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表壯不如裡壯,妻若賢夫免災,老祖宗的忠告

2020-12-21 思帆歷史趣聞

俗語:表壯不如裡壯,妻若賢夫免災,老祖宗的忠告,常記心中

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這些歷史文化可以說是我們民族一筆無可替代的財富了。這諸多文化中與人們平日生活最為接近的莫過於俗語文化,這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以前俗語在人們平時生活中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的俗語是:「表壯不如裡壯,妻若賢夫免災。」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這句話不像平常我們聽到的那些俗語那麼直白通俗,不是很好理解,接下來筆者就大概的給大家分析下。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表面強大比不上內心強大,妻子賢惠能使丈夫少遭災禍。這是《紅樓夢》中鳳姐向賈珍的妻子-尤氏撒潑時說的一句話,諷刺尤氏不賢良、沒有能耐,管不住她自個的丈夫。現在人們賦予了這句話新的內涵:賢惠的妻子能及時提醒、規勸、幫助丈夫,讓丈夫少犯錯誤。

不管社會形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也不管在哪個時期,夫婦作為人倫之始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必然的一部分。如何梳理這一關係,是亙古而不變的一個話題。

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之父陳三立,曾有言:「孺人沈篤寡言如其父,於餘容順而已。然務規餘過,言皆戇切」。陳身當亂世,才能卓群,胸懷抱負,可惜一直不得志。有一段時間他都是飲酒度日,還會酒後對他妻子發牢騷。有一次他又是這樣,羅氏就極不愉快,對他進行了一番說教。陳三立聽他妻子說後十分慚愧,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借酒澆愁。這樣的妻子真真當得「賢妻」二字。

夫妻之間本應該就互敬互愛,相攜共進,這是雙方都需要意識到的,缺了哪一方都不行。就如同人之二足,行走之間一足邁前,另一足就自然跟上,平仄有致、分寸合拍,看似簡單,然而需要很好的配合,少了哪一個都不行。

傳統文化中,夫妻之間除了結髮同心的愛情,更要有一份對彼此的責任感。「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是不離不棄的兩性依屬,也是對緣分的珍惜。「三茶六禮,明媒正娶」展示著獨特的婚俗文化與人倫之教。「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神聖誓約與天作地合,向扭曲的我們昭證著夫妻之道的正見。

在很多時候,夫妻中都是男的賺錢養家,女子照看家中。不過筆者認為:男人當自強,但不能一意孤行;女人當柔順,但不能過分軟弱。這兩者互相補充、配合的關係才是最合適的。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夫妻道德,儒家把夫妻關系列為「三綱」之一,認為夫妻關係本於天地之德,它是影響家庭和不和睦、幸福不幸福的直接因素,儒家學說認為,夫妻之間應該夫義婦順、夫和妻柔。夫妻之間,不僅僅只是卿卿我我,更多需要的是患難與共、相互砥礪,這才是夫妻關係的美好所在。

《詩經》上有云:「宴爾新婚,如兄如弟」,是說夫妻之間相處,要像兄弟般友愛、恭謹,有著互敬互諒的意味。夫妻之間重禮重義,既愛且敬、敬愛有加。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禮教,是千百年來一直維繫和規範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紐帶。老一輩的夫妻們,接受過傳統人類文化的薰陶,明白夫妻之間如何相處,要以恩義為基礎。

因此相比較現在,過去夫妻之間的感情都更堅定一些,他們對彼此都很尊重,很多時候還互相督促。從筆者上面給大家分析的這句俗語就能看得出,希望在今後的生活中,各位也能將老祖宗的這句忠告常記心中。

相關焦點

  • 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為什麼古人會有這樣的忠告呢
    俗語「自古妻賢夫禍少,應知子孝父心寬」這句話指妻子賢惠,丈夫就能避免禍害;兒子孝順,父親就會感到寬慰。妻子與子女,就是一個家庭的後院,也是家庭的重心,後院著火,整個家都會癱瘓。一、妻賢夫禍少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這是古人「吃過虧、上過當」,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因此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在一個家庭當中,如果妻子非常賢惠,那麼丈夫遇到的禍事就會大大減少;所謂「妻賢夫禍少」主要的原因就是:「妻子」也是一個家庭的重心所在。
  • 農村俗語:「妻賢夫病少,好妻勝良藥」,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妻賢夫病少,好妻勝良藥」,什麼意思?在農村存在著很多俗語,因為多數都是前人總結日常經驗留下來給予一定幫助的話,因此在農村十分流行,而大部分俗語都是和農耕有關。作為經常要和農耕打交道的人群,自然會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進步的經驗,而這些俗語也成為了一種特殊的文化組成,幫助更多人在農耕中找到竅門。
  •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有無道理?老祖宗的忠告不得不聽
    這句話就是:「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那麼在如今的時代中,我們該如何理解這樣的兩句話呢? 「妻賢夫禍少」 說起「妻賢夫禍少」這句古語,直白一點的解釋就是:只要妻子賢惠善良,那麼丈夫的禍端就會很少。 就比如古代的一代賢后——馬皇后,就是靠著自己賢惠才能和朱元璋一起度過很多的困難險阻,最終將國家治理得很好。
  • 農村老話:「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話:「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啥意思?對於經常出入農村,或者是生活在農村的人,應該經常都能感覺到不同的俗語縈繞在耳邊,那些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流傳,直到現在還是非常經典的俗語,就很值得我們去研究。今天小編就帶來一句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如此簡單又容易讀懂的句子,大家有沒有去了解過它的意思呢?如果還不清楚,就跟著小編一起解讀吧。
  • 俗語「痴人畏婦,賢女敬夫」,啥意思?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還有一些俗語,也提到夫妻關係,比如"上和下睦,夫唱婦隨"、"百世修來同渡船,千世修來共枕眠"等等。小編也來跟大家聊聊,一個有關夫妻關係的俗語:"痴人畏婦,賢女敬夫"。這句話,出自明朝孩童啟蒙寶典《增廣賢文》。可能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但大多數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都有些誤差,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唐朝一代名相魏徵去世之後,唐太宗李世民說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由此可見,只有從古人的人生經驗當中汲取營養,才能夠總結成敗得失,避免重蹈覆轍!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可謂老祖宗的血淚忠告!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可謂老祖宗的血淚忠告!在中國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農村老人喜歡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成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傳給後人,避免後輩們走了彎路,後來人們將這些口口相傳的語言稱之為俗語。
  • 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
    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貪小便宜是很多人的共性,這也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在有法律或者規矩明文規定下,人們正常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但若缺乏了這層約束性,那麼所謂的自覺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 「妻賢夫禍少」,這個道理應該是丈夫知道,趕緊看看吧
    小時候經常會聽到老人說:妻賢夫禍少,那還不明白究竟是什麼意思,長大了才發現,原來這些俗語還真不少,什麼:家庭富不富,主要看媳婦,這女人身上的負擔可真重啊,古語還講了: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說的就是男人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事業,而女人一定要選擇一位好丈夫來度過自己的一生,所以說這就要考量女人挑選丈夫的眼光了
  • 「妻賢夫病少,好妻勝良藥」,下一句更真實,卻最容易被忽略
    「妻賢夫病少,好妻勝良藥」,下一句更真實,卻最容易忽略!夫妻關係一直是社會現實之中不能缺少的研究課題,隨著人類的進步,夫妻感情的發展也是越發的細膩。很多時候,現在有些看似乎解決不了的夫妻感情問題,其實古人也有遇到過,甚至是有非常淺顯的道理來應對。
  • 農村俗語:「男憐後妻,女望前夫」,啥講究?老祖宗說透了人性
    引言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作《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銘》,並於其中有言:「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意思是說,一條河的源頭很深遠那麼它就能夠流到更遠的地方,一棵樹的根莖向地裡扎得越深那麼它的枝葉就更茂盛。
  • 職場上,記住老祖宗的這兩條忠告,可以積德又積福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祖宗早就將人性分析得很透徹,總結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我們不妨多學習借鑑古人的大智慧,繼而學以致用。職場上,熟記老祖宗的這兩條忠告,可以積德又積福。人際交往中,熟記住老祖宗的這兩句教誨,好福氣會不請自來。1、與人者,與其易疏於終,不若難親於始。
  • 「妻賢,夫不遭橫禍」是什麼意思?修佛者這樣解釋,妻子很重要
    他告訴小編,妻子在家庭之中也一直是具有重要地位的,須知有句話"妻賢,夫不遭橫禍",可見在家庭之中,老婆是十分重要的。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它又是如何體現老婆的重要性的呢?接下來就快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含義:妻子賢惠,則丈夫就不會遭受到橫禍。
  • 易經:妻賢夫少禍,夫寬妻多福
    古人云:「妻賢夫自良。」 妻子賢惠,丈夫有「賢內助」,家庭和睦,丈夫沒有後顧之憂,事業自然容易成功。 「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對一個男人來說,選擇了什麼樣的妻子就等於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
  • 古訓:妻賢夫少禍,夫寬妻多福!
    中華禪語古人云:「妻賢夫自良。」妻子賢惠,丈夫有「賢內助」,家庭和睦,丈夫沒有後顧之憂,事業自然容易成功。「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對一個男人來說,選擇了什麼樣的妻子就等於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男人一輩子,究竟有什麼是必須要的?最重要的是娶一個好品質的女人。那麼,怎樣的女人才算是品質好呢?
  • 妻賢夫禍少,夫賢百事興,這4個星座是「賢夫」星座
    社會在呼籲「賢妻」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賢妻也要賢夫配,有時候本是一個賢妻,也被活生生的逼成了不賢,有這樣3個星座,他們可以助妻子成為賢妻,因為他們也是「賢夫」。因為天秤座認為,自己的女人值得尊重,值得被愛,賢妻是靠自己的寵愛寵出來的,所以天秤座是個懂得尊重的「賢夫」星座。
  • 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謹記老祖宗的忠告才能越過越順
    人到中年,精力就大不如從前了,首先是身體上的差異,肯定不能和年輕的時候比。再者就是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沒心沒肺,但是年紀越大就越重情重義,這些變化都是時間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的。時光流逝,歲月催人老,四十載的歲月磨礪,成就了「不惑」的本領。
  • 老祖宗處世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
    老祖宗處世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人立於天地之間,處在繁華俗世之中,一不小心就會走上歧途,於是乎老人們便把自己的經驗和走的岔道總結成智慧語言,口口相傳給下一代,作為以農業為本的超級文明古國,在鄉間田地當中有許多俗語植根於生活沃土,卻也是文學領域的生動素材,而今天給大家介紹了這麼一句處世俗語便是如此,「窮不走水,富不涉淫」,作為老祖宗的血淚忠告,您知道嗎?
  • 古人說妻賢夫禍少,慈母多敗兒,為什麼這麼說?
    古人說妻賢夫禍少,慈母多敗兒。這是人們從長期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人生教訓,肯定有一定道理。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我國歷來都是妻子主內,丈夫主外的生活方式,當然現在並不完全如此,但大多家庭是這樣。如果家裡有一個賢德善良的好妻子,對公公婆婆非常孝順,對孩子細心照顧,那麼作為丈夫的就可安心在外工作,就不會操心家中事務,這就是丈夫的福氣。農村常有「妻好一半福,秧好一半谷」的說法。有一個好的賢內助,生活在不如意,在困難,作為丈夫的也會覺得有福氣,也有一半的幸福感,為了家庭幸福美滿,也會努力拼搏,創造幸福未來。
  • 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老祖宗的話,在告訴我們什麼?
    雖然俗語的特點是通俗易懂,但是它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仍然值得我們去研究,俗語中的許多道理至今適用,仍然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俗語文化之所以能夠被男女老少所青睞,不只是因為它語言的簡單直白,更是因為它的趣味性以及實用性很強。作為老祖宗生活經驗的總結,智慧的結晶,俗語文化在農事生產、為人處世、人文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指引人們前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