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玩不窮」是啥意思?果真如此嗎?

2020-12-24 我來說人文

過去的農村大多比較貧窮落後,人們為了生計,可謂「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到頭長年累月地忙著幹活,即使到了農閒的季節,還要想方設法做點手藝活,小生意買賣,種瓜種菜什麼的,根本沒有時間休息,更談不上休閒娛樂了。而農村有句俗語老話「臘月做不發,正月玩不窮」就是關於這方面的,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果真如此嗎?

寒冬臘月

所謂「臘月做不發」意思是說,一年時間到了臘月年底了,該做的事情基本做得差不多了,即使再做也不會發什麼大財了。因為在過去,進入臘月以後,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除非是與過年有關的生意和手藝活以外,農業上又是農閒季節,再加上天寒地凍,所以,也確實沒有什麼好做的事情了,想再多掙點錢,還真的有一定的難度,更不用說發財了。而在外做事的人,也會陸陸續續地回家來,準備過年了,因此人們才說,都忙活了一年了,到了寒冬臘月,就不要再拼命幹活了,幹了也發不了大財,還不如好好休息調整一下身體什麼的為好。

寒冬臘月

準備過年

所謂「正月玩不窮」的意思是說,大正月的,就是要好好趁機休息休息,放鬆一下,娛樂娛樂,不會因為正月貪玩不幹活而使家境變窮的。當然,這明顯說得是過去的老話了,因為過去那個年代,尤其是農村,主要是種地為主,而農曆正月由於氣候的原因,只不過是春季備耕備種,還沒有什麼農活可幹,所以反正沒多少活好幹,過年又熱鬧又好玩的,還不如趁著過年好好玩玩,等天氣轉暖再幹活不遲,正常地玩玩,總不會因此而變窮吧。

正月舞龍

正月玩旱船

這句俗語在過去的時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時過境遷,時代已經完全改變了,現在的情況是,臘月仍然有事幹,而且可以照樣能做發財,就算在外地幹活做生意,反正交通方便,趕回家一樣過年。而正月裡,幾天年一過,又可以上班做事了,倒是留在家裡不上班的人,如果只顧著貪玩,再或者參與賭博什麼的,恐怕玩著玩著,也許真的能夠把家底輸光而變窮哩。由此可見,農村俗語中有的是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的,我們在理解,特別是在運用上,還必須正確把握才行。大家以為如何呢?

正月裡的娛樂活動

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十一月」,啥意思?你知道嗎
    農村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十一月」,充分體現了過去農民的民情風俗,你知道啥意思嗎馬上就進入臘月了,滿打滿算距離春節還有1個月時間,感覺這一年過得真是快,還沒怎麼過,就到2020年了。說到臘月便想起了一句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相信大家對這個童謠都不陌生。在以前,小孩就盼過年,而對於大人們來說,雖然農事基本忙完,但臘月中旬一過,也是忙得不可開交。正如農村老話說的「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十一月」。充分地體現了過去農民的民情風俗。所謂緊臘月。
  • 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南風正月雪,來年牛馬累斷腳」,啥意思
    導讀: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南風正月雪,來年牛馬累斷腳」,啥意思現在正值臘月,今天也是步入四九的第二天,馬上就要迎來臘八節。今年的臘八節和大寒節氣是一天的,由於臘八的日期是固定的,每年的臘月初八就是臘八節,而大寒節氣則是不固定的,所以兩者同一天出現。
  •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馬上就過年了!春節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俗話說「百節年為首」,可見人們對於春節的喜愛!當然,社會發展了,農村的經濟也有了提高,雖然,很多人糾結年味淡了,走親徒留形式,鞭炮也不能任性放了,可是,在筆者看來,這不就是一種「變化下的統一」嗎?畢竟,年還在,家人團聚的意義,遠大於年味的淡化!
  • 農村俗語:「臘月下雪糧價賤,正月下雪去討飯」,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臘月下雪糧價賤,正月下雪去討飯」。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儘管認真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臘月下雪糧價賤臘月是農曆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份。「臘月」的「臘」通「狩獵」的「獵」,是古時狩獵的一個月份。在漢代應劭編著的《風俗通義》中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由此可見「臘月」也稱為「獵月」。
  • 農村俗語:「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怎麼來的?信還是不信?
    農村俗語:「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怎麼來的?信還是不信?唐朝詩人袁暉曾寫道:「正月金閨裡,微風繡戶間」,彼時詩人獨在異鄉為異客,思鄉心切,就像如今許多儘管已經訂好車票的遊子們卻仍然堅持在工作崗位上不能回家一樣,可謂聞者悲傷,見者落淚。
  • 農村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正月和臘月是一年裡最特殊的兩個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分別代表著一年的開始和結束,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都是最濃的,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和其它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臘月裡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更多,農村還流傳著不少這方面的俗語。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是什麼意思?一起看看吧!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吧!哈嘍啊,大家好啊!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了,這句俗語究竟說的什麼意思呢?這裡面又包含的有什麼樣的道理呢?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喜事老話「正月不能娶,臘月不能訂」啥意思?原來有這些講究
    比如說閨女如果回到了娘家,晚上則是不能和老公在一個房間內睡覺的等等,除此之外,說道風俗講究不得不提的是婚喪嫁娶,在農村結婚被看為三件大事之一,形式非常傳統而且很有看點,結婚時熱鬧氣氛濃濃。而很多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有很多對其描述和總結,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聊的「正月不能娶,臘月不能訂」,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有何講究呢?現在還有這樣的講究嗎?我們接著往下看!
  • 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過年的風俗習慣和俗語老話流傳至今,雖然簡單通俗,意義卻非常深遠。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使用到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多以白話文與方言組成,通俗易懂,以方便記憶和流傳。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經典的俗語歷久彌新,有些俗語則漸漸失去了它原本的色彩。
  • 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結婚」,究竟是咋回事兒?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結婚」。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對這句俗語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討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 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11月,啥意思?道出農村人的生活
    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11月,啥意思?道出農村人的生活不知不覺我們又將迎來新的一年,學生已經開始準備期末考試了,上班人員因為只有七天年假,所以年前一兩個月依舊是正常上下班,而相對輕鬆一點的便是農民了。
  • 農村俗語「正月不能娶,臘月不能訂」為什麼?
    農村俗語說「正月不能娶,臘月不能訂」,指的是正月不能夠娶親,臘月不能夠訂親。為什麼農村會有這樣的一句俗語呢?正月不能結婚①「抬頭紅」古時候有這樣一種說法「抬頭紅」,什麼意思呢?指的就是在正月裡結婚會被月來歲壓頭,對子孫不利。
  • 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
    農村過年,講究很多。老人常說的「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其實說的就是臘月底到正月裡,需要忌諱的一些民俗講究,要遵守。那麼,都有啥講究呢?一、結婚閨女小年前回婆家膠東有出嫁閨女不踩娘家「塵」的習俗。三、年三十前所有熟食準備充足農村人臘月底忙年,會做下非常豐富的熟食,炸面魚,包包子,蒸大棗餑餑,烀豬頭,打凍,灌香腸,等等,等等,全都為了正月裡可以不做新米麵,吃剩菜剩飯,寓意年年有餘糧,年年有剩財。
  • 農村俗話說「正月不撿雞,臘月不撿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根據中國的傳統,正月和十二月是一年中最特別的兩個月。主要原因是它們分別代表年初和年末。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最濃。當然,由於這一特殊性,與其他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十二月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較多,尤其是在農村這一領域也有不少俗語。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老祖宗這話啥道理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你聽說過嗎?其中有何深意。現在也有非常多的人遵守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那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一、正月不理髮首先我們先來說「正月不理髮」,說這個習慣其實是從清朝就流傳下來的,當時清軍入關逼迫著人們剃頭留辮子,但是有一些人誓死抵抗,所以在會有正月不剪頭的說法。相傳當年清軍入關的時候頒布的剃髮詔書就是在一月,那時候的明朝雖然已經滅亡了。
  • 農村年俗順口溜:「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過年期間有啥禁忌?
    文/惜談農村年俗順口溜:「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過年期間有啥禁忌?都說農村的年味更足,可不是因為農村人一家人口多,生活得更擁擠,而是由於在農村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過年習俗。農村的小孩子們,可是從小背著各種年俗順口溜長大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那大家知道這句話所講的是什麼意思嗎?這句順口溜中所說的,臘月跟正月,當然就是指的過年期間的這段日子,忌指的就是某種禁忌,也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做的事情。頭和尾指的就是臘月的後半段時間、正月的前半段時間。
  • 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說的啥意思,為什麼要怕呢
    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說的啥意思,為什麼要怕呢今天是5月31日,農曆的閏四月初八,由於今年是雙月年,情況比較特殊的,如果按照往年的這個時節,應該進入了農曆的五月份。而五月這個季節,不冷也不是太熱,我還是比較喜歡這個五月份的。
  • 今年大寒,是臘月的十五這天,農村流傳的這些知道嗎?啥意思
    其實我要說的這個「暖」不是天氣暖,而是農家人團圓的「暖」,當下臘八已過,農諺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不轉眼間,馬上臘月就過半了,此時不少出去打工的朋友回家了吧!你知道嗎?臘月十五這天是農曆24季節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節啦!在農村,農曆24節氣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農村人家一季莊稼收成好壞,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按時節播種,因地制宜,適時秋收播種這是農村人必須的任務。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