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是《小森林》,《小森林》這部電影有韓版和日版。所以,這兩個版本的我都看啦!我個人比較喜歡韓版的小森林!看完這部電影就一個感受,又想騙我去種地!!)
媽媽說:想把你種在這裡,想讓你紮根在這裡。每當你累了的時候,如果能記得這裡的泥土、風和陽光,總有一天能夠抖抖土,重新站起來。
在首爾漂泊的惠媛,因為考試失利回到故鄉鄉下,開始一段自給自足慢節奏的生活。一身倦怠的惠媛在這裡找到久違的歸屬感。在雪地裡找到薄雪覆蓋的食材,為自己做一頓平常的晚餐,看著熟悉的環境分外的安心。
惠媛的姑媽問惠媛:」為什麼回來?」
惠媛那句:「肚子餓」。
是呀,我們這些漂泊在外的人,每天清晨混亂不已,總是忘記吃早餐;總是囫圇地吞咽著快餐,步履匆匆地奔走在路上;偶爾在餐館看到熟悉的家鄉菜,滿懷期待的品嘗,原來不是記憶中媽媽做的那種味道;遇見說鄉音的小販,僅僅因為多說了幾句話而開心不已。漂泊在外的人,你累的時候,吃到家鄉菜,能夠記氣故鄉的泥土、風和陽光,總覺的明天我一定能夠扛過去。
大人的世界就像是苦苦澀澀的米酒,而長大了就再也回不去那個甜米露般的童年時代。
惠媛在故鄉碰到了兒時的同伴載夏和銀淑,看著兒時的同伴,總是不自覺的想起小時候,小時候媽媽做過的食物;小時候的自己;小時候和他們一起經歷的趣事。惠媛按照兒時的記憶,做那些難以忘懷的美食,追尋兒時學會的技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獨自養活自己。
電影看到這裡的時候,像我這樣生活在鄉下的人,真的超級有共鳴。看惠媛和載夏和銀淑一起在河邊撈小蝦的時候,會想到我小時候和奶奶一起坐在田埂看星星,會想到小時候晚上和哥哥們一起捉知了;看惠媛用桂花做鮮花意面的時候,會想到小時候奶奶做的榆錢飯,桂花飯,會想小時候總是爬的很高摘桂花,偷吃剛摘的桂花趣事;看惠媛養的五狗,會想到小時候陪伴我和妹妹多年的大狼狗;看載夏種的蘋果園,會想到爸爸種植過的蘋果園和那些在小時候在蘋果園拍過的照片。只是時光依舊,人、物、景、情卻不知該走還是該留?
春天種得比較早的是土豆,雖然還很冷,但會在土壤裡發芽,露出地面,發芽之後就會開花、結果,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時機。等待著,等待著,等著,只有學會等待,才能嘗到最美味的食物。
惠媛在鄉下種種蔬菜,偶爾約上幾個好友;偶爾一個人安靜地做一頓精緻的午餐;偶爾看看書籍。偶爾騎著自行車旅行。在慢格調的生活中安撫自己的心靈。故鄉就是惠媛的小森林,故鄉就是惠媛心靈的休憩的淨土。
在這時候,我們才想到載夏的那句話:「在城市生活久了就會知道,幹農活是個多麼不錯的職業。」因為身體上的勞累遠比心靈上的勞累輕得多。
才知道原來我們所有人都像早春種下的土豆,會在土壤裡發芽。也會在時光中等待,等待著,等待著收穫。
這部電影真的適合春天看,那種清新的格調,那種電影中美景,那種電影中細膩的情感,那種安安靜靜、乾乾淨淨的敘事方式,真的好治癒!
韓版《小森林》與日版《小森林》對比:(以下完全都是個人拙見)
韓版《小森林》整個電影的畫面清新,唯美。電影立意從個人出發,電影中強調更多的是惠媛在美城的成長,人物的情感表現充分。清爽的格調,小角度的立意,更為貼近的生活。引起我的共鳴。所以,想我這樣人生格局小的人更喜歡的韓版《小森林》。
日版《小森林》整個電影鏡頭畫面更為空靈,禪意濃鬱。電影的整體立意更為高遠,告誡人們對待自然要有敬畏之心。人物情感表露過於隱晦,人物性格透著日式的壓抑。但是電影介紹的美食更為細緻入微,敘述方式如流水,不急不躁。所以,日版《小森林》更為值得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