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大菜場攤位費15年沒漲 低菜價引校外居民趕集

2020-12-20 東方網

原標題:華中科大菜場攤位費15年沒漲 低菜價引校外居民趕集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希攝影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黃士峰

  昨日8時,光谷居民蔡女士來到華中科技大學集貿市場,花3.8元買了一斤有機花菜,這裡的有機花菜比附近菜場每斤便宜兩角錢。

  這家菜場因為菜價比周邊低,吸引了學校周邊許多居民前來買菜。

  這裡的菜價為何便宜?這與該市場攤位費15年未變有直接關係。「不漲攤位費,目的是平抑菜價。」華中科大集貿市場經理鄂駿說,市場管理員每天都會與菜販溝通,親自寫明菜價。

  菜價低客流翻番

  昨晨,華中科大菜場的攤販們正忙著鋪貨,鄂駿和另五位管理員穿梭其中挨個兒寫每一種菜品的價格。「你這白絲瓜賣2元,青絲瓜應該便宜一點吧?」一位管理員與菜販協商。「好,那就1.8元。」菜販滿口答應。

  控制菜價是管理員每日工作的第一項任務。如果雙方談不攏,怎麼辦?

  鄂駿解釋,管理員心中都有桿秤,他們每周都會2-3次到蔬菜批發市場、周邊的菜場和超市去打探菜價,有時遇到較真的攤販,管理員就帶他們去別的市場轉轉,讓他們心服口服。

  見記者採訪,家住關山大道保利花園的李爹爹主動對記者說:「這個菜場菜價確實便宜,而且賣相好,菜場也乾淨衛生,我來這裡買菜五六年了。」

  菜場副經理鄒瑜表示,如今菜場每天客流量1.2萬人,比三年前翻番。

  記者就豆角、有機花菜、絲瓜三個菜品,與附近一家批零兼營的菜場比較,有機花菜持平,絲瓜和豆角華中科大菜場便宜。

  如果玩秤就趕出菜場

  「華中科大菜場管玩秤是最嚴的,三年沒有一起關於缺斤少兩的投訴。全國各地的同行都來學經驗。」洪山區質監局計量科蘇科長說。

  昨晨,記者看到,管理人員在巡查中,隨意將對講機放到6個攤販秤臺上,顯示均為295克。「對講機就是295克,平時巡查時就靠它。」鄂駿介紹,但凡玩秤,第一次不僅10倍賠償,還停業寫檢討並對外公布,第二次就直接取消經營權。

  菜販們表示,以前確實有同行玩秤被罰,不光彩也沒意思。重慶小夥陳小武說:「菜市場的名氣打出來了,來買菜的客流明顯增多了,地大的老師和附近的居民都到我們這裡來買。我每天都要進上千斤菜。」

  華中科大退休教師陳老師說:「這個市場確實管得好,無論水產還是蔬菜,絕不差一兩。」

  15年不漲攤位費

  15年菜攤費沒變,是真的嗎?

  49歲的陳興全26年前隨父來華中科大賣菜,他說,「這個菜場2000年開業,15年攤位費確實沒變。」來自陽新的駱師傅等多位攤販也證實了這一說法。

  集貿市場靠什麼支撐運營呢?「這個市場就姓『公』。」鄂駿介紹,讓利於民,這是學校和後勤集團的定位。市場運營成本主要靠賣日用百貨的門面支撐,另外在「省」字上做文章,辦公室的防盜門生鏽都沒換,能用就行,菜價標牌沒收攤販一分錢,是找學校木工定製的。

  漬水和腥臭味是大多數菜場的衛生頑症。該市場規定殺魚必須在盆子裡,垃圾要及時清理。菜販如隨意扔菜,要罰款並通報批評。每半個月菜場所有經營戶進行搬家式大掃除,不合格的停業繼續打掃衛生。「雖然還是大棚菜場,依舊水泥地面,但菜場用管理彌補硬體設施不足,經營戶都很配合,10年以上的老經營戶超8成。」鄒瑜說。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從批發市場到檔口菜價約漲一倍菜市場高價攤位費逼高了菜價?
    從調查情況來看,一般從一級批發市場到菜市場,菜價大約要上漲一倍左右。漲幅過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菜市場攤位費高,政府缺乏直接調控力,最終高昂的攤位租賃費用,肯定要轉嫁到買菜市民的身上。梁阿姨告訴記者,新市場所在的地段算不錯,但周邊的居民還沒有形成到新市場買菜的習慣。在開拓新客源的階段,目前市場租金成本太高,"降到每月1000元左右,比較合理。"    梁阿姨帶記者在市場轉了一圈,20多個肉檔的攤位,只有7家開門營業。"租金高,生意不好,很多檔口不開門。"她說。
  • 菜市場攤位費連年上漲如何應對,90後菜農擺攤年入百萬
    但隨之而來的攤位費上漲,又推動了菜價貴在最後一公裡的現象,讓菜農們喜憂參半。賣菜的環境好了,進來的人多了,但攤位費提高了成本,能不能多賺錢還不好說。菜農老李在小越菜場賣菜十多年了,今年菜場改造後攤位進行投標,標底5萬起步,這讓賣了十多年菜的老李很是苦惱。兒子勸他不要再去城裡賣菜了,起早貪黑也賺不到錢,還不如在家裡管孫子。
  • 蘇州菜場不賣菜?
    並且,一番改造下來,等原先的商戶回來,攤位費必定要漲的。 正式動工前兩個月,商戶們已聽說了消息。風言風語跟著冒出來。「有人說政府想打造統一的旅遊區塊,整個菜場將被拆掉,我們這些人都得走。」賣南北乾貨的葛叔說,他大學畢業,是商戶們中間最有文化的人之一。包小餛飩的範姨聽說的是另外的版本,「改造嘛,改造完再回來。」不過她依舊擔心,幾個月時間不做生意,老客戶都流失了。
  • 合肥東七菜市場改造後攤位費最高漲6倍 眾攤主罷市
    改造好的東七菜市場沒人擺攤,空空如也。今年6月底,瑤海區東七老菜市場改造完成,攤主們本該為此高興,但市場管理方提高了攤位費,倍增的租金讓攤主們難以接受。「改造後租金漲點價也正常,但這價漲得太猛了。」>>>菜場攤主攤位漲價太離譜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改造後的東七菜市場,裡面煥然一新卻空空如也。「3月初開始改造,6月底完成。」孫師傅介紹,改造期間七裡站街道給他們設了臨時攤點,近日天氣炎熱,臨時攤點又髒又臭,環境很差。
  • 臨沂的房價漲了、菜價也漲了,只有工資沒漲了
    前兩天去市場上買菜,發現菜價比以前貴了許多,跟老闆打聽了一下,原來是菜價漲了。有些蔬菜不到半個月漲了都快2塊錢了,剛開始的時候還沒有過年的感覺,這個菜價一下子讓我感覺到了「年味」啊!肉漲了,我可以少吃一點肉,可是菜漲價了,難道我還得少吃菜去,畢竟喝風喝不飽啊!
  • 誰說小菜場沒救了?
    再加上菜場改革之後,租金有所上升。據上海全有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店長姜濤介紹,傳統菜場智慧化改造之後,攤位費最低的2000元,最高的4500元,租金比過去貴了約四成。「租金和管理費的固定支出,從每月3000元上升至近6000元。」
  • 社區菜市場攤位費標準少有公示
    現場  攤位位置不同收費有別  前天中午,魏公村欣欣菜市場買菜的人並不多。記者在菜市場公告欄並沒有發現收費公示,轉悠一圈其他地方也沒有看到。  「收費要公示?沒聽說。每個攤位收費都不一樣咋公示?從來都是籤個合同,市場說多少就是多少。」一位賣蔬菜的攤主這樣說。
  • 百年菜場「唐家灣」已被拆除 白菜價成為過去
    很多攤主在攤位前貼出了搬遷新址  >>>點擊進入相關新聞  東方網5月22日消息:2017年2月23日,將是在唐家灣菜場擺攤10年的盧師傅最後一次在這賣菜,鋪天蓋地的新聞,都在告示著這家滬上百年菜場即將關拆,菜場的二樓擠滿了附近的居民
  • 《吉州區青石街菜市場正式運營》續:菜販全部入場菜價基本穩定
    近日,記者了解到,馬路市場的菜攤已於2月24日全部搬遷至新市場,菜價基本保持穩定。  青石街:馬路菜攤沒了  2月26日,記者再次前往青石街菜市場。路經青石街時,記者發現原本喧囂的街道變得異常平靜,以前不願搬遷的菜攤已基本不見,各門店也退回各自範圍經營,只有少數幾個早餐點和修補攤稀疏地分布在街道兩側不顯眼的角落。
  • 網紅菜場真的火嗎?攤主:生意越來越難做
    永年菜場該負責人說,他們菜場裝修投資不少,但裝修後比裝修前來買菜的人減少估計有一半。原因主要是,來他們這裡買菜的都是周邊居民,對面拆遷後,居民減少了,來買菜的人自然少了。買菜市民減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順昌路373號現在被改建成菜場,那裡菜價比他們永年菜場的便宜。不少市民跑那兒買菜了。
  • 兵分5路 尋找江城最便宜菜場
    昨日,本報報導《蔬菜量大價低,湖北再現「賣菜難」》見報以後,不少讀者打進本報熱線表示,希望能到田間購買便宜蔬菜。同時,也有不少讀者提出疑問「武漢哪裡才能買到便宜菜?」於是,本報記者兵分5路,分別遍尋武漢三鎮菜場,尋找江城最便宜的菜場,讓市民能就近買到價格最優惠的蔬菜。
  • 蘭橋菜場暫停營業,周邊居民還有這些選擇
    作為最具生活氣息的地方也慢慢恢復了人氣蘭橋菜場因改造升級暫停營業附近還有哪些菜場可供選擇跟著小松一起來看看吧品類最全——通波菜場通波菜場位於通波路50號,共有29個固定攤位,蔬菜區、豆製品、肉類、五穀雜糧、油鹽米麵食……各個片區劃分一目了然
  • 市民抱怨南京菜價「逆天」:西蘭花比鮮花還貴
    菜販感覺今年菜價最貴在羊皮巷菜場,攤主梁女士說:「我在這裡賣了這麼多年菜,感覺今年的菜是最貴的。」據她介紹,2015年春節回來賣菜,青菜4.5元一斤,今年賣到7塊錢一斤。這兩天才回落到5元/斤,主要是從別處拿菜貴,批發價都要4塊多錢一斤。這裡的西蘭花7元一斤,蘆蒿5元一斤。
  • 盒馬開到了菜場裡!浦東這家菜場滬上開「先河」
    改造升級後全新亮相的華高菜市場則將另一種可能落地——兩者取長補短,共同服務好社區居民。華高菜市場是一家有16年歷史的老菜場,改造前一樓菜場區域約1300平方米,改造期間,劃出約800平方米提供給盒馬mini。
  • 鳳起路農貿市場今天重啟 菜場的「明星攤位」都回來了
    老方蜜藕、李記酥魚都回來了去年第一次去鳳起路農貿市場,還沒進菜場大門,外圍的幾個攤位就讓我裝滿了特大號購物袋:左手第一家,是在上海和南京也都很火的「袁記」,做生餛飩的排隊大戶;往裡走幾步,是一個做了10多年糯米藕的攤位,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原生態」的糯米藕,一節節的,外面刷著蜜,一看就覺得甜滋滋的。再往前,有兩家酥魚攤,門面小一點的叫李記酥魚,另外一家叫雪景。
  • 上海田子坊旁有個「網紅」 菜場 給菜品辦「身份證」
    很少有人會把這樣現代化氛圍濃重的商業聚集區和具有市井氣的菜市場聯繫在一起,而恰恰上海黃浦區泰康菜場就坐落於此。  有人會想,這樣「黃金地段」位置的菜場菜價一定很貴吧?環境到底怎麼樣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進了泰康菜場。  感覺進了「超級市場」  環境髒亂差,往往是很多人對於菜場的第一印象。而走進泰康菜場,體驗卻完全不同。
  • 部門回應:菜市場攤位費屬自主定價
    究竟彌市菜場攤位費突然漲價是否合乎規定呢,記者走訪了荊州區商務局和荊州區物價局,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在荊州區商務局,市場秩序科何科長告訴記者,商務局的職能主要是幫助菜市場選址和規範市場秩序,至於菜市場具體的攤位費則應該是由物價局監管。  荊州區商務局市場秩序科科長何文強說,攤位費應該是屬於市場的業主,它的價位的收取是物價部門。
  • 北京:農貿市場攤位費首次明確收費內容
    農貿市場開辦者只能向經營戶收取攤位費、根據需要代收的營業稅及特殊商戶的水電費。昨天(30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本市農貿市場攤位費及超市進場費的通知》,首次明確了攤位費收費項目和收取標準等內容。《通知》稱,農貿市場開辦者只能向場內經營戶收取攤位費,及根據需要代收的營業稅及特殊商戶的水電費。
  • 記者走訪買菜記:豬肉不難買 菜價穩中有漲
    2月7日上午,記者實地走訪了市區幾家菜場,發現各大菜市場都保持著良性運作,庫存充足,價格穩中有漲,目前整體情況比較平穩,前來採購的市民較前幾日有所減少。如今疫情防控升級,前往批發市場的路上設了多個卡點,導致採購、運輸受阻,現在只能讓批發市場的供應商直接送貨到市區,因此,近期無論是菜價還是運輸費,都比平時貴了。「進價漲了,我也只能相應漲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