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雨生百穀,萬物一新

2020-12-12 於丹

導語:穀雨是個分界點,過完穀雨,春天就慢慢結束,夏天來了。暮春的時候,人的心裡會有對時光流逝的感傷,但也有對新生活的期盼。

清明過後,我們迎來了春天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穀雨。

穀雨時節,正是「楊花落盡子規啼」的時候,在中國南方地區,柳絮飄飛,杜鵑鳴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種種景象都告訴人們,時至暮春了。俗話說:「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穀雨節氣標誌著天氣要轉熱了,這特別有利於穀物的生長,可以說是播種、移苗、種瓜、點豆最好的時候。諺語說:「穀雨下秧,大致無妨。」說明穀雨與農忙有關。穀雨,顧名思義,就是雨生百穀之時。

人間穀雨

穀雨節氣流傳比較廣的活動,就是喝雨前茶。這個時候喝茶,既是文人雅士之間的儀式,也是老百姓清火明目的一種習俗。

當然穀雨也是吃香椿的時候。很多人家開始炒香椿芽了,這個時候的香椿真是香,有的人甚至捨不得用它炒雞蛋,就把它掐下來,用開水焯一下,拌一拌,滿桌都是清香。這個時候的香椿,用詩人的話說叫「雨前香椿嫩如絲」,絲絲縷縷入口即化,香味悠長。

穀雨的時候,很多地方要開始賞牡丹了,「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我們都知道這是詠牡丹的名句,不管和什麼花相比,還是牡丹最好。芍藥太妖豔,荷花太清淡,只有牡丹雍容華貴。牡丹花期一般在三月,穀雨的時候是它綻放的最佳時節。

牡丹還有個小名,就叫穀雨花。「穀雨三朝看牡丹」,穀雨賞牡丹是綿延千年的傳統,也有在夜裡掌燈賞牡丹花會的。清代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詩:「神祠別館築商人,穀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無國色,錦棚只護玉樓春。」現在一到這個時候,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四川彭州還會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遊樂聚會。

所以呢,穀雨是個歡暢時節,飲茶賞花,所謂賞心樂事不過如此。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唐代李涉那首著名的《題鶴林寺僧舍》:「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這浮生半日閒才是真美好。

穀雨看漢字

咱們現在有時候說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我們現在分得清五穀嗎?五穀指的是黍、稷、稻、麥、菽。

黍就是我們說的黃米。稷,就是穀子,北方作物。《說文解字》裡說稷是「五穀之長」,是五穀中最重要的,所以周人才把他們的始祖農神尊稱為后稷。

稻,大家都認識,產大米的水稻。麥,大家也認識,現在我們做饅頭、做麵包的小麥,還有燕麥、藜麥都屬於這一類的。菽是什麼?就是豆子,在戰國以前,豆子都被稱為菽。

這麼說來,「谷」其實就是所有這些糧食作物的通稱,原來的字形寫作「穀」,今天和表示山谷的「谷」合併了。

小篆·穀

《說文解字》解釋說:「穀,百穀之總名。從禾殻(qiào)聲。」「禾」表示所有的穀物都跟禾苗有關。「殻」是怎麼回事呢?

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解釋說:「穀必有稃(fū)甲,此以形聲包會意也。」也就是說「殻」不僅表音,還能表意,表示穀類大多都有堅硬的外殼、外皮包裹著。

你看稻子、麥子、穀物外頭不都有層皮嗎?現在為什麼要脫粒呢?就是要把那個殼給脫下去。所以「殻」不僅表音,還表達「外殼」的意思,穀物的外殼要被脫下去才是糧食。

百穀養人,後來「穀」就引申出養活的意思。《詩經·小雅·甫田》裡:「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天上下雨吧,讓莊稼豐收吧。給我些糧食吧,來養活我的這些百姓。

種莊稼要祈雨,百穀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主食,所以「穀」還有生存、活下來的意思。比如《詩經·王風·大車》「穀則異室,死則同穴」,活著的時候在不同的地方,死後要埋在一起,這就是「穀」引申為活著的意思。

你看看這個「穀」,原來不僅寫得複雜,它的意思也好複雜。說白了,人活一口氣,要吃五穀雜糧。沒了糧食,怎麼活呀?後來呢,這麼複雜的一個「穀」,逐漸就演變、合併為簡單的「谷」了。

穀雨時為什麼百穀生長呢?《群芳譜》裡面說:「穀雨,谷得雨而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得更清楚:「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

大家看,這個「雨」讀作yù,因為它在這裡用作動詞,就是下雨的意思。「雨其谷於水」,這個時候天上譁啦啦開始降水了,養活了田裡頭的那些秧苗。這些剛插的秧苗,最開始生長的時候,當然需要天上下雨滋養。

南方大部分地區這個時候降雨都還是比較豐沛的。每年第一場大雨往往出現在穀雨前後。而在它之前呢,我們總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地流」。那雨都下得不透徹。春夏之交,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雨能下透了,對水稻、玉米、棉花都是非常有利的。

穀雨天地

穀雨也分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

「一候萍始生」,萍,浮萍,就是水草,因為跟水相連、相平,所以你看「萍」字的寫法,既有水,又有草,又取平音,這就是水草嘛。這個時候,雨量多,水位上漲,浮萍就開始生長。

「二候鳴鳩拂其羽」,鳴鳩是什麼?就是成天「布穀布穀」叫的那個布穀鳥。這個時候它開始梳理自己的羽毛,提醒大伙兒要播種了。

「三候戴勝降於桑」,戴勝是一種頭頂有黃白細紋的小鳥,戴勝會飛到黃河、長江流域一帶,常常棲息在桑樹上,所以穀雨前後桑樹上見到戴勝出沒了。

所有的三候,都是從植物、動物來看大地生養萬物的特徵。人其實也是在植物、動物身上找到自己的節奏。

穀雨真是個好時節,春天快要過去了,夏天就要來了。賞一賞暮春的風光,或許還可以看見牡丹,在這樣的暮春顏色裡滌蕩一下天地精神,像莊子說的那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還要提醒大家,外出賞春的時候要做好防護,戴口罩、勤洗手。我們已經一起走過了艱苦抗疫的冬天、春天,接下來還要並肩攜手才能迎來最終的勝利。

相關焦點

  • 穀雨|雨生百穀,萬物一新
    」穀雨節氣標誌著天氣要轉熱了,這特別有利於穀物的生長,可以說是播種、移苗、種瓜、點豆最好的時候。諺語說:「穀雨下秧,大致無妨。」說明穀雨與農忙有關。穀雨,顧名思義,就是雨生百穀之時。牡丹花期一般在三月,穀雨的時候是它綻放的最佳時節。牡丹還有個小名,就叫穀雨花。「穀雨三朝看牡丹」,穀雨賞牡丹是綿延千年的傳統,也有在夜裡掌燈賞牡丹花會的。清代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詩:「神祠別館築商人,穀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無國色,錦棚只護玉樓春。
  • 今日穀雨|雨生百穀 萬物更新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穀雨。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雨生百穀」的意思。穀雨一般從每年4月19-21日之間開始。這時,田間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古人云:春雨貴如油。穀雨前後,也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穀雨花」。「穀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也成為人們在這個節氣前後,閒暇時重要的娛樂活動。窗不篝燈坐,相看白髮新。共談為客事,同是異鄉人。詩寫梅蓊月,茶煎穀雨春。
  • 穀雨|空山新雨 萬物生長
    楊花柳絮隨風而舞  雨生百穀 夏將至空山新雨萬物生長這個周日我們將迎來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降水明顯增加,春雨綿綿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有利於穀物生長「穀雨一臨,暮春已至」穀雨的由來
  • 穀雨|雨生百穀,自然教育正值好時節
    今日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一來,就意味著我們進入暮春時節,田野裡開始變得生機勃勃,為夏天的到來做好準備。清朝畫家鄭板橋的《七言詩》,正好描述了穀雨的承上啟「夏」: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 穀雨|空山新雨 萬物生長
    楊花柳絮隨風而舞  雨生百穀 夏將至空山新雨萬物生長這個周日我們將迎來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降水明顯增加,春雨綿綿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有利於穀物生長「穀雨一臨,暮春已至」穀雨的由來
  • 穀雨 雨生百穀,夏將至
    穀雨 雨生百穀,夏將至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雨水後,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孝經緯》曰:「清明後十五日,為穀雨,言雨生百穀,物生清靜明潔也。」《全芳譜》曰:「穀雨,谷得雨而生也。」此時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鳥弄桐花,雨翻浮萍,殘花即將落盡,春從此別夏將至。
  • 穀雨|雨生百穀,自然教育正值好時節
    今日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一來,就意味著我們進入暮春時節,田野裡開始變得生機勃勃,為夏天的到來做好準備。清朝畫家鄭板橋的《七言詩》,正好描述了穀雨的承上啟「夏」: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 雨生百穀,滋潤萬物
    雨生百穀,滋養萬物 「布穀」鳴啼,催人奮進 穀雨節氣含義 「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
  • 今日穀雨 | 雨生百穀 萬物更新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暖風陪伴細雨&nbsp&nbsp&nbsp&nbsp落花化作春泥&nbsp&nbsp&nbsp&nbsp萬物生長
  • 今日穀雨:雨生百穀,告別最後的春天
    進入穀雨節氣,意味著寒冷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降水增多,利於穀物生長,所以穀雨有「雨生百穀」之意。 才始迎春來,又將送春歸。此時節,宜賞花,宜品茶。宜聽雨,宜種百穀。 雨生百穀,柳絮零落。
  • 穀雨之谷,雨生百穀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穀雨,就是雨水充足,百穀生長的意思。古人常說:「雨生百穀。」此時的雨水對萬物的生長極為重要。
  • 穀雨:春播新種,雨生百穀
    今日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6個節氣,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鬥指辰,太陽黃經到達30° 。《群芳譜》中有言:「穀雨,谷得雨而生也。」穀雨前後,天氣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於春作物播種生長。故此,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這個時節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因降雨量充足及時,穀類作物而茁壯成長。清風拂柳絮,天空布穀啼。
  • 「穀雨」得名於「雨生百穀」嗎
    過了穀雨,春天就與我們揮手作別了。南宋詩人楊萬裡《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絕句》詩便寫出了穀雨時節人們對春的留戀:「只餘三日便清和,盡放春歸莫恨它。落盡千花飛無絮,留春肯住欲如何?」那麼,穀雨節氣到底是怎麼得名的?真與「雨生百穀」有關嗎?為什麼說「穀雨」得名「雨生百穀」值得商榷?《孝經緯》:「鬥指辰,為穀雨,言雨生百穀。」
  • 雨生百穀,故曰穀雨……
    2020年4月19日22時45分,迎來穀雨節氣《穀雨節氣:雨生百穀》作者/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每個節氣,都有其最具標誌性和特徵化的天氣。是穀雨。穀雨時節,風和則暖,風勁則寒。如果將其稱為谷風,也合情合理。《詩經》有云:「習習谷風,以陰以雨。」谷風,即溫潤的東風,它可以善解人意地送來及時雨。但在人們看來,「谷得雨而生」,大家最在意的,還是雨,催生百穀的雨,所以才叫穀雨。
  • 穀雨節氣|雨生百穀,萬象更新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穀雨節氣特點多雨升溫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今年4月19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同時降雨增多,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穀雨三候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 穀雨之谷,雨生百穀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穀雨,就是雨水充足,百穀生長的意思。古人常說:「雨生百穀。」此時的雨水對萬物的生長極為重要。
  • 穀雨:萍水相逢,雨生百穀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2020年4月19日22時45分,迎來穀雨節氣《穀雨節氣:雨生百穀》作者/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每個節氣,都有其最具標誌性和特徵化的天氣
  • 「一起來學習」二十四節氣:「雨生百穀,滋潤萬物」——穀雨
    「今日穀雨萬物春生,最是人間四月天。」今天是2020年4月19日,我們迎來了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穀雨節氣。關於二十四節氣和穀雨大家了解多少呢?請跟隨微笑,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穀雨知多少穀雨(繁:穀雨)一詞,源自於「雨生百穀」之說,「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正所謂「春雨貴如油」。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說,「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穀雨與雨水、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 穀雨:萍水相逢,雨生百穀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2020年4月19日22時45分,迎來穀雨節氣《穀雨節氣:雨生百穀》作者/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每個節氣,都有其最具標誌性和特徵化的天氣
  • 今日迎穀雨 雨水生百穀
    庚子年(鼠年)三月廿七,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6個節氣,也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  穀雨源自古人的「雨生百穀」之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