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春天不能撿雞,冬天不撿兔

2020-12-16 小張的民俗故事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春天不能撿雞,冬天不撿兔

在一些北方的農村,經常會出現一些有意思的俗語,是關於一些古老的農業活動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可以指導我們生活,有的可以表現農村的生活特色,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叫做:「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主要還是因為一些北方的農村,到了冬天的氣候就非常的冷,如果下雪了,經常會有一些野兔子凍死在外面,有些人如果想把這些兔子帶回家去吃,很容易吃出問題來。

那麼如果農村人在野外遇到了被凍死的兔子,該怎麼處理呢?小編的建議就是不要食用,要知道,兔子是有皮毛的,一般情況下很難被凍死。只有自身不夠健康,或者攜帶一些病毒的兔子才會因為比較衰弱,而被凍死在野外。這樣的兔子身體裡面就會含有一些病毒,如果不加檢查就盲目食用的話,只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如果遇到這樣的兔子,最好的辦法還是把這樣的兔子給埋了,不要貪圖一時的口腹之慾,免得釀成大錯。

如今的農村,野兔也是越來越少了,在以前,這樣的野兔還是非常多的。當時的農村山裡面不僅有野兔,還有很多山雞,野鴨子等等。甚至在深山老林裡面還有一些比較兇猛的野豬和狼等猛獸。在那個年代,很多山裡的農戶自己家裡都有槍,是那種老式的獵槍。用燒火藥打鋼珠的簡易獵槍,有的地方也叫它火銃。

火銃有著比較簡易的原理,一把鋼珠放進去之後,打出去威力很大,射程比較近。就像天女散花一樣,這樣的武器對那些野雞和野兔的傷害都非常大。那個時候的獵戶還是比較多的,在大雪過後,很多住在當地的農戶都開始去打獵,捕捉獵物,好用來過冬。

在野外也會經常遇見那些凍死的野兔子,當時就有老人教育我們,說路上遇到這樣的野兔子,不要貪圖便宜去撿。因為很多兔子是不會被凍死的,凡是凍死的兔子都是有毛病的,吃了很不衛生,容易生病。另外,還說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春不撿雞」為什麼說春不撿雞呢?難道也是因為雞是生病死的嗎?

其實不然,春不撿雞的意思就是說,很多農民為了防止四害,會放一些老鼠藥去毒老鼠,結果會不小心讓雞吃了。最後那個雞就是被毒死的,所以為了以防萬一,這樣中毒死的雞是不能吃的。還有一些不好的人,會給雞下藥,去毒野雞,然後去那些野雞的毛。所以一般看到野雞死在路邊,也不要貪圖那點小便宜,因為這樣的野雞一般都是中毒死的,人吃了肯定會有影響的。

不過這些事情離現在已經很遙遠了,現如今野兔也是一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了。槍枝也遭到了限制,那種自由的狩獵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社會在發展,很多東西都可以在超市裡面買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也沒必要進行這種原始的狩獵了。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不是嗎?學習古人智慧,指導今人生活。如史我聞,觀史知今,歡迎留言討論,感謝觀看。文章為原作者內容,圖片內容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雞和兔為啥不能撿?
    文/一縷秋天的風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雞和兔為啥不能撿?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農村一般都會流傳著許多有意思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由我們的祖先們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傳,一直到了今天,這些俗語一般都是我們的祖先們從他們的生活中所汲取到的大道理。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尤其是在農村,很多老人把一些富含哲理和深意的語言,總結成為簡單易懂的俗語,在農村很多人通過這些俗語來教育指導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條農村的俗語,看看這其中的道理是否正確。
  • 農村諺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蘊含著老祖宗智慧的結晶
    農村諺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蘊含著老祖宗智慧的結晶直到如今人們也流傳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話語。以前在農村居住的時候,經常聽到村子裡的老人常說這麼一句話,叫做「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其中的意思就是,春天在路上看到死雞或者是冬天在野外看到死的兔子,都是不能帶回家的。這兩樣都是人們常見的食物,並且在那時候,家裡窮,如果遇到人們是都會帶回家的,那麼為什麼在春天和冬天有著特別的意思呢?直到如今我才明白。
  • 冬季來臨,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說的有道理嗎?
    導讀:冬季來臨,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說的有道理嗎?隨著節氣的更迭,天氣出現了明顯的改變,氣溫的下降,讓人不由自主的會多穿上一些衣物。農村俗語也有很多關於冬天的,其中就有一句: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是為什麼呢?這句俗語也是一句典型的老話,也是多年經驗積累演變而來,其中也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對於這些莫名其妙的死去的野雞或者是野兔,是不能夠隨隨便便的撿回去吃的。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的時候,這兩個季節分別針對的是春季的雞和冬季的兔,這是什麼緣由呢?
  • 古語說「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撿了會怎樣?古人的忠告受益匪淺
    俗語和老百姓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正所謂俗語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既是對生活經歷的凝練總結,也是生活智慧的具體表現。尤其是在北方廣大農村地區,俗語更是作為一種文化分支,在人們的生活中不斷流傳。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指的是春天和冬天不的時候,不要撿死雞或死兔拿回家吃。那麼為啥這兩種動物不能撿又不能吃呢?撿了會怎樣?要先知道具體含義,除了要擁有一定生活經驗之外,還要深挖這句俗語背後的內涵,古人的忠告受益匪淺。
  • 老俗話中「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看了這個你就知道了
    老俗話中「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看了這個你就知道了其實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而這些俗語其實還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比如今天要說的老俗話「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句話我們只從字面意思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它其中的寓意是什麼,又有什麼樣的由來下面就來說一說。
  • 古人告誡「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不能撿?農村人不妨留意
    正因為這樣平凡的日子不太單調。就像有些人在上班的路上不小心撿到了錢一樣,即使只有10美元也很開心。很多人認為這是幸運的事情,其實撿錢並不奇怪。在農村廣闊的土地上,有時也會撿到雞鴨貓狗等小動物。過去,農村人幾乎每個家庭都養雞養狗,有時不小心丟了一隻也很正常。但是,老人們常說,路上的東西不能隨便撿,撿回家可能會招致災難。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臘不撿兔」,為什麼春天不能捕野雞?
    可是農村老人們經常念叨「春不撿雞,臘不撿兔」的俗語,提醒人們春天不要隨意捕野雞、臘月不要捕野兔,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分析一下「春不撿雞」,春天是流感病毒爆發的高峰期,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極易受到病毒感染,在春天人們特別容易患流感病毒感冒、上呼吸道疾病等,其實對於動物也是一樣,春天雖然萬物復甦,但是動物卻經歷著嚴峻的考驗,特別是雞,也十分容易遭到病毒入侵。
  • 在農村,老人常說「春不撿雞,臘不撿兔」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俗語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往往這些不起眼的東西,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髓,蘊含著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寧做窮人腳下土,不做財主席上珍;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等等。
  • 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拾兔」是啥意思?這些忌諱有道理嗎?
    摘要:民間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拾兔」什麼意思?有啥科學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是有很多的忌諱的,雖然多數都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卻依然還是會刻意注意這些。如果去買東西了,也是不能早上就去賒帳的。這樣人家會認為你把他一整天的好運氣都借走了。類似這樣的忌諱還有很多,像藥罐子、拐杖等這樣物件,在農村裡一旦借出去了,那如果主人不來要,說不能主動歸還的,這些雖然沒有道理,但是卻是約定成俗了的,在農村裡就算是自己不忌諱這些,但萬一別人忌諱呢?所以還是要入鄉隨俗,以免好心辦壞事。今天農夫和大家分享的俗語是「春不撿雞,冬不拾兔」,是什麼意思呢?有啥科學道理嗎?
  • 古話:春不撿雞,冬不拾兔,告誡人們不要亂撿東西,否則會遭殃
    民間文化中,俗語文化佔據了一個很大的類別,今天我們來了解的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有特點和趣味的俗語,那就是:「春不撿雞,冬不拾兔」。短短的八字俗語,非常耐人尋味,為什麼春天不能撿雞,冬天不能拾兔呢?雞是一種很常見的家禽,也是人類千年來最重要的肉食來源之一,而兔子雖然在現代社會不那麼常見,可是在地廣人稀的古代,卻是隨處都有的野生動物,也是肉食來源之一。
  • 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雖是農村俗語,卻是山裡人生活哲理結晶
    說道山裡的農人們,在農村閒暇時會到山裡轉悠一圈。這裡就涉及到農村的一句老話:下山不空手。也就是說只要到山裡轉悠,肯定會有收穫的,涉及到這方面的俗語則是: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具體講來則是有特指。山上不撿肉,要強調的是這個肉有季節性,肉其實是指在山裡不明原因死掉的小動物,我們不是不撿山裡死掉的小動物的屍體,得看情況,看看是怎樣死掉的,死掉的動物有多長時間。
  • 農村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正月和臘月是一年裡最特殊的兩個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分別代表著一年的開始和結束,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都是最濃的,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和其它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臘月裡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更多,農村還流傳著不少這方面的俗語。
  • 農村俗話說「正月不撿雞,臘月不撿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最濃。當然,由於這一特殊性,與其他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十二月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較多,尤其是在農村這一領域也有不少俗語。每年的第一個月和最後一個月,農村的老人總是提醒年輕人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很多老人最常說的話是「正月不撿雞,臘月不撿魚」。不過還是每年都有一些小孩好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矩呢?
  • 農村老人常說,春天的野雞和冬天的野兔不能撿,這是為何?
    農村老人常說,春天的野雞和冬天的野兔不能撿,這是為何?現在村裡人都去村子裡打工了,農田裡長滿了比人還高的野草和灌木叢,有些農田甚至長成了樹林。野雞兔吃了拌過藥的食物,不死也得了痢疾。假如是雞瘟或兔瘟,撿回來即使吃了對人沒有影響,但極有可能會傳染給家裡的土雞和兔子,得不償失。
  • 農村老人常說,春天的野雞和冬天的野兔不能撿,這是為何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不少會有人有這樣的經歷,就是經常會和大人一起,呆著一隻長腿的大狗去田野裡面追一些野雞野兔什麼的,看到這些場景的時候一般都是十分的驚心動魄的,野雞野兔瘋狂逃生,後面的大狗瘋狂的追,一旦得手,家裡就會增添豐盛的一道硬菜,但是農村老人也經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春天的野雞和冬天的野兔不能撿
  •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蘊含老祖宗智慧的這句話,你聽過嗎?
    我們所熟知的現在這些流傳至今的諺語,俗語,其實都是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不斷被熟知和延續,才會能夠保存至今。儘管現在的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話都是十分的粗鄙不堪的,但是往往我們能夠仔細的回想和理解,慢慢的就能夠發現這樣的諺語之下,是有很多的不一樣的東西的。
  • 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什麼意思?這些忌諱有道理嗎?
    摘要:「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啥意思?為何不能撿?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小雪節氣以後,氣溫更低,可以說筆者這裡是一秒入冬。在昨天還是秋高氣爽的天氣,今天就變成了寒風刺骨的冬季了,下雨又降溫的,農民也不願意出門。畢竟在冬季的時候,可幹的農活不多。在以前有些農民會趁著冬天沒啥農活可幹,去山裡面打野味,可是現在禁獵了,山裡好多野生動物都成為了保護動物,自然也就沒人敢去了。但是老人們聊天的時候,還是會說起以前的一些事情。其中就有一句老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大家聽說過嗎?為何不能撿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
  • 寒冷的冬季野外田野凍死的野兔,老農說這種兔子不能撿,為啥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冬季嚴寒的季節,在農村的野外,田地裸露的溝坎處,在冬天真的會有時候發現凍死的野兔子,對於這種被凍死的野兔子怎麼處理比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