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韶山,偉人故裡,花團錦簇,越「紅」越生動,越「融」越耀眼。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雙至,長假期間,儘管陰雨霏霏、寒流來襲,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遊客對韶山紅色旅遊景點的打卡熱情。
韶山,遊客數量直逼歷史高峰。
在毛澤東廣場依然人山人海。
人們紛紛給毛澤東銅像獻上花籃。
遊人們行鞠躬禮。
風雨中,金燦燦的菊花搖曳生姿。
10月5日上午11點45分,韶山毛澤東廣場人聲鼎沸。人們三五成群,或撐著傘、或套上雨衣,從四面八方湧來,沿著紅地毯徐徐向毛澤東銅像矗立的地方湧動。
銅像前,擺滿了遊客敬贈的花籃,金燦燦的菊花承載著人們的祈願和祝福,在風雨中搖曳生姿。
毛澤東同志故居前站滿了遊人。
故居門前的遊客摩肩接踵。
排長隊的遊客們興致不減。
人們流連在故居的周邊意猶未盡。
據韶山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統計,5日當天從全國各地來到韶山各景區景點旅遊的人數達到6.71萬人次。而在中秋國慶假期前五天,韶山各大景點共接待遊客超過26.8萬人次,直逼往年數據高峰。
觀潮君在韶山實地採訪時注意到,不單與毛澤東同志相關的系列景點人流量巨大,剛試營業的楊林鄉紅林花海等旅遊項目也是遊人如織。
紅色遊帶動了周邊遊,讓韶山的旅遊資源和市場不再單一,充滿活力。
韶山市近幾年發布的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2017年,韶山各景點全年接待遊客205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0.28億元;2018年,韶山各景點全年接待遊客2382萬人次,旅遊收入70.5億元;2019年,韶山各景點全年接待遊客256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6.6億元——連年攀升,一路飄紅。
那麼,韶山遊無疑是信仰的力量所召喚,但如何讓「紅色旅遊」紅遍全域,背後的運維值得探究。
觀潮君在與韶山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採訪中發現,以「紅色旅遊」為龍頭,以融合創新為路徑,聚焦紅色主題,打造紅色品牌,積極探索「紅色旅遊+」,全力打造全域旅遊,是韶山引領和推動紅色旅遊產業蓬勃發展的內生力量。主要是圍繞「融」字做文章,全力優化旅遊軟環境,推動旅遊市場多領域,促進文旅產業再升級等,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做法。
融機制,完善文旅產業發展頂層設計
全域旅遊,重在「全域」。全市「一盤棋」「一條心」是韶山旅遊業蓬勃發展的根本前提。
「早在2016年,韶山市就開始布局全域旅遊發展,明確全市以「紅色引領、旅遊主導、創新驅動、城鄉統籌」的戰略,首次明確旅遊發展跳出地域局限,覆蓋全市247平方公裡行政區域,拓展全域旅遊新格局。」韶山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將這一發展目標落到實處,韶山將全域旅遊工作納入年度考核,成立旅遊警察大隊、旅遊市場監管大隊、旅遊巡迴法庭、旅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組建旅遊執法綜合指揮中心,並編制紅色旅遊服務業標準112個,實行正負激勵引導,創造性推出「七天無理由退貨」「先行賠付」「紅黑榜」等特色制度,全心打造全市旅遊軟環境。
不單如此,韶山還出臺了一系列民宿發展、旅遊營銷、旅遊用地等扶持政策,吸引一批企業落戶韶山,撬動全域旅遊建設。
2019年,韶山鄉韶陽村獲評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融業態,促進文旅產業鏈轉型升級
「紅色旅遊+」到底「+」什麼?韶山市的思路很明確,那就是深挖紅色旅遊內涵,與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和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形成多種旅遊業態跨界疊加的深度融合發展模式。
目前,韶山已形成以《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大型實景演出、韶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等為代表的「紅色旅遊+文化創意」的融合發展模式;以發展觀光、休閒、民宿等新業態的「紅色旅遊+現代農業」的融合發展模式;以著力將企業建成景點、將生產線打造成觀光線的「紅色旅遊+工業」的融合發展模式;以致力將韶山全域打造為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的「紅色旅遊+教育」的融合發展模式。
如今,韶山創成星級休閒農莊、鄉村旅遊區(點)20餘處,紅林花海等10多個農旅項目競相發展,年接待遊客80萬人次,帶動近60%農民增收致富。2019年,韶山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正成為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的標杆。
今年10月1日起,楊林鄉紅林花海對外開放。
融要素,夯實文旅產業服務基礎
吃住行,是遊客關注的要點,也是旅遊服務的基本要素。觀潮君發現,韶山在突顯吃的特色、增強住的品質、優化行的環境方面苦練內功,致力於讓遊客「吃得好」「留得住」「遊得暢」。
土生土長的韶山人周強利用自家的房子開了一家本地菜餐館,他說:「以前一到節假日,衝裡(韶山核心景區)就堵得一塌糊塗,堵完之後給韶山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現在有了換乘中心,遊客體驗好了,留得住了。」這兩年,他的餐館除了旅遊團餐,更多的是住在周邊酒店的遊客過來品嘗當地菜餚。
近年來,韶山不但有獨具韶山特色的毛氏菜系,培育出毛氏紅燒肉、韶山賓館、毛家飯店等全國知名品牌,還鼓勵社會資金投資中高端特色民宿,滿足遊客個性化需求。在實施遊客換乘模式,與高鐵、高速無縫對接的基礎上,韶山還打造鄉村旅遊風景道、城市綠道、健身步道、濱水步道和全域旅遊標識導引系統與之配套,形成「高速+高鐵+公交+換乘+慢行」的高效旅遊交通網絡。
韶山遊客換乘中心的投入使用,解決了遊客的交通問題。
觀潮君認為,韶山紅色旅遊與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和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跨界疊加深度融合發展模式,打破了發展桎梏,實現了質效雙增,為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的成功經驗。
來源:觀潮的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