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清早莫撿死兔子,晚上莫蓋皮被子」,是啥意思?

2020-12-06 老胡說三農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清早莫撿死兔子,晚上莫蓋皮被子」。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思索了良久,但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清早莫撿死兔子

這句俗語裡所說的「死兔子」是指野兔子,並不是指的家兔。野兔,是指兔屬下的動物及粗毛兔屬與巖兔屬中四個物種的合稱。

野兔是一種非常精靈的動物,它的腿和耳朵比家兔要長一些,不但跑得很快,而且,聽覺也十分靈敏。據稱,產於歐洲的一種野兔的奔跑時速能夠達到72公裡,而人的奔跑時速最快也只能達到63公裡,因此,人類是很難追上野兔的。同時,野兔能夠聽到500米內的細微響動,比人的聽覺要靈敏許多倍。

野兔是一個膽子很小的野生動物,在白天時,它會躲藏在草叢及其它蔭蔽處,用以避免與人類和其它動物接觸。而到了夜晚的時候,野兔就開始活躍起來,用以尋找各種食物果腹。

野兔很貪吃,無論是各種牧草、青菜、秸稈、樹葉,也無論是各種糧食作物,都能夠成為它的美食,因此,有人比喻野兔為「貪嘴猴」。

由於野兔也有貪吃各種糧食作物的習慣,因此,對農業生產的危害還是非常大的。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老百姓就把野兔劃入到了「害畜」之列,在晚上的時候就會在田間地上撒一些毒餌,用以毒殺野兔。而野兔一旦吃了毒餌,就很難活到天亮,就很有可能會倒斃在田間、山坡或路旁。如果某個人起早撿到了一隻被毒殺的野兔食用,就有可能造成人身傷亡事故。因此,在民間便有了一種說法:「清早莫撿死兔子」。

二、晚上莫蓋皮被子

在過去的農村,有許多野獸。每當農民朋友捕獲到野獸後會先吃掉它們的肉,然後將它們的皮利用起來。比較流行的一種利用方法是做皮衣、皮帽,而不太流行的一種方法是做皮被子。

在北方地區,冬天的夜晚還是比較冷的,因此,人們會想方設法做好保暖工作,如果誰家有皮被子的話,會蓋上皮被子。

據醫學專家介紹,人的皮膚也是會呼吸的,同時也需要呼吸。如果讓皮膚長時間處於呼吸抑制的狀態,皮膚就會衰老得很快,甚至還會帶來肌體上的病變,因此,充分保證皮膚能夠順暢呼吸非常重要。

獸皮的密度很高,如果用密不透風來形容一點兒都不過分。況且,冬天的夜晚時間很漫長,倘若人體蓋上皮被子,就會導致皮膚長時間呼吸不暢,就會影響皮膚的健康,因此,依據實際經驗,農民朋友們便總結出了「晚上莫蓋皮被子」這句俗語。

另外,農村還有句俗語:寧穿皮褲子,不蓋皮被子。其實,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究竟是在講什麼。同時,我也覺得農民朋友的生活經驗還是蠻豐富的。因此,特意分享給大家,供大家領會。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尤其是在農村,很多老人把一些富含哲理和深意的語言,總結成為簡單易懂的俗語,在農村很多人通過這些俗語來教育指導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條農村的俗語,看看這其中的道理是否正確。
  • 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雞和兔為啥不能撿?
    文/一縷秋天的風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雞和兔為啥不能撿?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農村一般都會流傳著許多有意思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由我們的祖先們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傳,一直到了今天,這些俗語一般都是我們的祖先們從他們的生活中所汲取到的大道理。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在古時候各種科技能力低下的農村人,經過長年累月地積累,積累下了很多的經驗。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春天不能撿雞,冬天不撿兔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春天不能撿雞,冬天不撿兔在一些北方的農村,經常會出現一些有意思的俗語,是關於一些古老的農業活動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可以指導我們生活,有的可以表現農村的生活特色,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叫做:「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主要還是因為一些北方的農村,到了冬天的氣候就非常的冷,如果下雪了,經常會有一些野兔子凍死在外面,有些人如果想把這些兔子帶回家去吃,很容易吃出問題來。那麼如果農村人在野外遇到了被凍死的兔子,該怎麼處理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春不撿雞,臘不撿兔」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俗語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往往這些不起眼的東西,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髓,蘊含著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寧做窮人腳下土,不做財主席上珍;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等等。
  • 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雖是農村俗語,卻是山裡人生活哲理結晶
    說道山裡的農人們,在農村閒暇時會到山裡轉悠一圈。這裡就涉及到農村的一句老話:下山不空手。也就是說只要到山裡轉悠,肯定會有收穫的,涉及到這方面的俗語則是: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具體講來則是有特指。山上不撿肉,要強調的是這個肉有季節性,肉其實是指在山裡不明原因死掉的小動物,我們不是不撿山裡死掉的小動物的屍體,得看情況,看看是怎樣死掉的,死掉的動物有多長時間。
  • 農村俗語:「房子不建『L型』,被子床單別全紅」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房子不建『L型』,被子床單別全紅」。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認真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房子不建「L型」所謂的「L型」房子,就是房子內部有一個「直彎」的房子。這樣的房子有兩個致命的缺陷:一個缺陷是採光不好;另一個缺陷是空氣流通不順暢。
  • 農村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正月和臘月是一年裡最特殊的兩個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分別代表著一年的開始和結束,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都是最濃的,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和其它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臘月裡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更多,農村還流傳著不少這方面的俗語。
  • 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拾兔」是啥意思?這些忌諱有道理嗎?
    摘要:民間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拾兔」什麼意思?有啥科學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是有很多的忌諱的,雖然多數都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卻依然還是會刻意注意這些。類似這樣的忌諱還有很多,像藥罐子、拐杖等這樣物件,在農村裡一旦借出去了,那如果主人不來要,說不能主動歸還的,這些雖然沒有道理,但是卻是約定成俗了的,在農村裡就算是自己不忌諱這些,但萬一別人忌諱呢?所以還是要入鄉隨俗,以免好心辦壞事。今天農夫和大家分享的俗語是「春不撿雞,冬不拾兔」,是什麼意思呢?有啥科學道理嗎?
  • 農村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是什麼意思?神奇的農村,有著一些神奇的老俗語。而這些俗語雖然不像李白的唐詩一樣膾炙人口,也不像辛棄疾的宋詞一樣憂國憂民。而這些農村俗語都是樸實無華的,讓人們通俗易懂。
  • 農村俗語:「五羊六馬,死了別剮」,是什麼意思?背後有啥寓意?
    在農村有很多道理,都是通過寓言故事和俗語表達出來的,小時候父母總是以「狼來了」為故事,對孩子進行誠實的教育。還比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段俗語,就是教育人們不要異想天開,而是要腳踏實地的工作。其實最精練有趣的還是俗語。因為許多俗語能折射出精闢的道理,足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 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立秋什麼時候?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立秋什麼時候?
  • 農村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生活和勞作的經驗總結出來的,讀起來朗朗上口的俗語一直流傳至今。農村俗語的覆蓋面特別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還有很多俗語是關於生活常識的,比如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上山兔子下山雞上山兔子下山雞的意思是如果遇到了上山的兔子和下山的雞,千萬不要去追。
  • 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很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從古代就在民間廣泛流傳。俗語是這樣說的「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這裡面說的貓指的就是「貓頭鷹」。雖然這種動物現在已經很稀少了,但在農村現在還能聽到老人家說起關於這動物的俗語。意思也就是說,晚上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晚上笑。
  • 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什麼意思?這些忌諱有道理嗎?
    摘要:「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啥意思?為何不能撿?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小雪節氣以後,氣溫更低,可以說筆者這裡是一秒入冬。在以前有些農民會趁著冬天沒啥農活可幹,去山裡面打野味,可是現在禁獵了,山裡好多野生動物都成為了保護動物,自然也就沒人敢去了。但是老人們聊天的時候,還是會說起以前的一些事情。其中就有一句老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大家聽說過嗎?為何不能撿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村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野雞,離水甲魚不要追」,到底啥意思?
    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一直有很多經典的民間俗語存在。雖然看起來比較粗糙,但是很多卻蘊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因為這些俗語都是農民在長期觀察社會現象中總結出來的,以物喻人。比如說這句上山兔子,下山野雞,離水甲魚不要追,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句話,那麼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願死十個做官父,不願死一個乞丐母」啥意思?有無道理
    侵權必究】農村俗語「願死十個做官父,不願死一個乞丐母」啥意思?有無道理從古至今,我們流傳下來了很多的俗語和老話,在農村,這些俗語和老話更甚,老一輩的人可能知道的會多些,是不是就會蹦出一句老話,這些老話在年輕人的眼中可能都是封建的不可信的,但是在長輩的眼中,這些老話就是他們信奉的教條宗旨。
  • 農村老俗語「離水甲魚,上山兔子,下山野雞碰不得」是啥意思?
    這個季節在農村的水田附近,常常能見到一種像壁虎一樣的爬行動物,在我們當地叫它「狗婆蛇」。因為它無毒,並且還有點可愛的樣子,孩子們常去抓它來當「寵物」玩耍。除了這種動物以外,在當時像青蛙、泥鰍、黃鱔這些都是很常見的,有時候還會看到甲魚。而老人們就常叮囑我們說:「離水甲魚,上山兔子,下山野雞碰不得」,老話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呢?
  • 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子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一些對未來的小願望而總結下來的,所以對於很多農民來說,這些俗語還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它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關於天氣的俗語。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熱衷於農村俗語的我,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整句話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說,窮的人就去養兔子,富裕點的人,才去養蜜蜂;或是指窮人養兔子,會越養越窮;富人養蜂蜜,會越來越富有。窮養兔子!在農村,那些溫飽都有問題的窮人,一般會去養兔子來致富。養兔子的成本相對養蜂蜜的成本來說,是比較低的。只需要多買幾隻母兔子,兩隻公的兔子,放在一起養,等母兔子能生寶寶的時候,一隻母兔子可以生5.6隻小兔子。那對窮人而言,就是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