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底以來,新冠疫情持續發酵,為應對困境,各地「因城施策」更加靈活。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50個省市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密集出臺房地產行業扶持政策,以提振市場信心,保障房地產市場的平穩運行。
這次是廣州。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公寓、商鋪不限銷售對象
3月3日,廣州市政府官網發布了《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州市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若干措施的通知》。
其中,第三十一條明確指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優化商服類項目建設和銷售管理,商服類項目未完成規劃報建手續的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單元;商服類項目不再限定銷售對象,已確權登記的不再限定轉讓對象。
此外,通知還明確指出要優化完善商品房預售款監管,允許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憑商業銀行現金保函,申請劃撥商品房預售款專用帳戶資金。加大住房租賃市場扶持力度,加快撥付對住房租賃企業的獎補資金。
據了解,在2017年3月30日,廣州頒布「330新政」,要求商服類物業只能由法人單位購買,個人不能購買,且未完成規劃報建手續項目,最小分割單位不得小於300平方米。
到了2018年12月,廣州市住建委發布《關於完善商服類房地產項目銷售管理的意見》,對商服類項目限購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鬆綁,要求2017年3月30日后土地出讓成交的商服類物業,銷售對象應當是法人單位。而2017年3月30日前(含當日)土地出讓成交的商服類物業,不再限定銷售對象。
如今,廣州「330新政」中關於公寓限購的舉措正式鬆開。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此次政策的最大亮點就是,明確商服類項目不再限定銷售對象,已確權登記的不再限定轉讓對象,在客觀上刺激了此類物業的去庫存。對長租公寓進行補貼和扶持的政策,則屬於全國首創。近期,全國各地政策聚焦在開發類的企業,考慮到租賃市場發展的重要性,後續確實有必要強化對長租公寓的扶持。
「放鬆」的信號?
「此次房地產扶持政策有很多亮點和新意,每一條都釋放了寬鬆的信號。」嚴躍進認為,類似政策也說明局部的庫存壓力在增大,尤其是商服類項目,通過放鬆,客觀上激活了此類物業的去庫存,有助於相關商辦類企業的項目銷售,也客觀上減少了資金壓力,對於全國各地商服類和酒店式公寓等項目或有政策放鬆的啟示。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是一線城市中第一個對房地產市場進行放鬆的例子,有很強的示範效應,對於其他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等都有較為積極的作用。」嚴躍進補充道。
不過,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看來,這一新政只能活躍少部分企業,對整個市場幾乎沒有多大影響。
「此次政策所影響的只是一些手中囤有2017年3月30日後商服物業的企業,特殊時期給這些企業『解套』用,助其減少現金流壓力,畢竟屬於極少數。」張大偉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從整體來看,廣州的商改住新政的確有利於解決商改住目前存量過多的現狀,但只是一個政策試點。事實上,商改住的政策變化,對於市場影響不大,市場主要還是看這部分房源的貸款比例等政策。
因此,張大偉認為,雖然目前多個城市陸續出臺了不少看似「鬆綁」的政策,但實際上真正對樓市能產生影響的微乎其微。真正影響市場的限購、限貸、貸款比例等政策,特別是一線城市和一些熱點二線城市並未作出調整,「房住不炒」的定位也並未改變。因此,這些政策只是疫情期間,為緩解部分中小企業資金壓力的一些措施,整個樓市遠遠談不上「鬆綁」。
記者 張志峰
編輯 沈玉潔
歡迎關注、投稿、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