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
貪小便宜是很多人的共性,這也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在有法律或者規矩明文規定下,人們正常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但若缺乏了這層約束性,那麼所謂的自覺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有的人想,不勞而獲、主動送上門的東西不要白不要,可是有時候你撿到的這些東西可能是別人正在苦苦尋找的,因為你的私自佔有,而使得物品的主人難過不已或者是因為這件物品的丟失而做出一些讓人心痛的傻事。
在以前經濟條件極差,人們溫飽都成問題的社會中,若是能撿到一些野味的話,那就能改善全家人的夥食,讓大家開開葷,可是我們的老祖宗有這麼一句俗語:「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這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春天死在路上的野雞不能撿來吃呢?按照古人的習慣,開春後人們為了減少夏天老鼠太多的困擾,會提前在春天的時候就進行滅老鼠活動,而老鼠又是非常聰明的一種動物,但它也是非常貪吃的,所以為了達到殺死它的目的,人們就會在好吃的食物中放上老鼠藥,這樣就能引誘老鼠主動吃並成功殺死它們。
可是老鼠這麼聰明的動物都會誤食了老鼠藥,何況野雞呢?野雞習慣了在路上到處尋找吃的食物,它們也不會判斷這個食物是否有放了老鼠藥,當誤食之後就會死去。若是我們吃了這些因為誤食老鼠藥而死去的野雞的話,那我們也會連帶中毒,所以說天上沒有白掉下的餡餅,大家面對路上非正常死亡的野雞,還是不要撿為妙。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冬天的野兔為什麼不能拾,其實道理和前半句是共通的,大家想一下,野兔厚厚的兔毛是禦寒神器,現在人類很多禦寒的羽絨服也都是用兔毛製作而成的,所以相對於其它的動物來說,嚴寒的冬天對於野兔來說並不是什麼挑戰,它們都能憑藉自身攜帶的兔毛順利過冬。
若是你在路上看到一隻被凍死的野兔,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嘴饞,因為這隻野兔肯定是非正常死亡,最大的可能性是誤食了有毒的食物,或者你將這樣的野兔煮了吃的話,那麼很有可能也會中毒身亡。
其實老祖宗的這句俗語是在給我們一個忠告,那就是當我們看到了一些比較反常的事情時,一定要多想想為什麼,不能只盯著表面看,要深入分析問題的本質。一些本身看起來無傷大雅的小事裡面,可能正蘊含著巨大的殺機。我們不能因為談小便宜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將自己的小命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