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月1日消息(記者鄭澍)新年伊始,年味漸濃。今天(1月1日),一場「節慶」攜手「非遺」的新生活方式在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展開,拉開了「節慶『嘆』非遺——2020年元旦活動」序幕。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從「節慶」出發,深挖與當下生活場景對應的內容,通過有趣、有味的解讀,與大家更好地貼近生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此次活動主要以有「喜畫」之韻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佛山木版年畫和佛山剪紙作為開門紅,與大家歡聚一堂,一同解碼生活中的年趣。在活動現場,印年畫、玩剪紙、賞古琴清音等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還有「賺一個億」「逢考必過」等打卡點,營造出濃鬱的節日氣氛,拉近了傳統文化與觀眾的距離。
非遺加盟迎新年
年畫是祭祀、祈福和家居裝飾的解憂佳品。興盛於清代乾嘉年間的佛山木版年畫,有門畫、神像畫和歲時風俗等題材,體現人們驅邪納福的願望。
佛山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劉鍾萍帶著「解憂年畫鋪」來到活動現場,讓「門神、考神、喜神、財神、丁神」等諸神與觀眾面對面。劉鍾萍表示,這次「節慶『嘆』非遺」活動真是太棒了,這是她第一次請出「逢考必過」的考神給大家現場免費拓印,還有佛山神氣的利是封作為「新年禮」讓大家領取,讓大家在新年頭一天萬象更新,如有神助!
活動現場的佛山木版年畫拓印體驗和塗色DIY受到現場群眾的熱捧,讓大家親身過了一把年畫製作癮。
每逢佳節喜慶,人們都會看到剪紙的身影。而我們的佛山剪紙是由當地民俗活動發展而來的一種民間藝術,早在清代就已成行成市。佛山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陳嘉彥帶著剪紙來到廣東省文化館。她的作品表現的是喜慶吉祥、驅邪納福、多子長壽等長期流行不衰的主題,圖案設計則充滿佛山風土人情的氣息,令人耳目一新。在活動現場,她與觀眾一起通過一張張紅紙,剪刻出紅紅火火的新年新氣象。她說:「今天來體驗剪紙的人很多。大家對我們祖輩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很感興趣,很多家長和小孩子與我們一起互動交流。我也希望通過傳承、創新,把佛山剪紙發揚光大。」
節慶互動尋趣味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展覽廳內,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衣、食、住、行等非遺寶藏紛紛現身,讓前來體驗的觀眾大飽眼福。
在展廳的另一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海珠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廣東古琴研究會共同舉辦的嶺南古琴雅集,也吸引了大批古琴迷提前報名參加。弦音悠悠,琴韻融融,盡展傳統文化魅力。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新年願望對對碰、新年神仙猜猜看、「許你2020心想事成」願望牆等打卡點,讓觀眾領取《新年解憂任務書》玩轉非遺,品味節慶。有觀眾表示,這次活動體驗,不但可以向諸神請願,還能收穫有紀念意義的非遺禮物,2020年一定心想事成。
全民參與齊過節
節慶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繫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廣東省文化館館長、廣東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毛凌文告訴記者,「非遺代表著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特別精華的部分,希望它能夠回到生活,讓老百姓在生活中接觸,熟悉。」
據悉,2020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依託傳統節日、重大節日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底蘊,圍繞「非遺+現代生活」舉辦系列節慶文化活動,為大眾帶來有趣、有味的節慶體驗,展現與傳遞傳統風俗的文化溫度,讓全民共同參與,以新的姿態詮釋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