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1 神鳥知訊觀青史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正月和臘月是一年裡最特殊的兩個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分別代表著一年的開始和結束,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都是最濃的,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和其它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臘月裡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更多,農村還流傳著不少這方面的俗語。

每年的正月和臘月,農村老人總會提醒年輕人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很多老人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雖然從字面上不難理解,不過還是每年都有一些小孩好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矩呢?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沒有經過徹底開發的農村,動植物資源都比較豐富,野外還經常能看到各種野生的動物,不過如果農民在正月裡出門,在山裡或者路邊見到死亡的野雞的話,是不能帶回家作食物的。這主要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

畢竟和家養的禽畜不同,這些死掉的野雞無人看管,也就不會有人知道它們的具體死因,吃了有毒的食物,被其它有毒的動物攻擊,或者本身生病了都可能是導致它死亡的原因。如果沒有弄清楚原因就貿然食用,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威脅。另外,動物在野外死亡之後,時間一長就會滋生細菌和其它有害物質,這樣的肉吃下去也不安全,所以才有了「正月莫撿雞」的說法。

至於這俗語的後半句,「臘月莫撿魚」的意思也不難理解,每年寒冬臘月的時候,在農村的河裡或者池塘的水面上,經常會看到一些「死去」的魚,不過如果要刻意去撿它們的話卻是不明智的做法。一方面,農村冬天的水面多半會結冰,有些浮到水面來的魚,也會被寒冷的天氣凍住,雖然看起來像是死了一樣,可等到水面解凍之後,這些魚又會遊走。另一方面,水面結冰以後很滑,人在上面的行動會很不方便,一不小心就可能掉進水裡面去,這樣的情況是相當危險的。

這樣看來,之所以會有「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這句俗語,其實主要是為了人們的安全考慮,這也是老祖宗們的經驗之談,不管在什麼時候,安全和健康都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千萬不能為了貪一時的小便宜,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你覺得農村的這些規矩有道理嗎?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

相關焦點

  • 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什麼意思?這些忌諱有道理嗎?
    摘要:「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啥意思?為何不能撿?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小雪節氣以後,氣溫更低,可以說筆者這裡是一秒入冬。其中就有一句老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大家聽說過嗎?為何不能撿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上半句的意思是說,在正月份的時候去到山裡面幹活,或者是在路邊看到有死亡的野雞了,切不可想著把它撿回家去食用。有些地方也說成是「上山不撿肉」,意思就要更廣泛了,不只是野雞不能撿,凡事山裡死亡的一些動物的屍體都不要撿回去食用。
  • 農村俗話說「正月不撿雞,臘月不撿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根據中國的傳統,正月和十二月是一年中最特別的兩個月。主要原因是它們分別代表年初和年末。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最濃。當然,由於這一特殊性,與其他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十二月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較多,尤其是在農村這一領域也有不少俗語。
  • 在農村,老人常說「春不撿雞,臘不撿兔」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俗語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往往這些不起眼的東西,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髓,蘊含著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寧做窮人腳下土,不做財主席上珍;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等等。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尤其是在農村,很多老人把一些富含哲理和深意的語言,總結成為簡單易懂的俗語,在農村很多人通過這些俗語來教育指導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條農村的俗語,看看這其中的道理是否正確。
  • 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拾兔」是啥意思?這些忌諱有道理嗎?
    摘要:民間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拾兔」什麼意思?有啥科學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是有很多的忌諱的,雖然多數都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卻依然還是會刻意注意這些。類似這樣的忌諱還有很多,像藥罐子、拐杖等這樣物件,在農村裡一旦借出去了,那如果主人不來要,說不能主動歸還的,這些雖然沒有道理,但是卻是約定成俗了的,在農村裡就算是自己不忌諱這些,但萬一別人忌諱呢?所以還是要入鄉隨俗,以免好心辦壞事。今天農夫和大家分享的俗語是「春不撿雞,冬不拾兔」,是什麼意思呢?有啥科學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生活和勞作的經驗總結出來的,讀起來朗朗上口的俗語一直流傳至今。農村俗語的覆蓋面特別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還有很多俗語是關於生活常識的,比如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上山兔子下山雞上山兔子下山雞的意思是如果遇到了上山的兔子和下山的雞,千萬不要去追。
  • 冬季來臨,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說的有道理嗎?
    導讀:冬季來臨,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說的有道理嗎?隨著節氣的更迭,天氣出現了明顯的改變,氣溫的下降,讓人不由自主的會多穿上一些衣物。農村俗語也有很多關於冬天的,其中就有一句: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是為什麼呢?這句俗語也是一句典型的老話,也是多年經驗積累演變而來,其中也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對於這些莫名其妙的死去的野雞或者是野兔,是不能夠隨隨便便的撿回去吃的。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的時候,這兩個季節分別針對的是春季的雞和冬季的兔,這是什麼緣由呢?
  • 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雞和兔為啥不能撿?
    文/一縷秋天的風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雞和兔為啥不能撿?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農村一般都會流傳著許多有意思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由我們的祖先們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傳,一直到了今天,這些俗語一般都是我們的祖先們從他們的生活中所汲取到的大道理。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春天不能撿雞,冬天不撿兔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春天不能撿雞,冬天不撿兔在一些北方的農村,經常會出現一些有意思的俗語,是關於一些古老的農業活動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可以指導我們生活,有的可以表現農村的生活特色,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叫做:「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主要還是因為一些北方的農村,到了冬天的氣候就非常的冷,如果下雪了,經常會有一些野兔子凍死在外面,有些人如果想把這些兔子帶回家去吃,很容易吃出問題來。那麼如果農村人在野外遇到了被凍死的兔子,該怎麼處理呢?
  • 農村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玩不窮」是啥意思?果真如此嗎?
    而農村有句俗語老話「臘月做不發,正月玩不窮」就是關於這方面的,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果真如此嗎?寒冬臘月 所謂「臘月做不發」意思是說,一年時間到了臘月年底了,該做的事情基本做得差不多了,即使再做也不會發什麼大財了。
  • 農村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的11月」,老話說的有道理嗎
    大家好,歡迎來到「村東張二狗」欄目,每日分享最新的三農資訊,以及農業小知識,喜歡的不妨點擊上方關注訂閱喲,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的11月「,老話說的有道理嗎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已經到了農曆的十一月份
  •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清早莫撿死兔子,晚上莫蓋皮被子」,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清早莫撿死兔子,晚上莫蓋皮被子」。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思索了良久,但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清早莫撿死兔子這句俗語裡所說的「死兔子」是指野兔子,並不是指的家兔。野兔,是指兔屬下的動物及粗毛兔屬與巖兔屬中四個物種的合稱。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都知道,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在今天看來似乎大家都不在意,認為沒有什麼道理可言,是迷信,但卻是老一輩人的經驗所得,不能完全相信,但也不能完全不信。今年我們就來看看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包含著哪些道理。
  •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馬上就過年了!春節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俗話說「百節年為首」,可見人們對於春節的喜愛!當然,社會發展了,農村的經濟也有了提高,雖然,很多人糾結年味淡了,走親徒留形式,鞭炮也不能任性放了,可是,在筆者看來,這不就是一種「變化下的統一」嗎?畢竟,年還在,家人團聚的意義,遠大於年味的淡化!
  • 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雖是農村俗語,卻是山裡人生活哲理結晶
    國人都知道,古人給我們留下很多諺語或是農村俗語,那都是因為當時不具備現代時期的科技手段,不得己而為之。那是經過多少年,先人們付出很大代價而總結出來的。其實從科學上講,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什麼判斷雨天時,什麼晚看西南和早看西北,什麼雲行南水連天,雲行北好曬穀。
  • 農村俗語: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莫去擔,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俗語:俗語老話「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莫去擔」,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過去很多老話俗語,囊括很多的事物,包括我們常說的婚喪嫁娶,修房蓋屋,當然也有一些生辰八字,出行方式,等等一系列的俗語老話幾乎無所不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其實很多老話有的擱到現在已經格格不入了,像這句老話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釣魚要安靜,上魚莫激動」是啥意思?
    與一位釣魚愛好者孫先生聊天,聊著聊著,聊到了釣魚技巧的話題上,孫先生說:其實,釣魚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咱們農村有句俗語----「釣魚要安靜,上魚莫激動」。只要記住俗語中所說的這兩點就行了。 「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房子莫抬轎,孩子莫有靠」,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房子莫抬轎,孩子莫有靠」。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思考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思考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房子莫抬轎轎子是一種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一般靠人力扛、載而行。轎子最早是由車演化而來的,據史書記載,轎子的原始雛形產生於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初期。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是什麼意思?一起看看吧!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吧!哈嘍啊,大家好啊!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了,這句俗語究竟說的什麼意思呢?這裡面又包含的有什麼樣的道理呢?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