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精選】周紅光《烏梅丸治療乾咳久咳案》

2020-12-14 騰訊網

《經方》雜誌

微信版

第20181130期

《經方》歡迎來稿/經方原方、患友圖片、診療精彩、案析精要的易投中~

烏梅丸治療乾咳久咳案1則

作者/周紅光

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腫瘤研究所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江蘇省中醫院腫瘤內科

患者,女,84歲,身高160cm,體重48Kg。2018年7月4日首診。

主訴:乾咳2年餘。

病史:2年前患者開始乾咳,在多家醫院經中醫、西醫治療無效,乾咳逐漸加重,影響睡眠、飲食和生活。患者有慢性萎縮性胃炎30多年,乾燥症候群、鼻炎、尿路感染均10餘年。

辨治經過:患者形體消瘦,乾咳頻發,夜晚乾咳更甚,嚴重影響睡眠;胃脘脹悶不舒,稍微多食後胃脹更甚,伴泛酸;口乾明顯,不敢多飲,飲水後胃脹明顯加重;平素胃怕冷,形體四肢畏寒怕冷,頭面部癢症及尿路感染四季常發,噴嚏及清鼻涕常有,無喘悶,無口苦;患者易心情不舒,煩躁易怒;大便一日多次,不成形,夜尿3-5次,尿色淡,尿隱血常年(++~+++);舌光紅無苔、舌體稍胖;寸脈浮大,關尺稍弱,重按無力。查看既往診治,多用滋陰潤肺、宣肺化痰之法,南北沙參、天麥冬、貝母、桑葉、杏仁等均為反覆常用之藥,不間斷服中藥2年餘,乾咳無絲毫改善,反胃脹日重、食納漸差,精神體力大不如前。辨屬寒熱錯雜、中焦虛寒、虛火上衝外越,予烏梅丸合封髓丹

處方:烏梅30g,花椒5g,細辛3g,乾薑5g,附子7g,桂枝10g,黃連3g,黃柏7g,當歸10g,黨參15g,砂仁(後下)7g,炙甘草7g,7劑水煎服。

二診2018年7月11日,藥後胃脹明顯好轉,食慾轉佳,乾咳稍有減少,仍偶有泛酸,大便小便次數減少,怕冷減輕,仍乾咳陣作、口乾、舌紅少苔、寸脈浮大,夜晚乾咳明顯,以烏梅丸原方加姜半夏10g、檳榔7g、桔梗10g、枳實7g、前胡7g、鱉甲7g。7劑水煎服。藥後乾咳有明顯好轉,以此方繼續服用。

三診2018年8月1日,患者胃脹泛酸消失、食納香、夜寐可,乾咳偶作,舌紅好轉,仍少苔,但仍口乾明顯,怕冷,原方加龜板10g,改附子10g。

四診2018年8月29日,乾咳消失,飲食睡眠好,二便正常,怕冷、舌紅明顯好轉,舌上有薄白苔,但仍時有口乾,兩寸脈仍浮大,予首診方改附子12g,加龜板15g,煅龍骨牡蠣、白芍各10g,中藥隔日服用,鞏固療效。

按語:

本案患者為我的的老鄰居,素知我是腫瘤科醫生,從沒想過咳嗽也可找我診治,後因一次偶然的機會,與家人聊天,談及乾咳2年多,每天吃中藥,從未間斷,但毫無用處,對中醫藥幾乎快沒信心,家人建議她找我試試。接診後,考慮患者服中藥多年,治療咳嗽的常用滋陰潤肺、宣肺化痰的方藥幾乎都用過,卻久治無效,常規思路已不可取!故首診時,除了問及乾咳之外,牢牢抓住胃脹、納差之苦,結合患者形體消瘦、畏寒怕冷、大便稀溏多年,辨屬寒熱錯雜證,先從中焦虛寒入手,烏梅丸為治寒熱錯雜、虛寒久利的名方,故予烏梅丸為主方;結合患者舌光紅無苔、口乾目幹、夜寐差,乾燥症候群多年,予封髓丹降心火、益腎水、調和水火,該方中砂仁不僅健脾補中焦脾土,且通三焦達津液,能內五臟六腑之精而歸於腎,脾腎同治,首診後患者胃脹很快改善、食慾恢復,患者及家屬信心大增。

二診因患者乾咳改善不明顯,想到胡希恕先生曾說「乾咳未必是無痰,化痰降氣咳方止」,痰飲上犯致咳,是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咯出痰是辨證依據之一,但不是唯一症狀。本案患者雖然乾咳無痰、舌光紅無苔,但患者一直是飲水後胃脘脹滿不適、泛酸、大便稀溏多年、受涼後流清鼻涕,舌體稍胖,均為內有停飲之徵,痰飲不去,咳無寧日,故二診在健中焦、調水火的基礎上,加姜半夏、檳榔、桔梗、枳實、前胡、鱉甲,有延年半夏湯之意。延年半夏湯,出自《古今錄驗》,載於《外臺秘要》,主要用於咳嗽伴嘔吐、胃痛患者,屬肝胃同治之方,中醫大家嶽美中前輩對「延年半夏湯」情有獨鍾。本案患者雖無明顯嘔吐、胃痛,但其咳嗽伴泛酸、胃脹明顯,平素易心情不舒、煩躁易怒,該方中半夏、生薑和胃降逆,檳榔、枳實和肝鎮肝,烏梅丸合用該方,加重溫化痰飲、疏肝和胃、降氣止咳之功。用藥後患者乾咳大減,可見中醫痰飲的概念很廣,無痰無咳者多,有咳無痰者也不少,辨證論治是辨全身,並不能只依據某一個症狀。另外,前醫單從肺止咳難以顯效,乾咳久治不能根治,加之患者多種慢性疾病多年,五臟已傷,窮必歸入腎,烏梅丸合延年半夏湯,肺腎標本同治,脾胃、肝胃同調。三診患者乾咳明顯好轉,消化功能正常,但口乾舌紅仍明顯,仍怕冷,加龜板,附子加量,附子、龜板、砂仁、甘草,而成潛陽丹之方,考慮患者乾燥症候群多年、久病及腎,乃納氣歸腎固本之法,龜板得水之精氣而生,至陰之物,有通陰助陽之力,能引陽入陰,與童便、豬膽汁有異曲同工之妙,患者舌光紅有明顯改善,出現多年未曾有的薄白苔。四診時,患者不適症狀基本全部消失,但仍脈浮大稍數、重按無力,再加煅龍骨牡蠣、白芍,合方中已有之黨參、附子、甘草,成小劑量參附牡蠣湯,固本為重。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鼻炎慢慢好轉、直至消失,尿路感染一直未再發作。

本案緊緊抓住烏梅丸的辨證眼目:「虛寒久利、寒熱錯雜」,自始至終使用烏梅丸,因乾咳、口乾,伴有慢性萎縮性胃炎、鼻炎、尿路感染、乾燥症候群多年,先後合封髓丹、延年半夏湯、潛陽丹、參附牡蠣湯等方,取得了滿意療效。可見,中醫治病,方劑辯證準確,就能夠充分發揮整體辨證、整體治療之優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一味治療久咳、乾咳的中藥
    文/半山藥人久咳,乾咳,無痰或者少痰,建議服用這味中藥。不僅可以止咳化痰,而且還可以治療便秘和癃閉。紫菀歸肺經,主治新久咳嗽、痰多喘咳、痰中帶血等。《神農本草經》言:「紫菀味苦溫,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萎蹶,安五臟」。紫菀味辛、苦,性溫,具有潤肺下氣,消痰止咳的作用,常用於新久咳嗽、痰多喘咳、痰中帶血等。
  • 烏梅丸該怎麼用?
    核心提示:烏梅丸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分別見於《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與《金匱要略·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乃厥陰病之主方。烏梅丸全方由烏梅、細辛、乾薑、黃連、當歸、附子、川椒、桂枝、人參、黃柏十味藥組成。全方寒熱並用,攻補兼施,常被現代臨床用以治療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的疑難病症。
  • 烏梅丸臨床運用體會
    本文為導師楊桂芹跟師顧植山教授臨床運用烏梅丸之體會。烏梅丸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分別見於《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與《金匱要略·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乃厥陰病之主方。烏梅丸全方由烏梅、細辛、乾薑、黃連、當歸、附子、川椒、桂枝、人參、黃柏十味藥組成。全方寒熱並用,攻補兼施,常被現代臨床用以治療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的疑難病症。
  • 楊桃皮、冰棍手、氣球脈是烏梅丸方證中的三種典型表現
    烏梅丸方證變化多端,是很難把握的方證。本人總結了有效的病例,分析烏梅丸存在的共性,希望對初學者有所幫助。遵循「不求其全,但求其真」的原則,依據「看得見、摸得著」的規律,除了寒熱錯雜的症狀,烏梅丸方證有以下三個特點:烏梅丸方證患者的臉色,青黃混雜,兼有少許光澤,仿如楊桃皮的顏色。楊桃從初熟至熟透的顏色變化,與烏梅丸方證患者面部皮膚顏色變化有一定的相似度。
  • 烏梅丸(湯)治咳嗽體會
    烏梅丸出自《傷寒論》,後世醫家多認為是治蛔之專方,但烏梅丸絕不僅僅是治療蛔蟲的方子,烏梅丸寒熱剛柔同用,為治厥陰、防少陽、護陽明之全劑,不但可以治療厥陰經原有的疾病,也能治厥陰病欲解時發生的疾病。
  • 經方應用之烏梅丸醫案
    方義 烏梅丸中重用烏梅,並用醋漬增益其酸性,為安蛔止痛之主藥。附子、乾薑、細辛、蜀椒、桂枝,取其辛以伏蛔,溫以祛寒;黃連、黃柏,取其苦以驅蛔,寒以清熱;人參、當歸補氣養血;米飯、蜂蜜和胃緩急。本方酸苦辛甘並投,寒溫攻補兼用,以其酸以安蛔,以其苦以下蛔,以其辛以伏蛔,為清上溫下、安蛔止痛之良方。
  • 經方應用之烏梅丸醫案
    方義 烏梅丸中重用烏梅,並用醋漬增益其酸性,為安蛔止痛之主藥。附子、乾薑、細辛、蜀椒、桂枝,取其辛以伏蛔,溫以祛寒;黃連、黃柏,取其苦以驅蛔,寒以清熱;人參、當歸補氣養血;米飯、蜂蜜和胃緩急。本方酸苦辛甘並投,寒溫攻補兼用,以其酸以安蛔,以其苦以下蛔,以其辛以伏蛔,為清上溫下、安蛔止痛之良方。
  • 久咳!乾咳!夜咳!九大食療方法治療感冒咳嗽!
    7、燕窩銀耳治乾咳盜汗做法:燕窩10克,銀耳15克,冰糖適量。適用:補虛損,養肺陰,退虛熱,治乾咳,盜汗或肺陰虛等。8、蜜棗扒山藥治肺虛久咳做法:山藥1000克,蜜棗10個,板油丁100克,白糖350克,桂花汁、溼澱粉、熟豬油少許。
  • 烏梅丸十種治療方案?
    我國中醫博大精深,有許多流傳幾千年的中藥方劑在治療疾病方面非常有效,並且副作用小,比如烏梅丸就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那麼來了解下烏梅丸十種治療方案是什麼?1、烏梅丸十種治療方案是不正確的,烏梅丸的配方組成是十種。烏梅500克、細辛180克、乾薑300克、當歸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黃柏180克、黃連500克、人參180克、蜀椒120克。2、藥物成分。
  • 顧植山:當「厥陰病欲解時」用烏梅丸
    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金匱要略·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說:「蛔厥者,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髒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
  • 近現代上海名醫秦伯未用烏梅丸辛苦甘酸雜合治10餘年洩瀉醫案研讀
    臨床方面,對溫熱病、肝病、血液病、心臟疾患、潰瘍病等的治療,頗多見解。為當代中醫學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醫案】秦伯未用烏梅丸辛苦甘酸雜合治10餘年洩瀉案趙某,女,23歲。辨證:證系久瀉腎虛,寒溼鬱熱結阻。治法:採用烏梅丸辛苦甘酸雜合以治久利的方法。處方:黨參,肉桂,黃連,木香,川椒,當歸,白芍,炙甘草,四神丸(包煎)。
  • 咳嗽小講堂:乾咳無痰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喉嚨癢乾咳怎麼辦?
    雖然山頂的景色非常美麗,但同時冷空氣也非常的迅猛,在山上小美就開始咳嗽起來,下山後小美及時到醫院檢查,但是除了咳嗽沒有其他症狀,檢查也沒有其他異常,小美有些緊張地問醫生,「乾咳無痰是什麼原因?喉嚨癢乾咳怎麼辦?」那麼究竟乾咳無痰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喉嚨癢乾咳怎麼辦?本節咳嗽小課堂為您解答。乾咳無痰是什麼原因?
  • 顧植山:當「厥陰病欲解時」用烏梅丸
    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金匱要略·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說:「蛔厥者,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髒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
  • 乾咳喉嚨癢吃什麼藥好?大人乾咳吃什麼好得快?夏日也要避風
    近日經常有患者詢問,受風后乾咳喉嚨癢吃什麼藥好呢?大人乾咳吃什麼好得快呢?其實,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後毛孔大開,反而給「風」侵襲人體敞開了大門。各處的空調冷「風」、「風」扇,夜晚人們喜愛的小涼「風」,均是「風邪」導致生病的良好條件,所以夏日也要避風。我們看看案例的具體情況。觀其舌淡苔白,脈弦。
  • 老是乾咳?多吃這幾種水果!
    乾咳指咳嗽無痰或者少痰,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而且患乾咳的人群也不定,大人小孩都有可能。出現乾咳會影響生活和工作,所以乾咳的治療也特別受關注。那麼,乾咳怎麼辦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關於乾咳的相關信息,讓大家在全面了解乾咳的時候,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法。
  • 乾咳吃什麼好的快 試試十種最棒食物
    不少人因為秋季天氣乾燥的原因患上了乾咳,那麼乾咳怎麼辦呢?吃什麼食物可以好得快呢?下面介紹幾種治療咳嗽的最佳食物。  4.羅漢果茶  人的肺部喜歡比較溼潤的環境,而秋季又是特別乾燥,所以許多人在初秋,都會受氣溫影響,就會出現乾咳。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為主,而羅漢果正好有清熱下火的功效,用來泡水喝,止咳化痰對嗓子也好。
  • 如何做「烏梅丸」,制丸步驟
    今天正好閒下來,打算自製一批烏梅丸出來,如下記錄步驟:1 準備材料烏梅(45g) 細辛(15g) 乾薑(25g) 黃連(40g)當歸(10g)附子(15g,炮) 川椒(10g,去汗打粉的時候,材料的味道撲面而來非常濃烈,烏梅丸用的每一種料都是極具個性的,幾個像冬天幾個像夏天,極寒極熱的碰撞。
  • 咳嗽怎麼治療最好 咳嗽這樣治療比較好
    咳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症狀,咳嗽有許多人都有過這種症狀,有許多疾病都會造成咳嗽,並且生活中的一些不當舉動也會造成咳嗽,那麼請咳嗽怎麼治療最好?咳嗽吃什麼好的快?治療咳嗽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對,不是乾咳,而是肝咳!
    小時候,經常咳嗽,尤其是乾咳,當時也是四處求醫,後來才得以治癒。從那時候起,對乾咳就有「杯弓蛇影」的印象。尤其是只要一旦感冒,就趕緊治療,生怕誘發了咳嗽之症。但是,後來學習《黃帝內經》後,發現有一種咳嗽,居然叫肝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