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正月和臘月是一年裡最特殊的兩個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分別代表著一年的開始和結束,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都是最濃的,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和其它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臘月裡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更多,農村還流傳著不少這方面的俗語。
每年的正月和臘月,農村老人總會提醒年輕人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很多老人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雖然從字面上不難理解,不過還是每年都有一些小孩好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矩呢?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沒有經過徹底開發的農村,動植物資源都比較豐富,野外還經常能看到各種野生的動物,不過如果農民在正月裡出門,在山裡或者路邊見到死亡的野雞的話,是不能帶回家作食物的。這主要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
畢竟和家養的禽畜不同,這些死掉的野雞無人看管,也就不會有人知道它們的具體死因,吃了有毒的食物,被其它有毒的動物攻擊,或者本身生病了都可能是導致它死亡的原因。如果沒有弄清楚原因就貿然食用,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威脅。另外,動物在野外死亡之後,時間一長就會滋生細菌和其它有害物質,這樣的肉吃下去也不安全,所以才有了「正月莫撿雞」的說法。
至於這俗語的後半句,「臘月莫撿魚」的意思也不難理解,每年寒冬臘月的時候,在農村的河裡或者池塘的水面上,經常會看到一些「死去」的魚,不過如果要刻意去撿它們的話卻是不明智的做法。一方面,農村冬天的水面多半會結冰,有些浮到水面來的魚,也會被寒冷的天氣凍住,雖然看起來像是死了一樣,可等到水面解凍之後,這些魚又會遊走。另一方面,水面結冰以後很滑,人在上面的行動會很不方便,一不小心就可能掉進水裡面去,這樣的情況是相當危險的。
這樣看來,之所以會有「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這句俗語,其實主要是為了人們的安全考慮,這也是老祖宗們的經驗之談,不管在什麼時候,安全和健康都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千萬不能為了貪一時的小便宜,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你覺得農村的這些規矩有道理嗎?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