絕非是九個省,而是一種泛指,是對交通上極其便利之地的形象描述;而 「九省通衢」也並非特指武漢,從字面上講,可用以形容大多數四通八達之地,既能以此描述某座城,也曾用於形容某個區域。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飛架兩岸,堪稱「通衢大道」。攝影/朱小馬

武漢(最早是漢口)被稱為「九省通衢」的確有歷史根據。不過,歷史記載中,「九省通衢」最早的指代對象並不是武漢,而且被冠以「九省通衢」的地方,也不只這一處。

中國最早的「九省通衢」在哪裡?

行省制度始於元代,今天的省域版圖則大致奠定於明代,因而「九省通衢」之說不會早於明朝以前。而在目前可查的資料中,山東滕縣(今滕州)是最早被稱為「九省通衢」的那個。

 

▲ 山東的滕州和蒙陰,在古代都有「九省通衢」之稱。製圖/Paprika

滕州位於山東省南部微山湖畔,西邊與濟寧市微山縣相連。從明中葉到清前期,山東微山湖的夏鎮(今微山縣)至清江浦(今淮安)間的京杭大運河被重新疏浚,成為運河通航的一部分。到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滕縣當地為了紀念南北官道修通而留下了碑文:

 

 

▲微山縣境內的微山島。圖/VCG

明人李流芳路經過官道時寫下了《滕縣道中》,詩云:「山欲開雲柳乍風,杜梨花白小桃紅。三年三月官橋路,策蹇經過似夢中。由於大運河的存在,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北上,都要從滕縣通過。

 

山東本身在古代也有「九省通衢」之稱,清順治、康熙年間問世,由當時的官員、學者鄭端撰寫的《政學錄》中有載:

 

「康熙三年十二月山東巡撫周有德疏稱山左為九省通衢、水陸交衝。」

 

▲ 京杭大運河,使得山東在古代成為水陸交通要地。製圖/Paprika

此中的「山左」,即古代山東之別稱,以帝都北京的視角,縱貫南北的太行山,山東在山的左側,故名「山左」。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十二月,時任山東巡撫的周有德說,山東之地為水陸交通樞紐,堪稱九省通衢。

 

而今天山東境內還有一處被稱作「九省通衢」的,是距離滕州不遠的蒙陰。清康熙年間,一位籍貫韓城(今陝西韓城)的基層官員陳朝君,留下了記錄自己從政期間的筆記《蒞蒙平政錄》。蒙,指的是蒙陰縣。文中出現的蒙、蒙邑、蒙陰指的都是這一個地方。注意,古今歷史上還有其他地方叫蒙邑、蒙縣、蒙城,而這裡僅指山東蒙陰。

 

▲蒙山,古又稱「東山」,即「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之東山,又稱「亞岱」。蒙陰在蒙山之北,故稱蒙陰。圖/VCG

在筆記中,陳朝君多次提到九省通衢、九省之衝的字眼——

「蒙陰當南北九省之衝。糧不滿萬。丁近六千。每日之間。東南餉鞘。絡繹如雲。西北車輛。輪蹄若雨。 卑職查得蒙以蕞爾之區。地當九省之衝。糧不滿萬。丁幾六千。其餉鞘車輛。絡繹如雲。 蒙以蕞爾之區。當九省之衝。丁僅六千。一切餉鞘車輛。絡繹如雲。 查得蒙邑。地當九省通衢。每日逓觧逃人。不啻如雲如雨。」

官員向上司或中央匯報時,常常在開頭介紹本地地理區位。九省通衢和九省之衝為同義詞。綜合上下文,在這位地方官的筆下,蒙陰之地,地域狹小但位置重要,南來北往人流如織,車馬絡繹不絕。

湖北武漢是如何成為「九省通衢」的?

早在明代,人們已經注意到了湖北的區位優勢:

「大江以南,荊楚當其上遊……其地跨有江漢,武昌為都會。鄖襄上通秦梁德黃,下臨吳越,襟顧巴蜀,屏捍雲貴郴桂。通五嶺,入八閩。其民寡於積聚,多行賈四方。四方之賈,亦云集焉。」

 

▲ 「百湖之城」武漢,寬闊的航道是其成為九省通衢的重要原因。製圖/Paprika

而到清初,武漢地區正式被記載稱為「九省通衢」。生於順治年間的著名地理學家劉獻廷,在其代表作《廣陽雜記》中對武漢的地理區位進行了這樣的論述:

「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而漢口不特為楚國之咽喉,亦為九省通衢。九省之貨皆於此轉輸,雖欲不雄天下,而不可得也。」

 

意思是,天下有四處人流商品集散之地,北邊是都城,南邊是佛山,東邊是蘇州,西邊就是漢口了。漢口不僅是楚地咽喉要道,而且是全國範圍的交通樞紐,各地的貨物常常需要在這裡中轉運輸,即便不是天下第一,但也難以找到第二處這樣的地方。

 

▲武漢港,這裡的對外貿易額曾經在長達40多年內位列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攝影/飛鴻踏雪

這種情形一直延續至今,只是格局稍有變化,清代「四聚」今天應該有「五聚」,分別為北京津、東長三角、南珠三角、西成渝地區,溝通它們的中樞就是由漢口、漢陽、武昌三鎮合併而成的武漢

到了晚清時期,湖北和武漢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確立。如成書於民國初年的《清史稿》提到,湖南人、晚清中興名臣之一的胡林翼,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的奏疏中提到:「湖北為長江上遊要害,武漢尤九省通衢,自來東南有事必爭之地。

 

▲ 遠望武昌江灘。 攝影/田春雨

而在此期間,正值曠日持久的太平天國運動,武昌和湖北長江沿線正是雙方反覆爭奪的要地,胡林翼這番話也是基於現實做出的評判。

除了軍事,武漢地區的經濟、交通地位也十分重要。眾多「九省通衢」中,近代以來,武漢成為最名副其實的一個。武漢前身之一的漢口,則在明代就開始奠定商業地位,並成為南北交通要衝。

全國還有哪些「九省通衢」?

位於山東和湖北之間的河南,同樣是有著「九省通衢」的名號。在清人的《政學錄》中有載:

「順治十八年二月臺臣劉源濬疏稱河南為九省通衢,自滋州而下由開歸一路達於江浙閩粵諸省,由懷慶一路達於秦晉蜀諸省,自許州而南一由南陽之葉裕等州縣、一由汝寧之西遂等州縣以達楚粵滇黔諸省。」

▲ 河南,位處中原之地,坐擁四大水系,四通八達。製圖/Paprika

這裡的河南,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黃河以南地區)。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河南巡撫劉源濬不僅肯定了其通衢地位,還大致描述了河南到各個地區的路線,時至今日,河南的鄭州依然是貫穿南北、承東啟西的「大十字」交叉點。

 

 

而到華北的太行山一帶,自金元時期以來,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花花真定府,錦繡太原城。真定府,即正定,主要管轄今石家莊地區,是古代華北地區溝通太行山兩側和南北大道的重鎮。

 

▲ 河北正定,同樣有水陸交通線貫穿而過。製圖/Paprika

正定所在的腹地,物產豐饒、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交通便捷,到清代的嘉慶年間,《清實錄》中稱之「正定系九省通衢。即因差務較繁。不能不藉資民車協濟。」足可見其交通往來之盛況。

 

 

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的組成部分——淮河的幹流,流淌過廣袤的江淮平原,造就了許多與「淮」有關的地名,淮安就是其中一例。

 

▲ 淮安被古淮河與大運河穿過,註定要成為水陸樞紐。製圖/Paprika

這裡被淮河穿過,註定要成為南方和北方交通的水陸樞紐之一。跟前幾處記載不同,淮安「九省通衢」的名號出自一首詩,詩的作者是當地土生土長的文人範冕。範氏在其詩作《吟清江》中吟道:

 

鬥姥宮前都府巷,奎星閣下狀元溝。

無邊風景蘆花蕩,九省通衢石碼頭。

 

清江,說的是今淮安主城區。石碼頭即今淮安市清江浦區的古漕運碼頭,清代曾是著名的漕運中心,也是今淮安市主城區的樞紐所在。直到今日,這裡依然是這座城市淮的交通樞紐:東接淮安區,西、北靠淮陰區,南連洪澤區。

 

▲淮安,大運河沿岸的無邊夜色。圖/VCG

清江浦區所在,有黃河故道、裏運河、大運河、淮河入海水道穿過,加上後來出現的公路、鐵路,如京滬、寧淮、寧連等高速公路,新長鐵路等,今日淮安已成為蘇北地區重要的區域性交通樞紐。

 

 

安徽定遠,地名最早來自南北朝時期。這裡所在的江淮地區,在當時是南北政權激烈爭奪的區域,歸屬和建置變動頻繁。定遠地區當時的東城縣先屬南朝宋,後入北朝魏。南朝齊在這裡設馬丘郡。南朝梁武帝時定郡名為「定遠」,寓意安定邊界、收復遠方失地。

 

▲ 安徽定遠,其名帶有「安遠定邊」之意。製圖/Paprika

當地官網的介紹中,定遠有「境連八邑,衢通九省」之美譽。筆者並沒有找到古代文獻的相關記載。不過,這種說法應該是有根據的。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羅爾綱先生在其所著的《太平天國史》中曾經提到:

 

「定遠在當時被稱為『九省通衢『』的要地,太平天國克復定遠,在北戰場具有重大的意義。」

 

這些曾經被描述為「九省通衢」的地區,均位於東部平原地區,大多為明清時期某一段時間內的交通樞紐水陸碼頭。時至今日,有些地區已然失去了歷史上獨特的交通地位,而有些卻依然承擔著溝通南北東西的重任。

▲ 鄭州動車段密集的鐵路上,整裝待發的列車,將經由不同路線,駛往不同的城市。攝影/焦瀟翔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大地理館(ID:geo-museum)

原文標題《中國有幾個「九省通衢」?》,文章內容有改動

地圖均為地道風物原創,圖片為地道風物特約攝影師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使用,違者必究

- END - 

 點擊下方圖片,跟著風物君一起看看祖國的鐵路幹線 

                              


相關焦點

  • 中國有幾個「九省通衢」?
    原創 見羽卸甲 大地理館|九省通衢標重鎮,八方商旅聚行群|陳振家七言律詩《武漢長江大橋》|武漢夜景衛星地圖:NASA發布|中國有多少「九省通衢」?有人曾煞有介事地找出了武漢及周邊的九個省份,來證明「九省」為確切數字,其實大可不必。武漢(最早是漢口)被稱為「九省通衢」的確有歷史根據。不過,歷史記載中,「九省通衢」最早的指代對象不是武漢,而且被冠以「九省通衢」的地方,也不只這一處。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除了武漢,歷史上還有哪些「九省通衢」?
  • 為什麼武漢被稱為「九省通衢」?
    製作:餘榮華、熊捷、楊俊峰作為我國少有的水路、鐵路、公路和航空運輸都非常發達的城市,武漢自古便有「九省通衢」的美譽。可能有人會問,中國的交通樞紐城市很多,為什麼「九省通衢」這個稱呼偏偏要給武漢呢?有哪些因素促使武漢成為這樣的一座樞紐之城呢? 武漢車站工作人員為開站後首趟高鐵列車武漢至南寧東的G431次的旅客代表獻花武漢位於中國版圖的腹心之處,處於江漢之匯,前枕長江、北帶漢水。
  • 文化之旅 | 四省通衢不算什麼,中國最牛城市十省通衢
    通衢是指四通八達的道路。我國有很多因交通便利而著稱的城市,往往冠以「X省通衢」之稱。著名的如九省通衢——武漢。你了解這些通衢城市嗎?衢州地處浙江省西部,因為它是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的交界之處,衢州向來有著「四省通衢、五路總頭」的說法。衢州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地貌多姿,山川秀美。
  • 英雄的城市出英雄:號稱「九省通衢」的千年古城武漢有哪些歷史名人...
    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鐵廠漢陽鐵廠也在此興建,於公元1890年開始興建,公元1893年建成,是近代工業的先驅!武漢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確切的說是很神奇,號稱「九省通衢」(再一個就是江蘇淮安也有這個稱號),
  • 我國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直航全球五大洲,素有九省通衢之稱
    我國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直航全球五大洲,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我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分為省、直轄市、自治區, 每個城市的發展模式都不同,既有依靠資源的,也有集中發展一個地區的列子, 那麼,你知道我國地理位置最好的省會嗎?
  • 九省通衢,沃野千裡士民殷富,2000多年前武漢就是重要的商業樞紐
    武漢,俗稱「江城」,被譽為「百湖之市」,位於中國中部、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江交匯處,是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 武漢交通樞紐圖 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繫四方的作用。獨特的區位優勢,造就了武漢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
  • 雲南楚雄州一個縣,有「九府通衢」美譽,擁有動車站
    在雲南省楚雄州府駐地楚雄市西北約30公裡,這裡有一個南華縣(縣城)。南華縣都有什麼特色之處呢?今天就來簡單了解一下。九府通衢」的美譽,頗有「九省通衢」武漢的意味。南華縣有一條高速公路,以及兩條鐵路穿過。在縣城內有南華動車站,每天停靠十餘趟動車站列車,交通便捷。
  • 武漢九省通衢,擁有江南第一樓、中國最美大學,能直轄嗎
    武漢九省通衢,擁有江南第一樓、中國最美大學,能直轄嗎,在華中五省中,山西(模糊省)?是華中嗎?還是華北?)河南、湖南、湖北、江西(模糊省份)?華東嗎?還是華中?)我想問一下哪個城市實力最強,那肯定是湖北武漢。
  • 安徽「最厲害」縣級市,GDP排名所屬管轄市第一,是「九省通衢」
    桐城是這個城市,安徽省屬於安徽市,這幾年這裡的發展比較好,2019年這裡的GDP是380億,雖然不算高,但在安慶市經濟中名列第一,這裡可以擁有這樣的優秀成績,和這裡的地理位置剪也剪不開,從前這裡是九省的大街,現在也帶來了很多發展資源,距合肥只有98公裡,這給了我很大的影響。
  • 我國4省通衢之地是衢州,還有3、5、9、10省通衢,你知道在哪嗎?
    我國4省通衢之地是衢州,還有3、5、9、10省通衢,你知道在哪嗎?能說出2個算你牛。3省通衢之地:黃山黃山是安徽省的一座地級市在驢友界有句話形容黃山的美不勝收,那就是「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景區的「四絕」讓人陶醉,很多人來到這裡都不捨得離去。據悉,黃山是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至今在其境內還保留著諸多的世界遺產。黃山之所以被稱做「3省通衢」,是因為黃山的三面分別是安徽、浙江和江西。
  • 中國去哪都方便的省,不是河南,其省會被譽為九省通衢
    中國23個省,5個自治區,其中有1個省是國內的任意的省中間的兩個省,就有必要超過省會也為了方便的地理位置9省衢地作為被知道,它是中原內陸部的河南,而是華中地區湖北省位置。湖北省位於中國的中部地區,東是安徽省相鄰,西到重慶,西北陝西省接壤,南是江西省、湖南省、河南省相鄰,北從很久以前開始,「天下的肚子」、「兵家常事必爭的土地」,否則三國時代奪荊州,這麼多的人,這裡的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交通都很發達,從湖北省「跨越兩省」可以去中國的任何一個省,例如,從湖北去新疆:湖北-陝西-甘肅-新疆;再比如從湖北去海南:湖北-湖南-廣西-海南
  • 九省通衢的大武漢,旅遊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旅遊知識坊
    不是遊記,不是攻略,而是有品位有態度有分析的城市旅遊觀察!【滬漢蓉高鐵】D5922,荊州-漢口,歷時1小時13分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這是一座全中國人都銘記的城市:「九省通衢」—江城武漢
    武漢地處長江中遊地段,屬於平原地區,楚文化在此發源,武漢自古以來便有些重要的軍事文化地位,近代以來更成為高鐵航運等中心樞紐,以得「九省通衢」之稱。黃鶴樓有「江漢路江漢路是中國最長的步行街
  • 湖北一「寶藏」城市,人均GDP14.6萬,有「九省通衢」之稱
    目前我國不斷地發展進步,不少省份的經濟都有很顯著的提升,一直以來,湖北省每年的發展都排在前面,各方面的發展都是很不錯的,每個地區之間的發展都會有些不同的著重點,在這樣的發展下,有些地方的發展就會快,有些呢就稍稍慢了點,但在湖北的發展中,發展相對比較惹人眼目的便是省會武漢市了。
  • 九省通衢武漢2020年前三季度GDP排名出爐,追上南京需多久?
    武漢市是湖北省的省會,這裡歷史悠久,城市繁榮,三國時期武漢就曾經做過東吳的首都,明清時期的武漢更是兩廣地區的中心城市,近代武漢由漢口、漢陽和武昌三鎮組合而成,與大上海齊名,被稱為大武漢,如今的武漢憑藉優秀的地理位置,發展也是突飛猛進,因為優秀的鐵路交通,因此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譽,那麼
  • 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你知道是哪座城市嗎?
    武漢三鎮各有特點,漢口街區繁華,武昌高校林立,漢陽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城市的新亮點。武漢,湖北省的省會,位於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是華中地區的物資集散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稱。這裡也是千年荊楚文化的發源地,具有濃鬱的楚文化特色,是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武漢通常被稱為「武漢三鎮」,「三鎮」指的是武昌、漢口、漢陽這三塊被長江和漢江隔開的地方。
  • 河南「低調」的城市,有省通衢之稱,定位「四線」
    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各大城市在積極的建設發展中,城市的綜合實力已經顯著提高,但不同城市的經濟基礎不同,由於發展的資源不同,地理位置等很多因素,城市間的發展狀況也大不相同,在我國根據城市的不同綜合實力也不同,把城市分為不同的等級,如人們口中常說的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等。
  • 漢口租界:九省通衢之眼(國家命運·租界往事·連載49)
    武漢,九省通衢。漢口,在武漢三鎮中曾一枝獨秀。如今,武漢三鎮的發展日益均衡。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系列《天津條約》籤訂,漢口開埠。武漢自古號稱「九省通衢i」漢口租界在中國內陸地區的租界中規模最大,影響也最深遠。漢口有5國租界,數量僅少於天津;漢口租界的總面積最大時達到2804.4畝,僅小於上海、天津租界。
  • 長辛店九省御路
    ——王淑鴻 這幀楹聯是不久前舉辦的「千年古鎮情 璀璨長辛店」楹聯大賽中的一等獎作品。起筆「夢回」二字,勾起人們無限遐想,懷古頌今,詩情畫意,古鎮景象躍然紙上。而其中提到的「御路」即是長辛店有名的「九省御路」。
  • 湖北省資訊|「九省通衢」的武漢,這些名勝景點成為ta最亮麗的聖衣
    湖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九省通衢」的武漢,這些名勝景點成為ta最亮麗的聖衣武漢,地處長江中遊,因水而隔,水成了這座城市的血脈,長江及漢江橫貫了城市中央,形成了武漢三鎮隔江而望的格局,武漢也因此成為長江中遊航運中心,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