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九一八」戰爭80周年。然而,80年來對這一關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歷史事件,仍然存在許多亟待澄清和明確的問題。筆者認為,值此重新回顧和客觀評價這一歷史事件,明確真相及性質是十分必要的,從而真正做到「以史為鑑,開闢未來」之目的。
「九一八」不是一槍未發。前不久,有部電視片中談到「九一八」時說:「當晚一槍未發,……」事實是怎樣的呢?1931年9月18日22點20分,日本駐中國的關東軍炸毀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鐵路,誣陷是中國軍隊所為,並以此為藉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北大營,並同時向瀋陽市中心和機場進攻,於第二天凌晨5點30分佔領了北大營。當時,駐北大營的東北軍,是王以哲將軍為旅長的第7旅620團,團長是抗日英雄王鐵漢。他們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砸開軍火庫,取出武器,奮起抵抗,予以還擊,從而打響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第一槍。斃傷日軍25人,其中擊斃日軍下士2人,擊傷將校4人、下士19人。中方傷亡335人,失蹤483人。這一事件,極大地凝聚了中華民族團結抗日的激情,從此中華民族展開了震驚世界的偉大的抗日戰爭。
「九一八」不是事變,而是戰爭。何為事變?《辭海》中雲,事變即突然發生的非常事件,或非常變異的事。其要點是「突然」、「非常」和「變異」,並未表明其性質。何為戰爭?《辭海》中雲:戰爭,即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進行的武裝鬥爭。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是流血的政治,是解決政治矛盾的最高形式。1931年9月18日,日本軍隊在中國腹地乘中國軍隊之不備,突然無端地向中國軍隊開炮,是公然違反國際公約的地地道道的侵略戰爭行為。
19世紀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懷著妄圖滅亡中國繼而稱霸亞洲,變中國和亞洲各國為日本殖民地的野心,入侵別國領土,把大炮和刺刀強加在別國人民的頭上,實施慘無人道的法西斯暴行,是赤裸裸的侵略戰爭行為。但是,日本軍國主義不承認「九一八」為戰爭,堅稱這一事件為「事變」。不僅如此,繼「九一八」戰爭之後,日本每侵佔一塊地方統統叫做「事變」,諸如「上海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等,甚至把歷時14年的侵華戰爭也叫做「支那事變」。發動這場侵略戰爭的戰犯,在接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時仍然謊稱:「日本歷代內閣都不承認在中國的敵對行為是戰爭」,「日本和中國之間沒有存在著戰爭的狀態;紛爭只是『事變』,所以不能適用戰爭法規」。不難看出,日本當局之所以叫做「事變」,其用心是耍弄掩耳盜鈴的政治流氓手段,藉以掩蓋侵略事實,逃避侵略戰爭的罪責罷了。
1948年10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反人道罪,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28名甲級戰犯進行了歷史的宣判,指出:「我們認定對華戰爭自1931年以後是侵略戰爭」。顯然,用「事變」這個模糊的詞語,遠遠不能表達中日兩國軍隊交火的血腥事實,更不能表達日本軍隊從預謀、計劃、準備並實施大規模進攻中國的罪惡事實。因此不應當把「九一八」說成「事變」,應當叫做「九一八」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