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節目方面,韓國人真是太大膽了。
最近,他們推出了一檔綜藝,鎖定了兩對離婚夫婦——
《我們離婚了》
把已經離婚的人再叫到一起生活拍真人秀,著實有些「驚悚」。
不過,一個敢拍,一個敢錄。
前來參加的離婚夫婦也非常勇敢。
把所謂的「家醜」公布於眾,完全沒在怕的。
不止觀眾聽到這個節目很詫異,就連節目裡的主持人在接到邀請時也有些驚訝。「真是堪比美劇啊哈?!」
節目採用常規的觀察室+嘉賓實拍的方式,邊看離婚夫婦的日常,邊在演播廳分析。
按照這個節奏下去,韓國綜藝大抵要把婚戀裡的三大步驟拍全。
從《我們結婚了》到《我們離婚了》再到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我們復婚了》。
雖然,節目的話題有點讓人匪夷所思,但就目前更新的兩集來看,內容還是挺精彩的。
起碼不狗血、不矯情,甚至還會讓你眼眶溼潤。
第一對離婚夫妻,是韓國國民演員李營河和鮮于銀淑。
鮮于銀淑大家很熟悉,曾在《藍色生死戀》和《浪漫滿屋》裡扮演母親的角色。
李營河也是韓劇裡的「父親」專業戶,曾在《對不起,我愛你》裡飾演恩彩的父親。
兩人離婚14年,雙方都沒有再婚。
雖然屬於和平分手的狀態,但從沒有單獨相處過。
這次錄節目,是離婚後首次獨處。
還沒等到見面,鮮于銀淑已經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還特意去做了妝發,期待與前夫的會面。
可她的前夫李營河截然相反,不但沒有期待還有些害怕面對。
其實從鮮于銀淑跟兒媳婦的抱怨裡,就可窺見兩人之前婚姻的問題。
男方特別愛玩,經常跟朋友喝酒到半夜;
就連蜜月旅行,也是跟朋友一起過的;
更過分的是,兩人婚後基本沒有獨處時間,也不關心妻子的心情。
一個人心思完全不在家庭,玩心很重;
一個人任勞任怨滿腹牢騷。
時間久了,不出問題都難。
這不,兩人還未碰面,就已經感受到鮮于銀淑的委屈和憋屈。
獨自前往並早已到達民宿的鮮于銀淑,憧憬著接下來幾天的相處。
能看出來,她對前夫還是很有感情的。
兩人分開後仍舊共用一個保潔阿姨,鮮于銀淑會時不時從阿姨那裡打聽些前夫的狀態。
前夫的家還是她幫著裝修的。
不止如此,她跟婆家人的相處照舊,還會經常問候彼此。
就連碰面後,她還是維繫著14年前對丈夫的照顧,幫他夾菜、做飯,體貼入微。
可前夫並不領情,他絲毫不在乎和關心鮮于銀淑的想法。
心思全放在交友上。
為了跟鄰居搞好關係,他特意提前準備好了年糕。
看到禮物不是給自己的,鮮于銀淑難掩失落傷心的神情。
不止如此,碰面後,她想把過去沒機會說的話都跟前夫聊明白。
可前夫完全不想聽,還在飯後立馬躺下睡去。
彈幕刷屏問到「這麼卑微的活著,阿姨是如何忍受了20多年才離婚的?」
場面一度尷尬到演播室的觀察團都不知該如何化解。
是啊,完全不合適的人,為何要強求在一起呢。
可離婚後,鮮于銀淑的日子也不好過。
因為職業身份的特殊性,在對外宣布離婚後,她承受了很多流言蜚語。
關於她是因為要投入富豪的懷抱才離婚的謠言四起,那段時間她得了抑鬱症,每天必須吃藥才能堅持下去。
後來她當了奶奶,有孫女陪伴,心情才逐漸恢復。
可還是會有剩她一人的時候,孤獨與委屈會在那時傾瀉而出。
跟她的難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前夫離婚後的狀態。
徹底自由的李營河不用受制於妻子的嘮叨,每天想幹嘛就幹嘛。
節目組到訪家裡的時候,他正愉快地嗦著冷麵,還不忘放點音樂,別提多滋潤了。
逃離「婚姻這座愛情的墳墓」後,重拾身上的少年氣。
這兩種不同的現狀,讓看過的觀眾倒吸一口涼氣。
第二對離婚夫妻,是剛剛離婚7個月的年輕人。
跟上一對夫妻不同,他們的問題不至於劍拔弩張,還因為過於自然被觀眾直呼複合。
要不是節目提醒,絲毫不會覺得這倆人已經離婚。
剛到住處,兩人就親密地討論彼此的近況,晚上洗漱的時候,女方還會邀請男方幫她抓一下頭髮……
種種表現,都不像是因為感情破裂才離婚的夫妻。
那到底為何呢?
男方崔肉肉在背採裡道明了原因。
因為自己的父親不喜歡兒媳柳紫蘇。
崔肉肉的父親老年得子,對他有種近乎病態的控制欲。
一旦兒子不如自己的意願,就拿「我是要死的人」這種說法情感綁架他。
明明小兩口的關係很融洽,可這位80多歲的父親卻一直看不慣自己的兒媳,覺得她不懂孝道,不會對自己三從四德。
不給自己和丈夫做飯、洗衣,過年過節也不問候自己……
總之,就是沒有像過去的女人卑躬屈膝,有失婦道。
不止如此,因為脾氣火爆,他還曾將這種不滿罵咧咧地對親家表示過。
女方紫蘇實在無法忍受公公對自己及家人的不尊重,最終選擇了離婚。
毫無疑問,這是一段被親爹拆毀的婚姻。
而這段婚姻裡最受傷害的是他們只有幾歲的女兒。
因為不想爸爸媽媽分離,女兒總在睡夢裡哭醒。
這位自私的爺爺還經常當著她的面,辱罵兒媳,對女孩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心理創傷。
一發不可收拾的隔代恩怨,讓這段婚姻難以維繫。
都說「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
有太多自私父母的幹擾,讓婚姻走向了不幸。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愛的釐米》裡就有類似的橋段。
單親家庭長大的男主,被控制欲極強的母親操控,不僅幹涉他的生活,更要決定他的愛情。
最後親手坑了自己的兒子,愧不當初。
看完節目裡這兩對離婚夫婦的日常,很多觀眾發表了關於婚姻的看法。
像是對恐婚、恐男的焦慮…
當然,這些還只是萬千婚姻難題裡的冰山一角。
受制於「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很難用絕對的對錯去評判每個人的婚姻。
節目裡的精神科醫生說過:
「離婚其實不是變得幸福,而是為了減少更多的不幸。」
當然,這也是這檔節目的初衷,展露婚姻裡的百態,不是為了勸導大家不要結婚,而是跟大家探討當矛盾產生時,是否有更佳的解決辦法。
我們需要承受的是,不管選擇怎樣的生活狀態,都會有遺憾和不快,能做的是儘可能避免對自己的傷害。
(其實關於婚姻這個話題還有很多想說的,但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檔綜藝的目的不是販賣焦慮。生活已經很難了,希望看到這裡的朋友,都能盡力在各自的日子裡找尋安心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