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雜誌
微信版
第20181130期
《經方》歡迎來稿/經方原方、患友圖片、診療精彩、案析精要的易投中~
烏梅丸治療乾咳久咳案1則
作者/周紅光
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腫瘤研究所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江蘇省中醫院腫瘤內科
患者,女,84歲,身高160cm,體重48Kg。2018年7月4日首診。
主訴:乾咳2年餘。
病史:2年前患者開始乾咳,在多家醫院經中醫、西醫治療無效,乾咳逐漸加重,影響睡眠、飲食和生活。患者有慢性萎縮性胃炎30多年,乾燥症候群、鼻炎、尿路感染均10餘年。
辨治經過:患者形體消瘦,乾咳頻發,夜晚乾咳更甚,嚴重影響睡眠;胃脘脹悶不舒,稍微多食後胃脹更甚,伴泛酸;口乾明顯,不敢多飲,飲水後胃脹明顯加重;平素胃怕冷,形體四肢畏寒怕冷,頭面部癢症及尿路感染四季常發,噴嚏及清鼻涕常有,無喘悶,無口苦;患者易心情不舒,煩躁易怒;大便一日多次,不成形,夜尿3-5次,尿色淡,尿隱血常年(++~+++);舌光紅無苔、舌體稍胖;寸脈浮大,關尺稍弱,重按無力。查看既往診治,多用滋陰潤肺、宣肺化痰之法,南北沙參、天麥冬、貝母、桑葉、杏仁等均為反覆常用之藥,不間斷服中藥2年餘,乾咳無絲毫改善,反胃脹日重、食納漸差,精神體力大不如前。辨屬寒熱錯雜、中焦虛寒、虛火上衝外越,予烏梅丸合封髓丹,
處方:烏梅30g,花椒5g,細辛3g,乾薑5g,附子7g,桂枝10g,黃連3g,黃柏7g,當歸10g,黨參15g,砂仁(後下)7g,炙甘草7g,7劑水煎服。
二診2018年7月11日,藥後胃脹明顯好轉,食慾轉佳,乾咳稍有減少,仍偶有泛酸,大便小便次數減少,怕冷減輕,仍乾咳陣作、口乾、舌紅少苔、寸脈浮大,夜晚乾咳明顯,以烏梅丸原方加姜半夏10g、檳榔7g、桔梗10g、枳實7g、前胡7g、鱉甲7g。7劑水煎服。藥後乾咳有明顯好轉,以此方繼續服用。
三診2018年8月1日,患者胃脹泛酸消失、食納香、夜寐可,乾咳偶作,舌紅好轉,仍少苔,但仍口乾明顯,怕冷,原方加龜板10g,改附子10g。
四診2018年8月29日,乾咳消失,飲食睡眠好,二便正常,怕冷、舌紅明顯好轉,舌上有薄白苔,但仍時有口乾,兩寸脈仍浮大,予首診方改附子12g,加龜板15g,煅龍骨牡蠣、白芍各10g,中藥隔日服用,鞏固療效。
按語:
本案患者為我的的老鄰居,素知我是腫瘤科醫生,從沒想過咳嗽也可找我診治,後因一次偶然的機會,與家人聊天,談及乾咳2年多,每天吃中藥,從未間斷,但毫無用處,對中醫藥幾乎快沒信心,家人建議她找我試試。接診後,考慮患者服中藥多年,治療咳嗽的常用滋陰潤肺、宣肺化痰的方藥幾乎都用過,卻久治無效,常規思路已不可取!故首診時,除了問及乾咳之外,牢牢抓住胃脹、納差之苦,結合患者形體消瘦、畏寒怕冷、大便稀溏多年,辨屬寒熱錯雜證,先從中焦虛寒入手,烏梅丸為治寒熱錯雜、虛寒久利的名方,故予烏梅丸為主方;結合患者舌光紅無苔、口乾目幹、夜寐差,乾燥症候群多年,予封髓丹降心火、益腎水、調和水火,該方中砂仁不僅健脾補中焦脾土,且通三焦達津液,能內五臟六腑之精而歸於腎,脾腎同治,首診後患者胃脹很快改善、食慾恢復,患者及家屬信心大增。
二診因患者乾咳改善不明顯,想到胡希恕先生曾說「乾咳未必是無痰,化痰降氣咳方止」,痰飲上犯致咳,是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咯出痰是辨證依據之一,但不是唯一症狀。本案患者雖然乾咳無痰、舌光紅無苔,但患者一直是飲水後胃脘脹滿不適、泛酸、大便稀溏多年、受涼後流清鼻涕,舌體稍胖,均為內有停飲之徵,痰飲不去,咳無寧日,故二診在健中焦、調水火的基礎上,加姜半夏、檳榔、桔梗、枳實、前胡、鱉甲,有延年半夏湯之意。延年半夏湯,出自《古今錄驗》,載於《外臺秘要》,主要用於咳嗽伴嘔吐、胃痛患者,屬肝胃同治之方,中醫大家嶽美中前輩對「延年半夏湯」情有獨鍾。本案患者雖無明顯嘔吐、胃痛,但其咳嗽伴泛酸、胃脹明顯,平素易心情不舒、煩躁易怒,該方中半夏、生薑和胃降逆,檳榔、枳實和肝鎮肝,烏梅丸合用該方,加重溫化痰飲、疏肝和胃、降氣止咳之功。用藥後患者乾咳大減,可見中醫痰飲的概念很廣,無痰無咳者多,有咳無痰者也不少,辨證論治是辨全身,並不能只依據某一個症狀。另外,前醫單從肺止咳難以顯效,乾咳久治不能根治,加之患者多種慢性疾病多年,五臟已傷,窮必歸入腎,烏梅丸合延年半夏湯,肺腎標本同治,脾胃、肝胃同調。三診患者乾咳明顯好轉,消化功能正常,但口乾舌紅仍明顯,仍怕冷,加龜板,附子加量,附子、龜板、砂仁、甘草,而成潛陽丹之方,考慮患者乾燥症候群多年、久病及腎,乃納氣歸腎固本之法,龜板得水之精氣而生,至陰之物,有通陰助陽之力,能引陽入陰,與童便、豬膽汁有異曲同工之妙,患者舌光紅有明顯改善,出現多年未曾有的薄白苔。四診時,患者不適症狀基本全部消失,但仍脈浮大稍數、重按無力,再加煅龍骨牡蠣、白芍,合方中已有之黨參、附子、甘草,成小劑量參附牡蠣湯,固本為重。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鼻炎慢慢好轉、直至消失,尿路感染一直未再發作。
本案緊緊抓住烏梅丸的辨證眼目:「虛寒久利、寒熱錯雜」,自始至終使用烏梅丸,因乾咳、口乾,伴有慢性萎縮性胃炎、鼻炎、尿路感染、乾燥症候群多年,先後合封髓丹、延年半夏湯、潛陽丹、參附牡蠣湯等方,取得了滿意療效。可見,中醫治病,方劑辯證準確,就能夠充分發揮整體辨證、整體治療之優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