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吉林延邊星巴克門店拒收硬幣事件引發了網友對支付方式的熱議……
無獨有偶,佛山市消委會近日也接到消費者投訴,反映某大型超市在結帳時拒收現金,只接受電子支付,隨後佛山市消委會分別與消費者、超市管理人員進行溝通核實,並要求超市日後工作中加強對收銀人員的教育以及做好店面各項管理,確保消費者在支付方式上的選擇權不受影響。
相
關
法
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愛護人民幣。禁止損害人民幣和妨礙人民幣流通。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快速發展和消費升級,衣食住用行等生活基本需要已被電子化覆蓋,各式各樣的生活消費新模式正醞釀誕生。
隨之而來在消費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不和諧的消費體驗。
購物網絡化,「賣家秀」與「買家秀」的反差讓消費者哭笑不得;
點餐智能化,讓消費者錯失了人工交流時對菜品口味、配料的預判;
支付方式掃碼化、小額免密化,讓個人信息更容易被盜,讓老人、兒童、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們無所適從……
「拒收硬幣」事件背後折射出的
電子化時代新消費模式問題
值得我們深思
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有25388萬人。接觸過網絡的老人只有6056萬人。也就是說,將近2億老人沒接觸過網絡。
電子化時代,讓老人等消費群體陷入了消費窘境。
佛山市消委會也曾處理過相關案例:今年3月,市民黃先生向佛山市消委會反映其網購手機後網頁無法查詢、聯繫不到商家、產品劣質的訴求。
幾天後,黃先生便收到快遞員的送件,並貨到付款了699元。付款收件後,打開包裹發現裡面是一個低端劣質的手機,存在手機包裝上看不到生產廠家的信息、手機與包裝上的手機型號不對應等一系列問題。
市民黃先生覺得上當受騙,但通過各種渠道也無法聯繫到包裹上登記的寄件人,打電話要麼忙音,要麼無人接聽,也無法找回當時的交易網頁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