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2日訊,或許是受央視那部火熱的紀錄片影響,今年夏天校園一直「遊曳」著「舌尖」二字。從舌尖上的某大學,到舌尖上的某宿舍,甚至舌尖上的某個同鄉會……無論對莘莘學子,還是奔波中的白領,美食總是一味令人無法抗拒的良方,它能給忙碌一天的人提供體內所需的蛋白質、糖分以及脂肪,當然還能喚起他們對遠方故鄉的回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招生廣告打出美食牌
大學備受關注,不僅是因為那裡有來自五湖四海的美食,以及各種「拉仇恨」的物價,還有那在餐桌、窗口的穿梭中斷了再續、續了再斷的往事。很多人說,其實大學食堂「蹭」了一頓飯。一份葷菜、素菜雙拼,加三兩不僅承載了簡單的一日三餐,它更包容了四年的青春歲月。
近年來,高校食堂規模越來越大、設備越來越新,菜餚的花樣也越來越多。在城市物價上漲之時,食堂菜餚的低廉價格令人羨慕,不少白領湧入食堂就餐還一度引發「大學食堂是否應對外」的爭議。而在爭議中,高校似乎又為食堂找到了另一項職能:招生宣傳。在那些剛走下高考考場的中學生眼裡,舌尖上的美味無疑就是最好的招牌,因為我們有一個千百年的傳統:民以食為天。
新生報到入學,跟學長打聽的前五件事一定會有「哪個食堂最好吃」;畢業離校走出校門回頭看,心裡想的前五件事一定會有「哪個食堂沒吃夠」——這是今年的畢業季裡,11名北大、清華和人大畢業生的總結。
高校就是美食的海洋。這句話一點都不過分。無論是北大學五食堂的醬肘子、農園食堂的麻辣香鍋,還是清華餐廳的酸奶、酸菜魚,或者人民大學中區食堂的重慶小面……可以說,除了違法的國家保護動物不能吃,這裡啥美味都有。
去年,一些高校食堂的「雷人菜」在網上熱傳。如玉米炒葡萄、清炒橘子等。學生們一方面驚嘆食堂師傅的創意,一方面也提出了「什麼原料便宜就用什麼原料」的質疑。不少大學生告訴記者,吃的家常、健康才是他們的最大追求。
「十佳菜」評選是北大的一項重要學生活動,每次評選都能收到超過4000張選票。記者粗略統計了下歷年「十佳菜」的上榜名單中,發現大多是一些家常食物。比如康博斯麵食部的水餃,松林餐廳的三丁包,還有麵食部的刀削麵。「尋常小菜,能獲得五湖四海學生的認可,才見廚師真招兒。」北大餐飲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說。
上世紀80年代大學畢業的徐建巍告訴記者,他上大學時,每天早上都得帶著飯盒、大米,先去食堂把飯蒸上,然後才能去教室上課,「自己淘米,放點兒鹹菜,不蒸飯就得餓肚子。食堂只有菜,用菜票買。」徐建巍說。
如今,這一幕早已成為過去。高校在發展,食堂也在進步。學生不用自己蒸飯,高校煮飯做菜的設備也已經「鳥槍換炮」。以清華大學為例,該校飲食服務中心共有教工餐廳6個,學生餐廳8個,經營性餐廳3個,服務全校5萬師生。 中心有專門的食品加工車間,生產多種奶製品、豆製品,使廣大師生吃到放心豆腐和100%純鮮酸奶。
清華的食堂還建有冰激凌車間,採用國內先進的不鏽鋼全封閉自動化生產線,日生產能力達2噸。該校的冰激凌深受師生的喜愛。2006年,清華從德國引進肉製品集中加工生產線,將各餐廳的肉類丁、絲、片、塊進行集中加工。2010年餃子生產線投入使用,每小時可加工餃子15000個。
浙江大學的紫金港新校區食堂也從日本引入了先進的米飯生產線。可以在短時間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米飯,供應整個校區上萬名師生就餐。
今年的招生季,高校卯足了勁兒想出各種辦法吸引考生填報,其中就有高校想到了食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招生宣傳中,就讓學校食堂的大爺大媽們做招生代言人,用美食吸引考生。在圖片中,食堂的大爺大媽手捧餐盤,笑迎學子。餐盤裡香辣小龍蝦、蛋炒飯、獅子頭……各類美食,令人饞涎欲滴,再配上「南航的飯好吃得讓你飄飄欲仙,鐵打的食堂飯菜,流水的學生食客。媽媽擔心你在新學校吃不好?沒關係!南航為你排憂解難……」這樣的溫情話語,考生怎能不動心。
同樣使用了「食堂必殺技」的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它在江蘇的招生諮詢會上,特意架起了一個「易拉寶」,海報上的主打廣告就是食堂佳餚---富有東北豪情的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
對於高校把食堂美食作為招生手段,不少考生都表示「扛不住誘惑」。北京的考生小張今年放棄了在家門口上學的機會,準備遠赴四川成都求學,原因用他的話說就是「抵擋不住三年前旅行時一鍋麻辣燙的誘惑」。不少考生笑道,如果每天在學校食堂能吃到如此美味佳餚,那美麗的學姐都不重要啦。
去大學食堂吃過飯的人都知道,那裡的飯菜不僅美味,而且價格非常低廉。近日記者就在北京大學的食堂「蹭」了一頓飯。一份葷菜、素菜雙拼,加三兩米飯,色香味俱全,總價不到6塊錢。這在校外的任何一家小館子都是無法想像的。
大約在2005年前後,校外人士在北大校內食堂可以使用現金自由就餐,只需在原價基礎上加收15%的手續費。不過到了2007年,校外的餐飲物價飛速上漲,而高校卻因為享有財政補貼,飯菜價格依舊低廉。於是,大批在中關村上班的白領湧入北大校內食堂就餐。校外白領、校內師生「爭搶」飯桌的局面開始形成,矛盾也日益激烈。2012年12月,北大校辦發布通知,稱北大將在當年12月9日之前對非實名制、可供校外人員就餐使用的太陽卡進行集中清理。此後,校外的「蹭飯族」被拒之門外。
對於大學食堂是否應向社會開放。主流輿論界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是認為大學是開放辦學的,是政府使用納稅人的錢支持成長的,作為反哺,大學的餐飲、運動等資源理應向社會開放;而大學教授以及學生等群體則堅持「兼天下須先濟自身」的觀點,認為校外人士分享校園資源,應該以不影響師生正當權益為前提。
法國:法國大學的飯堂主菜有海鮮有牛扒可選,馬鈴薯、包心菜蘿蔔沙拉、燉菜、豆子加餅乾、越橘汁,看起來都很乾淨。甜點有檸檬派或者是芝士派,水果方面也比普通學校高級得多,這樣的出品完全是餐廳的標準。
義大利:義大利的飯堂夥食選用食材的標準絕對在全球數一數二,大部份的學校都會選用附近種植的有機產品來烹調,而且由於食素對身體有益,因此飯堂不會天天推出葷菜。紅蘿蔔、櫻桃蘿蔔、彩椒、馬鈴薯、番茄,加上魚肉、麵包和水果,雖然基本都不是熱菜,但是搭配起來非常健康。
英國:英國學生餐的三大主題——土豆、麵包、青豆。肉和蔬菜都不多,長期這樣吃很容易發胖。
日本:說到營養均衡易消化,日本的飯堂絕對是佼佼者,葷素搭配,口味偏清淡,另外還會為學生準備好鮮奶、水果和湯,雖然少肉多菜,但擺盤整齊乾淨,感覺吃起來會非常舒服。
韓國:醬湯、泡菜是韓國學校飯堂中最最不可缺少的菜式,以粗糧飯為主,另外還會有年糕、辣蘿蔔及涼拌菜等吃韓國料理時常見的餐前小吃。食材豐富,整體營養搭配得比較均衡。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張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