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變鹹魚?為什麼在國內HR眼裡,英碩還不如國內的重本?

2021-01-18 北美留學帝

2020年,受疫情及就業移民政策收緊雙重影響,回國求職海歸數量暴增七成,達80萬人。很多留學生都發現,自己明明應該是個香餑餑,可今年卻變得格外的難「推銷」。

其中比較痛苦的就是英碩留學生們,不僅不是香餑餑,好像在某些HR眼中,自己還成了一條沒有用的鹹魚。

鄙視鏈底端:英國碩士?

據筆者的一位HR朋友透露,業內確實存在一條「鄙視鏈」。

這條「鄙視鏈」的形成雖然也是為效率服務,比如在篩選簡歷時會看第一學歷,先篩去大專和普通本科的學生;之後一輪再篩選非985學校的畢業生。

很多同學以為,把工作經歷/學業經歷寫得很豐富,就會受到HR的青睞。事實上,如果你的學歷沒過關,基本上HR是不會看你的其他經歷的。

換個角度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是大公司的HR,你需要給面試官留下2-3位候選人,那麼你需要從成百上千份簡歷裡快速篩選合適人選的話,效率最高的辦法就是先從學校、專業、成績上篩選掉第一波。

而英國碩士很可能在第一輪篩選中就「掛了」。

那麼HR對於英碩的「偏見」究竟是從何而來?

筆者的朋友是這麼說的,「公司之前招了幾個英碩,都是QS前100的學校,成績也都不錯,但技術能力真的很一般,後來才知道碩士是轉專業了。這些人即便是勉強被錄入公司之後,還需要後期非常努力地學習才能彌補專業上的短板。」

說白了,就是在大家的普遍認知裡,英國碩士只有一年,學完課程提交完論文,文憑就到手了,難免給人一種「這個學位來的太輕鬆」的感覺。

而且說實話,如果想進名企,實習經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從往屆各大廠錄取畫像來看,企業其實更偏愛有實習經驗的同學。

英碩的同學本身課程安排就緊湊,學生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了,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時間可以去實習。

必須承認的一點就是,英碩近些年因為數量增長得太快,水分也越來越大,但就像我的一位朋友說的,「水的從來都不是學校,即便是一年的碩士項目,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英碩求職加分項有哪些?

對英碩畢業生來說,擁有這幾個條件,最受HR喜歡:

1、頂尖名校的學歷(G5,尤其是牛劍)

2、GPA很高

3、英語聽說讀寫強(特別是口語地道、流利)

4、有高質量的相關實習經歷(英國Top50最佳僱主公司/行業標杆企業等,如BBC, Amazon)

其實,找工作不是畢業之後才開始做的事情。從你踏入英國學習的第一天開始,你就要為將來求職做準備了。

筆者的一位高中同學,本科畢業於國內一所雙非院校,碩士申請到了倫敦大學學院,他非常清楚自己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出身。所以英國一年絲毫不敢「划水」,每天基本就是上課,做項目,還跟一個印度小哥一起開發網站。

後來畢業回國求職,直接被華為高薪聘走,而且他最牛的是在職又申請到了愛丁堡大學的全獎博士,真的做到了逆天改命。

花三十萬去英國留學,值嗎?

筆者注意到,網上對於英國一年制碩士的評價也是趨於兩極分化,有說好的也有唱衰的,以至於很多學生和家長發出靈魂叩問:花三十萬去英國留學,值嗎?

在我看來,留學到底值不值,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留學這件事。有些人出國可能就是為了開闊一下視野,體驗一下國外的生活,至於鍍不鍍金不重要,只要體驗夠好,就值了。

也有人真的就是出去「鍍金」,不斷修煉自己,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拿到了名企高薪的入場券,自然也是值得的。

至於那些沒有明確目的,不知道自己出國留學是為了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的那些人,當你重新踏上熟悉的土地,擠入人才招聘的洪流,屢屢受挫的時候是否會問自己:我真的「鍍金」了嗎?

關注北美留學帝,懂留學,更懂你!

相關焦點

  • 「海歸」變「鹹魚」,「洋學歷」不如國內重本,哥大金融遭質疑?
    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留學圈也是有鄙視鏈的,並不是所有的留學生都會招國內企業喜歡,很多HR更是給國內學校和「海歸」留學生分出了三六九等。985研究生>985本科生>北美研究生>北美本科>英國本科>英國研究生>澳洲研究生>澳洲本科>其它很多人看到這個鄙視鏈之後都非常的疑惑,國外留學生打不過國內985?
  • 200萬出國留學換來2000底薪 | 海歸國內求職待遇多尷尬?
    本以為出國留學是鍍層金,為什麼回國反而變得「更不值錢」?第一坑:海歸秋招鄙視鏈「都說國內機會多,所以我也想回國看看。可是看到的都是海歸不如985/211,我一個美國前100高校,GPA 3.9連網申都過不了!」
  • 海歸的「就業時差」:畢業時間與國內高校不同步
    海歸學歷分布中,碩士研究生最多,佔81.1%;其次為博士研究生學歷,佔比為12.5%;再次為本科及專科學歷,佔比為6.4%。高學歷留學生已經佔據了海歸主流。究其原因,海外政策「推力」與國內經濟「拉力」共同影響了留學生的回國決策。《報告》數據顯示,84.8%的海歸表示「家人、朋友都在國內」是其回國就業的主導因素。
  • 海歸也分三六九等?看完國內校招鄙視鏈,整個人都不好了
    而DreambigCareer職夢存在的意義就是幫助留學生們突破這些現有的瓶頸海歸人才市場也分三六九等據《2017海外人才就業分析報告》顯示,去年歸國參加秋招的留學生預計突破60萬,而國內應屆畢業生更是高達795萬。
  • 2020年國內求職海歸增長三成 這三大行業受青睞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66.6%海歸疫情後更看好國內發展。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即有意在國內發展的海歸人才數量較2019年猛增33.9%,增幅遠高於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
  • 留學生回國就業工資大不如前,國內學生為什麼還會選擇出國留學?
    他的這個學生幾個月前剛從英國名牌大學畢業回到國內並前往上海找工作,前幾天面試了一家外資廣告公司,這個學生得到了這家公司的認可。她本以為拿著英國名校的文憑,起薪起碼有個七八千,沒準還能拿到一萬了,但最後這家公司給她開的工資是4500。
  • 外出留學鍍金找工作四處碰壁,為什麼海歸如今不受重視了
    通過突擊英語訓練加上留學中介公司的幫助,孩子順利出國留學,進入了一所外國大學學習,一切看似都很順利,不過因為底子不好在國內的成績不盡如人意,英語水平並不高,導致在大學的成績並不好。不過因為都是外國留學生的緣故,該學校對成績的要求並不是很嚴格,所以四年之後還是順利的畢業了。
  • 我是如假包換的海歸 我為什麼不像「海歸」?
    其實,我還有個很時髦的身份——海歸。  別不信啊,我是如假包換的海歸。本人1992年大學畢業,兩個月後就去美國了,1996年夏天回國。我在美國休斯敦待了4年,那是美國第四大城市,靠石油發家,當年在中國沒什麼名氣,如今因為姚明家喻戶曉。  我到了外地,別人老說「你不像上海人」;我回國,別人老說「你不像海歸」。
  • 抗美援朝時,中國國內不缺火炮,為何志願軍重火力卻遠不如美軍?
    但客觀來說,戰爭過程中志願軍在一個方面十分被動,那就是火力對比,尤其是重裝備水平。眾所周知,50年代在朝鮮我軍是以機動作戰戰術和近戰夜戰優勢來抵消敵人的火力優勢,使用的主要是輕步兵武器。但中國國內當時並不缺火炮,甚至可以說十分充裕,為什麼在朝鮮的重火力卻完全佔不到上風呢?
  • 作為海歸博士,我想說說待遇問題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馮川】「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指出優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歸,是我國高校人材培養體制中的通病,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討論。為什麼關於「海歸」的討論會成為中國社會的熱門話題之一?為什麼近十幾年來,對「海歸派」的質疑之聲不斷?
  • 系列特稿(一)海歸牧者談海歸基督徒:我們不夠體貼神的心意
    田園都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去。」1600多年前,我們的前人陶淵明這句含有幾分質問味道、吶喊般的詩詞放在今天這個國際化的時代依然適用,所不同的只是對象變了:一面是中國內地廣大的禾場,一面是國外受過建造的基督徒。「神的心意是讓大批人回來。可惜的是,我們不夠體貼神的心意。」日前,一位曾經在國外9年、兩年前回到國內並開始發起海歸事工的一位牧者大衛弟兄不無遺憾地告訴基督時報網站的同工。
  • 2020年海歸國內求職人數猛增33.9% 近一半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
    新形勢下海歸群體(泛指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人才,包括已回國或未回國所有對象)如何制定未來決策呢?1月7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其中,45%海歸期望紮根一線城市,京滬兩城佔3成多;45%海歸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於整體求職者。
  • HR圈的鄙視鏈到底有多慘烈?
    「在大學裡,理科學生瞧不起文科學生,外國語文系學生瞧不起中國文學系學生,中國文學系學生瞧不起哲學系學生,哲學系學生瞧不起社會學系學生,社會學系學生瞧不起教育系學生,教育系學生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 備戰「十四五」三一重能國內首臺箱變上置陸上機組併網發電
    12月20日,三一重能首臺5兆瓦樣機併網發電,創造國內陸上箱變上置風電單機容量之最。其併網發電標誌著三一重能在陸上風電技術領域實現新突破,為「十四五」的順利開局獻上厚禮。三一重能首臺5兆瓦樣機併網發電,創造國內陸上箱變上置風電單機容量之最 國內首臺、最大功率,優勢明顯該機組是三一重能針對三北、中東南部中低風速地區專項打造的一款旗艦產品
  • 海歸就業與留學性價比無關 留學生成分真的變了?
    諸如「留學到底值不值」、「海歸就業難」等討論也隨之升溫。事實究竟如何、留學回國就業會面臨哪些「不適應」?記者採訪了幾位海歸,來聽聽他們就業找工作的經歷和感受。蘇芸認為,地域、就業城市、所學專業與行業現狀、筆試題型等,都會影響海歸的就業情況。「還有一些,國內企業筆試面試最基本的條件是要提交成績單,年級排名,實習經驗等。然而,國外很多高校沒有這些東西……」焦慮「簡歷投了四五十家,等消息的就兩家」張京最近挺焦慮。
  • 厲害了:國內4個「級別」的大學,相當於國外的這些學校!
    隨著大家的生活水平變好了,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出國留學。然後回來之後到處批評國內這裡不好那裡不好,講真,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人了。但是實際上我個人覺得,國內的很多大學其實都非常的不錯。他說其實很多在國內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會選擇出國留學。回來有一個很好聽的身份,那就叫海歸。我朋友說他現在最怕聽到別人說他海歸這個身份了。在以前海歸兩個字可能會當成是一種光環,可以給自己的履歷加分。但是在這些年,越來越多從國外野雞大學畢業的海歸了,讓海歸這兩個字變得有些廉價了起來。
  • 愛思益 ACE·HR俱樂部首次沙龍活動圓滿落幕
    出席此次活動的有:工信部中小網「企校中國」組委會主任王少傑、工信部中小網「企校中國」綜合辦主任張客莉,人民日報海外網海歸部主任周悅以及鳳凰網、36Kr、網易、京東、華為、遠洋地產、FESCO、埃森哲等30多家企業HR。
  • 超7成國內僱主認為海歸貴在英語 這就是為什麼不出國也要考雅思
    而另一份萬寶盛華《2018 全球人才短缺調查》報告則顯示,有超過7成的國內僱主認為海歸的工作優勢主要體現在「英語」。可見,出國留學除了學習課內知識之外,對於英語能力的提升也格外重要!中國大陸地區雅思考生白皮書而根據雅思考試主辦方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發布的《中國大陸地區雅思考生學術表現及英語學習行為白皮書》顯示,以國內用途為考試目的雅思考生已達到4.0%,其中主要用於檢測英文水平和國內院校入學。
  • 國內HR對英國大學認知度大曝光!到底哪些學校畢業生最受歡迎?
    但也有部分打算留學後回國發展的同學,除了關注學校的綜合實力,也會了解一下國內HR對這些英國大學的認知度,為將來就業做準備。排名前幾的大學還可以,譬如麻省理工、哈佛大學,而top10的達特茅斯認知度還不到50%,到了top20的萊斯大學,艾莫利大學的認知度還不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