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城陰陽魚,個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東城陰陽魚。
北方人中最講究吃的是天津人,最會吃的也是天津人,因此造就了很多天津的名小吃。很多外地來的遊客認為到天津應該嘗一嘗津門三絕,也就是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本人作為一個天津人,耳朵眼炸糕偶爾會吃;麻花極少吃,至於狗不理包子,我從來都沒有邁過狗不理的門檻,包子長什麼樣都沒見過。其實像我這樣的天津人是大多數,在天津人的眼中狗不理包子那是為外地人和外國人準備的。下面這些小吃才是天津人心目中的美食。
01小李燒雞
把小李燒雞作為第一個介紹是因為小李燒雞從我幼年開始就喜歡吃直到今天。小李燒雞從最開始一家前店後廠的窗口小鋪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分店遍布整個天津的大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過了這麼多年小李燒雞的味道還像小時候那樣好吃。
雖然分店很多,但是天津人還是願意到老城裡西北角總店去購買,只有總店的燒雞是現做現賣,分店都是塑封包裝的,所以天津人都喜歡去總店買當天製作的,寧肯花費時間去排隊。尤其到了春節的時候,在總店排隊買燒雞的人可能要花費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足見天津人對小李燒雞的喜愛程度。建議來天津旅遊的朋友平時可以去總店買,不是節假日沒有那麼多人排隊。
網上流傳有小李燒雞的配方,勸各位朋友不要去嘗試了,小李燒雞的配方屬於商業機密,不可能傳出來的。聽父輩說小李燒雞的老闆的嶽父是大鼻子燒雞的老闆,配方源自大鼻子燒雞,後在原配方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一些中草藥加以改良。配料中有幾味調料是老闆親自採購的,在配製的時候不允許有旁人在。這也是多年來小李燒雞一直成為津門獨一份的原因。
02包子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不代表天津人不愛吃包子,從天津的包子鋪遍布大街小巷就能看出包子在天津受歡迎的程度。天津包子不同於山東包子的發麵大餡兒,也不同於江南小籠包用死面做出的晶瑩剔透,而是獨有的水餡兒包子。要做成天津包子的水餡兒,發麵要做到半發麵才能保得住湯汁,一半兒湯汁留在包子裡,一半兒湯汁浸入到包子皮兒中,絕對美味。
狗不理之所以能代表天津包子是因為狗不理包子曾經進貢給慈禧太后並得到褒獎,而在天津人心目中的包子有這麼幾家:天津正陽春鴨子樓的鴨油包、張記包子、陳傻子包子、老幼樂包子等。正陽春在金街附近的遼寧路,1958年曾接待過偉大領袖毛主席並得到毛主席親筆題字。張記包子鋪在市內有很多門店;陳傻子在南豐路;老幼樂在南市食品街。
03煎餅果子
天津和北京離得如此之近,但是煎餅果子的味道有著天壤之別。原因是北京的煎餅原料以白面為主,而天津的煎餅原料以綠豆為主,因此天津的煎餅一定要「綠」,綠豆成分太少壓根沒人去買。綠豆面的煎餅聞起來有股豆香味,加上抹在裡面的腐乳、面醬、辣油等調料,口感非常好。而且天津煎餅一定要用厚厚的鐵餅鐺,爐子要用燒煤的老式鐵皮爐子,用電的都不成。想吃天津煎餅果子不用刻意去找,街邊路邊就有,隨便遇到一個煎餅攤就去買,味道都不會差。
04鍋巴菜
鍋巴菜被天津人稱為嘎巴菜,天津特有小吃。以綠豆、小米水磨成漿,攤成薄厚均勻的煎餅(天津人俗稱鍋巴)、晾乾後切成柳葉形小條,浸在素滷之中,盛碗,點上芝麻醬、腐乳汁、辣油、辣糊、撒上香菜沫等小料製成。鍋巴菜好吃與否關鍵在於滷汁的製作,熗鍋不能用普通的蔥姜,而要用香菜根,這是從一家早點鋪的老闆口中得知。
沒有一個天津人不喜歡鍋巴菜,我有個朋友在四川工作,到了假期他的同學去四川旅遊順便去看望這個朋友,問他有沒有什麼要帶的,我這個朋友說:「你帶一碗鍋巴菜過來就行了。」不過外地的朋友可能不大習慣鍋巴菜的味道。天津鍋巴菜最有名的是紅橋區的大福來鍋巴菜,店裡經常一座難求。
05素卷圈
天津人的早餐裡素卷圈也是常見的食品。加長的雲吞皮裹著豆芽菜、香菜、粉皮、腐乳、麻醬等,兩邊用麵糊封口放到油中炸至金黃即可享用,味道非常好。要買到素卷圈就去一些街巷裡的早點攤,不過現在賣素卷圈的攤位已經越來越少了。
06大餅
天津人喜歡麵食,尤其喜歡餅。餅在天津人眼中是一個載體,能夠卷任何的食物一起吃,因此才有了李亮節的《大餅卷一切》。天津人習慣用大餅卷炒雞蛋、油條、素卷圈、炸雞排、火腿腸、醬牛肉等等。
07熟梨糕
遙想當年,賣熟梨糕的小販都是推著小車走街串巷,只要一聽到那「嗡兒嗡兒」的汽笛聲,小孩子們會從四面八方聞聲蜂擁而至爭相購買。孩子們喜歡吃熟梨糕,更喜歡看著小販把糯米放入木甑中刮掉表層的米粉放到一層層的「木塔」上。蒸熟的面糕放到巴掌大的紙上,然後在上面點上各種顏色各種口味的醬料。吃的時候總會拿在手上端詳一下,看看從哪個顏色開始入口。如今走街串巷的小販已經沒有了,要吃到熟梨糕就要去古文化街和鼓樓這樣的商業街了。
08大梨糕
大梨糕和熟梨糕一樣,名字裡有「梨」,卻和梨沒有任何關係。來源於天津西北角熬糖馬家,後經改良逐漸馳名開來,成就一方的名小吃。用糖、起子加水,放在小鋼鍋裡上火熬製,發起後則成凸狀,中間有蜂眼,放涼後食用,又香又脆。因為製作中有發起膨化的過程,天津人用「吹大梨」來戲稱它。大梨糕和熟梨糕一樣,都是八零後一代人在兒時的摯愛,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沉寂後,大梨糕也在古文化街、鼓樓和桂順齋等地方再次面市。
09刨冰
到了夏天天津會出現很多刨冰攤或刨冰店,一大塊冰塊被固定在刨冰機上,隨著機器帶動冰塊旋轉,冰塊被冰刀刮出細小的冰碴,最後落到盤子上形成一個小山。然後撒上各種顏色和口味的湯料、果汁、果肉、豆沙等,一盤美味的刨冰就製作完成。在悶熱的夏天來一盤冒著涼氣的刨冰,只能用一個「爽」字來形容了。刨冰攤到了夏天有很多,街角路邊都有,有的店面在夏天是刨冰店到了冬天就變成了火鍋店,絕對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