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2018「第八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在深圳召開,會上公布「2018年度全球儲能產業十大人物」,
科陸電子董事長饒陸華、北控清潔能源執行董事、執行總裁王野,
南都電源總裁陳博、廈門科華恆盛董事長兼任總裁陳成輝、
猛獅科技董事長陳樂伍等人入榜。
楊裕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裕生: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9年度獲何梁何利化學科技進步獎,2015年獲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中國電池行業終生貢獻獎」,2016年獲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小型電動車產業特別貢獻獎」,2017年獲中國能源研究會「2017中國儲能傑出貢獻獎」。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部委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
楊裕生長期致力於推動軍用化學電源創新發展和應用。指導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基金、國家863、國家973和軍隊科研項目。以鋰-硫電池作為高能量電池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硫-碳正極材料「主鏈導電,側鏈儲能」和「炭孔藏硫,多式儲能」的結構設計新思路,研製成比能量300瓦時/千克的高比能量電池。他是國內電化學電容器及其材料的最早研究者之一,研究出數種高功率的多孔電容炭材料和電化學電容器,總結出電容器理想炭材料的「6高」理論(高比表面、高中孔孔容、高電導率、高密度、高純度、高性價比),獲得全軍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超高功率鋰離子電池技術方面,提出了全極耳引流技術,研製了超高功率鋰離子電池,滿足了新概念武器裝備的需求。積極參與我軍新型裝備用特種電池的論證和研製工作,解決了新型裝備用電池研製中的多項難題,滿足了新裝備的用電需求,有力促進了新型裝備的研究進展。首次論證了跟隨美國研製的「可再生燃料電池」能量轉換效率低下的局限性,提出比能量相同的鋰離子電池儲能方案並組織研製成功,少用光伏電池板800公斤,使我國第一個臨近空間飛行器得以「輕裝」升空,並從而奠定了我國這類飛行器的儲能方向。
在規模蓄電方面,申請人從「十五」期間就開始推動液流電池技術研究,他提出有機電合成與蓄電雙功能液流電池的節能新原理,實驗證明可節能50-60%。組織研製出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長壽命、高效率、低成本的鋅鎳單液流電池。提出了電池性能及其經濟性評價的ycc指數公式,對客觀評判各種儲能電池技術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他是多家液流電池企業成立的積極支持者之一。楊裕生大聲疾呼正確認識和對待鉛酸電池,領頭創辦每兩年一次的鉛酸電池新技術研討會,在我國持續倡導發展鉛炭電池,並與多家電池企業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促進了鉛酸電池新技術的發展。研究了鉛炭電池用的多孔炭材料及其工程化,有力地推動了鉛炭電池在國內儲能領域的應用。
楊院士無私為國、仗義敢言,促進電池及相關行業健康發展。他以現有電池水平及合理使用電池為依據,在國家層面參與電動車路線和可再生能源儲能技術的發展論證,主張我國純電動車的發展應以微小型為突破口,大中型電動車應以增程式為主,批判以燃料電池電動車為現階段發展重點的「氫經濟」論。他大力支持發展低速電動車,不斷為低速電動車正名、呼籲、辯論,認為它是電動自行車和摩託車的升級換代產品,符合我國城鎮化發展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歷史性需求,對促進低速電動車發展助了一臂之力。他提出「以谷電代油」和夜間充電以利於平抑電網的峰谷差等能源發展新思路;論證了「換電」的經濟不可行性。他最先指出電動汽車高補貼政策的危害性,建言電動車補貼降低和退坡政策,並提出實行中國式的積分制,以鼓勵發展既節油又減排得車種。他堅持「安全第一」的電池研發和應用理念,積極推進電動車中磷酸鐵鋰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和應用,反對規模儲能中引進鈉硫電池。他上述觀點和主張的正確性,正被我國電動汽車十幾年來的發展實踐所證實,也得到電動汽車行業和儲能電池行業越來越廣泛的認同。
吳鋒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鋒: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材料學科傑出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院士長期從事新型二次電池與相關能源材料的研究開發工作。率先提出採用輕元素、多電子、多離子反應體系實現電池能量密度跨越式提升的學術思想,研發出高比能二次電池新體系與關鍵材料,得到國際同行的矚目與高度評價。自主開發出一系列鋰離子電池關鍵新材料、電池製備新工藝和電池安全性技術,為我國鋰電產業更新換代、進入國際高端產品市場提供了技術支持;提出通過系列關鍵材料的協同作用提高電池本徵安全性,發明了安全性電極、複合型陶瓷類聚合物隔膜、具有阻燃性和電化學兼容性的電解質體系;率先提出電池系統安全閾值邊界的概念,並開發出識別與控制技術。發明了含鋰儲氫合金及其製備方法,打破了國外對儲氫合金的專利壟斷,主持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鎳氫電池中試基地,實現了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設計建成我國第一條鎳氫電池自動化示範生產線;研發出系列鎳氫動力電池組並成功應用於多款混合動力汽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探索不同二次電池體系間的技術融合,在電池反應理論、關鍵材料和工程化技術方面取得了創新突破,為我國二次電池的產業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已培養出56名博士和50名碩士,多人成為我國相關領域的技術骨幹。他所領導的973、863基礎和應用研究團隊成員,有些已成為我國二次電池與新能源材料領域的領軍人才。
吳院士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均排名第一;獲得4項國際獎和1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12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4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16年獲國際車用鋰電池協會(IALB)首次頒發的終身成就獎;2017年當選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獲得國防科工委高校優秀教師、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中國電池行業特殊貢獻專家、北京理工大學師德標兵等稱號;被國家科技部聘為973新型二次電池項目連續三期的首席科學家;被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在國際相關學術會議做大會報告30餘次;在Adv. Mater.、Nature Commun.等著名學術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400餘篇,主編學術著作2部,參編多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81項。
吳院士曾任國家高技術(863)功能材料專家組成員、副組長,國家高技術(863)新材料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常委,國家科技部鎳氫電池專家組組長和國家高技術(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總體組專家。現任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國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準入專家委員會委員,並連續13次擔任中美電動汽車與電池技術研討會主席,7次擔任動力鋰電技術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主席。
丁玉龍
英國伯明罕大學教授
丁教授1985年本科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1988年在該校獲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先後任助教、講師和副教授。1994年11月在英國CVCP海外獎學金資助下赴英國伯明罕大學攻讀博士並於1997年獲工學博士學位。其後四年作為博士後研究員任職於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和英國伯明罕大學。2001年獲英國利茲大學終身教職,先後任講師、高級講師和教授,並擔任利茲大學顆粒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2009年入選第二批國家「千人計劃」,創建利茲大學-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聯合儲能技術研究中心,並擔任首任中心主任;現為英國伯明罕大學首任J. Chamberlain(資深)講席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Highview首席教授、伯明罕儲能研究中心首任(創建)主任、英國伯明罕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聯合研究與教育中心共同(創建)主任、英國伯明罕大學-國家電網全球能源互連網歐洲研究院聯合實驗室共同(創建)主任。
丁教授近30年的研究一直以能源和環境為中心,其中近二十年來的研究聚焦儲能科學與技術;先後主持和參與能源材料、能源過程、過程強化、多相系統輸運現象等方面研究項目近100項(總額超過5000萬英鎊)。丁教授申請專利40餘項(發明專利20餘項),出版專著1本,編著12本,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SCI收錄近250餘篇(引用次數超過15000次,H因子約為53),最近被Thomson Reuters評為全球工程科學領域近十年來最具持續影響力的研究者之一。擔任德國宇航中心能源科學研究評估委員會委員和歐盟技術創新平臺智能能源網絡儲能委員會委員;擔任『儲能科學與技術』雜誌創刊主編和現任主編;他是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委員會的發起人,並擔任其顧問;擔任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擔任過荷蘭殼牌石油公司(Shell)、美國NetScientific集團、英國葛蘭素(GlaxoSmithKline)、美國寶潔(P&G)和中國鞍鋼集團等公司的技術顧問。擔任包括英國利茲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東南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等院所的客座教授。
丁教授研發的複合相變儲熱材料以及基於這類高性能儲熱材料的儲熱式電鍋爐及電暖器研究成果已經開始商業應用;他發明的深冷儲能技術獲2011年『The Engineer』能源和環境獎及綜合獎,和2012年Rushlight能源環境及輸發電獎。
饒陸華
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饒陸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1996年8月創辦了深圳市科陸電子有限公司,並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饒陸華連續當選深圳市第四、五屆政協委員。他提交的《關於加大對我市企業自主智慧財產權創新和維護經費支持力度的建議》議案、《關於組建我市智慧財產權研究機構的建議》議案分別被評為2005 年度優秀提案一等獎和二等獎。饒陸華董事長已獲得「企業優秀管理者」、2001年深圳市福田區第三屆「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廣東省優秀民營企業家」、2004年深圳市南山區「質量振興工作先進個人」、2011年「深圳市市長獎」等榮譽稱號以及2003年「深圳中小企業傑出獎」、2007年「深圳總商會參政議政獎」等獎項。
饒陸華同時擔任著中國計量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理事、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理事、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理事、深圳市工商聯副主席、深圳市工程師聯合會副會長、深圳市儀器儀表學會會長、深圳市軟體行業協會副會長、深圳市青年企業家聯合會副會長等多項社會職務。
科陸電子是我國電力行業第一家設立智能電網院士工作站、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公司共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3項、深圳市科技進步獎4項、科技創新獎1項;承擔了3項國家863計劃專項科研項目和多項廣東省、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申請國家專利505項(其中發明專利288項)、國際專利1項,獲得授權的專利有258項(其中發明專利81項);參編標準65項。
科陸電子通過沉澱16年的電力電子技術創新經驗,掌握並擁有本行業的核心技術,已成為國家智能電網領域核心設備供應商,在標準儀器儀表和用電管理系統領域處於行業龍頭地位是業內公認的智能電網領域產品線最完整的A股上市公司,產品集中於智能電網、節能減排、新能源三大產業領域。
饒陸華同志創辦的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電力行業中,以後起之秀的姿態,迅速崛起。隨著公司持續的技術創新及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公司近幾年來儲能業務呈現快速穩定發展,核心競爭力逐步提高,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發展前景良好。
王野
北控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執行總裁
王野,高級工程師,中國第一批核電專家之一。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擔任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在中國負責建設了近30座光伏發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了600兆瓦。2011年獲青海省能源開發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委任為委員會專家,是國內太陽能發電行業的著名技術專家。2015年5月獲委任為北控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於2015年10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16年榮獲「2016年度中國能源創新企業家」稱號。
王野參與了有關光伏發電技術的研究項目,參加編制並審批了多項光伏發電領域的中國國家標準,由他領導編寫的多項光伏發電設備的技術規範已廣泛的應用於光伏發電行業中。
王野在中國負責組織建設了幾十座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超2吉瓦,曾負責組織建設我國第一座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我國第一座百兆瓦級地面光伏電站(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併網光伏發電站,獲得青海省科技廳頒發科技成果獎)及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儲能離網光伏電站。該電站採用離網型全光伏儲能發電模式,以微電網構架搭建的光儲離網電站,不帶任何其他轉子發電電源,光伏總裝機容量7.203MWp,儲能總容量為25.7MWh。採用鋰電池儲能系統5MWh、鉛酸蓄電池儲能系統20.7MWh,解決了曲麻萊縣城常住戶3866戶,11429 人長期無電、缺電問題。
王野帶領技術團隊獨立自主進行研發,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站能量管控系統。採用創新的多裕度功率控制技術、異步並行電力組網技術、蓄電多體混合調配技術、多電壓源和多電流源聯動調控技術、黑啟動控制技術等創新的微電網技術方式,在實現新能源安全穩定供電同時,還實現了蓄電池儲能供能綜合子系統,做到即供即儲、多類型儲能混合調配,大大延長和提高了蓄電池的使用壽命和效率,增加的收益可以用作電站系統運營維護的費用需求,提高了投資效益。
2017年王先生牽頭投資建設西藏嘉天羊易光伏電站儲能項目位於海拔4700米的拉薩市當雄縣,儲能系統總規模為 4.5MW/20.7MWh;項目從設計到併網,僅歷時三個月,是目前我國海拔最高、建設周期最快、容量最大的投入商業運行的儲能項目。世界上海拔最高容量最大的儲能電站:獨特的設計,使電池在高海拔超低溫環境下能夠正常充放電該項目實現了18臺PCS在V-F控制下並聯聯網運行,在國內外屬於首次,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調頻系統響應速度快可達到100ms級。
2017年,王野帶領團隊籌建了北控智慧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並先後建成西藏羊易、江蘇鎮江、澳大利亞南澳等一批儲能項目,積極探索技術應用的商業模式與技術水平,致力於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最優化儲能系統解決方案。
陳博
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陳博先生自2003年起任南都電源總裁以來,以敏銳的戰略視野、強烈的創新意識,帶領南都電源開拓進取,通過強化技術創新與市場創新,積極推進轉型升級,不斷為新能源動力、儲能及通信信息行業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及綜合運營服務。
南都電源作為全球綠色智慧能源行業的引領者,在高端工業電池領域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世界500強客戶超過50家。「南都」現已成為國際工業電池行業的著名品牌,通過國際領先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不斷推動全球新能源領域技術進步。
陳博先生具備極強的創新精神,在企業戰略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運營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不斷銳意進取。公司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認可實驗室等最高端的研發平臺,創新能力卓越,擁有以高溫電池、鉛炭電池、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集成等為代表的國際領先的產品與專利技術。在業務結構上,公司積極面向新能源轉型升級,產品從傳統的通信後備領域轉變為面向通信信息、新能源動力、新能源儲能及節能環保四大領域全面發展的格局,在經營模式上從產品銷售到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再到運營服務進行轉型。同時,深化整合,公司形成了「原材料—產品應用—運營服務—資源再生—原材料」的全封閉產業鏈,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及資源高效再利用,構築了全產業生態體系。
基於高端工業電池領域的技術與產業優勢,南都電源面向新能源儲能及動力領域積極推進轉型升級,並不斷探索新的商用模式,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公司憑藉國際領先的儲能電池技術,使儲能系統成本持續下降並滿足商用化需求,2016年,公司在行業內首創「投資+運營」的商用模式,成功開創全球儲能技術商用化,為用戶實現削峰填谷節能應用,真正實現不依賴於補貼的商用化儲能,推能分布式能源應用的發展。
南都電源儲能系統「投資+運營」的商用化新模式迅速推廣、建設和投運,投運規模躍居全球第三。並在國內首創了以開發區為軸心的平臺戰略合作、園區用戶側配網調峰儲能電站、數據中心削峰填谷+備電服務的新型應用、工業企業削峰填谷+電能質量改善的運行方案等多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同時通過持續構建基於雲數據的能源管理平臺,打造最具前景的能源網際網路。截止2017年12月底,南都電源儲能「投資+運營」模式總籤約量超過1.67GWh,儲能商用化已建項目為14個,規模為300MWh;處於在建狀態的項目為5個,規模66MWh;待建項目為13個,規模為422.2MWh。
南都電源作為總承包方,為客戶提供儲能電站的整體設計、系統集成和運營維護服務,開展工業園區內企業的配電儲能建設,橫向和縱向推進儲能用戶落地,在國際新能源領域產生極大影響,得到了業界與媒體的高度關注,成為全球儲能行業的領軍企業。
基於南都電源為引領全球儲能商用化做出的卓越貢獻,陳博先生獲評「2017年中國儲能產業最具影響力人物」、「中國電池行業功勳企業家」、「優秀杭商」、「 2017儲能年度人物」,南都電源獲評「2017年中國儲能產業最具影響力企業」。
陳博先生長期以來積極參與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擔任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等社會職務,支持民間公益發展,重視和保障員工權益,注重環境保護,從產品設計、製造、應用、回收等全產業鏈實現綠色、環保,積極行使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陳成輝
廈門科華恆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總裁
陳成輝,中共黨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授級電氣工程師、福建省優秀專家、清華大學EMBA碩士。2010年至今任廈門科華恆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總裁。先後榮獲福建省五一獎章、福建省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福建省科學技術獎、海西產業人才高地創新領軍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亦麒麟「第二屆新創工程領軍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
主要科研成果
1988.08-1989.11 國家首批火炬計劃項目「UPS1000」第一完成人;
1989.12-1990.01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交流正弦波不間斷電源系列」第一完成人;
1994.03-1995.12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TSR高頻化通信用開關整流電源」第一完成人;
1993.01-1994.12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FR10在線式不間斷電源」第一完成人;
1995.01-1996.12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智能型R10I小功率在線式不間斷電源」第一完成人;
1999.06-2000.12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5-20KVA功率不間斷電源」第一完成人;
2000.06-2002.06 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FR-UK系列大功率不間斷電源」第一完成人;
2001.06-2002.12 高頻化通信用逆變器項目第一完成人;
2003.01-2004.12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6-15KVA高頻化超小型不間斷電源」第一完成人;
2003.10-2005.03 國家火炬計劃「電力系統專用不間斷電源」項目第一完成人;
2005.04-2006.10 福建省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30-150KVA三相模塊化不間斷電源」第一完成人;
2006.12-2009.12 國家發改委新型電力電子產業專項及國家重點新產品 「數位化節能型工業動力優化 裝置產業化」第一完成人;
2007.10-2009.12 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100-400KVA三相模塊化UPS」第一完成人;
2007.11-2009.07 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節能型電梯安全保護電源」第一完成人;
2008.08-2011.02 國家發改委電子信息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項目
2009年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項目「信息設備用網絡型大功率高性能不間斷電源(UPS)產業化」第一完成人;
2009.08-2012.12 2011年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產業化專項項目「基於IGBT模塊應用的高效節能電力電子變換裝置」第一完成人;
2012.10-2013.10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儲能式超級電容器不間斷電源UPS」第一完成人;
2012.10-2015.12 國家863課題「重大工程儲能電力電子系統應用示範」第一完成人;
2009.10-2012.06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第二完成人;
2011.01-2013.06 國家工信部2012年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高頻環節逆變器技術在節能降耗與新能源變換裝置中的應用」第二完成人;
2012.01-2012.12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三電平高頻化節能型不間斷電源(UPS)」第二完成人;
2013.06-2015.06 國家2014年雲計算工程項目「數據中心機房配套研發設備及推廣」第二完成人。
陳樂伍
廣東猛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樂伍,高級經濟師。美國 Georgia College & State University工商管理碩士(MBA)畢業。2001年發起設立廣東猛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現任董事長。猛獅科技是儲能產業的高新技術上市企業,控股參股的海內外企業70餘家,業務範圍涵蓋了可再生能源發電、智慧能源管理和輸配電、高端鋰電池製造、儲能系統和儲能電站的建造和運營、電動智能交通工具的設計開發和製造、新能源汽車租賃運營等領域。
數年來,陳樂伍先生一直致力於儲能行業技術的研究及產業化工作,其及其領軍的猛獅科技(含子公司)研發團隊先後承擔多項省級科技項目,包括「基於大數據驅動的車用動力電池壽命管理平臺關鍵技術研發」、「基於電網協調的複合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發」、「新型高功率鋁-石墨二次電池關鍵技術研發」,我國十五「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實用型電動轎車課題、「電動汽車智能動力電池包研究」、「採用管狀極板和膠體電解質的太陽能、風能發電系統儲能電池」「兆瓦級高速大容量複合型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發」等,由於研發成果突出,2017年其領軍的猛獅科技旗下子公司江蘇峰谷源與江蘇大學的合作項目《平抑功率波動的大型併網光伏電站關鍵技術研究和產業》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二等獎。陳樂伍及其領軍的廣東猛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項目共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5項;猛獅科技(含子公司)研發團隊,擁有專利共400項,其中發明專利61項,實用新型265項。陳樂伍主導的技術團隊還參與了多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起草工作,中國摩託車電池國家標準、蓄電池電解液國家標準和鋰離子動力電池國家標準、啟動用鉛酸蓄電池國家標準、鋰離子蓄電池總成通用要求行業標準、起停用鉛酸蓄電池技術條件行業標準等。
近年來,猛獅科技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還利用自身在清潔能源發電領域的資源和優勢,穩步推進光伏扶貧項目,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成效顯著。
陳樂伍先生在儲能行業及社會經濟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汕頭市政協常務委員,汕頭市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汕頭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汕頭市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理事,曾榮獲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廣東省優秀留學生青年回國創業之星、汕頭市科技先進工作者、汕頭市優秀專利發明人、汕頭市勞動模範等稱號。
James Biggins
TÜV南德意志集團全球風險諮詢公司常務顧問及美國儲能技術委員會主席
Managing Consultant of TÜV SÜD Global Risk Consultants & the Chair of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on Energy Storage Systems.
James Biggins是TÜV南德意志集團全球風險諮詢公司(風險管理和財產損失諮詢公司)的常務顧問。Biggins先生獲得了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消防與安全工程本科學位,是伊利諾斯州的註冊專業工程師,是一名專業認證的安全專家,同時也是國家消防協會(NFPA)和美國消防工程師學會(SFPE)的成員。他目前是幾個NFPA委員會的成員,也是美國儲能技術委員會主席。
James Biggins is a Managing Consultant in the Chicago office of TÜV SÜD Global Risk Consultants, a loss prevention engineering and consulting company. Mr. Biggins obtained his degree in Fire Protection and Safety Engineering from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 is a registered professional engineer in the state of Illinois, a Certified Safety Professional and a member of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NFPA) and Society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s (SFPE). He is currently a member of several NFPA committees including being the Chair of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on Energy Storage Systems.
張華民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張華民,國際著名燃料電池與液流電池專家。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大連融科儲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科學家,國家能源局「國家能源液流儲能電池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能源行業液流電池標準化技術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電工委員會IEC/TC21 JWG7國際標準項目負責人。被聘為科技部973項目「大規模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的基礎研究」首席科學家。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
張華民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60餘件,主持制定國際、國家及能源行業燃料電池和液流電池標準20餘項。研究成果榮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1項,遼寧省企業重大成果獎1項,遼寧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中國電化學貢獻獎、液流電池標準化貢獻獎等多種獎項。
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發掘「2018全球儲能產業十大人物」背後的感人事跡,鼓勵儲能領域各行業從業者及社會公眾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儲能事業,踏實工作,創優爭先,激勵儲能各領域更多領軍人物銳意革新、積極進取,從而達到「弘揚行業人物精神,樹立
儲能人物標誌」的目的,為我國儲能產業新局面營造一種更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