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是何意?老祖宗經驗之談

2020-12-18 歷史芷天

俗語說: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是何意?老祖宗經驗之談

相信大家聽過很多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們代代流傳下來的智慧,雖然言語上很通俗,但細細品味後卻又很有道理,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大的幫助,今天為大家帶來一個俗語:「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老祖宗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一起來看看其中的道理吧。

首先說說這「樹搖葉落」,這句話說的就是晃動樹木葉子就會掉下來,眾所周知樹木靠扎在地下的根來攝取養分,如果頻繁的搖動樹木,樹的根部就不穩定,這樣對樹的生長很不利,不僅會掉落葉子,還可能會使樹木死亡。在中學的一篇文言文《種樹郭橐駝傳》裡面說的一樣,最好的種樹方法不是晃動樹木來確定跟有沒有紮好,而是讓樹木自己紮根,不晃動才能讓樹長得更好。

說完「樹搖葉落」再來看看第二句「人抖福薄」,上一句說了大樹晃動會掉葉子,那這一句說的就是人抖腿就會把運氣抖掉。相信很多人生活當中都有抖腿的這個習慣,而且抖腿有一種莫名的舒適感,一抖就停不下來。但是老祖宗卻認為抖腿不是個好習慣,會把人的福氣給抖掉,有些地方也說「抖腿財薄」

其實老祖宗說的也不無道理,因為古代很重禮儀,像抖腿這種行為會給人一種二流子的感覺,進而會讓人鄙視,這樣在與人打交道中免不了會因此而添麻煩,所以為了告誡子孫便有了這句話。

說完前兩句,再來看看這最後一句「嘴松命孬」,這句話說的就是不要什麼事情都往外說,嘴上要有個把門的。尤其是別人分享給自己的秘密更是不要透露給別人,一方面人家跟自己說出心裡話那肯定是信得過自己,自己當然也不能辜負人家的一片心意。

除此之外,自己把別人的秘密說了出去很可能會傳到當事人的耳朵裡,這樣自己在對方的心目中就變成了一個不值得信任的人,長此以往恐怕就沒有人在把自己當做真心朋友了,這樣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這句話告誡我們一定不要什麼事情都往外說。

現在大家對這個俗語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吧,尤其是俗語的後兩句話放到今天應然很受用,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舉止,加強自身修養,因為很可能自己的不經意的一個行為就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進而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影響。

所以如果我們生活中有什麼不順利的事情不要一味的歸咎於運氣不好,要多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有所欠缺,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糾正自己才會讓生活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
    民間俗語「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人們在「下意識」的時候會做出一些我們無法理解的事情,什麼是下意識?下意識在潛意識與無意識之間,在一些下意識的舉動中,做出一些事情,而這句「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與「下意識」就有關係了,老祖宗想根據自己的觀察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樹搖葉落」。女怕三撩,樹怕三搖。在搖動樹幹時,一是怕傷了根系,恐怕會讓樹的壽命因此受到影響會掉葉子,二是怕受到外力的影響,而導致葉子落下來。
  • 農村老話:「樹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說的是啥?
    農村老話:「樹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說的是啥?俗語,作為一門深奧的語言文化,向來以其獨特的底蘊傲然於世,尤其在悠久的歷史洗禮中,不僅沒有遭到淘汰,反而愈加歷久彌新。它總能用簡潔的話語,闡述最深刻的哲理,這些老祖宗生活閱歷的總結,經過時間的檢驗,最終得以普及開來,惠及後世。俗話說,領悟前賢三兩句,除去身後百千條。如同良藥苦口的俗語,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往往勝在貼合現實,易於實用,涵蓋之廣,幾乎無所不及,甚至有些至今依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行為。
  • 農村俗話「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是什麼意思?
    這些老話兒俗語都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文化精髓,讀起來淺顯易懂,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許多農村的俗話卻漸漸被遺忘在時間的長河中,年輕人懂的不多了。記得在小時候經常在夏季納涼的時候聽爺爺奶奶講過去的故事,講以前一些很有意思的俗話,其中有一句「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 「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這個俗語啥意思,你覺得對嗎?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有很多俗話,雖然說是很以前的人說的,但是留到現在也有很多的道理,這些俗話都一直流傳了下來,雖然說讀起來顯得有些沒有文化的樣子,但這些話在書本中是學不到的。現在隨著文化的發展,很多俗語已經被大家遺忘了,記得之前聽過一句俗語叫做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這句話聽很多人說過,聽到有人說的這些故事,覺得很有意思。樹搖葉落,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說,樹經常搖動的話,葉子就會從上面掉下來。
  • 農村俗語:樹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的很多俗語老話,這些被認為是老理的諺語,即使現在說起來,還是頗有那麼幾分道理存在,跟哪些富有哲學的言語相比較,其實這些俗語,不見得就比哪些聽起來高大上的哲學言語差,只不過聽起來沒有那麼好聽,看起來也是稀鬆平常的日常生活,但其實也都是極具哲理存在的,尤其是對於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的舉動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雞和狗都是屬於家裡養的家禽,在中國民俗,老祖先們為了更好地存活早就已經開始試著著去飼養雞和狗了。因而,這種家禽也伴隨著人度過了較長的時光,我們的祖先總結出了許多有關雞和狗的民間俗語,例如:「雞但是六,狗但是八」,到底是啥意思?接下來就一同來了解一下吧。民間俗語:「雞但是六,狗但是八」,大意是:飼養雞別超過6年,豢養狗別超過8年。
  • 俗語說「樹怕三搖,女怕三撩」,三撩具體指什麼?老祖宗經驗之談
    昨天晚上在村頭閒聊時,聽到王叔說了這麼一句話——「樹怕三搖,女怕三撩。」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根本不知道什麼意思。我這個人有個毛病,不知道的問題必須問一問,憋不住。於是,我問了一下王叔,簡單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要想理解這句俗語,必須先知道這裡的「三」是什麼意思。
  • 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
    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貪小便宜是很多人的共性,這也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在有法律或者規矩明文規定下,人們正常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但若缺乏了這層約束性,那麼所謂的自覺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 民間說的4大緊、4大松、4大嫩、4大蔫指什麼?老祖宗經驗之談
    其中,古時的俗語文化當中也有關於四這個數字的歸納,這就是「4大緊、4大松、4大嫩、4大蔫」,一些朋友對於這四大的含義,其實是不太清楚的,因此下面就和大家介紹一下。第二個說的是穿新鞋子,因為古時候做的新鞋子都是根據測量腳大小進行定製的,所以剛做好以後會有些擠腳的感覺。第三個是溼水的麻繩,如果人被麻繩捆綁,然後澆了水以後,就會變得非常緊。最後一個就是新螺絲帽,原因和新鎖的理由差不多,也是需要長時間的磨合。至於我們說的「四大松」,其實說的是姑娘的腰,年輕女子的腰身十分鬆軟,因此比喻成這是第一松。
  • 古代俗語:「槍怕搖頭、棍怕點」是何意?老祖宗總結的實戰經驗
    古代俗語:「槍怕搖頭,棍怕點」是何意?老祖宗總結的實戰經驗對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國在熱兵器出現之前,人們在交戰又或是比武時都是使用冷兵器,比如說刀、劍、長矛、槍、棍等,種類非常豐富。此外,我們的先人在使用這些冷兵器的過程中不但總結了一些成熟的技戰法,如刀法、槍法、棍法等,而且還總結了許多與之相關經驗,而這些經驗很多都以俗語的形式流傳了下來,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說的「槍怕搖頭,棍怕點」,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含義。
  •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老祖宗的話,真的懂嗎?
    而中國作為擁有上下五千年的國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除了流傳很多詩詞篇幅,名著篇章,也流傳下來了許多諺語,而其中這些諺語很多都不乏蘊含老祖宗的經驗。比如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到底是什麼,想讓我們後人從中汲取什麼經驗呢?又是否真有道理呢?
  • 老話「樹怕三搖,女怕三撩」,到底是啥意思?老祖宗之話很有道理
    俗語在我國已經有了很多年的歷史,在民間受歡迎的程度更深,雖然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俗語只是老一輩人的觀念,沒什麼實際用處,又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很多年輕人對俗語很不屑,往往都是在用到的時候,才覺得其中的道理很對。
  • 俗語說:「財不走急,富不去偏」,下句由來已久,老祖宗經驗之談
    俗語說:「財不走急,富不去偏」,下句由來已久,老祖宗經驗之談有道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世界上的多數人還是物質的,賺錢幾乎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主旋律。有一說一,錢的確是個好東西,有很多難辦的事情通過錢都能變得更容易,不過賺錢也得注意方法,走對了方向很重要,就像那句俗語說的,「財不走急,富不去偏」,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嗎?所謂的「財不走急」道理很簡單,有句老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 俗語「寡年遇到豬,年景似珍珠」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
    民間俗語,又稱為老話,在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經歷了千百年的發展,已經頗具規模。我們讀俗語文化,大多數都會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尤其是我國農村,對俗語文化更為推崇。老祖宗總結出的這些俗語,都是自己人生經驗的總結,為了使後代子孫少走彎路而發明出來的。
  • 樹搖葉落,人搖福薄,生活的真理總是這樣簡單、平凡又透徹
    樹搖葉落,人搖福薄,生活的真理總是這樣簡單、平凡又透徹。紅色的龍吐珠又開爆了,像是冬天裡的一團火,熱烈、溫暖又奇特。龍吐珠的花期很長,從花蕾到綻放再到剩下花顎、呈現出不同的形態與色彩。古話常說,樹搖葉落,人搖福薄。像移栽這樣「搖」及根部,通常是危險的,尤其是對於大樹,不僅需要深挖、培土,還需要打樁支撐,小心地平衡陽光、水分……人也時常如此,更換工作、更換生活的地方、更換器物,所有相關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平衡。這其中會收穫許多,但也需要承受許多、付出許多。稍不注意,陷入低谷或死寂的狀態也是可能的。
  • 古代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是何意?老祖宗的話有理嗎
    古代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是何意?老祖宗的話有理嗎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不斷地走入職場,社會上的各個崗位也都迸發出了無限的活力,因為年輕人們有朝氣,有幹勁,無論在什麼職位上都能調動起整個團隊工作的積極性。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中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寶和智慧,而其中不乏很多流傳在民間的俗語和諺語。說到俗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已經過時了,甚至看起來很土,而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俗語大多經歷了數代人的社會實踐,是古人們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而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大多是真理。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 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而至於農曆二月是否有數九天,過去農人生活和生產基本都是靠天,會在平時的生活中總結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可以當作一種依據來參考,儘量避免不利年景出現,並及時採取預防措施。因此,數九天一般處於冬至和春分節氣之間,而農曆二月為仲春,即春季的第二個月,因處在春季中間,一般伴隨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是大地春暖、草長鶯飛、萬物生機盎然之時。
  • 老祖宗談生辰: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老祖宗談生辰: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句俗語有道理嗎?在我們年輕人這一輩,如果有了小孩,不會在乎小孩出生日期是什麼時候,相比小孩的出生日期和時間,我們更關心的是小孩的重量,看小孩是否壯實,健康。可是老一輩人卻不這麼想,他們更在乎的是小孩的出生日期。因為他們迷信地認為,小孩的出生日期和生辰八字與他們的命運息息相關,他們非常看中小孩的出生日期。到了現在,甚至有的老人家還要請算命大師給小孩算一個「好命」的日子,在那一天讓孕婦剖腹產,他們認為這樣,小孩真的就是好命,可以一生順遂。
  •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古人不睡的3種覺,老祖宗經驗之談
    人之一生,平均約有25年用在睡覺上,倒並非睡的時間越長久就能延年益壽,唯有提高睡眠質量,才能真正保護身體健康。睡覺是門學問,老祖宗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三種覺」千萬不能睡,否則越睡越短命。一、「顛倒覺」不能睡「顛倒覺」,是近現代的產物。在距今遙遠的古代中國,人們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從未有過「睡眠顛倒」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