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穀雨是個分界點,過完穀雨,春天就慢慢結束,夏天來了。暮春的時候,人的心裡會有對時光流逝的感傷,但也有對新生活的期盼。
清明過後,我們迎來了春天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穀雨。
穀雨時節,正是「楊花落盡子規啼」的時候,在中國南方地區,柳絮飄飛,杜鵑鳴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種種景象都告訴人們,時至暮春了。俗話說:「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穀雨節氣標誌著天氣要轉熱了,這特別有利於穀物的生長,可以說是播種、移苗、種瓜、點豆最好的時候。諺語說:「穀雨下秧,大致無妨。」說明穀雨與農忙有關。穀雨,顧名思義,就是雨生百穀之時。
人間穀雨
穀雨節氣流傳比較廣的活動,就是喝雨前茶。這個時候喝茶,既是文人雅士之間的儀式,也是老百姓清火明目的一種習俗。
當然穀雨也是吃香椿的時候。很多人家開始炒香椿芽了,這個時候的香椿真是香,有的人甚至捨不得用它炒雞蛋,就把它掐下來,用開水焯一下,拌一拌,滿桌都是清香。這個時候的香椿,用詩人的話說叫「雨前香椿嫩如絲」,絲絲縷縷入口即化,香味悠長。
穀雨的時候,很多地方要開始賞牡丹了,「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我們都知道這是詠牡丹的名句,不管和什麼花相比,還是牡丹最好。芍藥太妖豔,荷花太清淡,只有牡丹雍容華貴。牡丹花期一般在三月,穀雨的時候是它綻放的最佳時節。
牡丹還有個小名,就叫穀雨花。「穀雨三朝看牡丹」,穀雨賞牡丹是綿延千年的傳統,也有在夜裡掌燈賞牡丹花會的。清代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詩:「神祠別館築商人,穀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無國色,錦棚只護玉樓春。」現在一到這個時候,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四川彭州還會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遊樂聚會。
所以呢,穀雨是個歡暢時節,飲茶賞花,所謂賞心樂事不過如此。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唐代李涉那首著名的《題鶴林寺僧舍》:「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這浮生半日閒才是真美好。
穀雨看漢字
咱們現在有時候說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我們現在分得清五穀嗎?五穀指的是黍、稷、稻、麥、菽。
黍就是我們說的黃米。稷,就是穀子,北方作物。《說文解字》裡說稷是「五穀之長」,是五穀中最重要的,所以周人才把他們的始祖農神尊稱為后稷。
稻,大家都認識,產大米的水稻。麥,大家也認識,現在我們做饅頭、做麵包的小麥,還有燕麥、藜麥都屬於這一類的。菽是什麼?就是豆子,在戰國以前,豆子都被稱為菽。
這麼說來,「谷」其實就是所有這些糧食作物的通稱,原來的字形寫作「穀」,今天和表示山谷的「谷」合併了。
《說文解字》解釋說:「穀,百穀之總名。從禾殻(qiào)聲。」「禾」表示所有的穀物都跟禾苗有關。「殻」是怎麼回事呢?
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解釋說:「穀必有稃(fū)甲,此以形聲包會意也。」也就是說「殻」不僅表音,還能表意,表示穀類大多都有堅硬的外殼、外皮包裹著。
你看稻子、麥子、穀物外頭不都有層皮嗎?現在為什麼要脫粒呢?就是要把那個殼給脫下去。所以「殻」不僅表音,還表達「外殼」的意思,穀物的外殼要被脫下去才是糧食。
百穀養人,後來「穀」就引申出養活的意思。《詩經·小雅·甫田》裡:「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天上下雨吧,讓莊稼豐收吧。給我些糧食吧,來養活我的這些百姓。
種莊稼要祈雨,百穀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主食,所以「穀」還有生存、活下來的意思。比如《詩經·王風·大車》「穀則異室,死則同穴」,活著的時候在不同的地方,死後要埋在一起,這就是「穀」引申為活著的意思。
你看看這個「穀」,原來不僅寫得複雜,它的意思也好複雜。說白了,人活一口氣,要吃五穀雜糧。沒了糧食,怎麼活呀?後來呢,這麼複雜的一個「穀」,逐漸就演變、合併為簡單的「谷」了。
穀雨時為什麼百穀生長呢?《群芳譜》裡面說:「穀雨,谷得雨而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得更清楚:「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
大家看,這個「雨」讀作yù,因為它在這裡用作動詞,就是下雨的意思。「雨其谷於水」,這個時候天上譁啦啦開始降水了,養活了田裡頭的那些秧苗。這些剛插的秧苗,最開始生長的時候,當然需要天上下雨滋養。
南方大部分地區這個時候降雨都還是比較豐沛的。每年第一場大雨往往出現在穀雨前後。而在它之前呢,我們總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地流」。那雨都下得不透徹。春夏之交,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雨能下透了,對水稻、玉米、棉花都是非常有利的。
穀雨天地
穀雨也分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
「一候萍始生」,萍,浮萍,就是水草,因為跟水相連、相平,所以你看「萍」字的寫法,既有水,又有草,又取平音,這就是水草嘛。這個時候,雨量多,水位上漲,浮萍就開始生長。
「二候鳴鳩拂其羽」,鳴鳩是什麼?就是成天「布穀布穀」叫的那個布穀鳥。這個時候它開始梳理自己的羽毛,提醒大伙兒要播種了。
「三候戴勝降於桑」,戴勝是一種頭頂有黃白細紋的小鳥,戴勝會飛到黃河、長江流域一帶,常常棲息在桑樹上,所以穀雨前後桑樹上見到戴勝出沒了。
所有的三候,都是從植物、動物來看大地生養萬物的特徵。人其實也是在植物、動物身上找到自己的節奏。
穀雨真是個好時節,春天快要過去了,夏天就要來了。賞一賞暮春的風光,或許還可以看見牡丹,在這樣的暮春顏色裡滌蕩一下天地精神,像莊子說的那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還要提醒大家,外出賞春的時候要做好防護,戴口罩、勤洗手。我們已經一起走過了艱苦抗疫的冬天、春天,接下來還要並肩攜手才能迎來最終的勝利。