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

2020-12-16 歷史芷天

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

貪小便宜是很多人的共性,這也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在有法律或者規矩明文規定下,人們正常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但若缺乏了這層約束性,那麼所謂的自覺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有的人想,不勞而獲、主動送上門的東西不要白不要,可是有時候你撿到的這些東西可能是別人正在苦苦尋找的,因為你的私自佔有,而使得物品的主人難過不已或者是因為這件物品的丟失而做出一些讓人心痛的傻事。

在以前經濟條件極差,人們溫飽都成問題的社會中,若是能撿到一些野味的話,那就能改善全家人的夥食,讓大家開開葷,可是我們的老祖宗有這麼一句俗語:「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這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春天死在路上的野雞不能撿來吃呢?按照古人的習慣,開春後人們為了減少夏天老鼠太多的困擾,會提前在春天的時候就進行滅老鼠活動,而老鼠又是非常聰明的一種動物,但它也是非常貪吃的,所以為了達到殺死它的目的,人們就會在好吃的食物中放上老鼠藥,這樣就能引誘老鼠主動吃並成功殺死它們。

可是老鼠這麼聰明的動物都會誤食了老鼠藥,何況野雞呢?野雞習慣了在路上到處尋找吃的食物,它們也不會判斷這個食物是否有放了老鼠藥,當誤食之後就會死去。若是我們吃了這些因為誤食老鼠藥而死去的野雞的話,那我們也會連帶中毒,所以說天上沒有白掉下的餡餅,大家面對路上非正常死亡的野雞,還是不要撿為妙。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冬天的野兔為什麼不能,其實道理和前半句是共通的,大家想一下,野兔厚厚的兔毛是禦寒神器,現在人類很多禦寒的羽絨服也都是用兔毛製作而成的,所以相對於其它的動物來說,嚴寒的冬天對於野兔來說並不是什麼挑戰,它們都能憑藉自身攜帶的兔毛順利過冬。

若是你在路上看到一隻被凍死的野兔,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嘴饞,因為這隻野兔肯定是非正常死亡,最大的可能性是誤食了有毒的食物,或者你將這樣的野兔煮了吃的話,那麼很有可能也會中毒身亡。

其實老祖宗的這句俗語是在給我們一個忠告,那就是當我們看到了一些比較反常的事情時,一定要多想想為什麼,不能只盯著表面看,要深入分析問題的本質。一些本身看起來無傷大雅的小事裡面,可能正蘊含著巨大的殺機。我們不能因為談小便宜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將自己的小命搭上。

相關焦點

  • 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拾兔」是啥意思?這些忌諱有道理嗎?
    摘要:民間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拾兔」什麼意思?有啥科學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是有很多的忌諱的,雖然多數都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卻依然還是會刻意注意這些。類似這樣的忌諱還有很多,像藥罐子、拐杖等這樣物件,在農村裡一旦借出去了,那如果主人不來要,說不能主動歸還的,這些雖然沒有道理,但是卻是約定成俗了的,在農村裡就算是自己不忌諱這些,但萬一別人忌諱呢?所以還是要入鄉隨俗,以免好心辦壞事。今天農夫和大家分享的俗語是「春不撿雞,冬不拾兔」,是什麼意思呢?有啥科學道理嗎?
  • 寒冷的冬季野外田野凍死的野兔,老農說這種兔子不能撿,為啥呢?
    野兔雖然味道鮮美異常,作為一種野味來說,深受吃貨們的青睞,野兔脂肪含量極低,肉質紅嫩作為上佳的烹飪食材被很多人所喜愛,但這些冬季野地裡面撿取的死兔子,大都是沒人會吃的,這是為什麼呢?在農村有句俗語叫做:春不撿雞,冬不拾兔,這也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老話俗語,野雞和野兔都是野生動物裡面很具有生存能力的強者,一般情況之下即便是環境在惡劣,這兩種動物都是很難滅絕和死亡的,健康的野雞和野兔繁殖能力也是超強的,很多時候即使環境在壞,野雞和野兔都能正常面對,而在一些非常特定的季節,動物們出現非正常的死亡,那麼道理很簡單,這些野生動物很多情況是因為得了疾病而死去的
  • 古語說「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撿了會怎樣?古人的忠告受益匪淺
    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指的是春天和冬天不的時候,不要撿死雞或死兔拿回家吃。那麼為啥這兩種動物不能撿又不能吃呢?撿了會怎樣?要先知道具體含義,除了要擁有一定生活經驗之外,還要深挖這句俗語背後的內涵,古人的忠告受益匪淺。
  • 冬季來臨,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說的有道理嗎?
    導讀:冬季來臨,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說的有道理嗎?隨著節氣的更迭,天氣出現了明顯的改變,氣溫的下降,讓人不由自主的會多穿上一些衣物。農村俗語也有很多關於冬天的,其中就有一句: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是為什麼呢?這句俗語也是一句典型的老話,也是多年經驗積累演變而來,其中也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對於這些莫名其妙的死去的野雞或者是野兔,是不能夠隨隨便便的撿回去吃的。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的時候,這兩個季節分別針對的是春季的雞和冬季的兔,這是什麼緣由呢?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臘不撿兔」,為什麼春天不能捕野雞?
    野雞、野兔可謂是人們最喜歡的野味,在山林之中捕獲到這些野味便可以美餐一頓,並且野雞和野兔的肉質更加鮮美、純正,比家養更美味。可是農村老人們經常念叨「春不撿雞,臘不撿兔」的俗語,提醒人們春天不要隨意捕野雞、臘月不要捕野兔,這是為什麼呢?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春天不能撿雞,冬天不撿兔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春天不能撿雞,冬天不撿兔在一些北方的農村,經常會出現一些有意思的俗語,是關於一些古老的農業活動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可以指導我們生活,有的可以表現農村的生活特色,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叫做:「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主要還是因為一些北方的農村,到了冬天的氣候就非常的冷,如果下雪了,經常會有一些野兔子凍死在外面,有些人如果想把這些兔子帶回家去吃,很容易吃出問題來。那麼如果農村人在野外遇到了被凍死的兔子,該怎麼處理呢?
  • 古話:春不撿雞,冬不拾兔,告誡人們不要亂撿東西,否則會遭殃
    民間文化中,俗語文化佔據了一個很大的類別,今天我們來了解的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有特點和趣味的俗語,那就是:「春不撿雞,冬不拾兔」。短短的八字俗語,非常耐人尋味,為什麼春天不能撿雞,冬天不能拾兔呢?雞是一種很常見的家禽,也是人類千年來最重要的肉食來源之一,而兔子雖然在現代社會不那麼常見,可是在地廣人稀的古代,卻是隨處都有的野生動物,也是肉食來源之一。
  • 農村老人常說,春天的野雞和冬天的野兔不能撿,這是為何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不少會有人有這樣的經歷,就是經常會和大人一起,呆著一隻長腿的大狗去田野裡面追一些野雞野兔什麼的,看到這些場景的時候一般都是十分的驚心動魄的,野雞野兔瘋狂逃生,後面的大狗瘋狂的追,一旦得手,家裡就會增添豐盛的一道硬菜,但是農村老人也經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春天的野雞和冬天的野兔不能撿
  • 農村老人常說,春天的野雞和冬天的野兔不能撿,這是為何?
    農村老人常說,春天的野雞和冬天的野兔不能撿,這是為何?現在村裡人都去村子裡打工了,農田裡長滿了比人還高的野草和灌木叢,有些農田甚至長成了樹林。正準備動手,村中一位老婦人說,這種在寒冬臘月裡撿到的野兔是不能吃的。非常困惑,疑惑地看著老太太。「你也不想,兔子能讓你輕易地抓到嗎?老太婆一本正經地說:「很可能是得了兔瘟,或是吃了獵食者投來的毒餌。」最終沒能成功,只好將其埋葬。事後並不在意,只是在屋後的沙地上找不到更多的野兔屎,現在也是,村裡人說可能是兔子害了兔瘟。
  • 古人告誡「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不能撿?農村人不妨留意
    正因為這樣平凡的日子不太單調。就像有些人在上班的路上不小心撿到了錢一樣,即使只有10美元也很開心。很多人認為這是幸運的事情,其實撿錢並不奇怪。在農村廣闊的土地上,有時也會撿到雞鴨貓狗等小動物。過去,農村人幾乎每個家庭都養雞養狗,有時不小心丟了一隻也很正常。但是,老人們常說,路上的東西不能隨便撿,撿回家可能會招致災難。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可謂老祖宗的血淚忠告!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可謂老祖宗的血淚忠告!在中國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農村老人喜歡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成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傳給後人,避免後輩們走了彎路,後來人們將這些口口相傳的語言稱之為俗語。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尤其是在農村,很多老人把一些富含哲理和深意的語言,總結成為簡單易懂的俗語,在農村很多人通過這些俗語來教育指導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條農村的俗語,看看這其中的道理是否正確。
  • 俗語說: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是何意?老祖宗經驗之談
    俗語說: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是何意?老祖宗經驗之談相信大家聽過很多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們代代流傳下來的智慧,雖然言語上很通俗,但細細品味後卻又很有道理,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大的幫助,今天為大家帶來一個俗語:「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老祖宗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一起來看看其中的道理吧。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中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寶和智慧,而其中不乏很多流傳在民間的俗語和諺語。說到俗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已經過時了,甚至看起來很土,而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俗語大多經歷了數代人的社會實踐,是古人們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而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大多是真理。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 古代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是何意?老祖宗的話有理嗎
    古代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是何意?老祖宗的話有理嗎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不斷地走入職場,社會上的各個崗位也都迸發出了無限的活力,因為年輕人們有朝氣,有幹勁,無論在什麼職位上都能調動起整個團隊工作的積極性。
  • 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反之,若是「二月沒九」的年份,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使得驚蟄節氣出現在農曆正月裡,也就是說還沒到仲春季節已迎來回暖春雷、萬物復甦之時,即代表這年春天回暖時間比較早。例如2018年便是農曆正月二十五出「數九天」,符合「二月沒九」這種情況,並在那年春季氣溫驟降,嚴重抑制了春忙農作物生長,使得那年凍害影響較重,夏收小麥減產特別明顯。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雞和狗都是屬於家裡養的家禽,在中國民俗,老祖先們為了更好地存活早就已經開始試著著去飼養雞和狗了。古代人覺得,要是出現了「妖異」,就說明天下會動亂,民間俗語:「雞但是六,狗但是八」就是源於《易妖》。《易妖》上說,中國古代一位老人家,家裡非常富有,他十分喜歡狗,因而養了1隻白色狗,而且不論什麼時候都和白色狗寸步不離。一日,老人家突然之間喪命,他的子女們只能把他下葬於山間。
  • 在農村,老人常說「春不撿雞,臘不撿兔」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俗語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往往這些不起眼的東西,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髓,蘊含著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寧做窮人腳下土,不做財主席上珍;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等等。
  • 俗語:表壯不如裡壯,妻若賢夫免災,老祖宗的忠告
    俗語:表壯不如裡壯,妻若賢夫免災,老祖宗的忠告,常記心中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這些歷史文化可以說是我們民族一筆無可替代的財富了。這諸多文化中與人們平日生活最為接近的莫過於俗語文化,這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以前俗語在人們平時生活中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的俗語是:「表壯不如裡壯,妻若賢夫免災。」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這句話不像平常我們聽到的那些俗語那麼直白通俗,不是很好理解,接下來筆者就大概的給大家分析下。
  • 老俗話中「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看了這個你就知道了
    老俗話中「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看了這個你就知道了其實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而這些俗語其實還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比如今天要說的老俗話「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句話我們只從字面意思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它其中的寓意是什麼,又有什麼樣的由來下面就來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